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在NICU早产儿实施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NICU收治的早产儿100例,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对比2组患儿的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体重增长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 标签:     NICU     早产儿        肠内营养支持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 为了提高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率,促进新生儿体格发育和恢复健康,减轻家庭经济负担,现查阅大量关于早产儿母乳喂养管理文献,对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护理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 住院早产儿 母乳喂养 护理措施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前,早产儿喂养成为临床研究的一大热点,也是重难点。研究指出,口腔按摩可帮助早产儿尽早实现经口喂养,得到家属认可。本文通过综述形式对口腔按摩促进早产儿经口喂养进行分析,以期能有效指导早产儿口腔按摩,帮助早产儿尽早过渡至经口喂养。

  • 标签: 口腔按摩 早产儿 经口喂养
  • 简介:【摘要】目前,早产儿喂养成为临床研究的一大热点,也是重难点。研究指出,口腔按摩可帮助早产儿尽早实现经口喂养,得到家属认可。本文通过综述形式对口腔按摩促进早产儿经口喂养进行分析,以期能有效指导早产儿口腔按摩,帮助早产儿尽早过渡至经口喂养。

  • 标签: 口腔按摩 早产儿 经口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先兆早产保胎期间孕妇的心理特征和护理对策。方法 选2021年8月1日至2022年4月20日期间,我院40名先兆早产保胎孕妇,20名常规护理,简称A组,另外20人心理干预护理,称为B组。以两组期间胎儿早产率、孕妇延长妊娠时间以及孕妇心理变化予以比对。结果A组早产率高于B组,妊娠延长时间短于B组( P

  • 标签: 先兆早产 保胎期间 心理状态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提高家属护理早产儿水平、减少出院后疾病发生,提高早产儿生存质量。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采取沟通指导、操作示范、电话随访等方式系统地实施健康教育。 结果 对家长实施健康教育的早产儿出院后的患病率低于未对家长实施健康教育的早产儿。结论 针对早产儿家属实施系统健康教育后,家属对护理知识有了一定认识,且早产儿出院后体重增长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早产儿 家属 系统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早产儿实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维护标准化流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96例早产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48例)与观察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PICC维护方法,观察组采用PICC维护标准化流程。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各项指标。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较佳(P

  • 标签: 早产儿 PICC维护 标准化流程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讨论以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应用效果。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主要成员为我院儿科在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8月1日期间收治的40例早产儿。根据其入院就诊时间的先后顺序采用字母分组法分成两组,即A组与B组,每组20例,A组早产儿提供常规护理模式,B组早产儿则提供袋鼠式护理干预,对两组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喂养耐受恢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袋鼠式护理的B组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比A组低,且同时该组早产儿喂养耐受恢复显佳,P

  • 标签: 袋鼠式护理 早产儿 喂养不耐受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为了提高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率,促进新生儿体格发育和恢复健康,减轻家庭经济负担,现查阅大量关于早产儿母乳喂养管理文献,对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护理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 住院早产儿 母乳喂养 护理措施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廖凤如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2-10-19
  • 出处:《系统医学》2022年第2期
  • 机构:广西来宾市武宣县人民医院,广西来宾545900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发展性照顾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20年3月—2022年3月在本院住院的早产儿中选择10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模式,研究组采取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早产儿的体重增长情况、住院时间、每日进奶量、胃肠不耐受性、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体重增长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肠胃不耐受性及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出生一周后和出院两周后的每日进奶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早产儿护理中实施发展性照顾模式,可以提高早产儿身体质量,缩短其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价值较显著。

  • 标签: 发展性照顾;早产儿;护理模式;应用
  • 作者: 杨霞  徐黎明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2-07-21
  • 出处:《中外医药研究》2022年2期
  • 机构:重庆市璧山区中医院  重庆   400000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宫缩抑制剂治疗先兆早产的临床效果以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3月-2021年5月收治的80例先兆早产患者作为本研究的对象,然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所选对象进行分组,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通过硫酸镁治疗,观察组患者通过利托君治疗,两组患者同时采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延长妊娠时间、保胎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延长妊娠时间、保胎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73±4.37)d、92.5%(37/40)、10.0%(4/40),对照组患者的延长妊娠时间、保胎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26±2.16)d、75.0%(30/40)、7.5%(3/40),两组的延长妊娠时间、保胎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兆早产患者通过利托君治疗,其各方面临床疗效均优于硫酸镁,提升保胎成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宫缩抑制剂 先兆早产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早产儿多系统发育不成熟,与成熟新生儿相比更易发生静脉治疗药物外渗性损伤,若形成外渗性损伤,不仅会增加患儿痛苦,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支出,还会造成患儿肢体功能障碍,甚至留下残疾。鉴于目前尚未形成针对早产儿静脉治疗外渗性损伤处置的专业指南与共识,临床护理人员在早产儿外渗性损伤预防及处理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为此本文通过对早产儿外渗性损伤风险因素评估及处理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为进一步制定预防和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 标签: 综述 婴儿,早产 外渗性损伤 外周静脉输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蜡样芽孢杆菌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情况。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21年2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蜡样芽孢杆菌败血症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临床特征和治疗结局。结果共收治10例蜡样芽孢杆菌败血症早产儿,男女各5例,胎龄27+2~35+2周,出生体重940~2 430 g,起病日龄7~35 d,10例起病时均有反应差、频繁呼吸暂停,肤色发灰8例,发热7例,感染性休克7例,惊厥5例,腹胀4例;合并化脓性脑膜炎7例,合并坏死性小肠结肠炎3例。9例病初有血白细胞和血小板明显下降,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明显升高;7例化脓性脑膜炎中5例合并多发脑软化。死亡4例,存活6例中治愈3例,遗留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3例。结论早产儿蜡样芽孢杆菌败血症起病急骤,进展迅速,易发生化脓性脑膜炎,病死率高,即使存活,遗留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几率大。

  • 标签: 婴儿,早产 蜡样芽孢杆菌 败血症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口腔刺激联合非营养吸吮改善早产儿喂养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收集有关口腔刺激联合非营养吸吮应用于早产儿喂养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检索时间自建库至2020年12月14日,纳入研究对象为胎龄≥26周且<37周的早产儿,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或假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口腔刺激联合非营养吸吮干预,干预方案主要包括口腔运动干预和口腔感觉运动干预。提取研究资料并进行质量评价,应用 RevMan 5.3软件对纳入的临床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0项RCT,合计1 316例早产儿(胎龄26~36周)。结果显示,干预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WMD=-3.45,95%CI -4.41~-2.50,P<0.001),出院时校正胎龄(WMD=-0.68,95%CI -1.10~-0.26,P=0.001)、全经口喂养时日龄(WMD=-5.22,95%CI -9.04~-1.40,P=0.007)、全经口喂养时校正胎龄(WMD=-1.02,95%CI -1.40~-0.64,P<0.001)和全经口喂养时体重(WMD=-59.75,95%CI -114.55~-4.95,P=0.030)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腔刺激联合非营养吸吮可加速早产儿完全经口喂养的实现,缩短住院时间,应标准化该程序并推广,使其成为早产儿护理的常规和标准操作。

  • 标签: 口腔刺激 非营养吸吮 婴儿,早产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是超早产儿常见疾病,部分依赖有创呼吸机得以存活,但后续可能合并严重气道问题,气管切开是解决气道问题的有效方法。本文报道2例超早产儿反复拔管失败,行气管切开后顺利撤机的治疗过程及预后,以加强临床医生对早产儿气管切开的认识。

  • 标签: 超早产儿 气管切开术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 简介:摘要维生素D是人体必需的脂溶性激素,其水平异常对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各系统生长发育及疾病发生有极大的影响。近年来国内外早产儿数量不断增加,但对早产儿维生素D正常水平、缺乏、补充及治疗没有统一的标准。本文对国内外早产儿维生素D水平、影响因素及防治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早期诊治相关疾病并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提供参考。

  • 标签: 婴儿,早产 维生素D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早产儿父母常出现消极的心理状况,早期评估早产儿父母心理状况可为制订干预措施及支持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然而,目前早产儿父母心理状况评估工具尚无统一标准,且存在评估工具的种类多样、内容不完善、缺乏针对性等问题。本文对早产儿父母心理状况的评估工具进行综述,旨在为相关研究和医护人员合理选用评估工具提供参考,为构建本土化早产儿父母心理状况评估工具、完善早产儿父母心理状况干预方案提供参考。

  • 标签: 综述 婴儿,早产 父母 心理状况 评估工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宫内生长状态早产儿的生长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1日至2021年6月1日在海口市各辖区出生并定期进行系统保健及管理的早产儿10 856例的一般资料和生长发育及监测随访指标,按不同宫内生长状态分为适于胎龄、小于胎龄和大于胎龄3组。采用H检验或χ2检验比较不同组别早产儿的一般特征,局部加权回归(LOESS)拟合不同组别的体格生长指标的发育曲线。结果10 856例早产儿中男6 317例、女4 539例,出生胎龄35(34,36)周,出生体重2.5(2.1,2.8)kg。小于胎龄 754例(6.9%),适于胎龄 9 301例(85.7%),大于胎龄 801例(7.4%)。小于胎龄组出生体重低于适于胎龄和大于胎龄组(Z=2 274.93,P<0.001);适于胎龄组在首次体检中纯母乳喂养的比例高于小于胎龄组[68.6%(6 378/9 301)比62.9%(474/754),χ2=13.82,P=0.003]。LOESS拟合结果显示,3组早产儿的体重、身长在校正月龄0~6月龄增长较快,适于胎龄与大于胎龄组各校正月龄段的年龄的体重Z评分、年龄的身长Z评分和身长的体重Z评分回归预测值在0 s左右,而小于胎龄早产儿为-1~0 s;校正月龄0~17月龄,适于胎龄组低体重、生长迟缓和消瘦的比例分别为0.3%(16/4 838)~1.9%(47/2 506)、0.4%(18/4 838)~2.4%(51/2 124)、2.1%(88/4 135)~4.4%(214/4 838),大于胎龄组分别为0(0/296)~1.0%(2/199)、0(0/341)~1.6%(3/186)、1.0%(2/199)~2.6%(9/341),小于胎龄组分别为7.6%(25/330)~16.8%(28/167)、5.2%(17/330)~10.6%(32/303)、3.9%(3/77)~12.6%(21/167);此外,3组体重、身长月增长值随着月龄的增加而减少,其中小于胎龄组身长月增长值在校正月龄0~2、2~5月龄分别为4.0和2.4 cm/月。结论大部分早产儿出现了追赶生长,小于胎龄早产儿生长发育整体落后于适于胎龄和大于胎龄早产儿,应重点关注小于胎龄早产儿的体格生长,及时纠正生长偏离情况。

  • 标签: 婴儿,早产 生长和发育 生长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