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6 个结果
  • 简介:以毕生发展为研究视角,调查了3192位不同年龄群体被试,探讨不同年龄群体大五人格与幸福的关系。结果发现:(1)各变量都存在显著的年龄效应,大五人格与主观幸福相关显著;(2)在不同年龄群体里,神经质和开放性都能显著预测主观幸福,且预测值随着年龄而增大,而外倾性、尽责性和宜人性对主观幸福的预测存在年龄差异;(3)大五人格对主观幸福的解释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到60岁之后其解释率上升;(4)年龄在大五人格与主观幸福之间起了显著的调节作用。

  • 标签: 大五人格 主观幸福感 年龄 毕生发展
  • 简介:象数观念是经传乃至易学中的基础和核心观念.历来对象数观念的理解和解释,往往局限于象数观念本身,而对经传的产生背景、以及其中的另一个重要观念--"",则关注不够.本文从哲学人类学的视角,在考察经传的产生背景以及""、"象"、"数"三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认为经传中的象数观念其实是原始时代的感性具体的思维方式及其宇宙观的积淀.具体说来,"数"也是"象",它们本来都是"互渗"或"交感"的中介;换句话说,经传象数观念的最终依据其实是;象数因而蕴涵着向天道观和伦理观发挥的可能性.

  • 标签: 周易 哲学人类学
  • 简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350名大学生的归因方式、气质性乐观与心理幸福(即抑郁、生活满意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归因方式问卷的总分与气质性乐观、生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气质性乐观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2)归因方式的自身性雏度上,乐观者、悲观者的归因方式无显著性差异;持久性和整体性维度上,对可控性低水平事件的归因方式无显著性差异,对中、高水平事件,悲观者的归因方式比乐观者更悲观;(3)归因方式对抑郁、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以气质性乐观为中介变量。

  • 标签: 归因方式 气质性乐观 悲观 心理幸福感
  • 简介:教师职业幸福是指伴随教师对职业、教育教学活动和从业收益的认识、评价而产生的以积极体验为主导的较稳定的情感体验。它是教师职业价值观、工作动力、发展目标、情感体验、社会关系、人格特征等内部因素与职业特性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高级情感。关于教师职业幸福的研究近年来越来越多,其中主要是对教师职业幸福构成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结论。

  • 标签: 职业幸福感 三叶草模型 生涯规划
  • 简介:【目的】调查服刑人员社会适应现状,探讨安全对服刑人员人际信任和社会适应的影响,以及人际信任在影响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劳教人员社会适应量表,人际信任量表和安全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随机选取河南省某监狱7个监区服刑期均在10年以上的服刑人员发放问卷450份,回收问卷404份,有效问卷366份,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问卷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安全对人际信任显著有负向预测作用(β=-0.265,p〈0.01),对社会适应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β=0.341,p〈0.01),人际信任在安全与社会适应的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的作用。【结论】提高服刑人员安全能够显著提高服刑人员的社会适应性并影响人际信任水平。

  • 标签: 服刑人员 人际信任 社会适应 安全感
  • 简介:采用广义问题性网络使用量表、幸福指数量表、社交焦虑量表、流调中心抑郁自评量表对465名大学生进行了间隔6个月的两次调查.以探索问题性网络使用与幸福、社交焦虑、抑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问题性网络使用与幸福显著负相关,与社交焦虑、抑郁显著正相关;(2)问题性网络使用与幸福、社交焦虑、抑郁之间存在单向预测作用.即前期的问题性网络使用能够显著预测后期的幸福、社交焦虑、抑郁。并且这种预测作用存在性别差异。对于男生.前期的问题性网络使用能够显著预测后期的社交焦虑;对于女生,前期的问题性网络使用能够显著预测后期的幸福和抑郁。

  • 标签: 问题性网络使用 幸福感 社交焦虑 抑郁
  • 简介: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政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1日上午举行第五次学习讲座,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主持讲座。他强调,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民族、宗教问题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的责任和紧迫,为开创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宗教工作新局面作出应有的贡献。

  • 标签: 宗教工作 第五次 贾庆林 紧迫感 责任感 政协常委会
  • 简介:通过对120名听障青少年施测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儿童孤独量表(CLS)和父母同伴依恋问卷(IPPA),探讨听障青少年父母依恋、人格特质与孤独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父亲依恋沟通、信任、疏离均与孤独呈显著负相关,而母亲依恋仅沟通维度与孤独呈负相关,信任和疏离与孤独相关不显著.在人格特质上,仅内外向维度与孤独呈显著负相关.另外,内外向分别与父亲沟通和母亲沟通呈显著正相关.中介效应检验发现,内外向在父母沟通与孤独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作用,说明父母沟通能直接影响听障青少年孤独的形成,同时也可通过内外向间接影响孤独.

  • 标签: 父母依恋 内外向 孤独感 中介作用
  • 简介:组织公正的研究近些年在美国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其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公司管理的实践。而在中国,组织公正理论还鲜为人知。本文试图对组织公正理论的内容及其研究成果作一系统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阐述其对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意义,以及如何运用组织公正理论。

  • 标签: 组织公正感 程序公正 人力资源管理
  • 简介: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主观幸福量表》对467名大学生进行测试,旨在探讨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与主观幸福的状况及其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人际交谈困扰存在地域和独生,非独生子女的交互作用,城市的独生子女大学生人际交谈困扰最低;在与异性交往困扰方面,来自乡镇的大学生和非独生子女的大学生有较大的困扰。(2)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存在着地域和独生,非独生子女的交互作用,城市的独生子女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最高,乡镇的独生子女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最低。(3)人际关系困扰四个维度对主观幸福的不同成份有不同的预测作用,人际交友困扰、人际交谈困扰和与异性交往困扰对生活满意度有预测作用,而人际交友困扰、人际交谈困扰和待人接物困扰三个维度对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有预测作用。

  • 标签: 大学生 人际关系困扰 主观幸福感
  • 简介:赫勒认为,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现代美学,是资产阶级时代的产物。美学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成为一种普遍哲学,并根据自身的体系推论出来的普遍意识形态和普遍理论的偏爱来评价和阐释'审美领域'、'审美'、'客观化的美'以及在这个框架之内的艺术。在现代社会,美学是必要的和不可改革的。赫勒在总体上肯定现代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不可否定的地位,同时也认识到,美学本身又存在难以根除的悖论:赫勒认为,现代美学的合法性基于一种价值'共通';然而以'共通'作为基础的美学却受到质疑——现代社会的'共通'属于历史哲学范畴,是前设的,不具有绝对普遍性,它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同时也是变动不居的。赫勒承认这是产生美学自身悖论的根源,是不可消除的,但它也不成为取消美学的理由。

  • 标签: 阿格妮丝·赫勒 现代美学 历史哲学美学 共通感 合法性
  • 简介:虚拟现实、远程操作、远程通信等系统环境一般称为合成环境.合成环境的特点是用户将以计算机为媒介与物理上与他分离的环境进行交互.远程临境是用户将自我知觉移入以计算机为媒介的环境中时出现的一种体验.本文论述了有关合成环境中的远程临境的人因素设计观点,实现远程临境的重要技术,以及关于远程临境的将来研究.

  • 标签: 虚拟现实 合成环境 远程临境感 远程操作仪
  • 简介:目的:探讨大学生犬儒态度、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的特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结论:大学生持有中等偏高的犬儒态度,在性别、年级、专业和生源地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具有中等偏高的自我效能感,在性别、年级、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具有中等偏高的主观幸福,在性别、年级、生源地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犬儒态度和一般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之间呈现显著负相关,一般自我效能感和主观幸福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

  • 标签: 大学生犬儒态度 自我效能感 主观幸福感
  • 简介:在中国,患者针对医务人员的暴力事件较为突出,严重影响医疗生态,已成为转型时期的公共危机问题。国内外对医患问题的信任研究较多,但机制研究较少;医方干预研究较多,但患方干预研究较少。我们研究发现,患者及其家属有时会出现寻找"替罪羊"的心理:通过将自己的不幸遭遇归咎于医生,来解释为何患者会遭受病痛折磨,从而提高掌控。本文采用存在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和科学实验的方法,从宏观医疗市场、中观媒体报道文本以及微观疾病本身特质等不同层面进行实证研究,来为这一机制寻找科学证据。在此基础上依据文化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理论进行讨论,为转型时期紧张的医患关系提供心理学的解释,并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文化心理学 医患关系 不确定感 转型期
  • 简介: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何提高心理生活质量这一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20世纪60年代后期,幸福的研究逐步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热潮。近年来,主观幸福属性中的文化差异引起了跨文化研究者的极大兴趣。文章通过比较幸福跨文化研究中新近出现的两个理论模型——目标调节模型和文化常模模型,探讨了文化在主观幸福产生过程中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情感幸福和生活意义之间的关系。

  • 标签: 幸福感 文化观 目标调节模型 文化常模模型 生活水平
  • 简介:以207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心理韧性量表(CD~RISC)、积极情感量表(PAS)和总体幸福量表(GWB)进行了为期9周的追踪测查,考察大学生心理韧性的特性及其与积极情绪和幸福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心理韧性具有一定的稳定性;(2)心理韧性与积极情绪显著正相关,积极情绪可以预测9周后的心理韧性;(3)心理韧性可以预测幸福,积极情绪在该路径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 标签: 心理韧性 积极情绪 幸福感 大学生
  • 简介:为探讨社交网站使用、线上积极反馈、友谊质量和青少年孤独的关系,采用社交网站使用强度问卷、线上积极反馈问卷、友谊质量量表和孤独量表对538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社交网站使用与线上积极反馈和友谊质量都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孤独显著负相关.线上积极反馈与友谊质量显著正相关,而且两者都与孤独显著负相关;(2)社交网站使用对孤独没有直接的预测作用,但能通过两条路径的间接作用影响青少年孤独:通过线上积极反馈的中介作用:通过线上积极反馈和友谊质量的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揭示了社交网站使用对青少年孤独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能为网络时代的青少年降低孤独提供有益启示。

  • 标签: 社交网站使用 孤独感 线上积极反馈 友谊质量 青少年
  • 简介:探讨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手机依赖对其主观幸福的影响,以及社交焦虑的中介作用机制。采用手机依赖量表、社交焦虑量表(IAS)和Campbell幸福量表对江苏高校大学生进行施测,收回有效问卷598份。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大学生手机依赖在性别和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2)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对主观幸福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对社交焦虑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3)社交焦虑对主观幸福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且社交焦虑在手机依赖与主观幸福之间起中介作用。由此可见,手机依赖不仅可以直接导致大学生主观幸福降低.而且也能够通过导致社交焦虑进一步影响主观幸福

  • 标签: 手机依赖 主观幸福感 社交焦虑 大学生.
  • 简介:选取1164名流动儿童、525名北京儿童和568名农村儿童为被试,考察流动儿童的流动性、社交焦虑和孤独的关系。结果表明:(1)流动儿童的城市流动性和住房流动性偏高,而学校流动性相对偏低;(2)在社交焦虑和孤独方面,流动儿童显著高于北京儿童和农村儿童;住房和学校流动性高的儿童显著高于流动性低的儿童;(3)流动儿童的流动性对其孤独没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而社交焦虑有显著的预测作用,预测系数为30.2%。流动儿童存在较高的社交焦虑和孤独,社交焦虑能够显著预测孤独

  • 标签: 流动儿童 流动性 社交焦虑 孤独感
  • 简介:探讨高中生的人际信任、疏离、公民责任意识三者之间的关系。以《高中生人际信任量表》、《青少年学生疏离量表》和《公民责任意识问卷》为测试工具,在天津市中学随机抽取316名在校学生为被试,进行调查研究。统计结果表明:高中学生人际信任、疏离和公民责任意识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对这三个变量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发现.疏离分别部分中介了人际信任的三个维度人品信任、能力信任、行为一致性与公民责任意识之间的关系。人际信任的三个维度既可以直接地影响公共责任意识.也可以通过疏离来间接地影响高中生的公民责任意识。

  • 标签: 人际信任 疏离感 公民责任意识 中介效应 高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