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运用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为中的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到我院诊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16例,分为两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58例试验组采用护理干预,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暴力为的评分。结果对比发现,试验组经护理后暴力为的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运用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为中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与运用。

  • 标签: 精神分裂症患者 护理干预 暴力行为
  • 简介:摘要精神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症,情感性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老年精神障碍,癫痈伴发精神障碍,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障碍,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神经症性及躯体形式障碍,反应性精神病,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等。均可发生暴力为,对患者自身及其家属、医护人员造成很大的危害,不利于疾病的康复,为了及早正确有效的治疗及敏锐的观察,加强高发期的护理,改善病房环境,提高护理人员的应激能力是预防暴力为发生的有效措施。

  • 标签: 精神病人 暴力行为 预防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与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为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收住的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2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社会功能各方面的评分高于对照组,暴力为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减少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为的发生率,保障患者、家人以及医护人员的安全。

  • 标签: 综合护理 精神分裂症 暴力行为 社会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在暴力为精神病女性患者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本院诊治的暴力为精神病80例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行常规护理,研究组40例行预见性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和生活状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的生活能力、社交能力、病情状况等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在暴力为精神病女性患者应用效果显著,能改善女性患者的暴力为。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暴力行为精神病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SCH)采取预见性护理对其暴力为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SCH暴力为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预见性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6例,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有效改善SCH患者暴力为,减少发生率。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心理状态 预见性护理 暴力行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整合力量,推进反家暴的研究与行动是中国法学会"反对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对策研究与干预项目"①的重要工作.2001年11月9-10日,该项目在北京召开"反对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问题研讨会暨国际消除对妇女的暴力日纪念会".来自全国10个省、市、自治区的项目参加人员、反对家庭暴力京内外网络组织成员、家庭暴力受害者等约150人,围绕政府和司法部门的工作经验、反家暴项目调查与干预、反家暴理论研究、中国反家暴实践和理论等4个专题进行研讨,反映了近年来在反家暴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方面取得的成就.

  • 标签: 项目 北京 中国 推进 整合力 自治区
  • 简介:摘要:网络社会中,网络暴力事件经常发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生群体作为网络社会交往的主力军,在日常上网过程中经常围观网络暴力事件发生。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高校大学生围观网络暴力事件的行为及态度进行了调查,

  • 标签: 围观 网络暴力 选择差异性 理性参与 spss统计软件
  • 简介:中国家庭滋生爱暴力柏燕谊出生于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非常喜欢音乐,希望女儿通过音乐的熏陶,提升对美好的感受力,所以从小要求她学习琴艺。五岁时,父母送她学小提琴。她每天练琴六个小时,下楼的时候没有小伙伴在楼下,她只能自己玩,挖挖土或者摘摘草。

  • 标签: 暴力 知识分子家庭 中国家庭 感受力 小提琴 音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精神科躁狂症患者发生暴力为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护理干预对策。方法:盲选于我院精神科(2017年1月15日-2019年1月15日间)行诊治的56位躁狂症病人实施探究,应用电脑将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n=28,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n=28,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入选研究对象精神、躁狂症状及依从情况进行比较探析。结果:观察组病人在针对性护理干预下精神、躁狂症状评分及依从性与对照组相比均有较好改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值在0.05或0.01以下)。结论:分析躁狂症患者发生暴力为的因素并以此制定适宜针对性护理方案可有效改善病人精神及躁狂症状,提高依从性,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精神科 躁狂症 暴力行为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暴力为风险评估及护理干预在流浪精神病人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 2019年 4月至 2019年 5月收治的流浪精神病患者中 70例有暴力为的患者 , 随机均分两组各35例,对照组 入组前后均采用 GQOI-74 暴力为风险评估表进行评估, 采用常规护理; 研究组采用暴力为风险评估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均住院 4 个月 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暴力风险评估分值无差异,干预后两组暴力风险评估分值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护理效果 94.29%优于对照组 74.29%。 结论:暴力为风险评估及护理干预在流浪精神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明显,通过结合风险评估结果进行针对性的干预处理可以有效改善病人的症状,减少暴力为的出现,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暴力行为 风险评估 护理干预 流浪精神病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暴力为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其实施预见性护理,并分析其护理效果。结果入院一周发生暴力为52例(74.3%),4周后患者发生暴力为17例(24.3%),住院8周发生暴力事件4例(5.7%),随着预见性护理时间的延长,暴力为发生率随之不断下降。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暴力为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有效降低了暴力为的发生率,在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早日回归生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值得持续使用。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精神分裂症 暴力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精神科住院患者医院内发生暴力为及护理干预基本情况,为后期开展院内管理工作提供依据并采取相关的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7月到2014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住院精神病患者共120例,分组观察四组因子。结果住院精神科住院患者的暴力为与心理、生活、精神症状等有密切关系,干预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其研究组暴力因子、心理应激得分均低于干预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活技能因子、心理应激因子、暴力因子和精神病性症状因子这四项护理干预对暴力为发挥重要的作用。

  • 标签: 住院精神病患者 暴力行为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暴力为精神病女性患者护理期间应用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20年5月~2021年5月期间选取90例暴力为精神病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对比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发生暴力为的几率低于对照组;经护理,患者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评分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护患纠纷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

  • 标签: 暴力行为 精神病 心预见性护理 护患纠纷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的形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对比两组患者暴力为出现情况以及两组患者NOSIE因子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暴力为出现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入院4周后两组患者因子评分均有所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改善水平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精神分裂症 暴力行为 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