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渐进式教学法'在血细胞形态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提高血细胞形态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对血细胞形态的学习兴趣和细胞形态识别能力。方法:选取本校2013级-2015级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每个年级随机选50人,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授课方式,试验组用'渐进式教学法',根据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分段执行,不同时段采用逐步渗透的方法,综合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和开放实验室,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师生课内、课外、线上、线下、开放、互动方式完成课程教学。结果:教学效果调查显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教学流程的参与度以及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试验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过程考核评价结果显示除了试验报告两组比较无差异外,其余各项过程考核成绩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渐进式教学法'的应用在加深学生对细胞形态的理解、学习成就感等提高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大大激发和提高学生对细胞形态学习兴趣,在学生综合能力提高方面效果显著,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渐进式教学法 血细胞形态学 教学
  • 简介:文章根据形态的理论和方法,对少数民族民间传统的诗歌,音乐作文化价值探讨的同时,亦对它们各自的构成特征作层次的或类型的简简释,即用相应的方法和技术对研究对象的生存现实-包括其外部形状和内部结构方式-作科学的描述。

  • 标签: 少数民族 民间传统艺术 构成特征 形态 诗歌
  • 简介:形态计量是指应用图像测试技术,取得描述生物组织宏观或微观形态的图像数据,并对它充分进行数学处理或推理,以对生物组织的形状与结构进行定量分析的一门学科,它是由形态与数学相结合而产生的。形态计量与其它医学信息处理分支学科一起构成一门日益引起人们兴趣...

  • 标签: 图像分析技术 耳形态学 应用 血管面积 神经末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细胞形态误诊与漏诊发生原因。方法所选病例为本院收治的自愿接受血液细胞形态检查的患者,病例选择时间范围为2015年7月-2016年7月,共纳入病例数为82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82例患者一般资料进行调查。对本组患者血液细胞形态误诊、漏诊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并分析出现误诊、漏诊的原因。结果本组82例患者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32例为再生障碍性贫血,26例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24例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血液细胞形态检查显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准确率均高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血液细胞形态检查过程中,血液分析仪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但仍会导致误诊、漏诊,影响患者诊断及治疗效果。因此,在临床检查过程中,可联合显微镜检查、病理学检查等,提升诊断准确性。

  • 标签: 血液细胞形态学 误诊 漏诊
  • 简介:摘要目的血液病是一种对人民健康危害较大的常见病、多发病。如何提高诊断率是我们每个血液检验专业人员高度重视的问题。不仅对血液、骨髓细胞形态特点、鉴别要点、细胞化学特征有很高的造诣,还必须有一定程度的血液病临床知识,充分了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

  • 标签: 血液 骨髓细胞形态 患者症状 体征 临床知识
  • 简介: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殖民城市集群住宅已经被今天的人们逐渐遗忘,甚至面临消失的命运。针对"-5前千城一面的中国建筑现状,通过对六个殖民城市的早期集群住宅的产生及发展进行图形学分析,阐明不同殖民城市早期集群住宅的形态、相互之间的区别、与传统住宅的关联,分析自然、社会及人文等环境因素对其产生及发展的影响,从而揭示出住宅发展的内在规律,以期对现代城市住宅产生积极影响。

  • 标签: 早期集群住宅 形态学 殖民城市
  • 简介:采用静水压休克法人工诱导鲶鱼受精卵,使三倍体出现率达100%,其主要形态性状同倍体鲶鱼比较研究表明,三倍体鲶鱼具有体形大,相对体高及丰满度均较高,体长差异不明显,外部形态及摄食仍保留着倍体鲶鱼的特征,但比倍体鲶鱼增长快,在池塘养殖90天后,体重比倍体鲶鱼平均增加39.71%。试验证明三倍体鲶鱼是具有养殖生产前景和推广价值的新对象。

  • 标签: 鲶鱼 三倍体 形态特状 生长 静水压休克法 人工诱导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在临床检验中应用血细胞形态检验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一年内收治的需进行血液检验的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黑、白两组,各40例,分别实施一般血液检测方式和细胞形态检验方式。比较两组患者血液检验的情况。结果:黑组患者的血液检验效果在各方面显著低于白组,P

  • 标签: 血细胞形态学 临床检验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发热患者血细胞形态检验的临床意义及预后指导价值。方法:选择本院接诊发热患者47例及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30例,共77例纳为研究对象,行对比性临床研究。经采集两组血样后行血细胞形态检查后,比较血细胞形态检查组间、组内差异性。结果:(1)血细胞形态异常检出率:发热患者各类血细胞形态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2)血细胞形态指标差异性:随患者发热程度升高,其血细胞形态检查中MCHC、Hct、MCV及RDW-SD数据均呈上升趋势增长,且平均检测数值均高于健康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血细胞形态检查后,可在明确发热患者血细胞形态异常情况及相关指标后,对其发热病因予以大致评估,提升发热治疗针对性,提升临床用药合理性。

  • 标签: 发热 临床意义 血细胞形态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细胞形态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意义。方法:本试验选择50名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本医院接受临床检验的血液检验异常的病人,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一共50名,两组采用血细胞形态方法进行观察,并将两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血细胞形态检验的异常阳性率显著提高(P

  • 标签: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临床检验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细胞形态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意义。方法:以回顾性分析的方式,从我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发热、贫血或者经血常规检查后列为危急范围的患者共80例作为观察组的实验对象,截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80名作为对照组的实验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需要实施血细胞形态检验,就其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值等指标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检验能够反映出患者真实病情变化,从而辅助部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值得推广。

  • 标签: 血细胞形态学 临床检验 运用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实验研究血细胞形态检验在临床当中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在2020年6月~2022年6月期间,选取50名缺铁性贫血患者和50名参与体检的健康人员参与本次两组对照实验。对所有参与实验的人员进行血细胞形态检验,通过检验结果当中各项指标的数值对血细胞形态检验进行相应讨论。结果:在血细胞形态检验结果当中,实验组红细胞形态异常值为58.00%,口型红细胞为12.00%,附红细胞体数值为20.00%,异形淋巴细胞数值为12.00%,异常细胞为10.00%。以上数值均高于对照组,所形成的p均达到了小于0.05的标准。结论:血细胞形态检验对于缺铁性贫血的检查具有明显作用,值得进一步的研究与应用。

  • 标签: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临床检验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细胞形态检验在临床检验工作中的意义价值。方法:择取病例区间为2019年3月-2021年3月,本院收治血常规检查结果处于危急范围中的患者共计100例设置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入院体检健康人员1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同样开展血细胞形态检验方式,比对两组检验结果。结果:检验后,研究组红细胞压积情况、细胞平均大小、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值等与对照组比较,显示研究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即P<0.05。结论:临床检验采用血细胞形态检验方式,可有效提高疾病症状诊断效果,确诊率提高,可做临床推广。

  • 标签: 血细胞形态学 临床检验 意义
  • 简介:摘要:卡冈的艺术形态将艺术分为空间艺术,时间艺术和空间时间艺术。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也是听觉的艺术。音乐的内心听觉是指人们头脑中所进行的音乐活动,是音乐关系的心理加工,是无需外来声音即可思考音乐声音的能力。音乐内心听觉是创作、演奏、欣赏等各种音乐活动的基础。培养内心听觉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等一系列的心理过程,发展内心听觉对提高音乐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艺术形态学 音乐 内心听觉 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实验研究血细胞形态检验在临床当中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在2020年6月~2022年6月期间,选取50名缺铁性贫血患者和50名参与体检的健康人员参与本次两组对照实验。对所有参与实验的人员进行血细胞形态检验,通过检验结果当中各项指标的数值对血细胞形态检验进行相应讨论。结果:在血细胞形态检验结果当中,实验组红细胞形态异常值为58.00%,口型红细胞为12.00%,附红细胞体数值为20.00%,异形淋巴细胞数值为12.00%,异常细胞为10.00%。以上数值均高于对照组,所形成的p均达到了小于0.05的标准。结论:血细胞形态检验对于缺铁性贫血的检查具有明显作用,值得进一步的研究与应用。

  • 标签: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临床检验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细胞形态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意义。方法:本试验选择50名在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以本院临床检验发现有异常血象检验的患者50例为观察组,以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共50例,以血细胞形态检验,比较两组的检验结果。结果:血细胞形态检验显示,观察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临床检验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细胞形态检验在临床检验工作中的意义价值。方法:择取病例区间为2019年3月-2021年3月,本院收治血常规检查结果处于危急范围中的患者共计100例设置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入院体检健康人员1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同样开展血细胞形态检验方式,比对两组检验结果。结果:检验后,研究组红细胞压积情况、细胞平均大小、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值等与对照组比较,显示研究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即P<0.05。结论:临床检验采用血细胞形态检验方式,可有效提高疾病症状诊断效果,确诊率提高,可做临床推广。

  • 标签: 血细胞形态学 临床检验 意义
  • 简介:摘要:人体形态课程是护理学专业的必修课,帮助学生掌握人体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等多方面的基础知识,为后期各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在该课程建设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详细分析学生需求,全面整合并创新课程内容,同时重视课程思政和OBE教学理念的渗透,实施过程性考核,从而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 标签: 护理学专业 人体形态学 课程建设 教学实践
  • 简介:目的:了解中华苦荬菜的生境条件、形态特征和生物特性,为其规范化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中华苦荬莱自然分布区,测定土壤质地和pH,观察其形态特征和生物特性。结果:中华苦荬菜自然分布区以砂质土壤为主,pH在7.5-8.5之间。结论:中华苦荬菜自然分布区土壤贫瘠,以砂质土壤为主,偏碱性。

  • 标签: 中华苦荬菜 形态学特征 生物学特性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基于体素形态和基于球谐函数点分布模型技术,比较分析内侧颞叶癫痫(mTLE)海马体积和表面局部形态的改变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7月至2019年2月东部战区总医院66例mTLE患者[男31例,女35例,年龄17~48(28±8)岁],以及80名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者[男38名,女42名,年龄19~46(27±7)岁],采集全脑结构磁共振高分辨率T1加权成像(3DT1)数据。分别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分析方法测量海马体积,基于球谐函数形状技术测量海马表面形态改变,比较分析mTLE患者相对于健康对照海马萎缩模式;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观察mTLE海马形态变化与病程的关系。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mTLE组病侧海马体积明显减小(Z:-1.55±0.57比0.38±0.58,P<0.001),并与病程呈负相关(r=-0.297,P=0.016)。表面形态分析精细地显示,mTLE患者病侧海马萎缩主要发生在海马的头部、中部外侧和后尾部,其位移与病程呈明显负相关(r =-0.336,P=0.006),并与海马灰质体积呈正相关(r=0.336,P=0.006)。结论基于体素形态分析展示海马体积整体减小,而基于表面形状的形态测量可描绘海马萎缩的局部形态变化。

  • 标签: 癫痫 内侧颞叶 海马 形态学 表面形态分析 病例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