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李胜林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3-06-24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1期
  • 机构:南京市浦口区中医院,江苏南京211800
  • 简介:目的:急救护理路径在心血管疾病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并统计,研究者所在医院在2022年3月-2022年12月时间段内呼救120急诊抢救的心血管疾病病人112例列入研究样本,依据入院抢救先后时间顺序分为2组,参照组与探究组2组病人分别给予常规性急救护理干预措施与急救护理路径干预,对比分析组间患者护理疗效。结果:在急救治疗过程中,出诊时间与抢救时间等方面统计对比,探究组较参照组大幅度缩短,存在统计对比差异性(P<0.05)。结论:就本次筛选的心血管急诊病人采取急诊护理路径干预效果显著,与传统护理相比较,可明显缩短抢救治疗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进一步挽救生命安全。

  • 标签: 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心血管疾病;效果
  • 简介:摘要:急诊重症护理干预在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心脏骤停是一种严重、紧急的状况,往往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死亡。心肺复苏是一种危急时刻的抢救措施,但仅仅靠心肺复苏本身还不足以保证患者生存和机能恢复。在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及时进行有效的重症护理干预是至关重要的。本文旨在对急诊重症护理干预应用于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的效果进行分析,希望本研究的结果能够提供有关急诊重症护理干预在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的临床应用价值,为医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提供指导和参考。

  • 标签: 急诊重症护理 心脏骤停患者 心肺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应用急诊重症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2月-2023年2月期间急诊收治的心脏骤停患者(n=72)为研究对象,根据单盲分组法施以1:1比例分组,护理A组予以患者常规方式护理干预,护理B组予以患者急诊重症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护理B组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护理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应用急诊重症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护理满意度,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值得在临床中推荐。

  • 标签: 急诊 重症护理 常规护理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全院护理人员示教培训心肺复苏护理操作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工作的护理人员共150例作为此次培训对象,针对这一时期的护理人员示教培训心肺复苏护理操作,成立护理培训小组,全面开展示教培训工作,对护理人员培训前后的护理操作进行评分及对临床抢救心脏骤停患者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 经过全面示教心肺复苏护理操作后,本院150名护理人员在护理操作培训后各项评分均高于培训,在临床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成功率也显著高于培训,组间数据存在临床差异性(P<0.05)。结论 全院护理人员在开展心肺复苏示教培训后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及抢救患者的成功率,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值得开展。

  • 标签: 示教培训 心肺复苏护理操作 操作技术水平 抢救患者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 目的探讨急救急救对心跳停止病人心肺复苏的影响。方法 对郑州大学一附2019年10月到2021年12月间,对80名在急诊 ICU实施心肺复苏的病人进行了回顾性分析,40名病人接受了常规急救(对照组)的急救措施,40名接受了急诊急救的治疗(观察组)。观察两个病人的血液动力学指标改善情况、康复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28天的生存情况,并对其护士的满意程度进行了调查。结果 实验组病人在12小时和24小时内血氧分压和 pH值均较正常对照组高,CO2分压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别(P

  • 标签: 心肺复苏 心脏骤停 急诊重症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抢救影响。方法:研究纳入了我院急诊科收治的90例心肺复苏患者,入选时间为2021年7月至2022年10月。在2022年2月,对急救护理流程进行了优化。其中,40例患者符合优化的标准作为对照组,采取了常规的急诊护理措施;50例患者符合优化后的标准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流程的时间消耗情况、抢救成功率、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接诊时间、胸外按压时间、心电图检查耗时、建立静脉通路耗时与对照组相比,这些结果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74.00%(37例),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50.00%(20例)。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死亡率为26.00%(13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00%(20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可以提高抢救效率、促进团队协作、提供标准化护理、加强决策能力和持续质量改进。这些优势有助于提高急诊心肺复苏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生存机会。

  • 标签: 优化急救护理流程 急诊 心肺复苏 抢救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方法 选取本院自2020年4月至12月收治的100名急性抢救心肺复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心肺复苏后的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采用传统护理加急诊护理干预的方法,对比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采用急诊护理干预的研究组患者的SAS评分(23.42±3.19)、SDS评分(26.48±3.84)都优于对照组SAS评分(34.52±3.16)和SDS评分(35.16±3.41)(P

  • 标签: 急诊护理 心肺复苏 心理状态
  • 简介:快速建立人工通气道是成功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重要环节。传统的人工通气方法是气囊面罩和气管插管通气,面罩通气在气道管理上存在着困难,气管插管则需要相应的专业技术,耗时较喉罩长,且存在对患者呼吸道刺激和对心血管影响的缺点。喉罩(LMA)是由英国医生Brain于1981年根据解剖成人咽喉结构所研制的一种人工气道,它最早只是用于麻醉管理,随着人们对喉罩临床应用深入的研究,认为喉罩适合于心肺复苏早期气道的建立,且具有操作简便、快速、损伤小,为抢救患者赢得了时间,医务人员容易掌握等优点。本文就喉罩在心肺复苏中临床应用的有关问题,综述如下。

  • 标签: 临床应用 心肺复苏 喉罩 护理进展 气管插管通气 人工通气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危重症患者行心肺复苏后予以护理干预的影响。方法:参加研究患者共60名,抽取时间为2021年1月到2022年2月,利用急诊就诊号随机分组,每组平均30人,即观察组(急诊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2组病人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动脉压和心率)指标经过急诊护理后,均大幅提升,对比显示P<0.05。结论:急诊护理方法与传统护理手段相比,优势性更加突出,适合在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积极应用。

  • 标签: 急诊护理 心肺复苏 患者康复 临床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救护理程序在心肺复苏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到2023年7月期间我院救治的40例心肺复苏患者,按入院顺序号分组,单号归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程序,双号归为观察组,行急救护理程序,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生活质量、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效果为100.00%,远高于对照组患者的90.00%,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指标明显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救护理程序在心肺复苏急救中的应用效果理想,能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应用推广价值。

  • 标签: 急救护理程序 心肺复苏急救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危重患者急救中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 2019年 1月 -2020年 1月 80例危重患者,信封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急救安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开始和护理后心理情况、发病至转运至急诊中心的时间、不安全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心理情况、发病至转运至急诊中心的时间、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 P< 0.05。结论:危重患者实施急救安全护理可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缩短转运时间,减少不安全事件发生率。

  • 标签: 护理安全管理 危重患者 院前急救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急救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急救中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3~2022.3期间我院急诊科接收的50例脑卒中患者,根据来院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由家属送至急诊科,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为120接诊,应用急救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救治成功率和致残率。结果 救治成功率:研究组更高(P<0.05);致残率:研究组更低(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应用急救护理模式效果显著,可促使救治成功率得到有效提升,并可降低致残率。

  • 标签: 脑卒中 院前急救护理模式 常规护理 救治成功率 致残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均为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脑卒中患者。依据急救护理模式分为常规组(50例,常规急救护理干预)与路径组(50例,急救护理路径干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路径组出诊准备时间、呼救至抢救时间、呼救至专科治疗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急救总有效率(96.00%)高于常规组(84.00%)(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日常活动能力评分、意识障碍评分,低或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急救中为脑卒中患者行院急救护理路径干预利于急救护理效率提升与效果改善,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疾病发作对身体功能的损伤,降低不良预后。

  • 标签: 院前急救 院前急救护理路径 脑卒中
  • 简介:[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视频指导在现场目击者实施心肺复苏中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我院“120”接警、且需立刻实施心肺复苏(CPR)急救的病人,运用掷硬币法分为观察组59例,对照组53例。观察组以腾讯微信为平台进行视频推送指导现场目击者实施心肺复苏,对照组采用电话指导现场目击者实施心肺复苏,比较两组目击者心肺复苏实施率、病人心肺复苏成功率、出院存活率、复苏成功病人1年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结果]观察组在心肺复苏实施率、心肺复苏成功率、出院存活率、复苏成功1年后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腾讯微信为平台的远程视频能够有效指导现场目击者更快速掌握CPR要领,实施更为准确有效的CPR,能够提高复苏成功率,改善病人预后。

  • 标签: 院前心肺复苏 远程视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脏复苏后患者康复的促进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在 2019.3-2020.3月收治的 94例进行心脏复苏的患者。将他们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 47例,观察组实施急诊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对患者进行心脏复苏后,实施急诊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促进患者身体康复,可以大力推广。

  • 标签: 急诊护理干预 心脏复苏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心肺复苏后患者的血气指标进行分析,并通过急诊护理方案实施有效干预。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象,其均为实施心肺复苏的患者,而符合实验要求的人数有66例,根据患者治疗的顺序,以单双数的形式分别进行不同方案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急诊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的患者的PCO2和PaO2为(31.3±3.8)mmHg和(96.5±5.1)mmHg,对照组为(43.6±4.2)mmHg和(86.5±41)mmHg,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SDS和SAS的对比分析中,观察组的评分低于对照组,其心理状态更好。结论采用急诊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更好地帮助患者改善抑郁情况,并有助于恢复血气指标,患者的康复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护理干预 心肺复苏 血气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心肺复苏后患者的血气指标进行分析,并通过急诊护理方案实施有效干预。 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8 年 1 月 -2018 年 12 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象,其均为实施心肺复苏的患者,而符合实验要求的人数有 66 例,根据患者治疗的顺序,以单双数的形式分别进行不同方案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急诊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的患者的 PCO2 和 PaO 2 为( 31.3±3.8 ) mmHg 和( 96.5±5.1 ) mmHg ,对照组为( 43.6±4.2 ) mmHg 和( 86.5±41 ) mmHg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 SDS 和 SAS 的对比分析中,观察组的评分低于对照组,其心理状态更好。 结论:采用急诊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更好地帮助患者改善抑郁情况,并有助于恢复血气指标,患者的康复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护理干预 心肺复苏 血气指标
  • 简介:摘要:心肺复苏(CPR)是急诊科护理中最重要、最紧急的干预措施之一,对于挽救病人生命具有决定性作用。然而,在实际护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难题与挑战,如如何准确评估复苏状况、如何快速而有效的实施CPR,以及对患者的有效护理和康复。因此,本综述总结了急诊科护理对心肺复苏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综述认为,应该加强研究和实践来提高治疗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率。同时,通过科技的进步和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CPR的质量和效果。在此基础上,需要设立监测机制,加强研究和实践,不断改进和完善CPR技术和治疗方法。然而,CPR领域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成功率较低、需要多学科的协作、治疗成本较高以及需要推广CPR的知识和技能等。因此,需要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来提高CPR的成功率、减少治疗成本、推广CPR的认知和参与度,并共同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

  • 标签: 心肺复苏 急诊科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