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CTA)技术在心肌桥-壁冠脉(MB-MCA)血管形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经冠脉造影(CAG)确诊的70例MB-MCA患者纳入研究,患者均实施CTA检查,分析其对患者血管形态的评估效果。结果 与CAG检查相比,CTA在MB-MCA浅在型、深在型病变检出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差异(P>0.05)。CTA在深在型MB-MCA MB长度及MCA狭窄程度及浅在型MB-MCA MCA狭窄程度的检出情况上对比无统计差异(P>0.05),CTA检出浅在型MB-MCA MB长度上与CAG有显著差异(P

  • 标签: MB-MCA CTA 血管形态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CTA)技术在心肌桥-壁冠脉血管形态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30例于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心肌桥-壁冠脉患者纳入研究,患者入院后均接受CTA检查,同时以CAG(经冠脉造影检查)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估CTA诊断价值。结果 CAG与CTA诊断浅在型及深在型心肌桥-壁冠脉具有一致性。且在CAT检查下浅在型与深在型心肌桥长度高于CAG检查,对比有统计意义(P〈0.05)。但壁冠脉血管狭窄程度两种检查方式对比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 CTA可明确心肌桥-壁冠脉患者血管形态,并为临床进一步干预提供有效数据参考,有利于治疗方案的制定及疾病预后质量的提升。

  • 标签: 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 心肌桥-壁冠脉 血管形态学 诊断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其他贫血性疾病的骨髓及血细胞形态的对比。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期间我院接收的5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A组)与55例其他贫血性疾病患者[巨幼红细胞性贫血31例(B组),不发作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24例(C组)]进行研究,将所抽取的患者骨髓与外周血制成涂片并行瑞氏染色,观察患者的细胞形态。结果:相对于B组与C组,A组的双核粒细胞、微核、假性 pelger 畸形、外周血单核细胞增高等占比均显著较高(P<0.05)。结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诊断基础在于细胞形态检查,外周血及骨髓细胞形态异常可作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其他贫血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依据之一。

  • 标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其他贫血性疾病 骨髓 血细胞形态学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检测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效果。方法 于2020年3月-2022年2月开展研究,将在本院进行血常规检查的70例患者纳入研究,分别采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检测。对比检测结果。结果 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血常规阳性检出率高于血涂片细胞形态检测(P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 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检测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100例为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的病患,所有病例均抽取空腹静脉血6ml,并分装在A、B两个试管中,A试管(A组)进行血涂片细胞形态检测,B试管(B组)进行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然后对比检验结果。结果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阳性检出率B组更高,对比A组有统计意义(P〈0.05)。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粒细胞、单核细胞阳性检出率B组略高,但对比A组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 在血常规检验中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的阳性检出率更高,可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准确度的数据参考,具备一定的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 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择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血常规检的15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结果:经过对所有1500份血液样本进行复检,1488份存在异常,血涂片检验结果显示1456份存在异常,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结果显示1449份存在异常,联合检验结果显示1486份存在异常。其中联合检验检出率(99.07%)与复检检出率(99.2%)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联合检验中性粒细胞阳性率(97.05±2.21)、淋巴细胞阳性率(98.27±0.55)、嗜酸性细胞阳性率(98.23±0.49)、单核细胞阳性率(99.56±0.53)、碱性细胞阳性率(98.55±0.39)与其他两组单独检验的结果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联合检验阴性预测(70.20%)、特异度(87.50%)、约登指数(87.20%)、误诊率(12.40%) 与分析仪检验阴性预测(0.8%)、特异度(12.40%)、约登指数(9.26%)、误诊率(88.52%),血涂片检验阴性预测(17.25%)、特异度(62.50%)、约登指数(60.10%)、误诊率(37.50%)对比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讨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在血常规检验中具有较好的检验效果,能够有效提升检验质量,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血涂片细胞形态学 血常规
  • 简介:【摘要】 目的 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检测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11月我院收集的血常规检验阳性样本120份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0份。对照组应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检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血涂片细胞形态检测。比较检验效果阳性率。结果 观察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检测可以提高血常规检验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 血涂片细胞形态学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血常规检验中使用两种不同方式(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的临床价值。方法:从我院口腔医院检验科选择62例血常规检验患者进行数据研究,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数据纳入到研究组中,采用血涂片细胞形态的数据纳入到对照组中,比较组间数据。结果:对比两组的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淋巴细胞,P>0.05;对比对照组,研究组检出嗜碱性细胞的机率明显更低,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临床价值高,有误诊可能,因此临床建议联合两种不同方式(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可以将临床诊断符合率明显提升。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血涂片细胞形态学 临床价值
  • 简介:内容摘要:《尸语故事》是源自印度的民间故事集,后传入藏区,成为代表性的藏族民间故事。《尸语故事》在藏区有几个不同的版本,典型的为青海版和西藏版。本篇论文以青海版为依据,以俄罗斯著名的语言学家普罗普的故事形态的方法对《尸语故事》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尸语故事》的内部结构中功能项和人物角色模式与普罗普故事形态的方法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之处。

  • 标签: 《尸语故事》 故事形态学 功能项 角色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血常规检验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之后所有血液标本均实施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血涂片细胞形态进行检测,并分析不同检测方式的诊断情况及对不同细胞的诊断率。结果: 联合检测的检验准确率及异常率更高于单项检测,且误诊率及漏诊率低于单项检测(P<0.05);联合检测对于各类细胞的诊断率均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 在血常规检验中采取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可以提升检验准确率,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血涂片细胞形态学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血常规检验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之后所有血液标本均实施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血涂片细胞形态进行检测,并分析不同检测方式的诊断情况及对不同细胞的诊断率。结果: 联合检测的检验准确率及异常率更高于单项检测,且误诊率及漏诊率低于单项检测(P<0.05);联合检测对于各类细胞的诊断率均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 在血常规检验中采取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可以提升检验准确率,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血涂片细胞形态学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在血常规检验中效果。方法:挑选2023年1月至2023年4月本院接收66例血常规检验患者,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涂片细胞形态、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进行检验,了解效果。结果: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诊断符合度、灵敏度高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涂片细胞形态(P<0.05)。结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效果显著,提升检验准确率。

  • 标签: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血涂片细胞形态学 血常规检验
  • 简介:预设理论是当代逻辑学界和语言学界共同关心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在叙述和比较预设逻辑各种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各自的优劣,指出各种赋值方案间虽然存在着差异,但它们又可相互共存并相互补充,从而能使我们从各种不同视角深入了解和认识预设的本质。

  • 标签: 预设 真值 逻辑 语义
  • 简介:目的:分析骨髓细胞形态检验联合免疫分型及细胞遗传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021.01~2023.03我院收治的41例高度疑似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41例患者均接受骨髓细胞形态检查、免疫分型检查及细胞遗传检查。评估以上三种检查方式单一应用及联合应用的诊断效能。结果:三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相当(p>0.05);联合检查的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其他三项单一检查,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骨髓细胞形态检验联合免疫分型及细胞遗传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效能较高,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
  • 简介:目的:分析骨髓细胞形态检验联合免疫分型及细胞遗传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021.01~2023.03我院收治的41例高度疑似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41例患者均接受骨髓细胞形态检查、免疫分型检查及细胞遗传检查。评估以上三种检查方式单一应用及联合应用的诊断效能。结果:三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相当(p>0.05);联合检查的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其他三项单一检查,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骨髓细胞形态检验联合免疫分型及细胞遗传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效能较高,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在血常规检测中的联合应用价值。方法:选取 2018年 3月 ~2019年 10月我院 195例血常规检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在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细胞检验结果中差异无统计意义( P> 0.05);嗜酸性粒细胞检验结果中,两种检验方式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P < 0.05)。 结论: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在血常规检测中优势各异,在临床检测时,可采取两种方法联合检测,通过互相弥补,为检验质量提供更可靠保障。

  • 标签: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血涂片细胞形态学 血常规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与价值对比。方法随机选取90份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送到本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血液样本。将其平分为血涂片细胞形态检查组以及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组,需要对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包括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各项指标。对以上指标的平均值进行求取,从而对于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采用血涂片细胞形态检查的患者各指标检测均优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组,具体表现为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各指标检测均显著高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而中性粒细胞检测显著性差异不大(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使用血涂片细胞形态的准确性高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但是两种检验手段各有优缺点,必要时两者联合检验才能提高准确率。

  • 标签: 血常规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血涂片细胞形态学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检验中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联合应用的效果。方法:取68例血常规检验样品,随机分成对照、观察组,前后分别实施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查、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联合检查。结果:检验发现,两组的淋巴细胞、中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差异大的指标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中联合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能够有效对红、白细胞与血小板进行检验,取得的数据能够为疾病的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血涂片细胞形态学 血常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