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护理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2

院前急救护理管理

简婕

双流机场医疗救护中心  急救站  四川成都  610000

院前急救就是各种突发事件与急性发作的疾病患者在入院前的医疗救护,是医院急诊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环节,能够为患者争取在院内救治的时间,提升了抢救的成功几率。院前急救的特点比较复杂,具有一定的突发性,非常容易产生医疗纠纷等。院前急救质量与水平对社会有着广泛的影响。当前,院前急救护理管理直接影响着医院管理的质量与水平。各大医院都在寻找自身发展的方向与模式,并取得了一些成果,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院前急救护理管理中的问题

(一)出诊不及时

在院前急救时,需要运用先进的技术,迅速抵达急救现场,采取急救方法,让伤者可以快速接受治疗与急救,出诊是否及时直接影响着伤者的生命。调查表明,护士在医院24小时值班的情况很少;120呼救电话也不是24小时都有专人接听,而且值班护士的急救意识薄弱,有时接电话不及时,还会有急救地址、病情以及联系的电话记录不准确的情况,直接影响了出诊的速度,导致院前急救护理的效率低下,容易发生医患纠纷。

(二)急救物品没有准备齐全

在急救物品准备方面有两类问题,第一,护理人员在急救时意识不强,在院前急救时,急救设备与物品没有准备齐全,比如除颤仪没有及时充电等,与急救护理的质量以及成功率有着直接的影响,第二,急救物品的有效期不同、急救物品类型比较多,急救现场条件有限,都使急救的风险因素有所增加。

(三)现场急救方式使用不当

急救护理人员每天都要面对不同疾病的急救,所以护理人员需要具有丰富的医学基础知识以及现场救治的技能。然而,当前护理人员对于专业的急救知识比较缺乏,在操作中没有按流程进行,使院前急救的效率受到了影响,而且急救人员在现场需要与时间赛跑,对患者进行紧急的抢救。所以在现场非常紧急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急救方式使用不当的情况。

(四)与伤者沟通不到位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相关规定,护理人员在急救之前,一定要与清醒的患者与家属讲解清楚,并且在患者与家属同意之后再进行急救,然而由于院前急救中大多数患者的病情都比较危急,在焦虑与恐惧的心理状态下,护理人员一不小心,有可能没有与家属或患者进行耐心与及时的沟通,很可能会使患者与家属产生反感,而且如今患者具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非常容易发生纠纷。

二、院前急救护理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急救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院前急救护理人员一定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与职业素养;医院要定期积极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与教育,使护理人员通过培训对专业知识以及技能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使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更加的熟练,掌握相关的急救的方法。同时急救护理人员在急救中还要保持平和的态度,在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时,态度要温和,语言要精炼,举止要沉稳,体现出自己的职业素养与医疗工作的热爱。对患者要富有爱心,对工作要具有责任啊,保持良好的形象。同时护理人员还要定期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强化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
  (二)将急救物品准备齐全

院前抢救的护理人员,在抢救之前一定要将急救的物品及设备准备齐全,确保急救物品全部处于应急状态,对物品的数量要保证齐全,同在放在指定的位置,物品的标签要清晰,还要进行不定期的检查,急救人员也要就位。抢救的物品与设备在使用过后,一定要进行及时的补充,确保物品配备的充足可供随时使用。

(三)对护理记录进行规范

护理记录是指护理人员遵从医嘱进行医疗救治与护理的参考依据,具有法律效应,所以要做到:护理记录一定要记录的专业规范,而且要非常的完整与详细,记录要具有准确性和真实性,而且需要双方进行签字;对于情况危急没有及时记录或者口头医嘱之后,都需要进行及时的补充记录,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补记,并对补记的时间与急救的时间表述清楚。

(四)完善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医院按照护理质量的要求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内容如下:第一,120电话要专用,采取24小时轮班制,全程接听,并做好详细的接听记录,不能够拒绝呼救电话,要使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第二,要进行合理的排班,确保护理人员可以得到充足的休息的基础上,在24小时之内都有人值班;第三,需要制订院前急救预案,并且对急救援预案进行定期的演练,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的处理与纠正,防止在急救中事故的发生;第四,可以成立急救小组,对各项工作进行检查与监督,确保医院的规章制度落实到位,并对检查与护理出诊的结果进行上报,找出工作中的失误,使每名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都能够明确职责,并认真的遵守与履行;第五,在危急重病患者的运送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严密的观察,确保在急救中采取合理的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急救,同时在途中要与医院的急诊部门进行联系,做好及时接诊的准备;第六,在每次出车之后,需要使救护车内外的卫生保持清洁,并做好隔离与消毒工作,避免出现交叉感染。

三、护理评估

目前,急救人员还需要在急救护理之前做好评估,首先需要对现场进行评估,医护人员在到达现场之后需要对实地进行考察,了解患者的五官功能是否正常,对现场的情况进行判断,对于患者的伤情以及围观群众的处境进行全面的了解。其次,要评估对疾病与事件引发的原因、严重程度与受伤的人数进行评估,观察现场是否有可以利用的资源,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救助。再次,在现场还要保证环境的安全,避免与风险因素的接触。最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使用眼罩、医用手套、呼吸面罩等个人防护用品。

在评估之后,还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了解患者当前的意识状态,可以采取推动、轻拍或呼唤的方式,观察患者是否清醒,了解患者气道的通畅度。正常成人的呼吸频率是每分钟16至20次,对于危重患者来说,可能会变得更快、更浅,而且会有不规则的情况,甚至停止。还要观察患者身体循环的情况,了解患者的脉搏、观察皮肤与粘膜的颜色。还需要观察患者瞳孔的大小,了解患者的脑部是否有损伤。同时对患者的骨骼以及关键部位进行观察,看是否有骨折与出血的情况,还要观察患者的表情等,对病情进行初步的判断。

结论:总而言之,医院一定要重视院前的急救,对急救护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使护理人员能够全面掌握急救的专业知识以及救治的方法,做好院前救治的准备工作。在急救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救治方法,对伤者进行及时与有效的施救,提升救治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