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基层部队医疗保障难题一直是各级领导关注的重点,解决好官兵医疗问题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维护内部安全稳定的重要保证。我总队存在执行任务多样化、部队居住地分散、医疗机构和人员保障力不足等问题,部队医疗保障突出表现为"三难",即路途远,看病难;人员散,保障难;外诊多,用钱难。本文针对以上问题,就拓展医疗保障模式提出一些见解,旨在创新卫勤保障方式方法,为加强区域部队医疗保障工作摸索一条新路子。

  • 标签: 卫勤保障 区域医疗 中心卫生队(所) 中心门诊部
  • 简介:血液透析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应用于临床,半个多世纪以来,它为数以百万计的肾衰竭患者提供了肾脏替代治疗的手段。尽管人们在血液透析技术与合并症的治疗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各个国家和地区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状况仍然存在很大的差异。目前,美国、欧洲各国、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国家都相继制定了各自的基于循证医学的临床实践指南,旨在使治疗规范化、改善透析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血液透析技术 预后 血液透析患者 临床实践指南 肾脏替代治疗 治疗规范化
  • 简介:目的分析成分献血招募模式对献血者保留和血液安全的影响,为制定成分招募和采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成分献血招募模式优化前后的成分采集人次、成分献血者的构成情况进行统计,对成分献血前初筛检测合格率和献血后血液检测反应性比例进行分析,对不同成分献血者类型的初筛检测合格率和血液检测反应性比例进行比较。结果成分献血招募模式优化现场保留献血者比例由17.6%上升至31.9%,互助献血率由24.3%下降为13.4%;献血前初筛检测合格率由66.5%上升至74.5%(x2=195.4,P〈0.001),献血后血液检测反应性比例由0.88%下降为0.44%(x2=13.01,P〈0.001)。结论成分献血者主动招募是稳定并不断壮大固定成分献血者队伍最有效的手段和策略,现场保留则是相对高效、安全和最经济的主动招募方式。

  • 标签: 成分献血 招募模式 献血者保留 血液安全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眼科日间手术管理的发展模式。方法 根据我院眼科病房的特点,设定了固定的3个日间手术病房,对其实施医护一体化收治管理,对收治的日间手术患者与普通患者进行混合管理。结果 通过实施日间手术管理,我院眼科2017年-2019年以来,每年的日间手术量均有所上升,且平均住院时间、待床时间、床位使用率等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善。结论 眼科日间手术管理模式的开展,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眼科手术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日间手术 眼科 管理模式
  • 简介:【摘要】 根据介入性超声专业特点并结合我科室介入性超声医生培养经验,从专业培养、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人才评价等多环节出发,以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对介入性超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和探讨。

  • 标签: 介入性超声 专业医生 培养模式
  • 简介:摘要: 随着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医疗技术水平日益提高,医院中应用的医疗设备数量和规模都在不断增加。大量先进医疗设备的使用,能够提高医院的疾病诊疗水平,对于维护人们身体健康意义重大。作为一种机械设备,医疗设备也需要妥善的维修管理,以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意义,进而分析了当前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中的问题,进而对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对策进行了研究。

  • 标签: 医疗设备 维修管理 模式与实践
  • 简介:摘要对于一家企业来说,管理对于其运营和发展至关重要,是保证企业工作正常开展的重要保证。在当前我国的药品生产企业要加强对于药品的质量管理要求,不断提高监管的力度。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要不断提高药厂管理工作的完善性,不断探寻管理新模式,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我国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对于药厂管理模式的优化提出相应的建议。

  • 标签: 药厂 管理模式 药品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学本科生在医院临床药学实习的带教模式。方法通过岗前培训、基本知识的学习、临床实践、实习考核的方式,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的临床药学实习生的带教模式。结果与结论好的临床药学专业实习生的带教模式能提高药学专业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 标签: 临床药学 实习生 带教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4-043-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的临床价值,寻找更加有效的服务方案,提高患者的医疗满意率。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签约家庭医生服务人员160例,随机将全部患者分成两组每组各80例,观察两组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患者的基本医疗满意率等。结果(1)观察组在家庭医生签约率、慢性疾病控制率以及慢性疾病规范管理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2)观察组在基本医疗满意率、家庭医生就诊率以及慢性疾病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具有科学性、合理性、针对性等特点,能够提高人们对慢性疾病知晓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多层螺旋CT 临床价值 肠系膜脂膜炎
  • 简介:目的分析全程陪伴分娩护理管理模式。方法选取我院212例的产妇。常规组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对患者进行应用全程陪伴分娩护理。

  • 标签: 分娩 全程陪伴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ICU护理管理中强调层级管理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工作护理人员共20名,从2017年1月开始实施层级护理管理,对比在实施前后护理质量评分以及随机抽选病患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差异性。结果在实施前,护理操作、病历书写、病房管理、健康宣教、基础护理、总评分方面均处于相对偏低状态,实施层级管理后评分均显著提升;满意度方面,实施前为86%,实施后上升至98%。结论层级护理有利于管理者在了解每位护理人员工作能力、经验、态度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分层工作目标,有利于帮助护理人员逐渐提升自身能力。

  • 标签: 层级护理 重症监护室 护理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采用实际营销实验对新信息时代下的重要营销模式进行研究。方法本次参与调查的实验实例是“汤包”中药,对这种中药的产品销量以及时间上的相关规律进行了探究,并以此作为解决滋补类中药效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参考。结果研究的结果在以下几个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1)“汤包”中药的销售额呈现出冬秋多,春夏少的特点,季节时令会对药品的销售数量产生较大影响。2)此类中药的主要消费人群主要分布在中年人群上,老年人以及青年儿童的购买力显然不如中年群体。3)对产品的营销模式以及配方进行创新扩展,可以让销售额业绩得到提升。结论中药销售部门的工作人员应抓住药品在这些方面呈现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措施使用,增加中药的销售数量,拓宽市场。

  • 标签: 新信息时代 中药营销 模式探索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门诊人文服务模式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选择某某医院接受治疗的门诊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病人或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顺序对其进行分组,将100例门诊患者进行分组,主要包括两组,其中观察组、实施人文服务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将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和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门诊患者护理缺陷发生率2.00%、护理投诉率0%、护理差错发生率2.00%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观察组50例患者和对照组50例门诊患者护理满意度相比较,前者更高,P<0.05。结论门诊人文服务模式在临床具有较高应用价值,能够避免护理缺陷的发生,值得研究和推广。

  • 标签: 门诊 人文服务模式 应用 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探究在《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下的门诊药房实施大窗口或者柜台型发药的调剂模式的运行情况。同时通过与传统调剂模式的对比,总结门诊药房开放式调剂的优势,并对本院在实施开放式门诊药房调剂模式的经验和体会做一总结,以形成对业内医院由传统封闭式窗口调剂模式向开放式调剂模式的转变建立良好的、可供借鉴的经验。通过本院的实际执行来看,开放式的门诊药房调剂模式对于改善医患关系、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建立人本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式都有着非常显著的效果,建议在各大门诊药房推广使用。

  • 标签: 调剂模式 门诊药房 药学服务。
  • 简介:摘要: 社区儿童保健管理是社区工作的重要内容,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未来建设和发展的希望,儿童无论是之于一个家庭、还是一个国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社区应该积极发挥自身的效用,强化儿童保健管理,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提高社区儿童整体健康水平,为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 标签: 社区儿童保健管理 管理模式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教学中PBL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级临床专业本科大四来我院实习学生78名作为研究对象,将78名学生随机分为各39名的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对照组;对照组学生接受传统模式教学,观察组学生接受PBL模式教学;学习结束后,对两组学生的理论和临床操作实施考核,对比两组学生的成绩以及对教学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学生的理论考核、临床操作考核成绩分别为(88.4±4.2)分和(90.8±3.6)分和,与对照组(74.3±5.7)分和(81.2±7.0)分和相比,具有显著优势。同时,观察组学生对PBL教学模式的各方面的认可程度都高于参考组队传统教学模式的认可度,此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医教学中,应用PBL模式,能够有效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帮助学生获得更优秀的成绩,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 标签: PBL 中医教学 时间
  • 简介:摘要: 目前,我国的医学技术发展十分迅速,疾病种类在不断的增多, 化疗是临床治疗肿瘤的主要方式之一,而新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模式为肿瘤内科医师提供了丰富的选择。目前,新的肿瘤内科治疗模式包括肿瘤内分泌治疗、免疫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微生物治疗和细胞周期治疗等,它们的临床应用使肿瘤患者的生存极限不断被突破。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提供了个体肿瘤患者的全面信息,有助于实现肿瘤的精准和实时治疗。寻找预测因子并选择优势人群是实现精准治疗的关键,多种治疗模式的联合应用可以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肿瘤内科医师需要综合利用各种治疗方法以发挥最大的临床治疗肿瘤的效果。

  • 标签: 肿瘤药物 系统肿瘤治疗 联合治疗 分子靶向药物 CDK4/6抑制药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微生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模式在社区院内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对中心全体工作人员通过运用PDCA模式进行院感质量管理,比较前后院感相关制度、法律法规、知识掌握率,院感制度执行率。结果运用PDCA模式进行院内感染质量管理后有效提高了医务人员安全、质量意识、防范意识。结论PACD模式用于社区院内感染管理后在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环境卫生监测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 标签: 1.P(PLAN)计划 2.D(DO)实施 3.C(CHECK)检查 4.A(ACT)处理 5.院内感染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