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以喉罩管理呼吸道,吸入麻醉复合骶麻在小儿尿道下裂成形术应用,为临床麻醉提供参考。方法对26例行尿道下裂成形术患儿,于吸入麻醉诱导后置入合适喉罩,并施以骶麻,在吸入麻醉加骶麻下施行手术,术连续监测心电图(ECG),无创动脉血压(NBP),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呼气末CO2分压(E1CO2)。术毕停吸入麻醉,拔出喉罩,面罩吸入100%氧气,清醒后护送回病房。结果26例患儿均诱导顺利,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毕苏醒快且安静。结论以喉罩管理呼吸道,吸入麻醉复合骶麻对小儿尿道成形术是一种较好麻醉方法。

  • 标签: 尿道下裂/外科学 麻醉 氧吸入疗法
  • 简介:目的探讨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6(STAT6)以及哮喘易感基因血清类黏蛋白1样蛋白3(ORMDL3)在哮喘小鼠气道重塑作用,并观察布地奈德(BUD)对上述两种物质水平干预作用。方法BALB/c雌性小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和BUD组。应用鸡卵清蛋白(OVA)激发试验建立哮喘小鼠模型,BUD组在每次激发前30min应用生理盐水溶解BUD雾化液进行雾化吸入,对照组应用生理盐水替代OVA溶液。苏木精-伊红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小鼠气道病理学改变;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匀浆IL-13水平;RT-PCR法检测各组肺组织STAT6及ORMDL3mRNA表达。结果哮喘组气道病理学改变较正常组和BUD组明显,而BUD组气道病理学变化较哮喘组减轻。哮喘组和BUD组IL-13水平、STAT6及ORMDL3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哮喘组IL-13水平、STAT6和ORMDL3mRNA表达均高于BUD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STAT6和ORMDL3mRNA在哮喘组表达呈正相关(r=0.676,P=0.032)。结论STAT6和ORMDL3可能参与了小鼠气道重塑过程,BUD可能通过下调STAT6和ORMDL3mRNA表达,改善气道重塑。

  • 标签: 哮喘 STAT6 ORMDL3 气道重塑 小鼠
  • 简介:目的了解苏州地区人鼻病毒C型(HRV-C)在呼吸道感染(RTIs)住院患儿检出情况、流行特点及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RTIs住院患儿1702例为研究对象,采集所有患儿鼻咽深部吸取物1702份。采用RT-PCR法检测HRVmRNA;实时荧光定量PCR+高分辨熔链曲线分析对HRV-C进行检测。结果1702例RTIs患儿,检出HRV感染244例(14.34%),其中HRV-C型69例(69/244,28.3%)。HRV-C混合感染率为61%(42/69)。HRV-C在每个月份均有检出,其中秋季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春、夏、冬三季(P〈0.05);2~5岁患儿HRV-C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HRV-C感染致大叶性肺炎和哮喘急性发作比例显著高于HRV-A/B感染(P〈0.05);HRV-C感染所致中性粒细胞、CRP升高比例显著高于HRV-A/B感染(P〈0.05),但在性别分布和其他临床表现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RV-C感染约占HRV感染1/3,秋季高发,混合感染率高,以2~5岁患儿检出率最高,HRV-C感染患儿临床表现基本与HRV-A/B感染患儿相似。

  • 标签: 鼻病毒 呼吸道感染 流行病学 儿童
  • 简介:目的评估儿童体外循环辅助下心脏手术围术期应用甲强龙价值。方法纳入体外循环辅助下行心脏手术年龄〈16岁患儿、英文RCT、试验组预防性应用甲强龙、对照组为安慰剂或空白对照文献。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和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以PubMed为例,检索式:methylprednisoloneANDcardiopulmonarybypassORCPB。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6年5月13日。主要结局指标为术后出院时病死率,并根据甲强龙给药方式(术前静脉给药和术膜肺给药)行分层分析。采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文献质量。结果系统检索后6篇文献486例体外循环辅助下心脏手术患儿进入本文分析,其中甲强龙组253例,对照组233例。5篇文献描述了随机序列产生方法,2篇文献采用了分配隐藏,6篇文献均采用了盲法并描述了脱落或失访,5篇文献未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其他偏倚来源均为不确定。2篇静脉给药文献术后病死率为9.6%(13/135),甲强龙组与对照组术后病死率[1.5%(2/67)vs8.1%(11/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固定效应模型,RR=0.22,95%CI:0.06-0.83,P=0.03)。次要结局指标中体外循环(CPB)时间(固定效应模型,MD=-10.67,95%CI:-17.82--3.53,P=0.003)和术前静脉给药亚组ICU住院时间(固定效应模型,MD=-0.72,95%CI:-1.33--0.12,P=0.0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膜肺给药亚组ICU住院时间以及甲强龙组机械通气时间和阻断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有限证据下,儿童体外循环辅助下心脏手术围术期预防性静脉使用甲强龙可降低术后病死率,术前静脉给药可以缩短CPB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 标签: 甲强龙 儿童 体外循环 心脏手术 特异度 系统评价
  • 简介:目的评估儿童Perthes病骨盆三联截骨术应用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可行性、疗效及优势。方法收集2007年4月至2014年12月间由本院收治74例(79髋)儿童Perthes病患儿,按Catterall分型:Ⅲ型59髋,Ⅳ型20髋,均采用PolLeCoeur骨盆三联截骨联合可吸收棒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4个月至7年9个月(平均46个月),根据Mckay标准,本组病例术后髋关节功能优51例(53髋),良15例(17髋),可8例(9髋),优良率为88.61%。术后随访X线片显示骨盆截骨植骨处固定良好,无植骨块松动移位及骨吸收病例发生。患髋髋臼覆盖率由术前75.06%平均值增加至术后95.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6,P〈0.001);术前患髋骺高比平均为65.49%,术后平均为80.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13,P〈0.001);CE角由术前平均16.22°增加至34.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58,P〈0.001);而Sharp角则由术前41.46°降至术后24.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44,P〈0.001)。结论可吸收棒代替克氏针或金属螺钉应用于儿童Perthes病三联截骨术髂骨截骨处固定,疗效满意,操作简单,固定牢靠,无明显不良反应,可避免二次手术创伤。

  • 标签: Peflhes病 三联截骨 内固定 可吸收棒 儿童
  • 简介:目的化脓性脑膜炎病原学检出率较低,尤其脑脊液改变不典型时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已证实血降钙素原(PCT)测定对鉴别细菌与病毒感染有重要价值,但在化脓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鉴别诊断方面与CRP、血沉比较孰优孰劣未见报道,另外诊断化脓性脑膜炎时PCT临界值的确定也未见报道。该文通过血PCT测定并与CRP、血沉比较探讨其对儿童化脓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鉴别诊断意义。方法用免疫荧光法测定了41例急性脑膜炎患儿血PCT(其中化脓性脑膜炎18例,病毒性脑膜炎23例),同时测定血CRP、血沉。结果化脓性脑膜炎组PCT,CRP及血沉分别为51.73±30.75μg/L,182.36±54.5mg/L和50.44±8.95mm/h;明显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0.84±0.99μg,/L,8.90±10.66mg/L和16.75±13.23mm/h(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PCT为0.984(95%可信区间0.953~1.013),而CRP为0.983(95%可信区间0.954~1.012),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有2例病毒性脑膜炎PCT值高于0.5μg/L,而化脓性脑膜炎病人均高于此值。结论血PCT同CRP在儿童化脓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鉴别诊断方面有重要参考价值,优于血沉。

  • 标签: 降钙素原 儿童 化脓性脑膜炎 病毒性脑膜炎
  • 简介:目的分析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儿童在直立倾斜试验(HUTT)过程时间依赖性心率变化,探讨儿童POTS心率诊断标准。方法回顾性研究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HUTT10min内最大心率≥120次/min诊断为POTS儿童105例,分析其在HUTT10min内心率变化。结果POTS儿童由平卧位变为倾斜60°体位时心率逐渐增加,在HUTT即刻心率增加24±12次/min,HUTT后3min心率增加30±14次/min,5min时增加32±13次/min,10min时增加38±12次/min。10min内HUTT最大心率增加值平均为43±10次/min。结论POTS儿童HUTT10min内心率变化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建议儿童POTS诊断标准中心率增加≥40次/min较为适合。

  • 标签: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直立倾斜试验 心率 儿童
  • 简介:目的:检测小儿单纯性骨囊肿和动脉瘤样骨囊肿标本骨保护素(OPG)、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表达水平,并与正常骨组织作对照,分析两种蛋白在这两种瘤样病变表达是否存在差异及意义。方法共收集小儿单纯性骨囊肿标本31例,动脉瘤样骨囊肿标本23例,正常骨组织标本(对照组)14例。采用免疫组化SABC方法检测单纯性骨囊肿、动脉瘤样骨囊肿和对照组OPG、RANKL表达,并分析其差异性。应用Imagepro-Plus6.0图像处理软件及数据处理软件SPSS17.0对图像及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在单纯性骨囊肿及动脉瘤样骨囊肿,OPG表达量均低于正常骨组织,RANKL表达量均高于正常骨组织,其中动脉瘤样骨囊肿RANKL表达量较单纯性骨囊肿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性骨囊肿OPG稍高于动脉瘤样骨囊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NKL/OPG比值动脉瘤样骨囊肿>单纯性骨囊肿>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NKL/OPG失衡可能是小儿单纯性骨囊肿和动脉瘤样骨囊肿出现溶骨性破坏原因之一,动脉瘤样骨囊肿术后相对更高复发率可能与RANKL相对高表达有关。

  • 标签: 骨囊肿 动脉瘤样 骨和骨组织 骨保护素 儿童
  • 简介:目的了解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时血清酶学改变及对病情判断、预后相关性.方法对住院治疗99例HIE患儿进行血清酶学检测,并选择同期住院非HIE患儿38例为对照组.结果①HIE病情越重,血清酶升高越显著.②天冬氨酸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于疾病初期升高非常显著,病情越重,第1日升高越明显,5日后均显著下降,仅γ-谷氨酰转肽酶呈升高趋势.③CT分度越重,血清酶升高越显著.CT分度轻度与重度之间,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及<0.01.④血清酶升高与预后有显著相关性,天冬氨酸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血清水平治愈组与死亡及病重组、新生儿期后治疗组对比,经显著性检验,P<0.01及0.05,表明HIE预后不良者升高尤为显著.结论血清酶水平对病情、预后判断具有一定价值.

  • 标签: 血清酶学 缺氧缺血性脑病 病情 预后 乳酸脱氢酶 肌酸激酶
  • 简介:随着医学科技逐渐向纵深发展,小儿外科分支日益细化,各专业呈现出一定交叉与融合。一些临床热点、难点、疑点问题被小儿外科医师共同面临,如儿童肿瘤规范化治疗、腔镜技术开展以及先天性畸形诊治等涉及多个专业。2008年11月21日至23日,由临床小儿外科杂志社发起2008国小儿外科临床论坛搭起了一个针对各专业多学科交流平台,实现了一场跨专业小儿外科学术大讨论。

  • 标签: 小儿外科 外科临床 论坛 中国 规范化治疗 先天性畸形
  •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安普贴水胶体敷料在新生儿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9我院新生儿科收治60例需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相同综合性支持治疗及相关护理,在实施NCPAP治疗期间,对照组采用纯鼻塞固定法,观察组使用安普贴水胶体敷料敷贴再采用鼻塞固定法,比较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鼻部皮肤并发症发生率、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采用普贴水水胶体敷料敷贴后,患儿依从性及家属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鼻部皮肤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水胶体敷料应用在新生儿NCPAP治疗,可有效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降低患儿鼻部皮肤并发症发生率,增加患儿舒适感,提高家属满意度,且使用简单便利,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安普贴水胶体敷料;无创机械通气;鼻部损伤;新生儿
  • 简介:目的研究环境内分泌干扰物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已基)酯[Di—(2-ethylhexy)phthalate,DEHP]作用于孕鼠后,胎鼠睾丸组织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变化及3种DNA甲基化转移酶表达情况;探讨DEHP所致表观遗传修饰改变在睾丸下降过程作用。方法妊娠昆明小鼠(KMmice)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玉米油对照组和DEHP实验组,每组15只。玉米油对照组和DEHP实验组自妊娠第12.5天到妊娠第18.5天分别持续经口予以玉米油和DEHP,用量按每日500mg/kg,正常对照组不予灌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3种DNA甲基化转移酶表达量。结果正常对照组和玉米油对照组DNA甲基化水平和3种甲基化转移酶表达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EHP实验组DNA甲基化水平比对照组增高约1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3种甲基化转移酶表达量均比对照组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Dnmt1,P〈0.05;Dnmt3a,P〈0.01;Dnmt3b,P〈0.05)。结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DEHP通过影响3种甲基化转移酶表达而导致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升高,从而抑制睾丸下降过程多种基因表达,发生隐睾。DNA甲基化等表观遗传学修饰改变可能是DEHP诱发隐睾分子机制之一。

  • 标签: DNA甲基化 转移酶类 二乙基已基邻苯二甲酸/免疫学 隐睾
  • 简介:目的比较小儿离断式肾盂成形术后留置双J管内引流与肾造瘘支架管外引流临床疗效及诊治经验.方法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们收治77例因单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而行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患儿,将其分为留置双J管组(41例)和留置肾造瘘支架管组(36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拔管和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及肾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均经B超及ECT等进行随访.结果两组在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J管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7.63+1.92)d,肾造瘘支架管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5.89+3.41)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双J管组(14.6%)明显低于肾造瘘支架管组(36.1%).随着双J管留置时间延长,并发症发生率1~2个月组为17.6%,2~3个月组为26.3%,>3个月组为100%.术后B超及ECT等随访,两组术前、术后肾功能相比(P<0.01)均有明显恢复,恢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离断式肾盂成形术后置双J管内引流疗效优于支架管外引流.

  • 标签: 肾盂 输尿管 引流术 手术后并发症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脑钠肽(BNP)和氨基末端脑钠肽(NT-proBNP)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功能评估价值。方法71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分为无心力衰竭组和心衰组;35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应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和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血浆BNP和NT-proBNP浓度。同时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指数(LVEDDI)、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心衰组血浆BNP和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无心衰组(均P〈0.01);无心衰组血浆BNP和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心衰组血浆LogBNP和LogNT-proBNP水平与LVEF均呈负相关(r=-0.64,-0.67,均P〈0.01);二者水平与LVEDDI均呈正相关(r=0.58,0.76,均P〈0.01)。无心衰组血浆LogBNP和LogNT-proBNP水平与LVEF均无明显相关性;血浆LogNT-proBNP水平与LVEDDI呈正相关(r=0.35,P〈0.05)。分别以BNP≥149.8pg/mL,NT-proBNP≥820.1pg/mL作为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断阈值,二者敏感度分别为87.0%,91.3%,特异度分别为91.7%,97.9%,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5,0.987。结论BNP和NT-proBNP均可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功能评估,并可用于该类患儿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断;与BNP比较,NT-proBNP诊断心衰价值更高。

  • 标签: 脑钠肽 氨基末端脑钠肽 心力衰竭 充血性 先天性心脏病 儿童
  • 简介:目的N-乙酰基转移酶-2(NAT2)和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2EI(CYP2E1)在药物代谢过程起重要作用。该研究旨在了解NAT2、CYP2E1基因多态性及其代谢表型在中国汉族儿童分布,为实现药物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并测序方法检测341例中国汉族儿童(年龄0—14岁,男211例,女130例)NAt2、CYP2E1重要SNPs基因型,并判定其代谢表型。结果在中国汉族儿童,NAT27个SNPs(rs1801279、rs1041983、rs1801280、rs1799929、rs1799930、rs1208、rs179993)基因型均以野生型为主;NAT2代谢表型以快代谢型频率最高(61.3%),其次是中间/慢代谢型(34.1%)。CYP2E14个重要SNPs基因型(rs2031920、rs3813867、rs6413432、rs72559720)被命名为:CYP2E1^*5、^*6、^*2,均以野生型为主,野生型频率分别为:61.3%、60.1%、99.4%;由于CYP2E1基因型和代谢表型关系还未明确,未对其进行代谢表型分型。结论NAT2基因在中国汉族儿童分布以野生型/快代谢型为主,CYP2E1基因以野生型为主,基因型/代谢表型在中国汉族儿童多态性分布为药物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NAT2 CYP2E1 基因多态性 个体化用药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抑制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核转录因子FOXO3a信号通路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神经元凋亡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64只7日龄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氧缺血(HI)组、二甲基亚砜(DMSO)溶剂组和JNK特异性抑制剂AS601245干预组(JNK抑制剂组)。各组分别在建模后24h处死动物取大脑皮层,应用Westernblot法定量检测JNK、p-JNK、FOXO3a、胞核FOXO3a、胞浆FOXO3a,以及促凋亡蛋白Bim及CC3表达水平;应用TUNEL染色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HI后24h,p-JNK蛋白水平增高(P〈0.01);胞核FOXO3a蛋白水平增高,胞浆FOXO3a蛋白水平降低(P〈0.01);Bim及CC3表达水平增高(P〈0.01)。与HI组及DMSO溶剂组相比,JNK抑制剂组p-JNK蛋白水平降低(P〈0.01);胞核FOXO3a蛋白水平降低,胞浆FOXO3a蛋白水平增高(P〈0.01);Bim及CC3表达水平降低(P〈0.01)。JNK抑制剂组TUNEL染色阳性细胞表达较HI组及DMSO溶剂组减少(P〈0.01)。结论新生大鼠HIBD时,JNK发生磷酸化,活性增高;抑制JNK活性可抑制FOXO3a核转位,下调促凋亡蛋白Bim及CC3表达,减少神经细胞凋亡。

  • 标签: C-JUN氨基末端激酶 FOXO3A 缺氧缺血 凋亡 神经元 新生大鼠
  • 简介:目的通过研究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及其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表达,探讨IL-18在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SRNS)发生、发展可能机制。方法采用ELISA法及RT-PCR法测定40例正常儿童及39例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SSNS)、27例SRNS血清IL-18蛋白水平及PBMCmRNA表达。双缩脲法检测24h尿蛋白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蛋白(TP)及白蛋白(Alb)含量。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治疗前SSNS、SRNS血清IL-18蛋白水平及PBMCIL-18mRNA表达均明显增高(P〈0.05);与SSNS相比,SRNS上述指标均增高(P〈0.05);SSNS及SRNS之间血清Alb,TP,T-Ch,TG水平及24h尿蛋白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SRNS血清LDL水平较SSNS高(P〈0.05)。②治疗后SRNS组血清IL-18蛋白水平及PBMCIL-18mRNA表达均高于SSNS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SSNS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治疗后SSNS组血清IL-18蛋白水平及PBMCIL-18mRNA表达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SRNS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PNS激素耐药与IL-18血清水平及PBMCmRNA表达明显升高有关,IL-18过度分泌在SRNS发生发展中发挥一定作用。

  • 标签: 肾病综合征 白细胞介素18 激素耐药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