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4 个结果
  • 作者: 李小丽
  • 学科: 医药卫生 > 妇产科学
  • 创建时间:2023-05-29
  • 出处:《健康养生》2020年第18期
  • 机构:成都西囡妇科医院生殖医学科,四川成都 610000
  • 简介:对于不孕症,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而免疫不孕症,大家应该都比较陌生,其实这也是不孕症的一种类型,属于生殖疾病。在现代社会发展进程加快的背景下,由于生活压力、精神压力、工作压力的增大,导致不孕不育患者日渐增多,给社会发展、夫妻关系、家庭幸福等各个方面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深入了解免疫不孕症,查找诱因,明确病因,对指导临床针对治疗,提高妊娠成功率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免疫性不孕症;妊娠成功率
  • 简介: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α基因PvuⅡ和XbaⅠ多态与特发性性早熟女童的相关。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门诊诊断为特发性性早熟(idiopathiccentralprecociouspuberty,ICPP)的女童8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在儿保科体检且身体健康的女童50例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polymerasechainreaction-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PCRRFLP)分析技术,检测两组女童雌激素受体α基因PvuⅡ和XbaⅠ遗传多态。结果两组雌激素受体α基因XbaⅠ酶切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vuⅡ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雌激素受体α基因XbaⅠ位点多态与ICPP存在一定相关,Xx基因型最易患病,雌激素受体α基因PvuⅡ位点多态与ICPP的发生无明显关联。

  • 标签: 雌激素受体Α 特发性性早熟 基因多态性
  • 简介:一、病例摘要患者女,33岁,主因体检发现宫颈癌2d于2008年11月19日入院。患者月经规律,白带多无异味。23岁结婚,孕2产1,人工流产1次。患者于1995年因肠息肉在北京协和医院诊断为家族黑斑息肉综合征,行肠息肉切除手术治疗。患者入院前2天体检:面部、唇、口周、指、

  • 标签: 黑斑息肉综合征 家族性 性索肿瘤 宫颈腺癌 环管状 卵巢
  • 简介: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外生型剖宫产术后瘢痕处妊娠(cesareanscarpregnancy,CSP)的安全及可行。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3月至2015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收治的外生型剖宫产术后瘢痕处妊娠患者110例,根据手术治疗方式分为腹腔镜手术治疗组(观察组)和开腹手术治疗组(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安全和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疗效比较:观察组的手术成功率(96.67%)与对照组(98.0%)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安全比较:观察组的术后第1天β-hCG降幅(79.54±12.42)%,高于对照组(74.27±11.57)%(P〈0.05),术后β-hCG恢复正常时间(25.49±11.23)d、术中出血量(65.37±20.37)ml、术后阴道流血天数(8.36±1.45)d低于对照组(29.37±10.53)d,(77.59±22.44)ml和(7.76±1.41)d(P〈0.05)。两组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的成功率无差异,但经腹腔镜手术的术后β-hCG恢复快,术中出血量少,术后阴道流血天数少。

  • 标签: 外生型剖宫产术后瘢痕处妊娠 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 手术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人工流产对妇女长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2012年6~10月海口市3所三级医院的251名人工流产妇女(人工流产组)及250名健康育龄期妇女(对照组),运用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PTSD)自评量表(PCL-C),对人工流产组术后第10天及同期对照组,人工流产组术后第3、6、12、24个月进行调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人工流产组妇女术后第10天PCL-C的总分、再体验、回避及警觉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人工流产组术后第10天和第3个月PCL-C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6、12、24个月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再体验和警觉维度呈下降趋势;回避维度变化最初为上升趋势,第3个月达高峰,之后呈明显下降趋势。结论人工流产作为一种创伤应激源对术后妇女的心理健康具有长期影响

  • 标签: 人工流产 应激心理学 影响
  • 简介:术中低体温是妇科手术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老年人、手术时间长、大量输注低温液体、用低温液体冲洗腹腔更易发生.有文献报道显示:术中低体温使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外周血管收缩、循环阻力增加和血液黏滞度增高,引起肺血管阻力增高、心动过速、血压下降和心脏传导阻滞等严重并发症[1].

  • 标签: 加压控温仪 妇科手术 体温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晚期羊量减少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了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分娩的羊水量减少的10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101例患者按羊水指数(AFI)分为A组和B组,A组(AFI为5.1~6.5cm)58例,B组(AFI为6.6~8.0cm)43例。同时选择101例羊水量正常者为正常对照组。对受试对象进行胎心监护和B超检查。结果:羊水减少组剖宫产率、胎盘钙化率、新生儿窒息率、羊水污染率、FGR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新生儿体重和自然分娩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平均孕周在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胎盘钙化率、新生儿窒息率、FGR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相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新生儿体重显著低于B组,相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平均孕周、剖宫产率、自然分娩率和羊水污染率在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晚期羊水量的减少是胎儿危险的重要信号,要重视羊水量减少孕妇的监测工作。

  • 标签: 羊水量减少 妊娠结局 妊娠晚期
  • 简介:目的:探讨肥胖儿童龋齿的影响因素及预防保健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于本院进行龋齿检查的160例儿童,根据受检儿童的体重情况分为2组,肥胖组37例,正常组123例,对其采用医院自制问卷进行调查并进行口腔的预防和保健,并分析对比其预防保健效果。结果:正常组龋齿发生率为5.7%,肥胖组龋齿发生率为29.7%,肥胖组儿童龋齿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肥胖组儿童常吃甜食、油炸食物及未定期刷牙的人数明显多于正常组(P〈0.05),经口腔预防和保健,正常组龋齿儿童有6例好转,肥胖组有4例好转,肥胖组龋齿儿童好转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肥胖儿童龋齿的影响因素包括常吃甜食、油炸食物及未定期刷牙等,应及时进行预防治疗和口腔保健,减少龋齿发生。

  • 标签: 肥胖儿童 龋齿 预防保健
  • 简介: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不同镇痛方式对产妇的泌乳状况及对血清泌乳素(PRL)的影响。方法孕足月初产妇120例分为四组;A组剖宫产术后采用硬膜外芬太尼、布比卡因自控镇痛(PCEA);B组为剖宫产术后静脉芬太尼自控镇痛(PCA);C组为剖宫产术后未行镇痛;D组为阴道自然分娩。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PRL浓度,VAS估计镇痛效果。结果24h后,B组疼痛评分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48h不同时间,C组疼痛评分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前,C组疼痛评分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D组产妇产后开始泌乳时间早、母乳量充足时间晚、7d纯母乳喂养率高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4h、48hPRL水平均明显高于产前(P〈0.01);C组产后24h、48h,PRL水平均低于A/B/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采用芬太尼、布比卡因硬膜外镇痛效果优于静脉镇痛,产后镇痛未见对血PRL水平及泌乳等的影响,疼痛是影响产妇泌乳的因素之一。

  • 标签: 剖宫产 镇痛 芬太尼 布比卡因 泌乳素
  • 简介:子宫肌瘤是育龄女性最常见的良性肿瘤。随着女性生育年龄的推迟,合并子宫肌瘤的妊娠患者逐渐增多。文献资料显示,妊娠期间子宫肌瘤大小的变化与孕期呈现非线性相关。产褥期间子宫肌瘤可明显减小至孕前状态。孕前子宫肌瘤的大小、BMI、产次、年龄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妊娠期间子宫肌瘤的大小变化,而哺乳及产后月经复潮时间对妊娠期间子宫肌瘤的大小变化无影响。雌激素、孕激素、β-hCG在妊娠期间子宫肌瘤的大小变化中均起到一定作用。

  • 标签: 子宫肌瘤 妊娠 变化 相关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妇科手术后监测血钾的倾向性及低钾血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科行择期手术的325例住院患者术后低钾血症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后监测血钾组与未监测血钾组及低钾血症组与血钾正常组恶性肿瘤、清洁洗肠、开腹手术、是否48h后进普通饮食(普食)等临床特点。结果术后监测血钾组与未监测血钾组恶性肿瘤、清洁洗肠、开腹手术、48h后进普食与术后监测血钾相关(r分别为41.262、30.656、28.564、25.270,p均=0.000);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方式、肠道准备类型是妇科手术后是否监测血钾的独立影响因素(OR=2.608,95%CI:1.405~4.839;OR=2.620,95%CI:1.535~4.471)。术后低钾血症组与血钾正常组术后48h内进普食者与术后低钾血症相关(r=5.525,p=0.030)。结论对恶性肿瘤、清洁洗肠、开腹手术、术后48h后开始进普食患者,术后应加强监测患者术后血钾情况,对低钾血症者提早采取补钾措施,以保证患者安全。

  • 标签: 妇科手术 血钾 监测 低钾血症
  • 简介:目的探讨盆腔器官脱垂患者行改进盆底重建手术后排尿情况及下尿路症状的变化,以及术中合用经闭孔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手术(TVT-O吊带及TVT-O网片吊带)对活动后漏尿及下尿路症状的影响。方法前瞻胜研究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112例,合并或不合并下尿路症状,行改进盆底重建手术前、术后排尿状况及生活质量。结果①86例随访半年的患者中,术前84.9%(73/86)有下尿路症状,术后有下尿路症状者50%(43/86),较术前症状改善或消失者76.7%(56/73);47例随访达1年,下尿路症状改善者59.6%(28/47)。②盆底功能障碍调查问卷PFDI、UDI评分术前术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单纯改进盆底重建术、改进盆底重建手术与TVT-O联合使用,均可改善下尿路症状(P〈0.05),加用TVT-O效果优于单纯改进盆底重建术(P〈0.05)。结论①改进盆底重建手术对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下尿路症状有改善作用;②对于术前有活动后漏尿或隐匿压力尿失禁的患者,加用TVT-O手术比单纯改进盆底手术能更有效的治疗排尿症状。

  • 标签: 盆腔器官脱垂 改进盆底重建手术 排尿症状 下尿路症状 TVT—O
  • 简介:目的:对孕产妇进行产前健康教育,分析加强产前健康教育对降低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12月收治的108例待分娩的初产妇,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分别有54名初产妇。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的产前护理和产前检查,而实验组除进行常规产前护理和产前检查外还进一步接受系统的产前健康教育,比较分析两组的剖宫产率。结果:在对照组中,10例选择自然分娩方式,而接受剖宫产的初产妇有44例;在实验组中,40例选择自然分娩方式,接受剖宫产的初产妇仅有14例,比较两组的结果可以发现,经过产前教育的实验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没有接受产前教育的对照组,进一步通过统计学分析,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初产妇加强产前健康教育,能够显著降低剖宫产率,同时也增加了产妇的自然顺产率,这样能够减少剖宫产导致的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产前健康教育 剖宫产 自然顺产
  • 作者: 邓巧林
  • 学科: 医药卫生 > 妇产科学
  • 创建时间:2022-11-18
  • 出处:《养生科学》2022年第2期
  • 机构:重庆市九龙坡区第二人民医院,重庆400000
  • 简介:女性人群在分娩之后,特别是处于产褥期,即从胎儿娩出到产妇除了乳腺外全身器官完全恢复,或者接近正常身体状态下所需恢复的时间,产褥期一般持续六周。在此期间,母体的生殖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乳房等会发生明显改变,生理功能以及心理状态处于十分脆弱的状态。若女性人群无法得到科学的、合理的恢复治疗以及保健护理,则会产生较多并发症,若情况严重,则会对其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由此可见,对产后女性做好康复治疗以及保健工作十分重要,它可以促进产妇产后快速康复,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产后;康复治疗;保健
  • 简介:目的:了解来院就诊患者细菌阴道病的情况。方法:分泌物涂片革兰氏染色法观察霉菌、滴虫,细菌阴道病(BV)快速检测卡判断细菌感染情况。结果:观察1500例妇科就诊患者中细菌阴道病(BV)阳性占42.3%,霉菌阳性占12.6%,滴虫阳性占2.6%。结论:细菌导致的阴道炎症在阴道炎中占主要的比例,高于霉菌和滴虫。利用细菌阴道病联合检测卡可以快速做出诊断,并为临床正确用药提供依据。

  • 标签: 妇科患者 涂片GV细菌性阴道病
  • 简介:目的探讨中央前置胎盘发病的高危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近5年间收治的确诊为中央前置胎盘的82例临床资料。结果经过期待治疗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剖宫产术中出血量与胎盘位置密切相关。结论对中央前置胎盘期待治疗至36周以上剖宫产为宜,根据胎盘位置选择子宫切口,以减少出血量;注意合并胎盘植入情况的处理。

  • 标签: 中央性前置胎盘 高危因素 剖宫产 期待疗法
  • 简介: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肠梗阻的特点及诊治原则。方法:分析50例术后早期炎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结果:49例经胃肠减压,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抑素、肠外营养等保守治疗后治愈,平均治愈时间12.5天,一例再次行剖腹术后发生死亡。结论:术后早期炎肠梗阻多发生于术后3~10天,有较为典型的肠梗阻体征,以腹胀为主、腹痛相对较轻。多由腹腔内无菌炎症致广泛肠粘连引起,绝大多数病例采用保守疗法可治愈。

  • 标签: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诊治
  • 简介: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JackCuzick教授等乳腺癌专家在2011年12卷第5期《LancetOncology》上以"Preventivetherapyforbreastcancer:aconsensusstatement"为题名,正式发布了2010年瑞士St·Gallen乳腺癌大会上达成的乳腺癌预防治疗专家共识。乳腺癌的预防方法包括生活习惯养成、外科手术干预以及药物治疗等方面,而该共识主要侧重于乳腺癌的药物预防。考虑到"化学预防(chemoprevention)"可能使患者联想到"癌症"和"化学治疗",

  • 标签: 乳腺癌 预防性治疗 发病率 二甲双胍 不良反应 外科手术
  • 简介:隐匿乳腺癌(occultbreastcaneer,OBC)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乳腺癌,一般系指临床上乳房触不到肿块,以腋窝淋巴结转移癌或其他部位转移癌为首发症状的乳腺癌、隐匿乳腺癌约占所有乳腺癌病例的0.3%~1.0%。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影像学、病理学等检查水平的进步,也使隐匿乳腺癌的检出率有所提高。本院2003年至2007年度共收治33例隐匿乳腺癌,占同期乳腺癌总例数的0.9%。现分析总结如下,

  • 标签: 隐匿性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转移癌 特殊类型乳腺癌 诊疗 首发症状 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