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朱熹道统论对汉唐儒学和儒士进行了大胆的切割,学界多从儒学内部分析此举,佛教的影响未被充分提及。事实上,佛教特别是宗密对汉唐儒学的批判,对朱熹此举影响很大。这主要表现在宗密对汉唐“道”非本原的批判,使朱熹转向了对道统之“道”的本体化建构;对“六经”的批判,使朱熹将道统经典由“六经”转向“四书”,并以“道”为核心重新诠释“四书”;对汉唐儒士的批判,使朱熹以“道”为标准彻底割断了汉唐。这三方面暗含了两大主线,一朱熹切割汉唐以“回应”宗密的批判;一朱熹道统论、的建立吸收了宗密的相关思想。此外,朱熹道统切割汉唐虽造成了诸多流弊,但对抗击佛教的强势冲击仍发挥了重大作用,对此应给予客观评价。

  • 标签: 宗密 朱熹 割断汉唐 道统论
  • 简介:本研究探讨不同领域的规则(安全领域规则,个人领域规则)和不同的规则提出者(成人权威,同辈权威)对儿童判断的影响。研究考察了48名4~7岁的儿童在道义推理、奖惩判断、愿望理解和行为判断的发展变化特点。结果表明:(1)直到7岁儿童才能根据规则的不同特点做出不同的判断,7岁儿童预测更不应该违反安全领域规则,违反安全领域规则和成人权威制定的规则后应该受到更多的批评,而4岁组和5岁组儿童在不同规则情境下的判断没有显著差异;(2)各年龄组儿童预测应该给予表扬的数量在各情境下没有显著差异;(3)在规则与愿望相冲突时,高年龄组儿童比低年龄组儿童更多地报告主人公会坚持自己的愿望;(4)在预测主人公是否会违反规则上,各年龄组在不同规则情境下均无显著差异。

  • 标签: 安全领域规则 个人领域规则 成人权威 同辈权威 儿童
  • 简介:以大学生为被试,采用投射测验法分离出两类不同性质的内隐人格观,然后通过效价匹配实验和错觉关联实验,初步探讨了内隐人格观对他人知觉的信息加工模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跨性格、能力等不同人格属性有共通一致的内隐观;(2)固存观的反面就是渐变观,它们是同一维度的两极;(3)与渐变观者相比,固存观者更易以一种评价性方式知觉他人信息;同时,渐变观者不像固存观者那样对他人特质作出静态判断,而是集中注意力于理解他人行为发生的动态过程。

  • 标签: 内隐人格观 他人知觉 投射测验 效价匹配 启动效应
  • 简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兴旺发达,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教育事业也逐步走向繁荣.在各类城镇中小学基础设施逐步走向正规和完善的同时,校服作为一种服装,以它独特的功能,开始逐步地走进学校.但是,值得指出的一点是:这些"校服"或"班服"绝大多数都不规范,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根据调查,现今我国城乡初高中以及大专这个层面的各类学校600多万个班级中,约有一半的班级学生经常或必须在校一天到晚都穿着集体统一购买的运动装,大家也习惯性地把它称为"校服"、"班服".

  • 标签: 影响我国 我国学生 校服色彩
  • 简介:关于《系辞》的思想及其对文学的影响翟江月《周易》之“经”与“传”产生于不同的时代。《易经》为周初的产物,卜辞中记载了商后期的故事以及大量西周初年的故事,没有西周后期的故事,就是明证;《易传》7种10篇则是战国时的产物,其大部分产生于战国中期或更晚。《...

  • 标签: 《系辞》 《老子》 《易经》 文学批评 《周易》 儒家思想
  • 简介:在Weber和Camerer实验范式的基础上,基于真实并购预览概念提出了组织文化并购预览,通过实验室模拟研究探索了组织文化预览对并购后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1)组织文化预览对提高并购后组织绩效有积极作用,其中双向组织文化预览对改善并购后的整体绩效以及主、并双方各自的绩效都有显著的积极作用,而单向组织文化预览未显示出显著的积极影响;(2)组织文化预览可能主要起效于并购后初期,在并购后短期内对整合组织文化有积极促进作用,利于并购后的快速整合。实验结果为组织文化预览在企业并购整合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

  • 标签: 组织文化预览 企业并购 文化整合 绩效
  • 简介:张伯端是一位融摄儒、释、道的著名道教学者。他遗世的主要著作《悟真篇》、《金丹四百字》、《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等,无一不反映出儒、释、道圆融的思想。本文仅就佛教心性论对张伯端思想的影响略述己见,以就教于方家。

  • 标签: 佛教 心性论 张伯端 中国 宗教思想
  • 简介: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不同程度的时间限制对中学生决策的影响。在实验中要求被试完成主观经验评估问卷,探索被试对决策任务的外显认知。研究结果表明:时间压力对决策有显著影响,高时间压力和中等时间压力条件下,决策质量都显著降低;决策过程中既包含内隐情感偏好的作用,也包含外显认知的作用。

  • 标签: 决策 时间压力 情绪
  • 简介:以101名大学生为被试,用掩蔽刺激启动无意识情绪,探讨无意识情绪对建议接受程度的影响,并分析自信度在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相较于中性情绪,无意识正性情绪或无意识负性情绪会使个体更倾向于采纳他人建议,且无意识负性情绪的作用更明显;(2)个体的自信度水平在情绪和建议接受度之间具有调节作用;(3)在接受建议后,无意识负性情绪和无意识正性情绪组个体的自信度提升量高于中性情绪组,且无意识负性情绪组提高更多。

  • 标签: 无意识情绪 建议接受 自信度
  • 简介:在多轮次动态和一次性静态两种呈现方式下,采用出声思维研究20名大学生潜藏与矛盾情境的问题发现特点。研究表明:(1)动态呈现促进被试更全面加工信息,发现问题数量和变通性优于静态呈现,但也阻断信息间的关联,不利于发现跨区问题。(2)动态呈现下,问题均匀分布在每个区域并按轮次先后顺序出现,静态呈现与此相反。(3)被试在新信息呈现后发现的问题分全新、改变方向、改变程度、一致性和联系性五类,潜藏情境中问题与先前信息关联更多。(4)被试对新信息影响做出积极评价。

  • 标签: 问题发现 动态信息呈现 静态信息呈现 多轮次信息 出声思维
  • 简介:《楞严经》是一部极具影响力的大乘佛教经典。它在中国唐代译出后,虽然至今此经在译者、真伪等方面存在着争议,但这些并不影响它在越南佛教中的地位和价值。本文首先阐明《楞严经》出现在越南的大致时间和译成越语的情况,进而论述了越南佛教对《楞严经》给予的评价,最后说明《楞严经》在越南佛教中产生的影响与作用。

  • 标签: 《楞严经》 越南 佛教 传承关系 佛经 翻译
  • 简介:对修订的团队领导行为量表和自编的团队效能量表进行了信效度检验,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团队领导行为对团队效能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修订的中文版团队领导行为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和信度,可分为动机激励、魅力领导、挑战陈规和个别关怀四个维度;团队效能量表同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和信度,可分为任务绩效和周边绩效两个维度.路径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转换型团队领导行为对周边绩效的影响显著高于对任务绩效的影响;转换型团队领导行为中动机激励、魅力领导和个别关怀这三个维度对团队效能影响显著,而挑战陈规这一维度对团队效能的影响并不显著.

  • 标签: 团队 团队领导行为 团队效能 转换型领导
  • 简介:两个实验采用阻碍效应范式探讨了特征的呈现方式对类别知觉表征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在阻碍效应范式中,改变特征的呈现方式引发了不同的类别知觉表征方式;当固定样例特征的呈现位置时,引发了基于样例整体相似性的表征;而随机样例特征的呈现位置时,引发了基于样例特征的解析表征。该结果支持了类别学习的多系统理论。

  • 标签: 特征呈现 知觉表征 类别学习 阻碍效应
  • 简介:采用数字命名任务,对启动阶段目标或干扰刺激进行突出或不突出处理,探讨刺激突出性对负启动效应的影响。实验一发现,在干扰刺激突出时,负启动效应消失,反转成正启动,启动量为19.99ms;在目标刺激突出、干扰刺激完全被忽略时,负启动效应消失。实验二发现,在干扰刺激突出时,启动阶段目标刺激个数无论是1、2或3、4,负启动效应都消失,反转成正启动。结果不支持知觉负载理论和刺激突出性假说,支持激活-抑制注意模型。

  • 标签: 负启动效应 刺激突出性 知觉负载理论 刺激突出性假说激活-抑制注意模型
  • 简介: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在惠心僧都源信(942~1017)以来一直到法然上人(1133~1212)的日本净土教方面,不用说,对净土教学人的思想形成起着重大的作用。首先是源信,他在宽和元年(985)十一月著述《往生要集》三卷,大力宣说弥陀净土教的信仰,其影响不仅限于佛教界,而且波及于各个方面。《往生要集》引用善导的著作有《观念法门》、《往生礼赞》和《观经疏》。其中“玄义分”只引用了一

  • 标签: 往生要集 善导大师 弥陀净土 法然 玄义 僧都
  • 简介:《佛教对中国物质文化的影响》一书于2015年7月由上海中西书局正式出版。本书为“国际佛教与中国宗教研究丛书”之一。作者柯嘉豪(JohnKieschnick)为美国斯坦福大学宗教研究系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佛教,尤其关注佛教文化史。本书是柯嘉豪的一本重要学术著作,在西方中国宗教研究领域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本书从与佛教相关的器物入手,如舍利、锡杖、钵盂等,考察了它们在印度的起源以及流传到中国的过程,

  • 标签: 中国佛教 物质文化 出版 宗教研究 斯坦福大学 学术著作
  • 简介:本研究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对双语转换问卷进行修订,用于客观测量双语者的语言转换能力:第二部分采用数字命名任务考察语言转换对双语认知优势发展进程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低水平阶段,语言转换频率与转换消耗存在显著负相关;在高水平阶段,语言转换频率与转换消耗、混用消耗均存在显著负相关。结果说明,语言转换首先影响瞬时转换能力,积累一定的经验之后,才会对持续监控能力与抑制控制能力产生积极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双语认知优势效应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

  • 标签: 双语 语言转换 双语认知优势
  • 简介:本文系统地考察了辽金两朝的佛教政策,并对它所造成的社会后果做了分析。文章认为,辽初契丹统治者对于佛教只有利用而无信仰,太宗时佛教才进入契丹人社会,圣宗以后臻于极盛,统治者对佛教的推崇不遗余力。辽代佛教一则因为僧侣人口的冗滥超出了社会的正常承受能力;二则因为佞佛之风侵蚀了契丹人勇武雄健的民族精神,以致后人有“辽以释废”之说。金代社会崇佛之风依旧,但统治者鉴于辽代佛教的消极影响,实行了利用与限制并重的佛教政策,加强对佛教教团的统治,并使其逐渐制度化。金朝佛教政策的调整导致了僧侣社会地位的跌落。

  • 标签: 佛教教团 僧侣 辽朝 《金史》 统治者 《辽史》
  • 简介:运用问卷调查法,探讨初二学生学业求助的动机特点和文化特色及其关系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学业求助态度和求助行为同成就目标、自我效能和文化因素有关;(2)成就目标、自我效能和文化因素对学业求助行为的影响是以学业求助态度为中介的;(3)学业求助既受动机因素的影响,又受文化因素的影响.

  • 标签: 初二学生 学业求助 动机因素 文化因素
  • 简介:佛教传入中国两千多年来,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佛教不仅影响了历代文人的思想观念,而且对他们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便是受佛教影响很深的一位诗人。从他的诗文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王维写了许多阐释佛教经论和佛教典故的诗歌。他把佛教题材引入诗中拓宽了其诗歌的表现内容,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 标签: 佛教 诗歌创作 王维 中国 传统文化 思想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