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量化评估策略的护理干预在防范小儿输液室纠纷投诉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小儿输液室2017年4月-2017年9月54109例输液患儿作为对照组,2017年10月-2018年3月58724例输液患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量化评估策略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投诉发生率、药物渗出发生率以及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护理纠纷投诉1例,较干预前下降75%,干预后观察组药物渗出发生率下降,患者满意度较前提高(P?0.05)。结论基于量化评估策略的护理干预能够防范小儿输液室护理纠纷投诉的发生,降低药物渗出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量化评估策略 小儿输液室 护理投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预防乳腺癌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导管颈内静脉移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乳腺科收治的8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进行药物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住院期间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0例住院期间接受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期间并发症、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观察组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乳腺癌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导管应用期间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预见性护理干预 乳腺癌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颈内静脉移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牙体牙髓治疗中根填充程度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8月在本院中接受牙体牙髓治疗的患者105例,随机分为3组,A组35例,给予欠填充,B组35例,给予适填充,C组35例,给予超填充,观察填充效果及疼痛发生情况。结果B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C组,疼痛发生率低于A组、C组,差异显著(P<0.05);A组、C组在疗效及疼痛发生率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牙体牙髓治疗中,根适填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根欠填充及超填充,且可降低疼痛发生率。

  • 标签: 根管充填程度 牙体牙髓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低年资护士浅静脉置的因素及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0月低年资护士50名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和讨论影响低年资护士浅静脉置成功的因素,列出降低浅静脉置失败的对策,于2015年11月-2016年10月实施,比较实施前后低年资护士浅静脉置失败率。结果实施穿刺置失败原因分析及对策处理的低年资护士比实施前低,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患者因素、护士操作技术因素、环境因素都会影响低年资护士浅静脉置成功,对其操作技术训练和指导,以期降低浅静脉置失败率。

  • 标签: 低年资护士 浅静脉置管失败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40例胃癌术后患者应用颈静脉置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对40例胃癌术后患者采用颈静脉置治疗,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患者在采用颈内静脉留置导管事件在14~180天之间,发生静脉血栓1例,导管堵塞2例,无导管滑脱,无静脉炎发生,8例置后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现象,2例由于体内感染发热导致拔。其余患者通过护理干预均能够较顺利的使用颈内静脉置直至疾病痊愈或者带出院接受化疗。结论采用有效的方法对颈内静脉置的维护,为胃癌术后患者的静脉营养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的方式,避免由于需要大量补液造成四肢浅静脉损伤的风险,突出颈内静脉置在外科手术术后患者护理中广泛应用的优点。

  • 标签: 颈内静脉置管 胃癌患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病合并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接受腹膜透析置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于2011年8月份至2012年8月份收治的16例肝病合并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接受腹膜透析置术。观察在围手术期进行护理干预,评价其应用效果。结果16例手术均成功,腹膜透析良好放置,平均手术用时为48分钟。在精心护理下,无一例出现显著并发症,术后十天内患者全部出院,收到了积极的预后效果。结论针对肝病合并慢性肾衰竭患者,在进行腹膜透析置术时,提供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巩固治疗效果,降低出现并发症的风险,有着积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肝病合并慢性肾衰竭 腹膜透析置管术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为了观察分析延续护理服务在PICC置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本文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PICC置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将其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0例PICC置患者。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服务,对试验组患者采用延续护理服务,观察分析两组PICC置患者的PICC导管留置时间以及护理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PICC导致留置时间为(116.41±15.84)天,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7.68±12.51)天(P<0.05);同时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2.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0%(P<0.05)。这表明在PICC置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采用延续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导管的留置时间,显著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这对于疾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 标签: 延续护理 PICC置管患者 并发症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PICC堵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取脑卒中PICC堵患者31例,分析堵原因并予以相应护理干预,观察结果。结果血液高凝及导管固定不当为PICC堵常见因素,经护理干预后,超过90%堵患者导管再通。结论合理分析PICC堵因素,予以相应预防及堵后干预措施,可有效疏导堵塞导管,效果显著。

  • 标签: PICC 脑卒中 导管堵塞
  • 简介:目的:观察两组不同留置导尿时机对麻醉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影响。方法:对298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病房进行留置导尿,而试验组在麻醉后进行留置导尿。结果:观察中发现实验组麻醉苏醒期的躁动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麻醉后留置尿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恐惧,但此种方法导致患者在全面清醒期极度躁动,难以控制并会给自身带来不良影响,麻醉后留置导尿与清醒时导尿相比较弊大于利,因此,应选择适宜的留置导尿时机和方法。

  • 标签: 留置导管 麻醉 随机对照试验 人类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一种气道湿化固定防痰片对喉癌术后伤口及患者气道切口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 100例行气管切开或气道造口的喉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0例,观察组采用气道湿化固定防痰片,对照组未采用。观察两组气道湿化移位或脱发生率、痰液粘稠度、痰量记录准确性、伤口浸渍程度、患者换药次数及费用,术后舒适度及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气道湿化移位或脱发生率低、气切纱布保持干燥时间、痰液性状观察记录、痰液清理时间、伤口浸渍程度,切口舒适度及满意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 采用气道湿化固定防痰片后气道湿化固定好,气切口痰液清理方便,预防患者伤口及气道口浸渍,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 标签: 气道湿化管固定防痰片 喉癌 气管切开术 伤口浸渍 护理
  • 简介:摘要肺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近些年在临床肺癌的治疗过程中,深静脉置管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近些年许多专家学者对于深静脉置在肺癌中的应用以及护理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理论和临床研究工作。本文对这些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能够为临床深静脉置肺癌的治疗提供借鉴。

  • 标签: 深静脉置管 肺癌 应用进展 护理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腰腿痛是一组临床常见症状,病因复杂,以损伤和退行性病变最多见,其中以腰椎间盘突出最具有代表性,观察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症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腰椎间盘突出患者208例,行骶注射,1次/周,并辅以脱水、活血化瘀,腰部中频,红外线,腰肌锻炼。结果208例病人中优86例,良62例,可36例,差24例,优良率71.15%,总有效率88.46%,。结论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操作简单,痛苦小,见效快,疗程短,价格低廉,病人容易接受,其治疗效果优于单纯推拉,按摩或牵引,特别适用于基层医院和卫生医疗机构的门诊治疗。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腿痛 骶管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血液样本检验质量结果的因素及控对策。方法以本院在2016年1月-2018年5月间纳入的35例检验质量不合格的血液样本为研究主体。对所有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统计影响血液样本检验质量的各个因素,再给予相对应的控对策。结果影响其检验质量的因素为人为因素采集方法不规范4例(11.43%),样本溶血4例(11.43%)和患者自身因素27例(77.14%)。患者自身因素与人为因素对比有差异(P<0.05)。而8例人为因素中,工作人员的工作年限低于3年所占比率最高(75.00%),与其他年限组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血液样本的采集环节、送检环节与保存环节均可能导致样本的检验质量出现问题,且检验流程不规范同样是影响检验质量的主要因素。检验期间应积极把控各个环节的检验质量,确保检验准确性。

  • 标签: 血液样本 检验质量 因素 管控对策
  • 简介:为防止气管插管气管导管阻塞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笔者回顾性分析2008-11—2009—11我院呼吸科收治的58例应用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资料。对在气管插管期间易出现的导管阻塞的现象分析如下。

  • 标签: 插管法 气管内/护理 导管 留置/副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分析动脉穿刺置在超声引导下的临床麻醉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6月本院需要进行动脉穿刺置的9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传统触摸法实行手桡动脉穿刺置)以及研究组(超声引导下动脉穿刺置),平均每组患者48例,对比两组患者的置成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观察组患者的置成功率97.91%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置成功率8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对两组患者进行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主要不良事件为血管痉挛以及血肿,对照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33.33%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10.4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采取采取超声引导下动脉穿刺置能够有效的提高置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在临床麻醉上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动脉穿刺置管 超声引导 临床麻醉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肿瘤患者PICC置血栓形成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间138例肿瘤患者PICC置换的临床资料,分析和统计发生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因素、预防措施等。结果138例肿瘤患者PICC置换,随访中发现4例静脉血栓形成,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90%;经药物干预、护理干预处理后,3例患者保留PICC置后缓解,1例将PICC置拔除并放置滤网,经溶栓治疗、护理干预后好转。结论肿瘤疾病、高D-二聚体、化疗、置类型是肿瘤患者PICC置发生静脉血栓的重要相关因素,针对性药物处理、护理干预,有助于预防或缓解静脉血栓形成,值得临床选择。

  • 标签: 肿瘤患者 PICC置管 血栓形成 相关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骶阻滞麻醉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效果。方法根据数字表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0月90例小儿短小手术患儿分组。对照组用七氟醚麻醉,观察组采用七氟醚复合骶阻滞麻醉。比较两组小儿短小手术麻醉效果;苏醒期躁动、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干预前后患儿平均动脉压、平均心率和平均脉搏血氧饱和度水平。麻醉苏醒平均时间、PACU停留时间、七氟醚的平均用量。结果观察组小儿短小手术麻醉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苏醒期躁动、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平均动脉压、平均心率和平均脉搏血氧饱和度水平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平均动脉压、平均心率和平均脉搏血氧饱和度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苏醒平均时间、PACU停留时间、七氟醚的平均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骶阻滞麻醉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提升麻醉效果,缩短麻醉苏醒平均时间、PACU停留时间,减少七氟醚的平均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可维持术中患儿生命体征稳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适合在小儿短小手术中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骶管阻滞麻醉 小儿短小手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ICC置后防止感染管路维护及护理改进措施。方法以本科室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90例留置PICC置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5例,共86例,给予常规组患者实施传统护理干预,给予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PICC置维护与护理改进措施。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留置PICC置患者实施维护与改进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置后并发症的出现,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PICC置管 管路维护 并发症 护理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探究PICC置后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04月~2017年04月期间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60例PICC置后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VAS评分、VDS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6.67%)与对照组患者(80.00%)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对PICC置后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积极有效护理干预的效果较好。

  • 标签: PICC置管 静脉血栓 护理干预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