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1 个结果
  • 简介:小型城市景观水体是城市微型园林景观中的核心要素。文章对小型城市景观水进行了定义,总结归纳了其特点和主要问题,提出了源头控制、循环充氧、生物净化、药剂净化和综合净化设备等5种适于小型景观水生态净化方式,并分析了在城市小型景观水领域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小型景观水 水质 生态化 园林景观 人居环境
  • 简介:来宾市是我区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典型地区,石山分布面积较大,石漠化程度高,生态脆弱。全市石山面积27.17万公顷,其中不可造林石山24.36万公顷,可造林石山2.81万公顷。针对这一严峻的生态形势,该市从2001年起,上下动员,齐心协力,把石漠化治理纳为全市造林绿化工作重要内容,作为再造壮乡秀美山川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目标来抓。采取“以封山育林为主,人工造林补植、改燃节柴、推广沼气池建设为辅的造、封、管、节”措施,加快石山造林绿化步伐。2001~2005年,全市结合实施林业六大生态工程,完成了石漠化治理试点工程人工造林面积3.61万公顷。

  • 标签: 石漠化治理 来宾市 造林绿化工作 可持续发展战略 分布面积 生态脆弱
  • 简介:通过生物防火林带结构模式的研究,对泰顺县火灾现场进行实地调查后,研究和分析常绿阔叶林中不同植物种类的抗火性、耐火性和燃烧性,筛选出用于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的植物种类,并进行生物防火林带造林试验、结构与配置、造林规格及位置的研究。试验表明,由乔木-亚乔木-灌木构成复层结构,配置境界、主、副防火林带,结合山脊、山谷位置的防火林带,能达到理想的生物防火效果;对木荷、杨梅、茶叶等17个树种进行枝叶含水量和抗燃时间的测定的结果表明,杨梅、木荷、女贞、山杜英、甜槠、广玉兰、红花油茶、油茶、茶叶等树种可选为生物防火林带造林,其防火和阻燃性能比较理想。开展生物防火林带造林,经检查造林保存率与成活率均在85%以上,幼树生长良好。

  • 标签: 生物防火林带 木荷 营造技术 浙南地区
  • 简介:瑞典:在世界生物能源会议上,最具有突破洼项目之一是Precer公司生物燃料驱动的汽车,它通过固体的生物燃料产生的热量来发电。该汽车是由瑞典和卡尔大学共同研制的。Precer公司的首席执行官MartinLarsson说:“我们可以用木球或其它固体燃料,也可以使用植物纤维做燃料。”

  • 标签: 生物燃料 汽车 驱动 固体燃料 首席执行官 生物能源
  • 简介:文章详细介绍了南澳的特有水果——冰糖石榴的形态特征、生长规律及栽培技术、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为发展乡土特色优稀水果提供技术指导。

  • 标签: 南澳 冰糖石榴 生物学特性 栽培技术
  • 简介:双条杉天牛(SemanotusbifascaitusMotschuisky)属鞘翅目、天牛科。在北方主要危害侧柏、桧柏、龙柏、云杉等常绿树。上述树种在我市公园、苗圃、街道受害率为30%,严重的达50%。此虫为弱寄生性害虫,主要危害新移植树和衰弱树,以幼虫在树皮下串食为害,把木质部表面蛀成弯曲不规则隧道,破坏树木输

  • 标签: 双条杉天牛 生物学特性 主要危害 越冬成虫 幼虫 木质部
  • 简介:20世纪90年代,生物多样性及多样性保护被提到政府议程,经历了从单纯建立自然保护区到关注社区传统的生物知识,再到建立自然资源社区共管机制等不同阶段.在社区共管机制的建立过程中,政府与社区之间的协作和社区对生物多样性认识的加深是相辅相成的;社区共管机制的建立并不是对社区的资源利用权力的剥夺,而是政府和社区对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新认识过程.一种持续有效的社区共管机制的建立实际上是对社区自我能力的认识过程,是对社区与政府及其他相关利益群体协作能力的强化过程,是对社区的传统知识的发掘和利用的过程.

  • 标签: 生物多样性保护 社区共管机制 资源可持续利用 森林资源管理 保护区
  • 简介:名物考证,尤其是汉语植物命名探求在语言学界是公认的难题,探讨科学的名物探源方法尤为重要。本文认为,科学的名物训诂方法应是语源学与现代植物科学相结合,其中生物学验证法不仅为“因声求义”法提供旁证,还可辨析歧训异说,匡正旧说谬论,在汉语植物命名探求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 标签: 名物考证 生物学验证法 植物命名
  • 简介:地球漫长演进中产生了生物多样性,人类生存也离不开生物多样性物质基础。随着人类的日益强大,人类的活动大大威胁到整个生态系统,从而破坏了生物多样性。许多野生动植物物种已经灭绝,更多的则正处于濒危状态。沿着动物生态保护理论发展的轨迹,我们知道其终级目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

  • 标签: 生物多样性 动物生态保护
  • 简介:对比化学修复与物理修复,生物修复具有投资少、修复时间较短、对周围环境干扰少等优点,在湿地修复中具有广阔的运用前景。生物修复包括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动物修复及三者之间的联合修复。微生物修复和植物修复运用较多,动物修复运用很少。联合修复中仅微生物-植物修复运用较多,但联合修复技术具很大的发展空间,值得深入研究。

  • 标签: 微生物修复 植物修复 动物修复 联合修复
  • 简介:海南岛占中国热带面积的65%,为一独立的海岛型热带地理单元。计有高等植物4200多种,其中海南岛特有的高等植物630多种,国家保护植物50种,已知陆生脊椎动物561种,其中兽类80多种,鸟类344种,两栖类40多种,国家保护动物134种;还有一大批人工驯化的珍稀动植物种类;植被和动物区系类型丰富而复杂、其中森林植被义是生物多样性的主体和依托。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应从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建立示范区、天然林优化封育、珍稀植物及动物迁地保护、法制与环境教育、扶持贫困等方面展开,建立有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

  • 标签: 海南岛 生物 多样性 保护
  • 简介:以“创新与发展,战略与未来”为主题的“第一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6月16日至18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隆重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民主党中央常务副主席李蒙、河北省省委书记白克明、河北省省长郭庚茂以及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中科院、中国科协和国家开发银行等主管领导和有关专家、企业代表出席了大会开幕式。

  • 标签: 中国科协 生物产业 石家庄市 国家开发银行 国家发改委 国家林业局
  • 简介:乌鲁木齐市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属荒漠植被区,降雨量极少,生态环境比较脆弱。随着西部大开发和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市绿化事业有了突飞猛进发展,但同时,我市每年都有上万亩的林木资源发生严重的病虫害。这些病虫害主要有春尺蠖、杨梦尼夜蛾、蚜虫、红蜘蛛、介壳虫、温室白粉虱、榆树小蠹虫、白粉病、腐烂病、锈病等以及外地传入的一些新的病虫害种类,病虫灾害在有些地方连年不断,造成林木资源的损失和园林景观的损失。据统计,我市园林病虫害发生面积,已由80年代初的几百亩上升到2005年的5万亩左右。随着我市造林面积的扩大,引进外来树种进行造林的面积也在扩大,大量的新的虫害种类在增加。同时原有的病虫害种类也有蔓延之趋势。

  • 标签: 林木病虫害 生物控制技术 病虫害种类 应用 防治 林木资源
  • 简介:当前城市园林植物的有害生物入侵呈明显上升之势,生物入侵对城市园林乃至整个国家的生态安全都构成严重的现实与潜在威胁和破坏。园林植物病虫害传统的地理分布格局面临嬗变,园林病虫害防治的传统理念受到挑战,园林植保对此务必保持清醒的认识和妥善的应付。

  • 标签: 生物入侵 生态安全 园林植保
  • 简介:发展绿化产业,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黄山区浦溪河的整治,应充分发挥竹子的特色作用,体现黄山区竹乡特色。加快竹林基地建设,将产生巨大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

  • 标签: 浦溪河治理 竹子特色 竹林基地建设 生态文明 黄山区
  • 简介: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城市环境治理,经过若干年多方面的努力,已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目前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因此,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创新措施,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 标签: 城市 环境治理 问题 创新对策
  • 简介:非法采伐对全球林产品贸易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减少了森林面积,对人类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危害.研究非法采伐及其贸易治理的政策措施,通过对贸易链下生产国、加工国和消费国对非法采伐措施的评析,指出政策控制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生态供应链.通过对中国林产品进出口状况的分析,指出中国在全球木质林产品贸易链中主要处于加工国角色,最后结合生态供应链,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了中国的主要应对政策.

  • 标签: 非法采伐 林产品贸易 生态供应链
  • 简介: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是国内环保产业一直在探寻的重要商业模式变革,也被称为“合同环境服务模式”。为了更广泛、有效地推行第三方治理,2015年1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健全第三方治理市场、强化政策引导和支持等方面鼓励和支持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发展。

  • 标签: 环境资源配置 第三方 治理 环境污染 国务院办公厅 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