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脊柱侧弯患者通常容易伴有心肺功能异常以及神经肌肉系统疾病,术前要注意做好检查和准备。术中麻醉要着重抓好几个方面:气道管理,术中体位,体温,大量失血预防处理,脊髓功能监测,术后注意呼吸功能恢复,提供良好镇痛。

  • 标签: 脊柱侧弯 麻醉
  • 简介:将具有各种功能导管,经外周血管插至心腔或大血管,以检测心脏生理状况、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施行心血管造影和某些先心病介入治疗,称为心导管术。心导管和心血管造影曾被称为先心病诊断“金标准”,是确定复杂性先心病最后方法。近年来,先心病介入治疗在器材和工艺方面已有大量研究和改进,临床上也广泛采用,由此可避免剖胸手术损伤和危险、显着缩短住院时间,故是一项极有发展前途治疗方法。但是,心导管术属于有创技术,能引起患儿疼痛、焦虑不安和不合作。为取得患儿合作和操作顺利,在心导管术前及操作过程中都需要使用一定镇静药或施行全身麻醉。

  • 标签: 先心病 心导管术 诊断 心血管造影 镇静 介入治疗
  • 简介:危重病人完整治疗方案中必须包括合理营养支持;合理营养支持就是要模式合理,营养物质供给比例和量合理,同时还要提供特殊营养物质。

  • 标签: 肠外营养 肠内营养 危重病
  • 简介:机体在正常情况下通过体温调节中枢,保持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可使体温恒定在37±0.2℃。但在麻醉状态下体温可随环境温度而改变,当术中体温降低至36℃时,称为低体温。文献报道约有50%手术病人体温低于36℃,33%病人低于35℃;在肝移植术无肝期间体温尤易显著降低,在新肝期间体温可降低达32.3—33℃。目前,临床对围术期低体温危害性尚认识不足,除心血管等大手术外,一般都不常规监测体温。重视围术期体温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可预防发生低体温,提高麻醉质量和减少麻醉并发症。

  • 标签: 低体温 围术期 预防 体温调节中枢 手术病人 麻醉状态下
  • 简介:平衡观念中图古已有之.但西方人尝试将企业管理中平衡之道进一步量化,在企业管理各个维度上尝试建立积分指标.从而产生了现代管理工具——平衡积分卡。本文尝试对平衡积分卡及其在医院管理中应用进行分析.同时在指标分解过程中.试图建立出一套符合医院自身特点关键业绩指标(KPI).能够很好地应用于医院绩效管理中。

  • 标签: 医院管理 平衡积分卡(BSC) KPI(关键业绩指标)
  • 简介:我院自1989年以来收治重症胰腺炎共28例,均经手术和病理确诊,术前均合并广泛性腹膜炎、电解质紊乱、酸碱代谢失衡和不同程度感染性休克,发病急骤,进展迅速,合并症多,均在入院后6~72h内手术。现就有关麻醉处理问题讨论如下。

  • 标签: 麻醉处理 重症胰腺炎 手术 体会 病理确诊 入院
  • 简介:目的:探讨模拟器械在妇产科教学中应用价值。方法:2001级和2002级共78名实习同学随机分成两组,A组同学使用电教加模拟器械讲解和模拟操作后临床实习查体,B组同学仅使用电教培训后临床实习查体,由同一带教老师打分,评估两组同学妇科临床操作准确性。结果:对比两组同学内诊检查准确性及后穹窿穿刺准确性,高分段在A组分布均高于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模拟器械使用有利于提高学生成绩.是值得推广一种教学方法。

  • 标签: 妇产科模拟器械 学生基本技能 培养
  • 简介:通过大量文献调研,总结了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s,NSAIDs)一些药理特点,综述了其在临床术后镇痛应用近况。NSAIDs作为术后镇痛一类辅助药或替代药在临床上已有许多成功经验。一些新药出现特别是COX-2特异性抑制剂临床应用,不仅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多更好选择,而且NSAID在术后镇痛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最重要是它有可能导致术后镇痛发生一些观念性变化。

  • 标签: 非甾体抗炎药 术后镇痛 临床应用 药理 氯诺昔康
  • 简介: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技术已得到临床普遍开展,一般需采用市场供应专用穿刺器械包,采用“针内针”法,先后施行腰麻注药(SA)和硬膜外腔置管备用(EA)、注药。本文作者身处基层医院,深感市售腰-硬联合麻醉穿刺包价格较为昂贵且还存在硬膜外导管误入蛛网膜下腔潜在顾虑。

  • 标签: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 CSEA 穿刺器械包 蛛网膜下腔 技术改良 麻醉效果
  • 简介:目前,原位肝移植术是治疗不可逆性急、慢性肝功能衰竭唯一方法,随着手术和麻醉技术不断改进,肝移植术已越来越为病人所接受。2002年间我院共施行原位肝移植术12例,今将麻醉处理小结如下。

  • 标签: 原位肝移植手术 肝功能衰竭 麻醉药物 药物选择
  • 简介:目的:观察高氧液(HOS)对休克家兔血气和血液流变学影响;观察HOS治疗全麻术后低氧血症疗效。方法:用平衡畲液(NO)制备高氧液体(HO)。实验部分:22只出血性休克模型兔,分为两组.分别输注HO(治疗组)和NO(对照组),观察血气分析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临床部分:选择颌面外科择期全麻手术患者60例,分为两组,在全麻后分别输注HO(治疗组)和NO(对照组),观察输毕后血气分析、SpO2、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结果:全部休克家兔表现为MAP明显下降,全血高切变率表现粘度(BV)、血浆粘度(PV)、红细胞聚集指数(AI)明显升高.经输入HO后MAP迅速回升,SaO2和PaO2升高.BV、PV、Al降低(P<0.05)。临床组输入HO,术后PaO2、SpO2明显升高,对血pH及生命体征无明显影响,无不良反应;而在输入NO组中术后低氧血症较明显。结论:高氧液对出血性休克、低氧血症早期治疗具有良好效果,是临床治疗缺血缺氧性疾病一项新途径;HO具有应用方便、安全、疗效确切等优点,是治疗缺血缺氧性疾病优良选择。

  • 标签: 高氧液体 家兔 麻醉 低氧血症 临床观察 血液流变学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晶、胶体液施行扩容性血液稀释效果及其对电解质和凝血功能影响。方法:选择ASAI~Ⅱ级、无心肺疾患和凝血功能异常神经外科手术病人30例,随机分为三组,于全麻平稳后,按25ml/min速度分别输注乳酸钠林格液(LR)、佳乐施(G)及两者1:1混合液(G-LR)各1500ml以施行扩容性血液稀释。分别于稀释前、输注500ml、1000ml和1500ml时及血液稀释后30min抽取静脉血检查血常规、凝血象、电解质,并记录MAP、HR。结果:血液稀释期间三组HGB、RBC、HCT均逐渐降低,输液1500ml后LR、G-LR和G组HCT分别下降103%、19.9%和24.4%;G组Ca^2+”和FIB也下降,PT和APTT延长;G-LR变化较G组小。结论:佳乐施扩容效果强于LR,但血浆Ca^2+和FIB降低明显。1:1G-LR混合液扩容效果较满意,且封电解质和凝血功能影响较小。

  • 标签: 血液稀释 凝血功能 佳乐施 输注 HCT FI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