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7 个结果
  • 简介:近代中国社会文化结构的演变是中国传统经济、政治和社会形态变化的集中反映,是中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中外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外来文化的输入及其与本土文化的冲突和交融,改变了中国本土文化以封建文化为主体和儒学独尊的局面,形成了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多元鼎立、相互渗透、相互借鉴的近代中国文化体系。多元文化并存及其价值互相冲突的社会文化格局,对中国政治变革和社会转型产生了复杂和深远影响。

  • 标签: 近代中国 文化结构 演变
  • 简介:河南沈丘文狮舞,创建于元代,精髓源于汉唐时期的五方狮子舞。历经700多年,蕴含着深远的文化内涵,其舞姿和乐器是完美的中西合璧,充分彰显了西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融和回族人民的艺术造诣。

  • 标签: 沈丘 文狮子 回族文化
  • 简介:本文考察了越南自1989年汇率并轨后至2012年间越盾汇率的变动趋势及汇率制度的演变,分析了不同时期越南实际实行的汇率制度。和中国一样,革新开放后越南的汇率制度变革整体上也是成功的,为经济的转型与长期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制度保障。在目前管理浮动汇率制的框架下,越南形成了单一钉住美元为主的汇率制度,这使得越南成为继中国之后新近加入“东亚美元本位”体系的国家。

  • 标签: 越南 汇率制度 管理浮动汇率 钉住美元
  • 简介:“十动然拒”是一个从“十分感动,然后拒绝”缩略而来的网络新词。从语录流行语的框填式模板中固定部分的句段到成为一个词形式,语法结构形式虽有一定的改变,但框填式模板中各部分的线性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及语用表达基本一致,只是从句段形式到四字格结构的词形式,结构更精练,更容易拷贝,为它高频流行创造了条件。网络文化的盛行推动了它的高频使用率,然而生造词的身份又决定了这个网络热词的流行的短时性。

  • 标签: “十动然拒” 演变 生成特点
  • 简介:城市热力景观空间格局是人类活动与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下在热力场中的综合表现。本文基于景观学理论,使用2006年5月19日和2011年5月17日的Landsat-5/TM遥感影像数据,采用均值一标准差法将温度分为5个等级,分别对应于热力景观的5个类型,对热力景观的破碎度、分维数、多样性、均匀度和优势度指数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成都市绕城高速公路内,西南部高温斑块面积明显减小;中等温度一直是研究区的主体,所占比例由2006年的38%增大到48%;东部和东南部由其它类型转化为中温的情况较突出;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减小,优势度指数明显增大。分析认为,这些结果与城市发展的特点一致。

  • 标签: LANDSAT TM 城市热环境 热力景观格局 演变趋势 成都市
  • 简介:通过阐述昆明传统中轴线形成和发展,分析了在当前昆明中轴线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未来的规划策略。

  • 标签: 昆明 传统中轴线 演变 规划策略
  • 简介:摘要2013年5月22日洛阳机场发生雷暴大风天气及瞬间产生风切变天气。本文针对此次罕见的雷暴风切变天气,进行短时监测多普勒雷达资料回波演变特征分析、卫星云图红外亮温演变特征分析,相互叠加。利用卫星云图能监测出强对流云团的云顶的演变过程,而雷达可对对流天气中每个单体的活动进行细微地监测。这两种资料的综合分析和运用,是对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全方位结构的有力剖析,对提高雷暴及强对流天气发生风切变的短时的跟踪、监测、预报提供一些预报参考。

  • 标签: 风切变 雷达回波 卫星云图
  • 简介:从语境与词义的定义入手,结合相关语料,剖析语境对词义演变和词义运用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语境不仅是导致词义演变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还会影响到词义组合在语言中的具体运用。

  • 标签: 语境 词义 词义演变 词义运用
  • 简介:鸦片战争前,中国人认为中国是世界文明中心,把西方人笼统地称为"夷",即野蛮人。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是世界文明中心这一政治神话。在向西方学习技术、经济、制度的同时,一些中国人提出中国具有道德文化的优越性,这些优越的道德文化甚至可以拯救世界。急于恢复世界文明中心的意识或潜意识驱使康有为、孙中山、毛泽东等人做出脱离现实的改造中国的设计。中国成为世界文明中心要经过若干代人的长期努力。

  • 标签: 天朝上国 世界文明中心 道德优越 超越心理 大跃进 中国模式
  • 简介:“现代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演变”专题主要阐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适应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和国际形势的变化,逐步走向世界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地位,拥有了独立的国家主权,注重在平等的基础上发展与各国间的关系,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国际地位得到了空前提高。

  • 标签: 中国对外关系 专题复习 演变 新中国成立以来 和平外交政策 社会主义建设
  • 简介:本文通过对南海诸岛古今地名变化的梳理,认为,对于中国大陆而言,中国南海从模糊的区域概念到明确的地理界线,恰恰反映了中国南海疆域形成的历史过程.从古代历史上的“有疆无界”到以“U”形断续线为标志的南海疆域的底定,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人不仅发现、命名并长期开发经营了南海诸岛,而且历代中国政府行使了连续不断的管辖权,从而确立了中国在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的主权地位.

  • 标签: 地名演变 南海疆域 形成历史
  • 简介:我国教师资格制度伴随学校教育的产生与发展,至今经历了孕育、萌芽和建立、改革完善四个阶段。清末教员检定制度初步具有现代意义的教师资格制度基本框架和体系,应视为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萌芽。新中国成立后,1995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资格条例》,标志着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第一部专门性行政法规的诞生。它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共同构成我国教师资格制度法制规范的宏观框架,标志着教师资格制度的确立。2010年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建立了“国标、省考、县聘、校用”的准入制度,教师资格制度进入了实践层面的改革完善阶段。

  • 标签: 教师资格管理教员鉴定制度教师资格制度
  • 简介: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包括对战争威胁的判断和相应的外交战略。对苏联威胁的判断是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变化的根本原因。邓小平对威胁的判断经历了继承、强化、减弱三个阶段,他主导的"一条线"战略也经历了实施、强化和终结的过程。

  • 标签: 邓小平 外交战略 国际战略
  • 简介:当前,网络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在各类社会事件尤其是一些突发事件中,网络经常成为第一信源和发展进程的重要影响因素,并在一定程度上开始引导主流舆论方向。了解网络奥情特点,掌握网络舆情发生、演变与网络舆情热点事件内容、生成路径与发布载体之间的关系,对于正确分析与有效应对网络舆情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突发事件 网络舆情 特点 演变规律
  • 简介:根据丽水市国家气象观测站1953--2010年逐日平均气温资料,运用趋势分析、Morlet小波变化和多窗口谱检验对四季长度的气候变化特征、趋势演变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四季长度,夏、冬季长度较长,春、秋季长度较短,且以冬季长度缩短最为明显(气候倾向率达-2.8d/10a)。Morlet小波分析四季长度的周期变化特征,主要体现在年际时间尺度上,且各周期强度有所差异。MTM检验对周期演变规律进行验证,春季长度以2.8a周期最显著,夏季长度2~7a周期相对明显,秋、冬季长度以2a左右周期交替为主。

  • 标签: 气候学 四季长度 变化趋势 MORLET小波分析 MTM检验 丽水市
  • 简介:本文立足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的自然基质和转型发展要求,既着眼于全市域,又突破行政界限范围,研究处于复杂发展变动态势下的石嘴山城市用地空间扩展。论文通过对1951—2010年间城市空间扩展影响因子的时空动态模拟以及石嘴山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进程判定分析,预测得出适宜于未来2015年和2020年的影响因子时空分布。在此基础上,借助于“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地理信息系统工具以及成本加权距离等数学方法,对回归预测模型和空间扩散模型进行运算,预测未来一定时期城市空间扩展的规模与方向,从城市自身层面提出石嘴山城市空间扩展的趋势导向,并从宁蒙边界区域层面提出构建两个同城化片区发展的趋势。

  • 标签: 石嘴山 空间扩展 影响因子 GIS
  • 简介:以辽宁省境内辽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将流域生态系统划分为7类,从全流域、15个子流域、河岸带3个尺度分析了生态系统结构的空间和时间变化,结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评价了三个尺度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变化。结果表明:全流域生态系统以农田和森林生态系统为主,子流域生态系统结构及时空变化存在较大差异,河岸带生态系统结构与全流域结构差异显著,与全流域生态系统结构相比,河岸带森林生态系统所占比例显著降低,水体与湿地生态系统显著增加。全流域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逐渐降低,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高;子流域内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子流域服务价值最大;河岸带内水体与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大。

  • 标签: 辽河流域 生态系统结构 时空格局 服务价值评估
  • 简介:利用1961--2010年环渤海地区58个站逐日平均气温、日最低气温资料,按照寒潮标准统计寒潮频次和寒潮强度,分析环渤海地区单站寒潮和区域寒潮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环渤海地区单站寒潮出现频次的地域差异较大,呈现自北至南递减态势,年平均次数最多的为张北21次,最少的京津地区不足2次。近50a来环渤海地区共有233次区域性寒潮,出现在当年9月至翌年4月,其中11月最多。区域寒潮呈显著减少趋势。20世纪60—70年代区域性寒潮事件频发,80年代开始明显减少并在1983年出现了突变。区域特强寒潮不多,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2次,自1970年开始特强寒潮平均每个年代出现1次。在气候变暖背景下,环渤海地区区域寒潮次数明显减少,但特强寒潮即极端寒潮事件并未减少。

  • 标签: 寒潮 强度 频率 环渤海
  • 简介:选取栖霞小流域为例,以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为平台,对近10a来冲沟发育进行了定量研究,发现近10a来冲沟面积增加了13.3%,冲沟数量基本保持不变、通过对冲沟在不同高程、坡度、坡向和土地利用等影响因子的分异特征研究发现,在不同的时空变化下,冲沟受人为和自然两方面的影响,但人类活动对冲沟的影响要大于自然过程,因此要特别注意采用合适的耕作方式并采取工程措施保持水土。

  • 标签: 高分辨率影像 冲沟 分异特征 时空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