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8 个结果
  • 简介:背景多项用来评估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前列腺癌死亡影响试验结果存在冲突。研究者旨在通过欧洲前列腺癌筛查随机研究额外增加随访2年,更新前列腺癌死亡方法这项研究入组了182160名50—74岁男性,其中有一个预先确定核心年龄组(即包括162388名55~69岁男性)。该试验在8个欧洲国家进行。随机分为筛查组和对照组,研究者筛查组男性提供PSA检测,而不向对照组男性提供这种筛查。主要研究目标为检测前列腺癌所致死亡

  • 标签: 前列腺癌 癌筛查 死亡率 PSA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随机研究
  • 简介:背景和目的:目前海绵状血管瘤以手术切除为主,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由于位于生命中枢,手术治疗风险和难度较高。本文探讨显微手术切除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可行性及预后。方法2002年12月至2011年6期间收治12例行显微手术治疗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进行分析,肿瘤位于中脑2例,中脑脑桥交界8例,延髓2例。结果:10例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病理结果均证实为海绵状血管瘤,随访6~24个月,未见肿瘤再出血,早期神经功能改善6例,4例同手术前,加重2例。结论: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手术指征脑于海绵状血管瘤,积极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治疗效果。

  • 标签: 海绵状血管瘤 脑干 显微手术
  • 简介:背景与目的:全脑放疗是治疗脑转移癌主要治疗手段。本文总结全脑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单病灶脑转移癌疗效。方法30例恶性肿瘤单病灶脑转移癌,全脑放疗DT39~45Gy后,以三维适形放疗追加转移病灶DT10~16Gy,常规分割1次/d,5次/w,总剂量DT55Gy。结果:6例CR,21例PR,3例NC,6个月、1年和2年生存分别为73.3%(22/30)、40%(12/30)、13.3%(4/30),平均生存时间11.9个月。结论:全脑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单病灶脑转移癌,可以缓解颅脑神经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 标签: 脑肿瘤 三维适形 放射疗法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前路手术治疗合并颈椎间盘突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疗效及手术时机选择.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我科共收治24例合并颈椎间盘突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其中男21例,女3例;年龄40~68岁,平均52岁,术前均行颈椎X线片、CT及MRI检查证实患有2~3个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同时合并邻近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全部患者均行前路颈椎次全切重建联合邻近突出椎间盘摘除Cage融合内固定术,分析比较术前术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并计算改善.结果24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36个月,平均22个月.术前神经功能JOA评分4~13分,平均7.5分,术后JOA评分10~16分,平均13.6分,神经功能改善32%~81%,平均65.6%,其中疗效优7例,良12例,一般5例,无疗效差者,优良79.1%.结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常合并邻近椎间盘突出,应早期进行手术干预以避免脊髓功能出现急剧恶化;前路颈椎次全切重建联合邻近椎间盘摘除Cage融合内固定术减压彻底,并发症少,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良好.

  • 标签: 颈椎 后纵韧带骨化 椎间盘突出 减压术 前路
  • 简介:目的探讨牵引复位联合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低位颈椎骨折脱位疗效。方法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22例低位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第一步在局部麻醉下行颅骨牵引术,第二步在牵引复位情况下,行前路减压内固定术。结果该组病例术后随访12个月以上,X线片显示骨折脱位均复位,颈椎正常序列及生理弧度恢复,植骨全部融合,无内固定断裂及松动。按Frantgkel分级,显效f降低2级)6例,有效(降低1级)13例,无效3例。结论在颈椎牵引复位基础上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是治疗低位颈椎骨折脱位有效方法

  • 标签: 低位颈椎 骨折脱位 牵引 复位 前路减压
  • 简介:目的探讨动力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2月采用动力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病例。本组46例,男26例,女20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54.5岁;按AO/OTA分型:C1型26例,C2型17例,C3型3例。比较本组术前术后影像学指标,功能指标,并采用Green—o’Brien腕关节评分标准术后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10.2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全部愈合。按Green—o’Brien腕关节评分标准:优31例,良10例,可5例,差0例。本组钉道感染3例,固定松动2例,腕关节僵硬3例。结论动力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可达到较为满意效果,临床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式。

  • 标签: 外固定架 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 简介:目的探讨骨折椎螺钉直接复位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效果.方法2001年6月至2008年12月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72例.男48例,女24例;年龄35~62岁,平均45.5岁.骨折部位包括:T116例,T1227例,L133例,L26例.其中T12、L1两节段60例,占83.3%.均为单节段爆裂骨折.AO分型:A1型36例,A2型10例,A3型21例,B1型5例.按ASIA脊髓神经功能障碍分级标准:B级3例,C级8例,D级13例,E级48例.按椎管阻塞面积分为IV°:椎管阻塞I°(〈1/4阻塞)13例,II°(1/4~1/2阻塞)45例,III°(1/2~3/4阻塞)10例,IV°(〉3/4阻塞)4例.采用经骨折椎钉直接复位5步操作法进行复位.术后评估矢状面Cobb角、骨折椎前缘高度比、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骨块复位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结果随访时间16-38个月,平均2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2-21周,平均13.6周.无内固定失败病例.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23.55°±7.80°恢复到术后9.66°±5.81°;骨折椎前缘高度比由术前53.39%±9.80%提高到术后82.36%±7.54%;骨折椎管面积比由术前44.6%±8%提高到术后92.1%±6%.24例神经功能部分损害病例19例恢复正常,占79.2%.无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损害加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末次随访平均(1.9±0.8)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末次随访平均(18.5±1.8).结论骨折椎螺钉直接复位5步操作法可提高复位质量,后期骨折稳定性维持满意.

  • 标签: 胸椎 腰椎 骨折 骨折固定术
  • 简介:目的探讨选择性应用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4年至2009年期间在我院治疗符合纳入标准29例使用球囊扩张后凸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女18例,男11例;年龄(55~78)岁,平均64.5岁.所有患者经骨密度检测均为骨质疏松症患者.均表现为骨折椎体局部疼痛,无双下肢神经症状.骨折椎体共33个:T82个,T101个,T117个,T1211个,L19个,L23个.所有患者术中经单侧椎弓根穿刺椎体;单个椎体骨水泥注入量(3.25±0.76)ml.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测量X线侧位片骨折椎体后凸角,CT或MRI受损椎管狭窄指数,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33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2例患者疼痛缓解不明显,对症治疗后治愈.术中3例患者出现骨水泥渗漏;1例渗漏至椎间盘,2例渗漏至椎体前方,渗漏为10.34%;均无神经压迫症状及其他并发症.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2.342±1.13)分,较术前(6.58±1.31)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凸角为-3.36°±15.78°,较术前后凸角-5.32°±16.17°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受损椎管狭窄指数(85.14%±10.12%)与末次随访时(84.07%±11.3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应用球囊扩张后凸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临床结果满意.

  • 标签: 骨质疏松 爆裂骨折 球囊扩张后凸椎体成形术 胸腰椎
  • 简介:目的探讨双Endobutton(带绊纽扣钢板)内固定术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和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18例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和6例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行切开复位双Endobutton内固定术。术后参照Karlsson评价标准,根据患者疼痛程度、肩部活动度、肌力及肩锁关节x线片表现进行疗效评定。结果24例均获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12.3个月。根据评价标准,优20例,良3例,差1例。结论双Endobutton内固定术创伤小,内固定稳定可靠,重建了喙锁韧带,符合生物力学要求,术后无明显不适感,可早期功能锻炼且无需2次手术,是目前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和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理想选择。

  • 标签: 肩锁关节 脱位 锁骨 骨折 内固定器 韧带
  • 简介:骶骨肿瘤根据肿瘤性质对在肿瘤内走行骶神经可以有挤压、侵袭和破坏.下部肿瘤(S4~S5)在切除游离中S4、S5神经通常被切断.位于S3以上良性肿瘤常在病灶内搔刮肿瘤组织,同时注意保护在肿瘤内通过骶神经,使之尽量保留双下肢足踝运动和排尿功能.为此,本文骶神经功能解剖做如下介绍.

  • 标签: 骶骨肿瘤 排尿功能 解剖基础 治疗 骶神经 肿瘤性质
  • 简介:随着肿瘤血管和肿瘤微环境研究不断深入,医学界对抗血管生成药物与放射联合应用治疗机制有了进一步认识,并初步验证了放疗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可行性和疗效。本文就这一领域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标签: 肿瘤 放射治疗 抗血管生成治疗
  • 简介:胃癌是我国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目前,中国每年新发胃癌病例约占全世界胃癌新发病例42%.以日本及韩国为代表东亚国家在胃癌研究领域始终保持着优势地位,近年,中国学者也在胃癌手术方式、辅助治疗等领域取得了一定成绩.反观欧美发达国家,由于胃癌发病低,重视程度不够,投入研发力量有限,使得胃癌治疗进展远远没有达到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等水平.目前,关于胃癌治疗方面的问题,淋巴结清扫范围、综合治疗模式、微创治疗在胃癌中应用以及胃癌分子靶向治疗成为各方关注热点,并在近10年研究中取得一些成果.

  • 标签: 治疗热点 热点展望 胃癌治疗
  • 简介:胃癌是指任何发生于胃黏膜上皮组织恶性肿瘤,是我国常见肿瘤,发病仅次于日本,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世界范围内约40%胃癌发生于中国。中国胃癌死亡分别是欧美发达国家4~8倍左右,并且有明显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别,农村是城市1.6倍。

  • 标签: 胃癌发生 预防 治疗 诊断 欧美发达国家 恶性肿瘤
  • 简介:胃癌是我国高发恶性肿瘤之一,也是世界范围内第二位癌症死亡原因[1],多数患者确诊时已为中晚期.近年,随着消化内镜诊治技术不断发展,早期胃癌诊断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并先后出现了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mucosalresection,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ESD)等一系列针对早期胃癌安全有效微创治疗方法.内镜下切除早期胃癌长期预后良好,而且可明显提高胃癌患者生活质量,已成为早期胃癌新治疗方向.本文就早期胃癌内镜治疗进展作一介绍.

  • 标签: 内镜治疗 早期胃癌内镜 治疗进展
  • 简介:恶性胶质瘤是成人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原发性恶性肿瘤,生存低,易复发。治疗采取以手术治疗为主,结合放疗、化疗等疗法综合治疗手术可以缓解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明确病理诊断,减轻瘤负荷。瘤体呈浸润性生长,具体边界并不清楚,术后几乎均复发,引进放射治疗后,杀灭或抑制术后残存肿瘤,延长生存期。如今手术加放疗已成为标准治疗方式。本文就放射治疗中存在争议几个问题做了讨论,以望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恶性胶质瘤 放射治疗 靶区 联合化疗
  • 简介:临床上椎间盘退行性疾病在保守治疗基础,大多数需要通过外科干预达到长期缓解局部疼痛目的.但由于椎间盘生物力学上特殊地位,使得如何在保持椎间盘完整性基础,促进椎间盘细胞外基质再生生物治疗方法成为椎间盘退变预防和治疗研究热点.椎间盘髓核基质数量和成分改变被认为是椎间盘退变一个重要原因,目前许多学者试图通过引入各种外源性生长因子、种子细胞、基因以及基因转染细胞,以期增加髓核细胞外基质含量,恢复II型胶原和蛋白多糖比例,逆转或延缓椎间盘退变发展进程.

  • 标签: 椎间盘退变 生物治疗 临床研究 基因转染
  • 简介:鼻咽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高发区主要位于南方,其中广东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是最为高发地区,广东省世界人口标化发病男性为30/10万和女性13/10万,香港地区1993年至1997年新发病例为5835例,世界人口标化发病达男性26.1/10万和女性10.1/10万。放疗是鼻咽癌最主要治疗手段,早期病例采用单纯放疗可以取得较好疗效,5年生存达90%以上。

  • 标签: 鼻咽肿瘤 综合治疗
  • 简介: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GIST)是一类异质性肿瘤,生物学行为差异很大.肿瘤从小于1cm到超过35cm均有报道,其生物学行为也从近乎良性到高度恶性不尽相同[1].在靶向药物伊马替尼应用于GIST治疗之前,GIST完整切除后患者5年生存仅为50%左右,不完全切除患者5年生存小于10%,原发性GIST完整切除术后复发约为40%~90%[2,3],尽管报道差异较大,总体复发仍偏高.术后中位复发时间为10~20个月[2,3].如何解决GIST切除术后复发问题一直是GIST治疗领域难点和热点.

  • 标签: 治疗现状 瘤辅助 胃肠间质
  • 简介:三、肿瘤治疗可以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是如何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是这样,第一,不是用了西医治疗手段,再用中药就是中西医结合了,这是两个完全不同学科,它医学特点也完全不一样。中西医结合是在解决临床同一个问题上发挥两个不同学科优势。

  • 标签: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医中药 肿瘤 医学特点
  • 简介:死亡如同骄阳,难以直视又无所不在。对于一名恶性肿瘤患者来说,死亡更是笼罩在心灵上空一朵雨云,随时可能降临却又无法躲闪。作为一名医生,是患者临终前最后见证者和帮助者,有责任帮助患者度过骄阳下最后一站。

  • 标签: 恶性肿瘤患者 死亡教育 临终关怀 临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