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这是一例以焦虑、抑郁情绪为主的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求助者胡飞(化名),因在服刑期间父亲去世,妻子长期不来接见,引发了抑郁、焦虑情绪。为了缓解其不良情绪,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和发展,咨询师认为引发该问题的根源在于求助者的错误认知,如出现过分概括化、绝对化要求、糟糕至极的不合理信念,故采用了合理情绪疗法对其进行了六次咨询,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双方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实现了咨询目标。

  • 标签: 严重心理问题 合理情绪疗法 放松训练
  • 简介:阿尔都塞与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有不解之缘。他的理论观点有两个基点:反对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思想和力倡"以阶级斗争为纲"。这种观点的缺陷明显可见,如知识视野狭窄,判定马克思人学思想性质时主观武断,以及得出结论的思维方式刚性有加但缺失辩证性质。应引起我们高度关注的问题是,阿尔都塞的理论观点及其缺陷是他特定精神状态的产物。这种精神状态造成了对马克思"人学公式"的根本性误解。"人学公式"的客观基础是劳动者与劳动的关系及其历史,它的规范性提法是劳动人学历史观。

  • 标签: 人学公式 认识论断裂 阿尔都塞问题 特定精神状态 劳动人学历史观
  • 简介:康德试图调和两种明显不一致的人性图景:一是人类作为自然系统之一部分的“机械论”图景;二是人类作为自由、自觉和理性的行为者的传统形上学图景。康德认为,由于这两种图景都有说服力,我们的理性便被引导进了一种“辩证法”或一种思维过程,其中,为一种立场提供理由的资源又引出相反立场的理由。康德处理这种“辩证法”的策略是证明实在中的矛盾只是表面上的。他相信,区分显现给我们的事物和真实所是的事物,便可化解在设想我们的行为既是被决定的又是自由的时所产生的矛盾。

  • 标签: 康德 辩证法 人的本性 自由
  • 简介:在这个比设计、比创意的时代,全世界都在用智慧的设计在商场角逐,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采,因此,对设计理论的探讨,设计手段的研究,都将是这个栏目的内容。

  • 标签: 当代 艺术 设计理论 设计手段
  • 简介:《道德经》已在西方传播数百年,各种译本达600种以上,但西方译者无论是对《道德经》语言文字的把握,还是对老子之"道"深刻内涵的领悟,都与原文化存在很大差异。《道德经》首句既是老子开篇立"道"之言,又贯穿全篇,句法严密,用词精妙,本文以此句为例,分析西方译者如何翻译老子之"大道"、"可道"、"常道"核心概念,进而探讨中华文化在西方传播中的误译误释问题

  • 标签: 道德经 英译 问题
  • 简介: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对'发展前问题'和'发展后问题'都有深刻的认识。'前问题'包括怎样才是真正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和什么是社会主义的理论问题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群众生活贫困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的实际问题。'后问题'则主要包括:经济犯罪活动猖獗,腐败现象滋生;贫富差距日益显著;干部队伍存在着不良作风;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良风气;缺乏'世界一流'的科学技术专家及其他专业人才;农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出现亿万剩余劳动力等问题。邓小平对'发展后问题'的解决进行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探索,首先,要有正确的态度,认真对待并妥善解决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其次,他提出并且实行了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坚持用改革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遵循'胆子要大,步子要稳'的基本原则;抓住不断总结经验的'关键';确定并重点解决一个时期的'中心课题';把人民群众的'发明'作为方针政策的来源;处于顺境时要关注'新问题'。可见,邓小平'发展后问题'思想对我们解决新时期的新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我们要认真研究并确立它在整个邓小平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应有的地位。

  • 标签: 邓小平 发展后问题 新问题 问题改革观
  • 简介:在我国,立法工作以无神论作为基础,通常国家法的制定和通过根本不考虑宗教法的规定和立场,由此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国家法与“宗教法”(编者注:我国尚无国家制定的《宗教法》,更无宗教界自定的宗教法。此处提到的“宗教法”慨念亦不明确,估且保留,待研讨。)在特定的法律问题上的紧张关系。

  • 标签: 遗产继承 佛教僧人 宗教法 立法工作 紧张关系 法律问题
  • 简介: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庞大最复杂的一项系统工程。在地理方面,它涉及到全球的七大洲、四大洋的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学科方面,它涉及到太阳和地球演变的天体物理和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化学和生物学等;而在人文社会方面,涉及到人类的日常生活和生活方式,对于大工业生产所排放出的余热和废气以及交通运输和农牧业生产,都与全球气候的变化息息相关。

  • 标签: 气候变暖问题 全球气候变暖 地球物理学 农牧业生产 系统工程 天体物理
  • 简介:一2017年6月29日—30日,在美国密歇根州州立大河谷大学召开了以讨论interality为主题的学术会议。Interality这个词词典上还查不到,根据构词法,词干"inter-"意为"之间"加上后缀"-ality",那么interality就是关于具有"之间"性质的东西,汉语译为"间性"。会标表明,这次会议是关于"间性"的第一届国际研讨会,看样子今后还要继续研讨下去。事实上,北美近年已经有杂志就这个问题出过专辑,另外还有专门的论集出版。

  • 标签: 哲学 国际研讨会 学术会议 密歇根州 构词法
  • 简介:2001年2月19日.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叶小文应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邀请,为该院“宗教学术系列讲座”作了题为《中国宗教的百年回顾和前瞻》的演讲。演讲会上.叶回答了香港媒体就“法轮功”问题的提问.2月20日,香港《大公报》刊载了答问全文,本刊转载时,未作改动,叶对第(3)部分有关cult专指邪教的问题.略有补充说明。

  • 标签: “法轮功” 邪教组织 宗教工作 社会学 宗教极端主义 宗教信仰
  • 简介:<正>一、哲学指导作家的人生和艺术创作古今中外,任何作家都有自己的哲学思想,自觉或不自觉地,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用它来指导自己的人生和创作。在文学史上,作家的哲学思想一般都是很复杂的,但必有一种

  • 标签: 作家 哲学思想 艺术创作 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艺术家
  • 简介:唯物史观的结构分析方法和过程分析方法是我们解读“中国问题”的两个基本的哲学分析框架,其中有两个值得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关注的根本性问题。首先是“结构转型”:结构分析方法要求我们必须把握中国的社会结构。中国的传统社会结构与马克思讲的经济社会结构和恩格斯讲的“平行四边形”的合力结构不同,中国历史形成并遗留下来的是社会层级结构。

  • 标签: “中国问题” 结构转型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总问题 经济社会结构 结构分析方法
  • 简介:在推进我国当代政治文明建设的进程中,古代齐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有许多科学的合理的成分值得我们积极借鉴和吸收,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升华了这种民本思想,创新地全面部署民生问题

  • 标签: 民本思想 十七大 民生问题
  • 简介:为人后者要为所后者服斩衰,这是过继的一般原则。但是,如果在宗子去世一段时间之后,再确定过继的人选,那么相应的斩衰服的起始点应该从何时算起,却成了礼学中争论的问题。对于过继晚造成的税服问题大致有三说:以所后者亡月为始说,以为人后者出后日为始说,阙疑说。本文试图通过梳理不同的观点及展开问题的复杂性,揭示不同观点背后的礼学依据,并返回《丧服》经传本文,对于三说进行裁断。

  • 标签: 税服 吉凶不相干 为人后者为之子 出后晚 闻丧晚
  • 简介:在哲学原理教科书和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的论著中,提出了'量变中的部分质变'的原理。教科书把'部分质变'原理具体化为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阶段性的部分质变',一种是'局部性的部分质变';研究者把'部分质变'原理归结为毛泽东对辩证法的重大贡献。无论是教科书,还是研究者的论著中,都以毛泽东同志关于事物发展的阶段性的思想去说明'部分质变'范畴,有的同志还以此为根据去说明毛泽东同志对'部分质变'原理的论述和应用,去论证'阶段性部分质变'的客观普遍性。本文并非全面论述'部分质变'范畴,只就毛泽东同志的'部分质变'哲学范畴之产生和应用,以及'部分质变'的定义和事物发展的'阶段性部分质变'谈点意见。

  • 标签: 部分质变 毛泽东选集 毛泽东哲学思想 哲学原理 《矛盾论》 根本性质
  • 简介:<正>在目前关于人的问题的研究中,人们皆认同马克思基于"现实的人"所开辟的哲学路向,肯定人文关怀原本就是马克思哲学的固有特质。这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取得的重大成就。在这种情况下,谁要是还套用萨特的"人学的空场"来揶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那无疑是疏离了当代中国学术研究的现实。如

  • 标签: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费尔巴哈 主体性 近代哲学 樱桃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