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回盲部抗反流的机制。方法取SD大鼠50只,均为雄性,体重250~300g,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末端回肠.盲肠侧侧吻合术和回肠末端手术缝线,2月后处死动物并取组织进行观察。结果(1)实验组术后一般状况良好。(2)实验组细菌学检测:可见末端回肠管扩张、浆膜颜色灰暗、粘膜光滑、结构不清。(3)实验组病理组织学表现为粘膜糜烂、溃疡出血、炎性细胞浸润尤其是上皮间淋巴细胞浸润具有特征性。(4)电镜下观察:实验组可见绒毛变小、变短或脱落;微绒毛变短、分布不均匀;杯状细胞数目在非坏死区增多。结论盲部抗反流作用主要是盲瓣的功能和回肠末端的清除功能。

  • 标签: 回盲部 抗反流 SD大鼠 实验研究 回肠末端 溃疡出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留置针血采用改良冲封管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我院2019年12月份静疗小组对输液横断面调查,全院共调查1158名患者,使用留置针429例,留置针血110例(25.6%),故选取我科2021年3月6日至3月25日住院的患者60例使用留置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30床分为试验组,30例患者,实施传统的正压封管技术,31-60床为对照组,30例患者,实施改良冲封管技术。比较两组患者回血率和堵塞率以及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血率和堵塞率均显著较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皮下水肿、静脉炎、输液渗漏、导管堵塞、局部感染等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观察组发生率显著较低,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静脉留置时间为(45.72±8.91)小时,观察组患者静脉留置时间为(64.32±14.21)小时,观察组长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t=6..074,P=0.000<0.05)。结论:针对留置针血采用改良冲封管技术的效果突出,降低了血率和堵塞率,且有效预防了穿刺部位并发症的出现,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改良冲封管技术 留置针 回血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为比较骨髓腔内(IBM)或静脉(Ⅳ)等不同途径输小鼠造血干细胞后在受体内的分布特点及对移植效果的影响,将C57BL/6胎鼠及新生鼠外周血(FNPB)单个核细胞(MNC)移植经亚致死量^60Coγ射线辐照的BALB/c鼠。受鼠随机分为6组:单侧IBM组;双侧IBM组;Ⅳ组;双侧IBM+Ⅳ组;照射对照组;空白对照组。用组织冰冻切片和流式细胞术动态了解CFSE标记的FNPBMNC在受体内的分布变化,观察移植后受鼠生存状况、植入水平、造血恢复及GVHD情况。结果显示:IBM注射的供体FNPBMNC主要积聚于注射侧骨髓腔内,少量FNPBMNC可经血循环二次归巢,肺部滞留很少。单/双侧IBM组输的FNPBMNC总数无明显差异,但经双侧IBM输入FN—PBMNC渗漏至外周血或其它组织器官的比例更少;IBM各组造血重建速度均优于Ⅳ组,尤以双侧IBM组最快,其外周血象和造血干祖细胞集落产率在移植后第21天已接近正常水平,单侧IBM组、双侧IBM+Ⅳ组次之;IBM组各时点植入水平均明显高于Ⅳ组,双侧IBM组注射侧胫骨植入水平与单侧IBM组无明显差异,二次移植中双侧IBM组的植入水平明显高于Ⅳ组;IBM移植组90天存活率≥80%,Ⅳ组仅为50%。结论:双侧IBM有利于更多造血干细胞归巢,促进植入和造血重建,提高IBM途径移植的效果。

  • 标签: 骨髓腔内输注移植 静脉输注移植 造血干细胞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栓弹力图用于指导大量输血患者血浆输的效果。方法选取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需进行大量输血的患者120例分为对照(常规凝血检查)和观察组(血栓弹力图),对比分析患者24h内输的血小板、血浆以及冷沉淀量和预后情况。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脂肪乳输对血红蛋白(Hb)及相关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10例输脂肪乳的自愿者,于脂肪乳输后1、2、4、8、12h采集静脉血2mL,离心后检测血浆三酰甘油(TG)及Hb水平,并将不同时间点的血浆标本混合制备5份混合乳糜血浆。选择1例O型血健康自愿者,采集静脉血6mL,离心后吸去血浆,制备健康浓缩红细胞(RBC),在200μL各时间点混合乳糜血浆中分别加入200μL浓缩RBC,以200μL生理盐水加入200μL健康浓缩红细胞为对照。选择1例O型血小细胞低色素贫血自愿者,采集静脉血6mL,离心后吸去血浆,制备小细胞低色素浓缩RBC,将100μL浓缩红细胞加入100、200、300、400μLTG浓度为15.23mmol/L的乳糜血浆中,以100μL浓缩红细胞加入等体积生理盐水为对照。采用迈瑞公司BC-6800型血细胞分析仪对各试验管进行Hb及相关指标检测,每管测2次,计算均值。结果输脂肪乳后自愿者血浆TG水平迅速升高,最高可达25.89mmol/L,乳糜血浆直接测定Hb水平最高可达19g/L。各时间点乳糜血浆对健康浓缩RBC和小细胞低色素浓缩RBC中的RBC、红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检测结果影响不大,对H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造成假性增高,输后4h内影响程度尤为明显;贫血越严重,Hb、MCH、MCHC受影响程度越大。脂肪乳输12h后,血浆对Hb及相关指标检测结果影响较小。结论输脂肪乳后4h内尽量避免检测Hb及MCH、MCHC,特别是严重贫血的患者,输脂肪乳后12h的检测结果则相对可靠。

  • 标签: 脂肪乳 血红蛋白 血细胞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在输中成药时加用一次性精密过滤器,观察引起输液疼痛、静脉炎和其它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将中成药输液治疗的骨伤科患者30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普通输液器和加用一次性精密过滤器,对比发生输液疼痛、静脉炎及其它不良反应的发生比例及程度。结果输中成药时加用一次性精密过滤器治,其输液疼痛、静脉炎及其它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程度明显降低。结论输中成药加用精密过滤器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输注 中成药 精密过滤器 观察
  • 简介:摘要:中药注射剂是中药剂型中较晚研制的品种 ,只有几十年的历史。到目前国家批准生产的中药注射剂一百多种 ,而生产的企业有四百多家。很多中药注射剂是临床急需而且疗效显著的品种 ,但是近年来关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报道不断增加。本文分析了急诊静脉输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

  • 标签: 急诊静脉输注药物 因素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纤维支气管镜适用于做肺叶、段及亚段支气管病变的观察,活检采样,细菌学、细胞学检查、配合TV系统可进行摄影,示教和动态记录。该支气管镜附有活检取样机构,能帮助发现早期病变,能开展息肉摘除等体内外科手术,对于支气管、肺疾病研究,术后检查等是一种良好的精密仪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发明后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除在呼吸系统疾病诊断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之外,在治疗方面也得到广泛应用。

  • 标签: 大咯血 纤维支气管镜 局部灌洗 肾上腺素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罗库溴铵肌松作用的药理学特点、用药剂量以及不同方式对罗库溴铵肌松作用的影响进行相关阐述,希望能够为日后在临床中的工作提供帮助。

  • 标签: 不同输注方式 罗库溴铵 肌松作用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血栓弹力图用于指导大量输血患者血浆输的临床观察。方法:选2019年6月~2020年6月我院120例大量输血患者进行研究,通过随机数表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60例,血常规检查指导)与对照组(60例,血栓弹力图检测指导)。对比两组患者输血情况以及两种检查方式下的阳性率。结果:观察组患者24h内输的血浆、血小板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冷沉淀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采用血栓弹力图检测与凝血四项检测,观察组血栓弹力图检测法的阳性率为91.67%,对照组凝血四项检查阳性率为70.00%,观察组患者阳性检测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9.090.P=0.003),(P<0.05)。结论:对大量输血患者行血栓弹力图检测可准确的对患者血液制品选择的合理性,可显著改善输血效果,提高对患者阳性诊断准确性,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血栓弹力图 大量输血 血浆输注
  • 简介:【摘要】微量注射泵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在微量注射泵自身存在的缺陷及应用于静脉注射的外联设备等因素的影响下,微量注射泵药物输过程易出现药物输动力学改变。对微量注射泵药物输的动力学变化进行探究,可以为危重症患者治疗研究提供一定的支持。本次研究从微量注射泵启动延迟、微量注射泵阻塞报警延迟、中心静脉导管、泵体垂直为宜及微量注射泵末端输出压力变化等因素入手,对微量注射泵药物输的动力学研究成果进行总结。

  • 标签: 微量注射泵 药物输注 动力学变化
  • 简介:摘要微量注射泵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在微量注射泵自身存在的缺陷及应用于静脉注射的外联设备等因素的影响下,微量注射泵药物输过程易出现药物输动力学改变。对微量注射泵药物输的动力学变化进行探究,可以为危重症患者治疗研究提供一定的支持。本次研究从微量注射泵启动延迟、微量注射泵阻塞报警延迟、中心静脉导管、泵体垂直为宜及微量注射泵末端输出压力变化等因素入手,对微量注射泵药物输的动力学研究成果进行总结。

  • 标签: 微量注射泵 药物输注 动力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