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01年6月,笔者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参加了"草药与癌症"国际会议.笔者发现,互补/替代医学在世界不同国家地区癌症患者中正在快速发展和普及.癌症患者应用互补/替代医学治疗,百分比上升速度之快使人们关注到植物药在肿瘤预防和治疗中正在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癌症 治疗 替代医学 互补医学
  • 简介:细胞因子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蛋白质和糖蛋白。它们是局部或系统内细胞间调节因子,在体内受到内外环境刺激即可作为机体免疫应答效应分子。又可作为与其它细胞间进行信息传递网络因子而发挥多种生物效应。80年代后人们开始了解到这些细胞因子理化性质,分子结

  • 标签: 肿瘤 治疗 白细胞介素 TNF 干扰素 集落刺激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姑息性手术结合125Ⅰ粒子植入Ⅳ期直肠癌治疗效果.并分析远处转移不能根治Ⅳ期直肠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6年3月诊治152例Ⅳ期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评价其预后因素.结果152例Ⅳ期直肠癌患者,119例合并有梗阻、出血或穿孔,行姑息性手术,包括原发灶姑息切除及肝转移灶切除25例,仅原发灶姑息切除66例,单纯造口术或开腹探查28例.手术治疗患者中有45例接受125Ⅰ粒子植入.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1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浸润深度、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与患者预后无关;原发灶切除、转移灶切除、肿瘤合并症、肿瘤转移范围、CEA水平、是否接受化疗及125Ⅰ粒子植入等因素与预后相关.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转移范围及是否切除、CEA水平、是否接受化疗和125Ⅰ粒子植入是患者独立预后因素.结论Ⅳ期直肠癌原发肿瘤引起梗阻、出血或穿孔等合并症者,应争取积极手术切除,结合岱I粒子植入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有一定疗效.

  • 标签: 直肠肿瘤 姑息手术 125I粒子植入 预后
  • 简介:背景与目的:随着全身恶性肿瘤发病增加、诊断手段提高及治疗手段改善,使病人生存期明显延长,致使脑转移瘤发病明显提高,目前已超过原发颅内肿瘤,成为最常见颅内肿瘤,因此,脑转移瘤治疗变得尤为重要,而脑转移瘤治疗手段一直是争议焦点,尤其手术在新诊断脑转移瘤中作用及与其他治疗手段疗效对比各家仍存在着很大差异。本文目的是探讨手术在脑转移瘤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我院1999年2月至2008年10月183例脑转移瘤患者实施开颅手术切除治疗效果及回顾一些相关文献及有据可循临床诊疗指南来探讨手术在新诊断脑转移瘤中作用。结果:手术切除+全颅放疗组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全颅放疗组总生存期并无明显差异,优于单纯全颅放疗及单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手术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及局部控制以及改善患者因肿瘤引起高颅压危象。结论:手术加全颅放疗或手术加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位生存期及中位复发/进展时间明显长于其他治疗方法,是治疗直径大于3cm或或中线移位1cm以上及有严重高颅压单发或多发脑转移瘤重要手段。

  • 标签: 脑转移瘤 手术切除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全脑放疗 指南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手术学习曲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2011年62例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日期先后顺序分为初期A、后期B两组;其中远端胃癌根治术45例,根据手术日期先后顺序分为初期Da、后期Db两组.分别比较初期与后期手术手术情况.结果62例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手术,初期与后期两组在术中出血、术后引流量、排气时间、进流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及淋巴结清扫总数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初期A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233.07±46.62)min,显著长于B组(209.24±50.15)min(P<0.05).45例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中,初期Da组平均手术时间(234.7±45.32)min,术中出血量(111.3±40.63)ml,显著高于后期Db组(198.2±40.57)min、(89.5±36.42)ml(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开展不同阶段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等方面体现出学习曲线特征.不同手术方式及不同手术团队具有不同学习曲线规律.

  • 标签: 胃癌 根治切除 腹腔镜手术 学习曲线
  • 简介:硬脊膜破裂(incidentaldurotomy,ID)在脊柱外科整体发生为1%-17%。颈椎手术硬脊膜破裂整体发生为0.5%-3%,其中颈椎前路减压手术引起硬脊膜破裂和脑脊液漏发生为0.5%-3%,对于有后纵韧带骨化病例,发生明显增高,为4.3%-32%。与后路手术相比,前路手术可能出现创伤性操作会增加,

  • 标签: 颈椎 后纵韧带骨化 外科手术 脑脊液漏 危险因素 诊断
  • 简介:目的回顾分析尺骨远端锁定加压钩钢板(lockingcompressionplatedistalulnahookplate,LCPDUHP)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采用LCP-DUHP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患者共29例,获完整随访资料者23例,男12例,女11例;年龄20~75岁,平均47岁。损伤骨机制:平地跌伤13例,电瓶车伤5例、交通事故伤3例、高处跌伤2例。所有患者均表现为足外侧肿胀、疼痛、活动受限,无开放性骨折。按照Lawrence-Botte分区:I区者18例,II区5例。从外伤到手术时间为1~5天,平均2天。术后定期随访评估骨折愈合时间、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如:感染、骨折延迟愈合、骨不连、再折及创伤性关节炎)。功能恢复情况采用美国骨科足踝协会(Americanorthopaedicfootandanklesociety,AOFAS)中足评分标准评定。结果23例随访11~22个月,平均14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部分负重时间3~6周,平均4周;完全负重时间5~16周,平均7周。术后恢复以前生活状态时间8~18周,平均11周。末次随访时,AOFAS中足评分为72~100分,平均94分;其中优19例、良3例、可1例,优良95.7%。术后即刻X线片显示,骨折均获得满意复位;骨折愈合时间4~16周,平均7.6周,无骨不连及畸形愈合;1例(4.3%)出现延迟愈合,经石膏制动4周后,骨折愈合;末次随访时,3例(13.0%)出现轻度跖骰关节退变。结论LCP-DUHP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可获得满意临床疗效和影像学结果。

  • 标签: 骨折固定术 矫正装置 跖骨 骨折 钢板
  • 简介:外科治疗胃癌已有一百二十余年历史,随着人类胃癌认识与临床实践逐渐深入,治疗方法也在不断进步。从胃切除术到胃癌根治术,在经历了曲折、漫长临床探索之后,胃癌5年生存达到40%~50%。回顾胃癌外科治疗历史,分析不同历史阶段胃癌临床研究主要内容,对于提高临床治疗认识,把握胃癌临床研究主要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胃癌根治术 外科治疗 临床实践 临床研究 5年生存率 治疗方法
  • 简介:背景与目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有别于传统二维放射治疗,它能够靶区施以精确照射,并且能减少靶区周围重要器官和正常组织受照射体积和剂量。本研究拟脑胶质瘤患者术后采用3DCRT治疗疗效及放射毒性反应进行初步分析。方法:接受术后3DCRT治疗脑胶质瘤患者共32例,其中低分级(LGG)和高分级(HGG)胶质瘤各为14和18例。中位放射剂量60Gy(50~81Gy),设3~4个野作非共面等中心照射。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15.2个月(4.4~34.6个月),全组肿瘤复发9例(LGG1例,HGG8例),死亡8例(LGG1例,HGG7例)。1、2年总生存(OS)分别为89.4%和63.2%,1、2年无进展生存(PFS)分别为78.5%和59.4%。LGG和HGG2年OS分别为92.3%和32.1%(P=0.0156),2年PFS分别为92.3%和0(P=0.0027)。3级以上急、慢性放射反应发生分别为9.4%(3/32)和12.5%(4/32)。结论:3DCRT治疗脑胶质瘤术后患者毒性是可接受低分级胶质瘤具有良好疗效,但对高分级胶质瘤疗效尚不满意,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放射疗法 脑胶质瘤
  • 简介:目的:探讨解剖型桡骨头假体置换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早期疗效。方法2009年6月至2013年5月,以Acumed解剖型桡骨头假体置换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29~52岁,平均32.5岁。左侧8例,右侧13例。桡骨头骨折均为新鲜闭合粉碎性骨折,其中MasonIII型8例,MasonIV型6例,肘部损伤“三联征”3例,Essex-Lopresti损伤2例,II型Monteggia骨折脱位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6.8(3~14)天。结果21例均获6~38个月,平均18.75个月随访。未见切口感染、桡神经损伤、假体松动、肘关节不稳、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肘关节功能满意。其中2例遗留肘关节轻度疼痛;5例出现异位骨化,未肘和前臂运动造成明显影响。按照Broberg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估标准进行功能评定:优10例,良8例,可2例,差1例,优良为85.7%。结论Acumed解剖型桡骨头假体置换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有利于恢复肘关节稳定、伸屈活动及前臂旋转活动,可获得比较满意疗效。

  • 标签: 桡骨骨折 骨折 粉碎性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肘关节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第5掌骨基底部骨折临床疗效。方法自2005年2月至2013年7月,我院手外科收治15例第5掌骨基底部骨折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微型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15~62岁,平均32岁。受伤到手术时间1h至10天,平均3天。OTA分型:A型8例,BI型5例,CI型2例。术后指导患者早期功能康复锻炼,定期随访复查X线片,根据骨折愈合情况拆除固定支架。采用中华医学会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otalactivemotion,TAM)评价关节活动范围。结果患者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无切口感染及皮肤坏死,其中1例出现针孔轻度感染。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2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6~12周,平均7.2周,无骨髓炎、关节僵硬、畸形愈合和骨不连等并发症。根据TAM标准评定手指功能,其中优11例,良3例,可1例,优良93.3%。结论微型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第5掌骨基底部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靠、早期功能锻炼、效果优良等优点,是第5掌骨基底部骨折优良手术方式之一。

  • 标签: 骨折固定术 掌骨 支架(骨科) 骨折
  • 简介:目的:评价限制背伸支具治疗近指间(proximalinterphalangeal,PIP)关节背侧骨折脱位效果。方法2009年9月至2013年9月,48例PIP关节背侧骨折脱位患者采用阶段性限制背伸支具治疗,随访其远期功能情况,记录关节活动范围。采用TAM评分进行手指客观运动功能评价,采用VAS评分进行主观满意度评价。结果48例均获4~48个月随访,平均1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关节复位满意;PIP关节屈曲110°,伸直0°;TAM评分:优48例,优良100%;VAS主观满意度9.9分。侧方不稳定且开口征<30°4例,支具治疗后无明显侧方不稳定,开口征<15°,除侧方梭形膨胀外,无其它并发症。结论限制背伸支具治疗PIP关节背侧骨折脱位方法简单,效果可靠。

  • 标签: 指关节 指骨 骨折固定术 骨折
  • 简介: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adultdegenerativescoliosis,ADS)指成年后由于椎间盘与小关节等不对称性退变引起椎体侧方滑移、旋转以及半脱位,形成冠状面Cobb’s角〉10°脊柱畸形[1]。其好发于〉50岁中老年人群[2],其多合并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内科疾患,围手术期风险增加。女性患病高于男性[3],可能与停经后骨质疏松和女性腰背部肌肉力量薄弱有关。ADS临床表现以腰背痛、下肢神经根性痛及间歇性跛行为主,患者常因疼痛、站立或行走困难等症状而就诊,这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idiopathicscoliosis,AIS)不同,后者常为求改善畸形外观就诊。

  • 标签: 脊柱侧凸 脊柱融合术 外科手术 微创性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腹部复发病人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子宫内膜癌腹部及盆腔复发病人行手术治疗手术后根据有无残存肿瘤病人进行分类,按病情病人进行术后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共75例子宫内膜癌病人,其中56例(74.7%)行二次手术,疗效满意。23例(41.1%)有主要手术并发症,仅1例死亡手术后并发症病人死亡占4.3%。二次手术满意病人,其累计生存(二次术后5)显著高于手术后有残存肿瘤者(36%VS0%,P<0.05),手术后有残存肿瘤行化疗病人及阴道断端为唯一复发部位病人,其累计生存较高。结论只要掌握手术指征、术后无肉眼可见肿瘤及阴道断端为唯一复发部位病人,二次手术在提高总生存方面有意义。

  • 标签: 病人 肿瘤 子宫内膜癌 复发性 二次手术 手术后
  • 简介: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伴肠梗阻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开封市中心医院2008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76例结直肠癌伴肠梗阻临床资料,分析诊断方法手术方式及预后。结果腹部CT检查对结直肠癌伴肠梗阻诊断高于X线。右半结肠切除一期吻合23例;左半结肠切除一期吻合18例,其中6例行预防性回肠末端造瘘;35例直肠癌中,一期切除吻合23例,一期切除吻合加预防性横结肠造瘘9例,3例无法切除行永久性乙状结肠造瘘。术后发生吻合口瘘6例,死亡2例。结论腹部CT检查对于确定肠梗阻部位、性质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右半结肠切除一期吻合是安全可行;在一定条件下,左半结肠切除及直肠癌切除后一期吻合也是安全;预防性造瘘可减少吻合口瘘发生。

  • 标签: 结直肠癌 肠梗阻 诊断 手术治疗 吻合口瘘
  • 简介:目的2002~2007年间我科高龄食管癌手术治疗经验和效果进行临床研究。方法全组43例,颈胸两切口4例,弓吻合13例,弓下吻合26例,均用胃代食管手术。结果43例病人均顺利度过手术。术后并发症16例,占全组37%,呼吸系统并发症10例,心血管系统并发症5例,胃排空障碍1例。结论术前合并症如呼吸,循环疾病,糖尿病病人进行支持治疗,术后要加强抗感染,并及时处理心肺功能并发症,仍能取得满意效果。

  • 标签: 食管癌 外科治疗 高龄
  • 简介:目的探讨经左胸后外侧路径手术和Ivor-Lewis手术治疗胸中段食管癌疗效。方法选择210例胸中段食管癌患者,根据手术路径不同分为左胸切口组(75例)和Ivor-Lewis组(135例),比较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等。结果Ivor-Lewis组淋巴结阳性为(4.99±1.08)%,与左胸切口组(5.24±1.2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胸切口组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短于Ivor-Lewi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中出血量少于Ivor-Lewi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vor-Lewis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为22.96%,与左胸切口组(2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各有优点和弊端,临床工作中应综合考虑肿瘤大小、位置、扩散程度及患者承受能力,决定最佳手术入路。

  • 标签: 中段食管癌 淋巴结清扫 外科手术
  • 简介:背景与目的:松果体区肿瘤治疗目前仍存在争议,为此我们进一步探讨松果体区肿瘤临床特点及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08年收治21例松果体区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15例,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2例。21例手术病理结果中,生殖细胞瘤9例、松果体母细胞瘤5例、胶质瘤2例及其他肿瘤5例。结论:松果体区肿瘤诊断须以病理组织学分类为依据.松果体区静脉系统是阻碍手术操作主要结构.显微外科手术应可良好地保护此区静脉.是松果体区肿瘤全切除关键所在。

  • 标签: 松果体区 脑肿瘤 显微外科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配合技巧。方法总结13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手术配合体会。结果13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90~210min,出血量50~90ml。未发生由于器械故障或手术配合不良致手术时间延长或改变术式,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准备充分;并取得患者最佳配合;术中熟练配合;术后注重器械处理及保养是手术取得顺利重要保证。

  • 标签: 腹腔镜 胆道镜 胆管结石 手术配合
  • 简介:眶上锁孔手术是微创神经外科近年常用手术入路,本文探讨应用眶上锁孔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大型鞍区肿瘤临床效果。方法:35例大型鞍区肿瘤均采用经眉或经翼点皮切口眶上锁孔开颅术,骨窗呈椭圆形,最大径为3.0~3.5cm,前部尽量靠近前颅窝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鞍区肿瘤切除。结果:取得显微镜下全切除30例,次全切除5例。无1例手术死亡。仅有1例64岁老年病人术后并发高血压脑出血,于术后3个月死于肺部感染。其他多数病人术后仅出现较为短暂多尿和低钠血症,经应用脑垂体后叶素和/或长效尿崩停以及浓氯化钠溶液后恢复良好。结论:采用经眉或经翼点皮切口眶上锁孔开颅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鞍区大型肿瘤,均可做到显微镜下全切除或次全切除,且脑组织损伤轻,肿瘤显露好,是一种较为理想鞍区肿瘤手术人路。

  • 标签: 眶上锁孔开颅术 鞍区肿瘤 显微外科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