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从聚合物胶束动力学稳定性机制出发,研究制备温度及贮存温度对以PLA—mPEG为载体的紫杉醇聚合物胶束物理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通过DSC法考察PLA—mPEG疏水嵌段的玻璃化温度,通过荧光偏振法、荧光光谱法及^1H—NMR谱图分别考察PLA—mPEG疏水嵌段粘度、极性及其链段移动性随温度的变化;采用熔融蒸发法制备紫杉醇聚合物胶束,建立了以T1和K为参数的紫杉醇胶束稳定性考察方法,并考察其在不同制备及贮存温度下物理稳定性的变化.结果:在玻璃化温度附近,PLA—mPEG聚合物胶束疏水嵌段的粘度较小,核嵌段迁移较剧烈,极性较大;而通过熔融蒸发法制备的紫杉醇栽药聚合物胶柬在玻璃化温度附近,即50℃下水化后物理稳定性较好,贮存温度在4℃物理稳定性较好,符合基于紫杉醇载药聚合物胶束微观性质的结果对其物理稳定性的预测。结论:聚合物胶束动力学稳定性的机理,对制备稳定的紫杉醇载药胶柬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物理稳定性 玻璃化温度 聚合物胶束 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 疏水嵌段 紫杉醇
  • 简介:本文建立了一种用于新药那格列奈片含量测定的稳定性指示HPLC法,并对方法的选择性、准确性、精密度、检测限和定量限等进行了认证。采用C18色谱柱,以乙腈甲醇磷酸盐缓冲液(70:4:120,vvv,pH66)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16nm。线性范围为494-499μg·mL-1(r=09999,n=5),平均回收率为999(RSD=05%,n=9),精密度为03%(n=6)。本法选择性好、准确度高,可用于那格列奈片的含量测定。

  • 标签: HPLC法 含量测定 那格列奈片
  • 简介:目的制备咪康唑莫米松皮肤成膜凝胶并进行稳定性研究。方法选择泊洛沙姆407和泊洛沙姆188为混合基质,以冷溶法制备咪康唑莫米松皮肤成膜凝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法测定咪康唑及莫米松的含量,并作光照、高温、室温留样的稳定性考察。结果所制凝胶室温下为液体,涂布皮肤即为成膜凝胶。含量测定时,咪康唑与莫米松色谱峰可有效分离,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0.0~800.0μg/mL(r=0.9989,n=6)和1.00~80.0μg/mL(r=0.9981,n=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71%和97.51%,RSD分别为1.41%和2.02%(n=6),2种有效成分对光不稳定。结论该制剂工艺简单、质量可控,宜避光包装、保存。

  • 标签: 咪康唑 莫米松 皮肤成膜凝胶 制备 稳定性
  • 简介: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唑肟钠与炎琥宁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在25℃下,观察配伍液在8h内的外观、pH值变化,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变化。结果:两药在氯化钠注射液(9、0mg/mL)中配伍8h内各项变化均无显著性。结论:注射用头孢唑肟钠与炎琥宁在氯化钠注射液(9、0mg/mL)中配伍在室温下8h内基本稳定

  • 标签: 头孢唑肟钠 炎琥宁 配伍稳定性
  • 简介: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两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改变.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较对照组的56.7%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液黏滞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变形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心绞痛的症状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方面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丹红注射液 心绞痛 不稳定型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优化雷贝拉唑钠有关物质测定样品溶液溶剂系统,提高样品溶液稳定性,提高有关物质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方法:通过析因试验来分析判定抗氧剂用量和溶液pH值对样品溶液稳定性的影响,对样品溶液溶剂系统进行优化.结果:抗氧剂用量和溶液pH值对样品溶液稳定性的影响存在协同作用,其中溶液pH值影响较大;对样品溶剂优化后,稳定时间由原来的0.5h延长至4h(在室温20℃~30℃),能满足有关物质准确测定的需求;优化后的溶剂系统并未对有关物质测定方法的专属性造成影响.结论:采用亚硫酸盐溶液(7.56g亚硫酸钠和1.0g氢氧化钠溶于1000mL水中)-乙腈(80:20)作为溶剂,溶解雷贝拉唑钠,样品溶液的稳定性大大提高,且符合有关物质测定要求.

  • 标签: 雷贝拉唑钠 稳定性 抗氧剂 PH值 析因试验
  • 简介:目的考察高浓度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制品的稳定性。方法以组分Ⅱ+Ⅲ为原料,经过溶解、辛酸沉淀,Capto-Q层析,Macrocap-Q层析,收集流穿液,经超滤,浓缩,制备高浓度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蛋白浓度为10%),进行制品处方的筛选和稳定性试验,检测制品的外观、热稳定性及分子大小分布,并与传统低温乙醇法制备的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蛋白浓度为5%)比较。结果高浓度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外观、热稳定性、分子大小分布均符合国家药典要求,分子大小分布明显优于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结论高浓度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制品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 标签: 高浓度静注人免疫球蛋白 稳定性 分子大小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电图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井陉县医院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9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和心电图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心电图结果显示,前壁缺血25例,病变率:LAD>LCX>LMCA、RCA;心电图结果显示,下壁缺血19例,病变率:RCA>LAD>LCX>LMCA;心电图结果显示,侧壁缺血22例,病变率:LCX>LAD>RCA>LMCA;心电图结果显示,心肌广泛缺血24例,病变率:LMCA>LAD>LCX>RC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心电图 冠心病 不稳定型 心绞痛 诊断价值
  • 简介: 【摘要】目的:探讨在治疗老年人稳定期慢阻肺时采用噻托溴铵的临床价值以及患者的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21年1月到2021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人稳定期慢阻肺患者,共有70例纳入本次研究,随机编号均分2组,对照组在治疗中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研究组在治疗中使用噻托溴铵,分析患者治疗后总体疗效、肺功能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疗效方面,研究组总体治疗有效率较高,P<0.05;肺功能方面,研究组肺功能指标均较高,P<0.05。结论:在老年人稳定期慢阻肺患者的治疗中施以噻托溴铵具有显著的疗效,可改善患者肺功能,用药安全性较高,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慢阻肺 稳定期 老年患者 噻托溴铵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在老年群体中,检验CT检查在钝伤的实际效果。方法:调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58例钝性胸部创伤病例,并展开研究。结果:统计外伤情况,多为高空坠物致伤和交通碰撞伤;两组的ISS积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青中年组、老年组3级及以上AIS得分分别为1例(1.7%)和2例(3.4%);老年组患者的住院时长(包括ICU、普通病房)均显著高于青中年组(P<0.05),二次住院的情况也偏多;CT是诊断隐性创伤的重要手段。结论:胸部CT对钝器伤的诊断价值高于CXR,特别是对老年患者,CT检查可使原治疗计划发生变化。结论:采用CT检查的方法,对老年胸部外伤的诊断更为明确。

  • 标签: 胸部CT CXR 老年稳定性胸部创伤 临床诊断
  • 简介:1998年1月-2008年1月,我们用川芎嗪静脉滴注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nmabMangina,UA),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心绞痛
  • 简介:目的观察比索洛尔佐治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angina,U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依那普利10mg/d,阿司匹林0.1g/d,洛伐他汀20mg/d,疗程均为1年)。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周比索洛尔,起始量1.25mg/d,每周调整1次剂量,至5~10mg/d,行程为1年。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心电图的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纽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表现均明显改善,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轻。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佐治UA,只要掌握好比索洛尔的适应证,并根据病情调整比索洛尔的剂量,可取得好的疗效,且较安全。

  • 标签: 比索洛尔 不稳定型心绞痛 佐治
  • 简介:目的研究中药朱砂热稳定性等物理参数与其质量的相关性。方法主要采用滴定分析、X射线衍射(XRD)和热重分析法,对湖南省11批不同产地的朱砂主成分硫化汞(HgS)从含量、热性能、主要物相结构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中药朱砂分解温度为350~500℃,结构稳定,主要成分HgS为α-型六方晶系,含有少量的In4AsSe、SnZnAs2(或As2SnZn)、CuSe(或Cu2Se,或Cu6Se4.50),样品中还存在Cr、Pb、Sr、Co、Mo等微量元素,均未检出含毒性的有机汞。其中样品2、5号为伪品朱砂,XRD中未检出HgS,主要成分为CaMg(CO3)2和Sr2CrO4,其中Sr2CrO4为致癌物质。结论热重分析HgS的失重质量与滴定法测定HgS含量的大小顺序基本保持一致;XRD能快速鉴别中药朱砂的物相组成,初步判定有机汞的存在与否,初步鉴定朱砂的质量。两者结合,能对朱砂的真伪、优劣提供更为全面的判断,为矿物药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 标签: 朱砂 HG S 矿物药 X射线衍射 热重分析
  • 简介:本文介绍了影响肠外营养液配置时稳定性的因素,包括脂肪乳的不稳定性、药物配伍不当会产生沉淀、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降解以及包装材料的吸附等,确定肠外营养液处方组分合理化的设计。

  • 标签: 肠外营养 稳定性 破乳 药物配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156例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4年 2月~ 2015年 2月我院收治的 3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 156例为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另 156例为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的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均低于治疗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 标签: 氯吡格雷 不稳定型心绞痛 疗效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疏肝通瘀汤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7年2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将100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口服消心痛片治疗,实验组服用疏肝通瘀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90%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相较于治疗前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时间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实验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时间减少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应用疏肝通瘀汤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荐。

  • 标签: 疏肝通瘀汤 冠心病 稳定性心绞痛
  • 简介:本文主要简单的介绍了药品稳定性研究的相关技术要求,通过对药品稳定性研究的实际应用进行分析,来探讨药品稳定性在药品质量控制中的有效应用,以医药中间体胆酸稳定性为例,加强对药品稳定性的研究,严格把控药品质量,从而充分利用药品稳定性研究技术,为药品质量提供质量保障,推动我国医药事业的高速发展。

  • 标签: 药品稳定性 药品质量 严格控制 有效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康复护理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比较。方法本文将选择我院呼吸内科2016年5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68例稳定期COPD患者进行分析,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组患者34例。为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患者行肺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其肺功能、ADL等方面均得到了有效改善,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将肺康复护理运用到稳定期COPD患者中可对患者呼吸功能有效改善,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

  • 标签: 老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康复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