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2 个结果
  • 简介: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虽不十分清楚,但对Unger等提出的二元论学说,认为2型糖尿病的发生不仅与胰岛相对不足和绝对不足有关,而且与胰高血糖相对或绝对过高有关。胰高血糖对2型糖尿病的影响在临床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通过对正常

  • 标签: 2型糖尿病 血浆 胰高血糖素 发病机制 糖耐量减低 测定
  • 简介:胃泌(gastrin,GAS)对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促进作用已得到一致的认可,如在胃癌、大肠癌、胰腺癌及小细胞肺癌等肿瘤组织中均有GAS及其受体的基因表达.经分子克隆实验证明,胃泌受体(gastrinreceptors,GR)就是胆囊收缩2受体(cholecystokinin2receptors,CCK2R),统称为胃泌/胆囊收缩2受体(GAS/CCK2R,简写为GR).GAS对肿瘤的作用是通过GR介导的.

  • 标签: 胃泌素受体 胰腺癌 癌发生 胆囊收缩素 肿瘤组织 小细胞肺癌
  • 简介:<正>A组30例用胰岛强化治疗,血糖>6.1mmol/L时开始静滴胰岛,每小时1~2U,根据血糖调整剂量,24小时内使血糖维持在4.4~6.1mmol/L。B组29例给予胰岛素常规治疗。两组均对衰竭器官作支持治疗,并用抗生。结果:A、B两组感染率分别30.0%和86.2%,病死率26.7%和48.3%,P<0.01及0.05。B组治疗费用是A组的1.9倍。表明胰岛

  • 标签: 内使 多器官功能衰竭
  • 简介:目的比较善宁和垂体后叶单独及联合用药治疗肝硬化食道静脉破裂出血的疗效、再出血发生率。方法58例经急诊胃镜证实食道静脉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善宁联合垂体后叶治疗、善宁治疗组和垂体后叶治疗组。结果联合用药组止血有效率为87.1%,善宁组为78.3%,垂体后叶组为66.7%,再出血联合用药组为11.1%,善宁组为10.0%,垂体后叶组为28.6%。结论联合用药组止血效果优于善宁组和垂体后叶组,再出血发生率联合用药组和善宁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均明显优于垂体后叶组,联合用药组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 标签: 善宁 垂体后叶素 治疗 食道静脉破裂出血 肝硬化 联合用药
  • 简介:<正>对照组30例常规用乙酰水杨酸泡腾片、卡托普利、美托洛尔和能量合剂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葛根400mg+5%葡萄糖250ml静滴,每日1次,共14天。结果:治疗组心肌缺血总负荷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室性期前收缩减少也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但心率、收缩

  • 标签: 葛根素 室性期前收缩 泡腾片 乙酰水杨酸 不良反应
  • 简介: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维生D不仅在骨骼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在非骨骼疾病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础研究证实,维生D受体广泛分布于体内各种组织细胞;临床研究发现,补充维生D对预防和治疗代谢综合征及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肿瘤有重要作用。本文就维生D缺乏与上述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维生素D 维生素D受体 疾病 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探讨贝前列钠对糖尿病大鼠炎症因子的影响及其保护作用。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贝前列钠组。正常对照组喂以普通饲料,其他各组大鼠均喂以高脂饲料,贝前列钠组给予0.6m。g/(kg·d),每日2次。观察8周,最终纳入实验各组6只,分别比较3组大鼠治疗前后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a【(TNF-a)、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结果给药8周后,糖尿病组IL.6、TNF-a、MPO、hs.CRP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贝前列钠组较糖尿病组IL-6、TNF-a、MPO、hs-CRP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贝前列钠的干预可以降低糖尿病大鼠的炎症因子水平,减轻炎症损伤。

  • 标签: 贝前列素钠 糖尿病 2型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A 过氧化物酶 C反应蛋白质
  • 简介:目的探讨内皮(endothelin,ET)与不同临床类型慢性肝病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62例慢性肝病组(包括慢性肝炎、肝硬化代偿期、肝硬化失代偿期组)患者血浆ET浓度,并进行横向比较。结果慢性肝病组ET水平较正常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慢性肝炎、肝硬化代偿期、肝硬化失代偿期E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慢性肝病患者血浆ET水平显著降低;(2)血浆ET水平在慢性肝炎、肝硬化代偿期、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标签: 内皮素 慢性肝炎 肝硬化
  • 简介:目的探讨整合连接激酶(intergrinlinkedkinase,ILK)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blotting法检测ILK在60例胰腺癌和32例癌旁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LK蛋白在胰腺癌细胞胞质内和胞膜上以及间质中均有表达,其阳性表达率为65.0%(39/60),显著高于正常胰腺组织的18.8%(6/32,P〈0.05)。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ILK在胰腺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3039334-195116,显著高于正常胰腺组织的144613±30074(P〈0.05)。在胰腺癌组织中,ILK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结论ILK在胰腺癌组织高表达,并与肿瘤的恶性程度相关。

  • 标签: 胰腺肿瘤 整合素连接激酶 免疫组织化学 蛋白质印迹法
  • 简介:目的观察金线莲提取物ARL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血压、血浆血管紧张Ⅱ(AngⅡ)、内皮(ET-1)和血清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浓度的影响。方法应用二肾一夹法制作RHR模型。ARL灌胃给药15d,给药后第5、10、15天以大鼠尾动脉测压法测量清醒RHR收缩压及心率。给药第15天末处死动物取血,放射免疫法测AngⅡ、ET-1浓度,硝酸还原酶法、生物化学法分别测定血清NO、NOS浓度。结果ARL灌胃给药5d后,RHR的血压和心率较给药前明显降低。ARL给药15d后,RHR血清NO、NOS的含量明显增加、血浆ET-1、AngⅡ的含量明显降低。结论ARL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其降压机制可能与降低ET-1、AngⅡ升高NO的含量有关。

  • 标签: 金线莲提取物 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 血管紧张素Ⅱ 内皮素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 简介:目的了解辛伐他汀和卡托普利对糖尿病大鼠心功能和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糖尿病对照(DM)组、辛伐他汀(DM-S)组、卡托普利(DM-C)组、辛伐他汀+卡托普利(DM-CS)组,分别给药4周后测量左室平均心室峰压(LVSP)、平均心室舒张末压(LVEDP)、平均左室内压最大上升(+dp/dtmax)和下降速率(-dp/dtmax)等心功能参数。结果DM-CS组LVSP、+dp/dtmax、-dp/dtmax及其较正值较DM组明显增加(p〈0.05),心肌间质纤维化受抑。结论辛伐他汀联合卡托普利可改善糖尿病大鼠心肌间质结构和心脏舒缩功能。

  • 标签: 糖尿病性心肌病 链脲佐菌素 大鼠 辛伐他汀 卡托普利
  • 简介:目的观察强化胰岛治疗(IIT)对严重胸部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42例严重胸部创伤患者(AIS≥3)随机分为IIT组(n=21,血糖控制于4.4~6.1mmol/L)和常规治疗(CIT)组(n=21,血糖控制于10.0~11.1mmol/L)。观察2组治疗后住院期间的病死率,院内感染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胸腔引流管拔管和白细胞计数下降至正常所需时间。结果2组无住院死亡,无低血糖反应。与CIT组相比,IIT组院内感染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白细胞计数下降至正常所需时间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胸腔闭式引流管拔管时间、低血糖反应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严重胸部创伤患者IIT治疗可改善预后。

  • 标签: 严重胸部创伤 强化胰岛素治疗 预后
  • 简介:目的研究罗格列酮(RSG)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高血压状态、血糖和胰岛水平的影响及其离体血管对胰岛的反应性。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3组:正常大鼠(WKY)对照组(幼年16只,成年15只)、未治疗的SHR组(幼年9只,成年9只)、RSG治疗的SHR组〔幼年6只,成年6只,3mg/(kg.d),口服,治疗2周〕。2周后,测量未治疗组和治疗组成年SHR的收缩压、血糖和胰岛水平;分离胸主动脉,采用离体血管灌流方法,对比观察不同处理组离体主动脉对胰岛的舒血管反应。结果在成年SHR中,未治疗组和治疗组收缩压、血糖和胰岛水平均无显著差异〔(187±4)vs(181±5)mmHg,P〉0.05;(6.2±0.2)vs(5.3±0.3)mmol/L,P〉0.05;(23.8±3.7)vs(20.4±0.8)mU/L,P〉0.05〕。治疗组对胰岛的舒血管反应与未治疗组无显著差异〔最大收缩率:(72±8)%vs(73±4)%,P〉0.05〕;在幼年SHR中,未治疗组和治疗组血糖和胰岛水平亦无显著差异,但治疗组对胰岛的舒血管反应较未治疗组显著增加〔(40±6)%vs(61±5)%,P〈0.01〕。结论短期RSG治疗可改善幼年SHR血管对胰岛的反应性。

  • 标签: 罗格列酮 胰岛素 高血压 大鼠
  • 简介:甲壳是1811年法国学者Braeonno发现.1823年由Odier从甲壳类动物外壳中提取,并命名为CHTTIN.又名:几丁质,几丁聚糖。化学名称:聚N-乙酰葡萄糖胺.分子式:(1,4)-2-乙酰胺基-2-脱氧-β-D-葡萄糖fC8H13N05)n。2002年在山东召开咿中国化学会甲壳专家研讨会”上.采肘甲壳”作为统一命名。主要以资源丰富的虾蟹壳为原料,经脱钙、脱蛋白、脱色等工艺加工而成,是壳聚糖、氨基葡萄糖等产品的基础原料。壳聚糖是甲壳脱乙酰化得到的产物.是线性高聚物,其理化性质相对稳定。具有生物活性,可生物降解.粘合性及成纤成膜性能良好.目前它是人体健康所必需的第六大生命要素。对人体具有强化免疫。抑制老化,预防疾病,促使疾病痊愈和调节生理机能等五大功能。

  • 标签: 甲壳素 疾病研究 消化道 衍生物 乙酰葡萄糖胺 D-葡萄糖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特点及原因,并分析其对短期死亡终点预后价值。方法入选1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选取9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对照组。所有入选患者均于入院后第2天测定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4)、血清游离甲状腺(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测定血脂水平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同时观测住院期间心血管死亡事件。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FT3、FT4、TSH水平分别为(2.33±0.47)ng/L,(12.5±2.4)ng/L和(1.32±0.99)μU/L。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FT3、FT4、TSH水平分别为(2.80±0.54)ng/L,(11.5±1.4)ng/L和(2.19±1.07)μ/L。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FT3和TSH水平较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明显降低(P〈0.05),而FT4水平在两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同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较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明显升高(P〈0.05,P〈0.01)。FT3水平与年龄、总胆固醇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呈线性相关,应用ROC曲线分析FL水平对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死亡率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852,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分别分析ST段抬高型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甲状腺激素及血脂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FT3,TSH水平下降,FT3水平的变化对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死亡率具有较好预测价值。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甲状腺激素类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心血管死亡事件
  • 简介:SAP是消化科常见的急症,病死率高达20%左右[1].生长抑(somatostatin,SS)是胰腺分泌的强力抑制剂,国内外许多临床试验研究显示,生长抑治疗SAP的临床疗效较好,但研究结果并不一致.因此,我们对国内外近10年公开发表的生长抑治疗SAP的研究资料进行荟萃分析,以提高统计检验效能,评价结果的一致性.

  • 标签: 临床疗效 治疗重症 生长抑素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用于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6月至2014年6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心源性休克患者60例,随机分为多巴胺组和去甲肾上腺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盐酸多巴胺5~20μg/(kg·min)和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0.05~2.0μg/(kg·min),比较两组患者死亡率、治疗24h后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血乳酸水平以及用药期间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相比去甲肾上腺组,多巴胺组重症医学科(ICU)死亡率、治疗24h后的HR水平和用药期间心房颤动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死亡率、随访28d、6个月、1年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h后MAP和血乳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期间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用于心源性休克患者可有效降低ICU死亡率,减慢心率,减少心房颤动的发生,但不降低长期死亡率。

  • 标签: 多巴胺 去甲肾上腺素 心源性休克
  • 简介: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数已接近1个亿.中国已成为全球范围糖尿病增长最快的地区,是世界糖尿病第一大国。然而.我国糖尿病治疗的现状并不容乐观.由于传统降糖药的治疗存在低血糖事件、体重增加和胰岛β细胞功能进行性减退等因素,极大程度限制了血糖控制的达标率和延缓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进展。由此可见.传统降糖药物已难以满足糖尿病治疗全面达标的要求

  • 标签: 肠促胰素 肠促胰素类药物 2型糖尿病 胰高血糖素样肽
  • 简介: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胰岛抵抗的关系,同时对NAFLD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分别测定NAFLD患者(观察组,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各个临床及生化指标,并计算胰岛抵抗指数(HOMA-IR),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TG、ALT、AST、SBP、DB、BMI、WHRFPG、FINS、HOMA-I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NAFLD病变程度与HOMA-IR呈正相关(P〈0.05)。结论胰岛抵抗与NAFLD的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肝 胰岛素抵抗 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