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化疗同期口服利血生片预防和减轻恶性肿瘤化疗骨髓抑制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0例经病理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出现骨髓抑制的情况,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单纯化疗,实验组化疗同期口服利血生20mg/次,3次/天。结论肿瘤化疗同期口服利血生片可使化疗骨髓抑制程度降低,减少了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用量,减少了重度骨髓抑制继发的感染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 标签: 肿瘤 化疗 白细胞减少 利血生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对MRI鉴别鼻咽癌放疗枕骨斜坡纤维化与肿瘤复发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探讨鼻咽癌放疗枕骨斜坡纤维化与肿瘤复发诊断中MRI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6月~2014年间收治的鼻咽癌放疗患者50例,为为复发组19例,局部纤维化组31例,行MRI动态增强与T1W1扫描,比较两组的达峰时间、曲线下面积与曲线最大斜率值。结果根据统计学数据分析得出,复发组的达峰时间高于局部纤维化组,比较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曲线下面积高于局部纤维化组,比较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的曲线最大斜率高于局部纤维化组,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鼻咽癌放疗枕骨斜坡纤维化与肿瘤复发的诊断鉴别中,MRI动态增强技术具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MRI 鼻咽癌放疗 肿瘤复发 纤维化
  • 简介: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下垫面不透水层比例提高使雨水径流增加,导致地表水环境受面源污染日益加重。作为雨水径流源头削减的措施之一,下式绿地在国内外已得到初步应用。对国内外下式绿地应用现状、主要设计参数、应用效果分析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下式绿地雨水集蓄利用技术的发展前景,提出了该技术推广应用所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 标签: 低影响开发 下凹式绿地 雨水调蓄 城市内涝
  • 简介:以鞅变换为工具,刻画了Orlicz-Hardy鞅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即采用构造性方法,证明了如下结论:(1)设Φ_1是函数,其下指标q_(Φ_1)〉0,Φ_2是凸函数,其上指标p_(Φ_2)〈∞.则鞅f∈H_(Φ_1)~s,当且仅当f是H_(Φ_2)~s中某个鞅g的鞅变换;(2)设Φ是函数,其下指标q_Φ〉0.则鞅f∈H_Φ~s,当且仅当f是BMO_2中某个鞅g的鞅变换.

  • 标签: 鞅变换 凹函数定义的Orlicz-Hardy空间 BMO空间 Campanato鞅空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采用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硬组织缺损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对我科收治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一期采用前臂游离皮瓣、股外侧皮瓣及腓骨肌皮瓣修复治疗,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游离皮瓣修复手术成功率100%,随访观察供、受区恢复良好,部分患者皮瓣感觉有所恢复。结论基层医院在各学科紧密的配合下开展游离皮瓣修复颌面部缺损,在合理的规避风险实施,取得较好疗效。

  • 标签: 游离皮瓣 口腔颌面部 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和开放性肾肿瘤手术的临床效果,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1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52例肾肿瘤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对照组使用开放性肾肿瘤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使用后腹腔镜手术方法进行治疗,采用统计分析软件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临床表现及其效果进行对比评价。结果通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临床表现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引流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研究发现,使用后腹腔镜手术方法治疗肾肿瘤患者,能够缩短患者的手术和住院时间,并减少患者术中的出血量与引流量,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后腹腔镜 开放性 肾肿瘤手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半夏泻心汤对肿瘤化疗消化道反应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分析。方法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86例肿瘤化疗消化道反应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病人41例,服用服用胃复安、非那根、维生素B6等常规药物对症治疗;治疗组病人服用半夏泻心汤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6%,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对治疗肿瘤化疗消化道反应疗效显著,值得以后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半夏泻心汤恶性肿瘤化疗胃肠道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针对化疗IV°骨髓抑制伴发热的肿瘤患者实施药学监护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了化疗IV°骨髓抑制伴发热的肿瘤患者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临床药师利用自己所学知识,查找相关文献和书籍,与临床医师一起,结合临床,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抗感染和支持治疗。结果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患者好转出院。临床药师针对该类疾病的治疗有了深入的体会。结论针对肿瘤化疗IV°骨髓抑制伴发热的病人,临床药师能够更多的参与药学监护工作,使患者受益。

  • 标签: 临床药师 骨髓抑制 肿瘤 药学监护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镜联合腹腔镜行膀胱输尿管口袖套状切除加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2例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首先取截石位,应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镜行膀胱输尿管口袖套状切除术,再改为健侧卧位采用后腹腔镜行肾输尿管切除,术中游离出输尿管中上段,最后采取麦氏点或反麦氏点切口游离输尿管下段并取出标本。术后常规行膀胱灌注化疗。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平均(155.3±13.3)min,出血量平均(81.3±20.8)ml,术后平均(9.1±0.9)d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5年,1例发生膀胱移行细胞癌。结论:经尿道等离子电切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肾盂输尿管上尿路移行细胞癌安全、可行,具有术后康复快、手术创伤小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肾盂肿瘤 输尿管肿瘤 膀胱镜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化疗骨髓抑制与患者生存质量的相关性,以期找到治疗的最佳方法,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78例患者进行骨髓抑制情况与患者生存质量的相关性评估。结果选取的78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骨髓的造血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生活能力和健康状况均有明显下降(P<0.05);妇科恶性肿瘤化疗骨髓抑制与患者生存质量的存在线性相关关系(r=0.94,P<0.05)。结论妇科恶性肿瘤化疗后会发生骨髓抑制和患者生存质量下降,两者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

  • 标签: 妇科恶性肿瘤 化疗 骨髓抑制 生存质量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针对我院从2013年4月到2014年4月收治的80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人。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的浅静脉化疗,观察组患者给予PICC置管化疗。比较两组患者在化疗中出现的静脉炎发生率和并发症情况。分析发生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结果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为27.5%,并发症发生率为17.5%;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5%,并发症发生率为2.5%。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肿瘤患者采取PICC置管化疗,成功率高、操作安全。具有并发症低,静脉炎发生率低的显著效果。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肿瘤化疗 PICC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安全性研究。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3年2月-2014年8月收治的48例肾肿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开放式肾部分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热缺血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三项手术指标结果和对照组对应的指标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对于改善肾肿瘤患者临床疗效有着显著效果,能够保证手术的顺利开展,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 肾肿瘤 安全性 研究
  • 简介:摘要内感染是神经外科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一般情况下,由于血.脑脊液屏障的存在,内感染的发生机会并不高,但由于外伤、手术等情况导致脑部保护环境破坏时,内感染的概率就会增加。一旦感染,患者往往以病情危重、发展较快、治疗时间长和预后差等为主要表现,并且病死率在10%~15%,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及时诊断并合理的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 标签: 颅内感染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室外引流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低龄儿童Chiari畸形I型(chiarimalformationtypeI,CMI)伴脊髓空洞患者窝减压(posteriorfossadecompression,PFD)术后小脑的位置及形态变化,并分析其对脊髓空洞转归的影响。方法对2006年9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并符合入选标准的32例低龄儿童CMI伴脊髓空洞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5~9岁,平均(7.5±1.3)岁;随访时间12~71个月,平均(33.8±18.5)个月。选取正中矢状位MRI图像,并测量术前及随访的第四脑室顶点、小脑扁桃体下端的纵向及横向位置、空洞的最大前后径与同水平处脊髓前后径的比值(S/C最大比值)及空洞的长度。分析PFD术前和随访时上述指标间的差异,并分析末次随访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变化值与空洞改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末次随访时22例(68.8%)患儿小脑扁桃体下端上移,26例(81.3%)后移;平均上移(2.6±4.2)mm(P=0.002),后移(5.2±5.1)mm(P〈0.001)。31例(96.9%)患者脊髓空洞改善,S/C最大比值及空洞长度的改善率分别为(49.5±25.7)%和(51.5±27.7)%。小脑扁桃体的上移与空洞长度的改善率具有显著相关性(P=0.035)。术前31例(96.9%)患儿小脑扁桃体下端为钉状或舌状,其中90.3%(28/31)在末次随访恢复为钝圆状。结论低龄儿童CMI患者PFD术后小脑的形态大多会通过小脑扁桃体的回缩和变圆而恢复正常。小脑扁桃体下端的回缩与空洞的改善具有显著相关性。

  • 标签: 儿童 ARNOLD-CHIARI畸形 脊髓空洞症 小脑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就护理干预对内动脉瘤破裂并内血肿早期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50例内动脉瘤破裂并内血肿早期手术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护理,采用GCS评分对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同时观察两组患者在并发症方面的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护理,两组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其中观察组GCS评分(9.76±1.42)优于对照组GCS评分(6.12±1.51),在并发症方面,观察组中有2例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1例患者肺部感染,对照组中有3例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2例患者肺部感染,3例患者出现脑血管痉挛,3例患者出现低血压,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内动脉瘤破裂并内血肿早期手术患者的护理,需要综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的各方面均进行一定的干预,同时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工作,切实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护理干预 颅内动脉瘤破裂 颅内血肿 早期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