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3 个结果
  • 简介:本市某医院婴儿室发生起吃严重污染牛奶引起的婴儿食物中毒。从病婴及牛奶中分离出沙门氏菌、绿脓杆菌及变形杆菌,是起混合型细菌感染的严重食物中毒事故。婴儿发病率为100%(36/36)。实验证明,所分离的汤卜逊沙门氏菌,绿脓杆菌及奇异变形杆菌均有毒力,可以认为是引起此次食物中毒的病原菌。这类情况,过去国内外文献不多见。兹将发生经过及实验室检验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细菌感染 病原学分析 奇异变形杆菌 检验结果报告 兔肠结扎试验 菌株数
  • 简介:采用超临界CO2法对苍耳叶进行挥发油提取,产物通过气质联用仪(GC-MS)分析成分,结果表明:从苍耳叶挥发油中鉴定出包括2,6-二甲基-3,7-辛二烯-2,6-二醇、2-甲氧基-3-烯丙基苯酚、十六烷酸及亚油酸类的聚合物等共44种化学成分。同时通过牛津杯试验研究了苍耳叶挥发油对常见食品腐败类菌种(酵母菌、沙门氏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苍耳叶挥发油对不同种类的细菌和真菌的抑菌效果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酵母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为0.26%(V/V),对蜡样芽孢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065%,对大肠埃希菌则无抑菌效果,这与已有报道存在较大差异。提示产生这结果的原因可能与挥发油的组成成分或特定成分比例有关,进而可能与提取方法有重要关系。

  • 标签: 苍耳叶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 抑菌性
  • 简介:目的研究广州市副溶血性弧菌(Vibrioparahaemolyticus,VP)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征,为中毒诊断及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广州市1997—2007年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事故报告登记表和中毒样品的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VP食物中毒有逐年上升趋势;共发生97起,中毒人数2201人,无死亡病例,VP中毒起数和人数分别占同期微生物性食物中毒的35.66%和35.51%,罹患率为18.40%;高发时间是第二、三季度(5—10月份);中毒原因主要是食品生熟交叉污染;熟肉制品、水产品为主要中毒食物;潜伏期为7~23h(平均15h),腹部阵发性绞痛为首发症状,继发腹泻、呕吐,小部分中毒者有轻中度发热;菌株血清分型以O3∶K6为主(占66.67%)。结论VP是广州市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因素,有必要完善食源性疾病及其致病菌的监测。

  • 标签: 副溶血性弧菌 食源性疾病 食物中毒 特征性分析
  • 简介:以肉制品中常见的5种食品腐败菌和致病菌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与酱卤肉加工过程相关的不同pH、温度、NaCl浓度等对肉桂精油抑菌效果的影响,并进行气态防腐试验和酱卤牛肉保鲜实验。结果表明:肉桂精油具有广谱抑菌作用,对受试的5种菌均表现出良好的抑菌作用,其中以枯草芽孢杆菌对肉桂精油最为敏感。肉桂精油与pH存在协同抑菌的作用。在酸性环境中肉桂精油的抑菌性能强烈。肉桂精油与定浓度范围的NaCl有协同抑菌效果,且肉桂精油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气态防腐实验表明:肉桂精油具有良好的挥发性,不与菌体直接接触条件下,在密闭培养皿中对受试菌同样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活性。经肉桂精油浸泡过的酱卤牛肉中微生物的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

  • 标签: 肉桂精油 抑菌 酱卤牛肉 保鲜
  • 简介:400份外埠食品检测结果报告单认可分析韩公纯山东省日照市卫生防疫站(276800)我们根据《食品卫生法》(试行)和《山东省采购食品索取检验合格证管理暂行规定》,加强了对外埠食品的索证管理工作,并对索取的400份外埠食品卫生检测结果报告单(下称报告单...

  • 标签: 外埠食品 报告单 认可性 检测结果 食品卫生检测 监督机构
  • 简介:以k-卡拉胶为辅助稳定剂,通过对配料液粘度和制作出的冰湛淋的膨胀率,抗融及其口感等特性进行单因素对比分析,结果表明k-卡拉胶在冰淇淋中能有效提高冰淇淋的配料及产品品质。

  • 标签: 卡拉胶 冰淇淋 稳定剂 配料 产品品质
  • 简介: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氨基酸摩尔数之比称为F值(Fischerratio)。作文叙述了已报道的高F值制品经注射或口服均可改善肝脑病病人血液氨基酸的功效,并对其药理及临床实效进行了简介。本研究以玉米黄粉为原料,经过二次选择酶解,制成低聚肽混合物,并以活性炭选择性地分除芳香族氨基酸或肽,从而制得F值>20的高F值功能低聚肽混合物,其得率(产品含氮量:黄粉含氮量)为15%左右,无苦味.研究以大鼠进行的动物试验证实了所得产品具有防治肝脑病的功效,其效果等于(或微优于)市售相应的晶体氨基酸的配制品。预计本研究所得产品的成本将远低于市售者。

  • 标签: 生理功能 药理 药品 肝性脑病 玉米黄粉 高F值低聚肽
  • 简介:由于农药滥用或使用不当,农药残留严重地影响着人类的健康.我国目前农药残留较为突出的是蔬菜中的农药残留问题.[1]近年来蔬菜被农药污染的情况有增无减,有机磷农药残留尤为突出.

  • 标签: 蔬菜 农药残留量 快速检测方法 对比性实验
  • 简介:目的建立河鲀鱼DNA条形码鉴定方法,探讨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COI)及细胞色素b(cytb)基因对我国常见东方鲀属、兔头鲀属河鲀鱼鱼种鉴定的适用。方法野捕河鲀鱼经形态学鉴定后,钓取COI及cytb基因序列并测序。从GenBank下载已有河鲀鱼参考序列,分别构建COI及cytb基因分子进化树,确定样品种属并与形态学鉴定比对。应用所建方法对中毒样品进行河鲀成分鉴定。结果COI和cytb基因分子进化树将57份样品聚类到东方鲀属和兔头鲀属的9个鱼种,除棕斑兔头鲀和暗鳍兔头鲀(COI进化树)、暗纹东方鲀和晕环东方鲀(cytb进化树)外,2种条形码均能对其余鱼种进行有效区分。中毒样品经鉴定均含有月兔头鲀。结论所建立的DNA条形码方法可有效鉴定河鲀鱼鱼种,弥补形态学鉴定的缺陷。

  • 标签: 河鲀鱼 COI基因 CYTB基因 DNA条形码 鱼种 鉴定
  • 简介:主要探讨了应用透化细胞乳糖酶制取低乳糖乳的工艺条件。实验证明:透化细胞乳糖酶的最适pH值为6.6,最适温度为39℃。加入0.5‰透化细胞乳糖酶在39℃水解2h或8℃水解12h均可使牛乳中乳糖水解率达60%以上,从而有效地解决乳糖不耐受的问题。

  • 标签: 透性化细胞乳糖酶 低乳糖牛乳 生产工艺 乳糖水解
  • 简介:食品工业用菌种广泛应用于食品及食品添加剂的生产,菌种的安全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致病是菌种安全的重要评价指标之,我国对涉及微生物的新食品原料和添加剂新品种的申报,明确要求提供相关材料,但目前尚无致病的标准评价方法,给食品安全带来潜在危害。本文就目前国内外食品、饲料等领域菌种致病评价方法进行概述,为我国制定科学合理的食品工业用菌种评价方法提供参考和依据。

  • 标签: 食品工业用菌种 安全性评价 致病性 标准法规
  • 简介:为研究高脂高胆固醇膳食对动脉壁内皮氧化氮(NO)合成的影响,以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喂饲雄性纯种新西兰兔8周后,通过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观察高脂高胆固醇膳食对动脉组织氧化氮合成酶(NOS)基因表达影响。结果表明:高脂高胆固醇膳食8周后,内皮型(NOS)mRNA表达下降、总NOS活力减弱、血浆氧化氮代谢产物(NOP)水平降低(P<0.05);内皮素(ET)水平上升。结果提示:高脂高胆固醇膳食引起高脂血症,可损害动脉内皮,降低NOS的基因表达,抑制NO的合成

  • 标签: 胆固醇.膳食 一氧化氮 内皮.血管
  • 简介:日照市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建设项目预防卫生监督调查王洛忠李文荣梁堂敏王祥旭刘峰刘燕申作江苏兆春日照市卫生防疫站(27680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十九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的选址和设计应当符合卫生要求,其设计审查和...

  • 标签: 卫生监督 食品卫生 食品生产 经营企业 建设项目 图纸审查
  • 简介:目的分析常见市售植物油中特征脂肪酸构成及含量范围,并探讨在此基础上如何综合利用上述指标对常见植物油进行定性鉴别。方法从6个城市采集9个品种125份样品,每种两个批次。按照GB/T22223—2008方法测定46种脂肪酸,分析植物油中的特征脂肪酸及其构成。结果菜籽油中的特征脂肪酸为芥酸;花生油中为C20∶0、C24∶0和C22∶0脂肪酸;茶油中的油酸含量高达75.45g/100g,是其特征脂肪酸;亚麻籽油的特征脂肪酸为α-亚麻酸;葵花籽油的特征脂肪酸为亚油酸;稻米油中棕榈酸含量范围为15.13~16.37g/100g,可以此作为其特征进行鉴别;大豆油中n6/n3比值最接近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比值;芝麻油中油酸和亚油酸的总含量及棕榈酸和硬脂酸含量的组成特征比较稳定,可以此作为芝麻油的鉴别依据;玉米油中脂肪酸特征不明显。结论结合单体特征脂肪酸、脂肪酸构成以及n6/n3比值分析可达到常见植物油定性检测的目的。

  • 标签: 食用植物油 特征脂肪酸 检测 鉴别
  • 简介:药用植物内生菌有产生活性物质的潜力,是天然功能色素的潜在来源之。文章从温度、pH、光照、金属离子、氧化剂与还原剂、食品添加剂等方面探究铁皮石斛内生菌H1B1所产红色素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该菌所产红色素对温度、自然光较为稳定,对紫外线敏感;该色素在pH≥7环境条件下色素稳定性高且有增色效应;金属离子中,K+、Mn2+、Mg2+、Co2+、Al3+、Cu2+、Na+、Zn2+对该色素有护色或增色作用,但Fe3+和Ca2+对色素有明显的不良影响,容易产生沉淀;NaCl和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等食品添加剂和配料能较好地保持红色素色价的稳定性,且10%~15%的葡萄糖对其有明显的增色效应。

  • 标签: 红色素 稳定性 提取 内生真菌 铁皮石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