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对儿童先天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观察,探讨儿童人工晶体植入的最佳时机,屈光度选择以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75例(96)眼全部施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其中无晶体眼为3眼;年龄最小2岁,最大14岁,平均7.6岁;随访4月-3年.结果1.术后矫正视力满意,≥0.5共38眼,占39%,0.1-0.4共36眼,占38%,<0.1共8眼,占8%,视力检查不合作14眼,占15%.2.术后葡萄膜炎及晶体后囊膜增殖较成人严重.结论先天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是防治儿童弱视,恢复双眼单视功能的最佳方法.儿童先天性白内障应尽早手术,术后及时处理并发症并进行弱视训练.

  • 标签: 儿童 先天性白内障 人工晶体
  • 简介:目的观察和分析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8例65眼翼状胬肉患者进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观察手术后炎症反应和翼状胬肉复发情况.结果对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58例65眼病例观察和随访3-12个月,63眼无复发,治愈率96.92%,2眼复发,复发率3.08%.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式取材方便、操作简单,手术后没有排斥反应,可以重建和修复角膜缘上皮组织,增加角膜缘干细胞数量和功能,起到重建和修复眼表完整性的作用,阻滞结膜上皮纤维组织异常增生和新生血管生长,达到了治愈翼状胬肉,减少复发的良好效果.

  • 标签: 翼状胬肉 角膜缘干细胞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泪道激光成形在泪道阻塞疾病中的疗效。方法选择不同泪道阻塞性疾病患者在BDK-BS脉冲Nd:YAG激光治疗机对阻塞部位进行激光、汽化、疏通,冲洗泪道有液体进入口腔或鼻腔确认泪道通畅。后根据病情定期冲洗泪道。结果81人84只眼(鼻泪管阻塞52只眼,鼻泪管及泪总管阻塞15只眼,泪总管阻塞10只眼,泪小管阻塞7只眼),治愈60眼(71.43%),好转16眼(19.05%),无效8眼(9.52%),总有效率90.48%。结论BDK—BS脉冲Nd:YAG激光治疗机在泪道阻塞性疾病治疗中有一定的疗效。

  • 标签: 泪道阻塞 激光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超声乳化治疗晶状体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晶状体脱位患者92例92眼,采用标准三通道经睫状体扁平部玻璃体切除清除玻璃体基底部及睫状体平部,再行晶状体超声乳化,观察患者术后视力恢复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的视力与术前相比均有所提高,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玻璃体切除术 超声乳化术 晶状体脱位
  • 简介:目的:评价超声乳化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40例48眼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前后的情况。结果:术后2wk有44眼(92%)视力较术前提高;中5眼(10%)计划外后囊破裂,6眼(13%)发生虹膜出血;术后第2d角膜水肿38眼(79%),前房渗出43眼(90%),5眼(10%)术后眼压增高,12眼(25%)瞳孔欠圆。结论:超声乳化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相对较复杂,并发症较多,但整体效果良好。

  • 标签: 超声乳化吸出 并发性白内障 葡萄膜炎
  • 简介: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开展高龄老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应注意的问题,手术难点及处理对策,旨在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成功率。方法对109只眼,75—84岁老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作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术后一周视力0.5以上68只眼,占63%。视力0.1—0.3者14只眼,占13%。0.3—0.5者23只眼,占21%。4只眼未脱盲,占3%中并发症为后囊破裂,未发生核坠入玻璃体,无严重全是并发症发生,术后并发症主要是角膜水肿,未发生大泡性角膜炎。结论本组病例疗效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成功的关键是要充分了解高龄白内障老人眼部及全身生理特点,对各种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和表现有清醒的认识,具备扎实的手术操作技巧。

  • 标签: 高龄白内障 超声乳化手术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 简介:目的:评估和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的常规爆破、扭动爆破及扭动持续模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晶状体核硬度芋~郁级的白内障159例159眼,随机分为常规爆破组41例41眼、扭动爆破组63例63眼及扭动持续组55例55眼,分别采用常规爆破、扭动爆破及扭动持续模式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比较三组术前及术后2wk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累积能量复合参数(cumulativedissipatedenergy,CDE)以及最佳矫正视力的情况。结果:术后2wk,芋级核和郁级核常规爆破组的CDE均明显少于扭动爆破组和扭动持续组(P〈0.05);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常规爆破组明显大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最佳矫正视力:三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常规爆破模式、扭动爆破模式及扭动持续模式均能有效、安全的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手术,视力提高无明显差异,但相比较而言,扭动爆破及扭动持续模式效率更高,对角膜内皮的保护也更好。

  • 标签: 超声乳化摘出术 常规爆破模式 扭动爆破模式 扭动持续模式
  • 简介:目的评价预防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眼内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白内障囊外摘除1547例(1704只眼)。结果无一例发生术后眼内炎,结论严格筛选病人,术前检查详细,常规抗生素眼水预防性应用,消毒灭菌严格,手术野消毒彻底,仔细操作,密闭伤口,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以有效避免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眼内炎的发生.

  • 标签: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术后感染 术后眼内炎 床体 消毒灭菌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自体筋膜加脂肪混合物,对周围性单侧声带麻痹引起声门闭合不良患者,实施声带注射填充的治疗效果。方法全身麻醉支撑喉镜下,应用特制Brunning高压注射器,对12例周围性单侧声带麻痹患者,取自体筋膜加脂肪混合物注入患侧声带外侧的声门旁间隙,使声带游离缘内移至越过中线1.0~1.5mm。结果11例首次注射有效,1例重复注射有效。随访7~33个月,平均13个月。发现3个月内注射侧声带体积略渐回缩,3个月后声带体积及声门形态基本维持稳定,嗓音质量明显改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自体筋膜加脂肪混合物是种较理想的注射填充材料,声带注射填充简单、疗效确切、微创、安全及无明显不良反应,是治疗单侧声带麻痹引起声门闭合不良的理想式。

  • 标签: 自体筋膜 自体脂肪 声带注射填充术 声门闭合不良
  • 简介:目的评价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中植入囊袋张力环治疗白内障合并晶状体半脱位的效果.方法对15例16眼白内障合并晶状体半脱位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中将囊袋张力环植入囊袋内.结果人工晶状体正位14眼,人工晶状体轻度偏斜2眼.术后随访3个月~9个月,矫正视力<0.1者2眼,0.1~0.4者5眼,0.5~0.9者6眼,1.0~1.5者3眼.结论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中植入囊袋张力环是治疗白内障合并晶状体半脱位患者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防止人工晶状体的偏位,减少手术并发症.

  • 标签: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晶状体半脱位 囊袋张力环 手术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探通治疗婴幼儿泪囊炎的时机和疗效。方法将180例216眼按年龄大小分为2—6月,6—12月,12—36月共三组。用泪道探通给予治疗,用卡方检验分析。结果Ⅰ组治疗成功率97%,Ⅱ组治疗成功率87%,Ⅲ组治疗成功率72%,总治愈率90.7%。结论泪道探通是治疗婴幼儿泪囊炎较佳的方法,且有效性随着年龄增加而降低,2-6月时行泪道探通成功率最高。

  • 标签: 婴幼儿 泪囊炎 探通术 时机
  • 简介: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IOL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简称三联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3例46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三联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眼压控制在11.04~19.08(平均14.05±3.24)mmHg。3例3眼术后眼压波动在25mmHg左右,用5g/L噻吗酰胺滴眼液后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功能性滤过泡(包括Ⅰ型、Ⅱ型)36例38眼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IOL植入联合小梁切除能有效地控制眼压,提高视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联合手术。

  • 标签: 青光眼 白内障 小切口 人工晶状体 小梁切除术
  • 简介:目的评估和比较异体羊膜移植和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两种不同式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前瞻性研究。选择复发性翼状胬肉计72例(72只眼),均为单眼,曾行单纯翼状胬肉手术切除,有眼球运动障碍或胬肉增生组织达角膜瞳孔区。将上述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行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另一组行异体羊膜移植。术后随访观察12个月,对两种不同式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疗效比较研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临床安全性的主要终点事件:无术后并发症;二是临床有效性的主要终点事件:避免复发。结果术后12个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38只眼中36例痊愈,2例复发,复发率5.26%;异体羊膜移植组,34只眼中28例痊愈,6例复发,复发率17.65%。在临床安全性主要终点事件中,术后并发症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在临床有效性主要终点事件中,胬肉复发率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即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翼状胬肉复发率明显低于异体羊膜移植组。结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复发率低,疗效优于对照组。

  • 标签: 复发性翼状胬肉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异体羊膜移植 手术治疗 安全性和有效性
  • 简介:目的观察在翼状胬肉中采取干预措施对术后眼表修复的影响。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通过对82例(88只眼)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进行翼状胬肉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干预组在常规翼状胬肉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中采取小牛血去蛋白眼用凝胶全程覆盖角膜、20%乙醇棉签辅助角膜上皮残存胬肉组织清除、手术区域结膜组织整复等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眼表组织修复情况及主观感受。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自觉刺激症状较对照组明显减轻,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见干预组眼表组织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远期疗效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翼状胬肉中采用干预措施,加强眼表组织保护,有利于早期眼表组织修复,改善患者术后早期不适症状。

  • 标签: 翼状胬肉 干预 眼表修复
  • 简介: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巩膜切口缝合两针与不缝合的疗效差异。方法:对420例477眼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一字形巩膜隧道切口大小为6~7mm,植入直径5.5mm硬性人工晶状体,切口对称缝合两针者205例230眼(A组),不缝合者215例247眼(B组),术后2d;3mo观察眼视力和角膜散光。结果:术后2d,A、B二组裸眼视力或球镜矫正视力≥0.5者分别为193眼(83.9%)和190眼(76.9%),术后3mo,A、B二组裸眼视力或球镜矫正视力≥0.5者分别为205眼(89.1%)和198眼(80.2%),两组病例不同时期视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d;3mo,A组的平均角膜散光分别为1.53±0.59,1.05±0.43D,B组平均角膜散光分别为1.85±0.97,1.31±0.65D,两组病例术后不同时间平均角膜散光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病例术后无出现切口渗漏、浅前房、虹膜膨出的并发症,B组病例术后有3眼(1.21%)出现切口轻度渗漏、前房稍浅,4眼(1.62%)术后第1d出现上方虹膜膨出并嵌顿于巩膜切口。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巩膜切口缝合两针者较不缝合者术后视力好,角膜散光小,手术更安全。

  • 标签: 白内障 手术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 缝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