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延续护理模式对青光患者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17年1月~2017年6月,眼科收治的青光患者80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各入组40例,分别常规护理以及延续性护理,3个月后对比依从性、生活质量。结果3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漏服、有擅自调整时间/剂量行为、服用其他药物未征询的意见、经常有可能导致眼内压上升的行为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全程规定时间内复查、眼压整体控制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模式可增强青光患者依从性,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青光眼 依从性 生活质量 延续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冻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简称MMR)在儿童接种中出现的接种反应,并分析其免疫原性。方法抽取我市四个县(区)在2014年8月到2015年9月期间达到MMR免疫起始月龄的12280名适龄儿童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所有儿童行MMR接种,观察儿童接种后不同时间段儿童的临床反应情况,并通过IgG抗体检测分析儿童冻MMR的接种反应与免疫原性。结果所有接种儿童(12280名)中,有87名儿童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708%,其中弱反应45名(0.366%),中反应21名(0.171%),强反应21名(0.171%)。结论儿童接种中应用减毒活疫苗的效果显著,能够具备一定的免疫原性,且安全性较高,实际应用中有较高的价值。

  • 标签: 麻疹 腮腺炎 风疹 减毒活疫苗 接种反应 免疫原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双黄连颗粒联合阿奇霉素混悬剂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7年4月到2018年4月期间到本院诊治的所有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当中随机选取其中的90例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分析对象,根据患儿入院时间的先后将这90例患儿分为45例对照组和45例观察组两组;对照组的45例患儿采用单一阿奇霉素混悬剂进行治疗,观察组的45例患儿采用双黄连颗粒联合阿奇霉素混悬剂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症状的消失缓解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从临床疗效来看,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5.5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从临床症状的消失和缓解时间来看,观察组患儿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从不良反应来看,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78%,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56%,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双黄连颗粒联合阿奇霉素混悬剂进行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儿的临床疗效,缩短患儿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双黄连颗粒 阿奇霉素干混悬剂 小儿支原体肺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标准化护理在股骨颈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骨折手术后患肢功能康复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股骨颈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骨折内固定手术,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标准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术后患肢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后患肢髋关节功能康复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后患肢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股骨颈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骨折术后患者标准化护理的实施,可以有效地缓解股骨转子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缩短下地时间,减少了患者患肢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关节康复治疗效果与生存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标准化护理 股骨骨折 锁定钢板内固定 术后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比分析传统手工方法与化学分析仪在尿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6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尿常规检验的90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别采用传统手工方法法与化学分析仪进行检验,以化学分析仪的检验结果作为实验组,以传统手工方法的检验结果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检验结果的尿蛋白、白细胞符合率及红细胞的阳性检出率。结果两种方法在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检验阳性率方面不具备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传统手工方法与化学分析仪在尿常规检验中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与优势,在临床上应联合应用,提高阳性诊断率。

  • 标签: 传统手工方法 干化学分析仪 尿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62例急性闭角型青光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所有研究对象采用盲选方法分为对照组31例,观察组31例。对照组给予小梁切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前后的眼压及治疗后的视力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的眼压比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眼压降低程度更加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视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合并白内障,可显著降低眼压,提高视力,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广泛使用。

  • 标签: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良情绪自我调节护理对青光患者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7年4月医院收治的青光患者144例,通过随机分组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将72例患者纳入其中。两组患者均行眼科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增加不良情绪自我调节。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眼压水平、住院时间,并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眼压水平(17.5±3.3)mmHg,住院时间(3.5±1.1)d,均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达到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5.83%,比对照组患者更高70.83%(P<0.05)。结论在青光患者治疗的同时,采用常规护理配合不良情绪自我调节护理的方法,对于患者的治疗疗效可进一步提升。

  • 标签: 不良情绪 自我调节护理 青光眼患者 治疗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闭角型青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2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探究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不同时间眼压比较情况和术后视力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情况优于对照组;眼压情况较对照组更好;术后视力变化情况更优,P<0.05。结论对闭角型青光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能够有效治疗患者青光情况,效果更好,安全性更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闭角型青光眼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研究 使用 针对性护理对老年白内障合并青光手术患者的干预效果分析。 方法 选 择 2017 . 1 .1 -2018 . 1 .1 我院 收治的老年白内障合并青光患者 160 例进行研究 ,随机分为观察 、 对照 两 组,每组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老年白内障 青光眼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乳化对闭角型青光并发白内障患者视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月入院的28例闭角型青光并发白内障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超声乳化组(n=14)和小梁切除组(n=14)。超声乳化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小梁切除组行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第7天的中央前房深度、眼压、视力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7天,中央前房深度高于小梁切除术组,降低眼压的效果低于小梁切除术组,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7d超声乳化手术组视力高于小梁切除组,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白内障超声乳化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4%(3/14),小梁切除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1%(1/14)。根据χ检验,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χ=0.015,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可显着改善闭角型青光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中央前房深度,并提高了患者的视力,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超声乳化 青光眼 白内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患者实施双切口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夏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共收治的48例闭角型青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24例。两组患者分别实施双切口及单切口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双切口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裸视力、眼压以及前房深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闭角型青光患者实施双切口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具有显著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视力。

  • 标签: 双切口 闭角型 青光眼 白内障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眼部带状疱疹继发青光,对患者眼部疼痛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眼科收治的眼部带状疱疹继发性青光患者40例纳入本次研究,按照护理措施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眼部疼痛程度、满意率及疱疹愈合时间。结果两组患者进行分组护理后眼部疼痛均有所减轻,但观察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眼部疼痛减轻程度更加显著。结论带状疱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明显的降低了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了患者满意程度。

  • 标签: 综合护理 眼部带状疱疹 继发性青光眼 眼部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治疗老年青光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性青光眼白内障患者45例,依照手术前视力情况进行分组,给所有患者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研究各组患者视力变化情况和构成比,在此基础上定期追踪患者视力和眼压变化。结果视力超过0.2且低于0.4的眼睛术前术后的构成比无显著差异(P>0.05);其他视力范围的眼睛术后构成比显著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过一定时期追踪后,其视力和眼压明显优于术前(P<0.05)。结论引入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硬体植入到老年青光临床治疗中,有利于降低患者眼睛构成比,提高患者视力和眼压,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 人工晶体植入 老年青光眼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光患者在围手术期应用责任制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来我院进行青光手术的5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方式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用责任制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焦虑度与抑郁度明显明显差异(P>0.05)。不同方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度评分与抑郁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96.32±2.3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9.52±1.32分),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青光患者在围术期应用责任制护理,其有助于提升缓解患者焦虑与抑郁程度,提升患者满意度。因此,责任制护理模式值得在青光患者围术期内应用并推广。

  • 标签: 责任制护理模式 青光眼患者 围术期护理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对开角型青光患者采用他氟前列素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率。方法为分析他氟前列素治疗开角型青光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情况,从2017年1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开角型青光患者中选取11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56例,采取拉坦前列素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56例,采取他氟前列素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的各项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9.29%,治疗效果显著(P<0.05)。结论对开角型青光患者采取他氟前列素进行治疗,疗效显著,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临床指标,且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他氟前列素 拉坦前列素 开角型青光眼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闭角型青光治疗中,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效果。方法在2016年3月到2018年3月之间开展本次研究,在对应时间段内选择127例闭角型青光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对患者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治疗后观察其效果并分析其治疗的并发症情况,评价该方法应用价值。结果本组患者前房深度、眼压、视力均在治疗后显著改善,且和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存在轻微并发症,对症处理后均消失。结论将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应用于闭角型青光治疗中,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治疗 闭角型青光眼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长期使用局部抗青光眼药物对老年干眼症患者表组织的影响。方法随机从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老年干眼症患者中抽取42例(42)纳入到讨论中(研究组),回顾分析其病历资料,患者均接受长期局部抗青光眼药物治疗,时间>3个月,并从同时期来我院体检健康且无角膜接触镜佩戴史人员42例(对照组,42),各研讨对象均接受角膜荧光染色(FL)、测定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实验(SIt),测定其泪液胰岛素指标,并比较。结果研究组泪液胰岛素、Sit、BUT、F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干眼症患者长期接受局部抗青光眼药物治疗,其表基础泪液胰岛素指标受到影响,破坏表正常结构,建议临床慎重给药。

  • 标签: 干眼症 眼表组织 青光眼 长期 泪液胰岛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手术应用于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8例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治疗,观察2组术后的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宽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后的视力、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宽度更高,眼压更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2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效果明显。

  • 标签: 白内障 青光眼 超声乳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伴虹膜粘连的无晶体二期人工晶体植入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35例(均为单眼)伴虹膜粘连的无晶体行二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矫正视力0.1~1.0。影响视力的主要因素为原发疾病所致眼底病变。术中、术后并发症主要有术中虹膜表面、后面出血,术后前房、瞳孔区渗出,角膜水肿,前房、玻璃体少量积血,一过性眼压升高。经3d~2周治疗均恢复。结论充分利用黏弹剂轻柔、细致地处理虹膜前后粘连,准确植入高质量的人工晶体,熟练的显微操作及人工晶体缝合技术,使伴虹膜粘连的无晶体二期人工晶体植入均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 标签: 虹膜粘连 无晶体眼 人工晶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FemtoLDV和IntraLaseFS飞秒激光仪制瓣的LASIK矫正近视的屈光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接受飞秒激光制瓣LASIK的近视患者共204例(408只),应用FemtoLDV(LDV组)和IntraLaseFS(IntraLase组)制瓣各102例(204只),再使用WaveLight准分子激光仪行基质切削。记录术后7天、1个月及3个月的裸远视力(UDVA)、矫正远视力(CDVA)及屈光状态。结果术后3个月时,两组间的评估指标结果相近,包括CDVA不变或有提高的术百分比、UDVA不差于术前CDVA的术百分比、等效球镜(SE)在±0.50D范围内的术百分比、术后3个月与1个月的SE差值在±0.50D范围内的术百分比(P>0.05)。结论FemtoLDV和IntraLaseFS飞秒激光仪制瓣的LASIK矫正近视具有同样良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准确性和稳定性。

  • 标签: 飞秒激光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近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