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从发育行为儿童学与儿童保健的相关内容进行阐述,婴幼儿时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该时期机体和智力水平发育情况会直接对后续机体健康和生长情况产生影响。儿童保健是指家长和医护人员在依据婴幼儿机体发育情况的基础上,共同将科学的干预措施应用于其保健服务中,促进婴幼儿机体生长发育。本研究分析婴幼儿实施儿童保健干预对机体生长发育、运动功能和智力水平发育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促进发育行为 儿童学 儿童保健 和谐发展
  • 简介:目的通过对护士行为进行干预,提高住院病人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自行设计调查表,对实施行为干预前后、住院3d以上病人的一般资料、健康教育效果等进行调查,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实施护士行为干预前后病人健康知识知晓值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的入院宣教知识、辅助检查相关知识、心理卫生的有关知识的知晓值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结论对护士的健康教育技巧、方式等行为进行干预,能有效地提高临床病人健康教育的效果。

  • 标签: 住院病人 健康教育 护士行为 干预 影响
  • 简介:目的了解综合医院护士亚健康状态,探讨影响护士亚健康状态的相关因素。方法参考评价亚健康的诊断标准及美国CDC的亚健康诊断标准,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1024名护士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护士亚健康状态的相关因素。结果护士亚健康症状发生频率较高的为疲劳、记忆力差、活力减退、失眠。饮食油腻是亚健康发生的危险因素,体育锻炼、按时用餐、饮食合理、家庭成员对工作的支持为保护因素。结论护士及管理者都要积极采取各种有益于护士身心健康的措施,降低其亚健康的水平,从而促进护士的身心健康,提高护士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益。

  • 标签: 综合医院 护士 亚健康状态 健康行为
  • 简介:为提高护生学习《基础护理学》的兴趣,培养其创新思维,形成关键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系统实施了行动导向教学法。多数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其各种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 标签: 教学方法 护理学 学生 护理
  • 简介:[目的]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出院早产儿母亲育儿生活中的困难及应对行为。[方法]采用质性研究法,在早产儿出院后1周、1个月时分别利用面谈和电话访谈的方式对18名母亲进行深度访谈。[结果]母亲在早产儿出院后经历了困难的母乳喂养、哺乳不确定性的困惑、自我育儿能力低下的无措与自责、对早产儿常见症状的担心与不安、疲劳及育儿负担感、育儿信息所致的混乱等育儿困难及不安,母亲采取积极应对和消极逃避两种方式应对育儿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结论]早产儿母亲在育儿过程中存在育儿困难,为提高早产儿母亲的育儿能力,探讨医院一社区一家庭一体化的连续性护理服务模式势在必行。

  • 标签: 早产儿 母亲 育儿困难 应对 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行为观察与干预对婴儿健康人格发展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包河区烟墩卫生服务中心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随访的婴幼儿为研究对象,梳理分析婴幼儿一般资料,挑选出符合试验要求的120例进行入组试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为60例,观察组婴幼儿接受系统性的健康人格培养和观察,对照组婴儿不做任何干预。两组婴幼儿分别于出生时及出生后42天采用鲍秀兰修订的“新生儿神经行为(NBNA)20项评分标准”进行神经行为测评;采用Gesell发育诊断量表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评估;采用CDCC智能发育量表对患儿智力发育指数(MDI)以及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进行检查。结果:在表征婴儿神经行为功能的“行为能力”、“被动肌张力”、“主动肌张力”、“原始反射”及“一般反应”5项观察指标方面,新生儿出生后42天的各项测量得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出生时的得分,组间差异显著(P

  • 标签: 婴幼儿 人格 行为监测与干预 社会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加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临床效果改善。方法:将108例本院内分泌科于2015年2月-2018年6月收治的10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应用数字随机排序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4例,采用常规护理)和研究组(54例,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遵医行为各指标情况。结果:经护理后可知,研究组患者血糖检测、医嘱用药、饮食规范及居家自理的依从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加强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能够进一步提升其对遗嘱的遵守,进而有效改善其血糖状况。

  • 标签: 护理干预 2型糖尿病 遵医行为
  • 简介:摘要: 目的:现代社会的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对治疗糖尿病的研究上也已经有了更为有效的治疗措施,本文主要是探究护理干预对提升糖尿病病患血糖控制、遵医行为的效果分析。研究方法:于内科收治的糖尿病疾病患中选择100例进行干预研究。随机将每组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病患采用护理干预(50例),对照组病患采取常规护理(50例),其中对照组病患采取基础的生活干预,观察组病患采取基础生活干预同时加入优质的护理干预,分析2组病患干预后的血糖控制情况、遵医行为情况[1]。结果:对患者实施一定程度的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更好的遵从医生的嘱托,对自身的行为习惯进行更好的控制,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提高血糖控制效果,并可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在临床所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糖尿病 遵医行为 血糖控制
  • 简介: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行为的影响因素,为制定健康行为的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PLPID、自我效能问卷(S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对106例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健康行为、自我效能、社会支持、知识水平等进行调查。结果47.2%的患者健康行为总体水平较差,52.8%的患者为好,健康行为与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婚姻状况显著相关(P〈0.01);自我效能对健康行为的预测力最强。结论社区的医护人员应综合各相关因素,尤其重视自我效能对患者健康行为的促进作用,制定并督导实施相关的干预措施。

  • 标签: 高血压 健康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延续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我行为管理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间收治122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实验研究,根据入院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1例)和研究组(6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延续护理。两组患者均进行6个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行为管理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和焦虑及抑郁评分。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自我行为管理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及抑郁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焦虑及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延续护理可有效提升患者自我行为管理能力,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延续护理 常规护理 血液透析 自我行为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童趣化护理对小儿输液护理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从2022年01月至2023年01月,我们收集了在我院接受输液治疗的60名小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接受传统输液护理)和观察组(30例,接受童趣化护理)。随后,对两组患者在输液护理完成后的表现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结果:观察组在输液护理过程中表现出显著改善的护理依从性,相比之下,对照组的合作程度相对较低。结论:童趣化护理在小儿输液护理中表现出显著的积极影响,能够提升小儿对输液护理的合作和依从性,为改善小儿医疗体验提供了有力支持。

  • 标签:
  • 简介:摘要:为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提高预后效果,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行为干预。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分析,即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行为干预概念、饮食行为干预意义、饮食行为干预方法。方法分为测量工具、记录饮食治疗方式、饮食结构、健康宣传教育。通过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行为干预,以期为制订饮食管理方案提供参考。

  • 标签: 2型糖尿病 饮食行为干预 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脑肿瘤放疗患者实施认知行为护理干预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12-2021.12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肿瘤放疗患者作为研究病例,共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接受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心理情绪、生活质量等评分。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焦虑与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研究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脑肿瘤放疗患者具有良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脑肿瘤 放疗 认知行为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结合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2年5月期间的90例老年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意愿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分别采用社区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和生存质量。【结果】常规组患者的遵医率为88.88%,研究组患者为71.11%,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老年结核患者采用社区护理干预能够提升患者在治疗中的配合度,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还能降低对患者正常生活造成的影响。

  • 标签: 社区护理干预 老年结核 遵医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产妇产前焦虑情绪影响产程行为的护理策略。方法:选取2021.3~2022.3期间在我院分娩的存在焦虑情绪的50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2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对比两组产程行为异常率。结果:产程异常行为率:研究组更低(P<0.05)。结论:初产妇产前焦虑情绪可对产程行为造成不良影响,对产妇实施心理护理可有效降低初产妇产前焦虑情绪。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膀胱癌患者护理中行为护理的使用效果。方法:研究选取60例对象均为我院2022年1月~2023年3月间收治的膀胱癌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30例,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30例,予以行为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无组间对比差异,P>0.05;护理后可见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膀胱癌患者护理中,行为护理干预措施的使用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行为护理 膀胱癌 护理措施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社区护理对高血压患者门诊就医行为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择社区高血压患者300例,随机分成两组。给予对照组(150例)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150例)综合护理。结果 对比两组的就医行为情况,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患者能够及时就诊,减少了并发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护理对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抽取2022年11月-2023年11月期间在我院肾内科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68例,以随机信封法分组,接受肾内科常规护理的34例患者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接受认知行为护理的34例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相比,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更高(P<0.05)。结论:对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护理过程中增加应用认知行为护理可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认知行为护理 肾内科 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护理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间收治的慢性牙周炎患者中,随机抽选80例患者进行研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认知行为护理,两组各40例,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护理后,实验组的按时服药、口腔卫生管理、饮食管理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性牙周炎的治疗中,给予认知行为护理进行干预,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认知行为护理 慢性牙周炎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分析初产妇产前焦虑情绪对产程行为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护理策略。通过收集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期间共80例初产妇的病例资料,采用观察性研究方法,对初产妇的焦虑情绪进行评估,并分析其与产程行为的关系。结果显示,初产妇产前焦虑情绪普遍存在,且对产程行为产生显著影响。基于研究结果,制定了针对性的护理策略,包括心理干预、认知行为疗法和放松训练等。通过实施这些策略,有效缓解了初产妇的焦虑情绪,改善了产程行为。本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有助于优化初产妇的分娩体验和护理服务质量。

  • 标签: 初产妇 产前焦虑情绪 产程行为 护理策略 心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