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VP(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结合唑来磷酸治疗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老年女性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PVP手术后根据临床评估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患者给予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非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分析两组患者PVP术前、术后半年及一年的腰椎及桡骨远端骨密度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月及6个月疼痛变化。结果相比对照组,研究组患者PVP术前、术后半年及一年的腰椎及桡骨远端骨密度值明显增高;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月及6个月疼痛变化,研究组疼痛变化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PVP结合唑来膦酸对治疗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疗效确切,可明显提高患者的骨密度,降低患者的疼痛指数,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提升。

  • 标签: PVP 唑来膦酸 老年女性 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比手术前后Cobb角、中部高度丢失率、前缘高度丢失率、VAS评分和Barthel指数情况。结果患者术后Cobb角、中部高度丢失率、前缘高度丢失率与手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效果显著,可有效矫正Cobb角减轻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老年 骨质疏松 脊柱压缩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骨质疏松症护理干预对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方法 对脊柱压缩骨折患者实施骨质疏松症护理干预,分析干预效果。 结果 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视觉模拟评分(VAS)、骨折再发生率均明显降低,患者对疾病认知率和遵医行为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质疏松症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疼痛、降低骨折再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骨质疏松 脊柱压缩性骨折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脊柱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椎体成形术实施后,患者的卧床休养时间以及再骨折之间存在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调查2021年1月至12月之间我院接收的部分OVCF椎体成形术患者,需要从中筛选出100例符合要求的患者展开深入探究,将之称为OVCF组,按照患者术后一年是否发生再骨折问题,将这些研究对象分为A组和B组,A组包含30例患者,其均出现了再骨折问题;B组包含70例患者,其均未出现再骨折问题。此外,在2021年1月至12月之间还有选出50例非OVCF志愿者进行对照,称之为非OVCF组。针对此次入选的所有研究对象展开相关指标的检测工作,同时重点研究卧床时间和再骨折二者之间存在的关联性。结果:从β-CTX方面进行统计比较,OVCF组的数值水平明显高于非OVCF组;另外针对两组患者展开P1NP、椎体BMD的对比工作,结果显示OCVF组的数值水平低于另外一组,对比差异性较为突出(P<0.05)。针对A、B两组的情况展开相应的分析,在卧床时间、β-CTX、椎体BMD这几方面指标的对比中,组间对比差距较为显著(P<0.05)。结论:对于实施OCVF椎体成形术的患者而言,其术后的卧床时间和再骨折情况的产生二者之间有着较高的联系性,在一定程度上,随着患者卧床时间的增长,再骨折出现可能性也会更大。

  • 标签: 脊柱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椎体成形术 卧床时间 再骨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OVCF)的并发症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2017年由同一手术组完成的300例经皮椎体成形术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并发症的类型及处理措施。结果经皮椎体成形术主要有以下几种并发症(1)穿刺损伤;(2)骨水泥渗漏及神经功能损害;(3)骨水泥分布不均衡;(4)脊柱后凸畸形矫正较差;(5)术后肠麻痹;(6)术后慢性腰背部疼痛;(7)术后再次骨折;(8)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具有良好疗效,但并发症发生的几率也较高,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选择适合的病例;术前充分准备,术中精细操作,掌握好穿刺技术及骨水泥注入时机,术后适当的治疗及锻炼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并发症发生。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OVCF)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治疗中应用PVP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整体性选取在我院开展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治疗的患者92例,按治疗方案随机分为参照组及观察组各46例,围绕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方法(参照组)与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方法(观察组)的效果进行对比。比较两组的腰椎及桡骨远端骨密度、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的腰椎及桡骨段骨密度在治疗后半年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的疼痛评分在术后半年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PVP联合唑来膦酸药物治疗,在提升患者的腰椎及桡骨远端骨密度方面有积极的影响,并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不适感,可在临床中大力借鉴。

  • 标签: PVP 唑来膦酸 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30例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价患者手术前后疼痛程度,并统计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中缘高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手术后的VAS评分、前缘高度、中缘高度以及Cobb角均优于手术前(P<0.05);患者手术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较手术前的3.33%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于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采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脊柱压缩骨折 老年骨质疏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MR弥散技术对脊柱单纯性压缩骨折和病理性压缩骨折进行鉴别诊断。方法选择我院的50例压缩骨折患者和10例不伴骨折的椎体转移瘤患者。其中病理性压缩骨折患者20例48个病变椎体,单纯性压缩骨折患者30例35个病变椎体,不伴骨折的椎体转移瘤患者10例18个病变椎体。三组患者的检查方法均是MRI平扫和扩散成像(DWI)检查,测定MR表观扩散系数(ADC)。结果脊柱单纯性压缩骨折和病理性压缩骨折患者的ADC值存在一定的重叠性,但是DWI均呈现高信号的患者ADC值差异明显,具有鉴别诊断意义;病理性压缩骨折和不伴骨折的椎体转移瘤患者的ADC值差异不大,没有鉴别诊断意义。结论扩散成像的分析和MR表观扩散系数(ADC)的测定对于单纯性压缩骨折和病理性压缩骨折的鉴别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 标签: MR表观扩散系数 脊柱 压缩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将脊柱内固定应用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5年2月到2017年6月期间到本院诊治的所有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当中随机选取其中的60例作为本次的观察研究对象,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的30例患者实施传统后入路椎弓根螺钉术,观察组的30例患者实施椎弓根骨水泥螺钉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VAS评分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略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术后疼痛VA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椎弓根骨水泥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能够明显降低术后疼痛VAS评分,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椎弓根骨水泥螺钉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手术中实施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和常规性保守治疗两种方法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于我院骨科就诊的来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选取72例病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6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性保守治疗,治疗组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术方法,比较两组的椎体高度、Cobb角、腰椎功能和疼痛评分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同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椎体高度、Cobb角、腰椎功能和疼痛评分改善情况更优,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优于常规性保守治疗方法,可改善椎体高度、Cobb角、腰椎功能和疼痛,并发症发生率较少,具有较好的治疗成效。

  • 标签: 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保守治疗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或经皮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治疗合并脊柱侧凸的脊柱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采用PVP或PKP治疗合并脊柱侧凸的脊柱压缩骨折61例(PVP50例,PKP11例)。测量术前、术后3d、术后3个月、6个月和最后一次随访时脊柱侧凸Cobb角,以及伤椎最塌陷处的高度。结果骨水泥渗漏17例。61例随访8?12个月,平均9.4月,术前与术后4个时间点脊柱侧凸Cobb角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45.745,^=0.000)。术前脊柱侧凸Cobb角为16.4°±5.5°,显著大于末次随访13.3。±5.5。(P=0.000)、术后6个月13.4。±5.5。(P=0.000)、术后3个月13.9。±5.6。(P=0.000)和术后3d14.2。土5.5°(P=0.000)。术前与术后4个时间点椎体最塌陷处高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07.928,P=0.000)。术前最塌陷处椎体高度(1.9±0.6)cm,显著低于末次随访(2.0±0.6)cm(P=0.000)、术后6个月(2.1±0.6)cm(P=0.000)、术后3个月(2.1±0.6)cm(P=0.000)和术后3d(2.1±0.6)cm(P=0.000)。结论PVP或PKP治疗合并脊柱侧凸的脊柱压缩骨折患者,可显著改善脊柱侧凸畸形以及伤椎最塌陷处高度。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后凸成形术 脊柱侧凸 骨折 脊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脊柱骨折术后的康复锻炼。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8年11月治疗的骨折患者100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康复锻炼,1个月治疗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健康变化情况、两组护理前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运动能力。结果经1个月护理后,护理前两组HAMA、HAMD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1个月HAMA以及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运动功能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康复锻炼用于脊柱骨折术后护理中,能提高患者心理健康情况、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运动能力,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病情,利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脊柱骨折 康复锻炼 临床应用 心理健康 护理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骨折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6例脊柱骨折患者临床护理资料,根据其实际情况,给予心理、饮食、预防并发症及再骨折,早期功能锻炼等方面的护理。结果患者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治疗效果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及时有效的优质护理服务是脊柱骨折患者康复的关键。

  • 标签: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手术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