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EDTA抗凝管采血时血小板计数假性下降的原因,探讨实验室处理方法。方法:我们在过去 6 个月中跟踪了 120 名疑似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并分析了使用各种抗凝剂的血小板计数变化以及通过血涂片染色和显微镜检查检测到的血小板分布。结果:120例疑似假性血小板减少患者中,60例(72.1%)经EDITA和枸橼酸盐抗凝涂片染色及镜检无血小板聚集,所有分散均匀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显着(P>0.05);其余20例(27.9%)EDTA抗凝涂片瑞氏染色,血小板聚集,枸橼酸盐抗凝涂片染色呈显微分布,呈簇状分布,血小板不聚集,分布均匀,血小板计数正常,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EDTA 抗凝 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假性减少 枸橼酸盐抗凝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冠心病(CHD)心力衰竭(Cardiac Failure,CF)经美托洛尔(Metoprolol Tartrate Tablets,MTT)、曲美他嗪片(Trimetazidine,TMZ)联合治疗血管功能、心肌功能指标变化。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CHD-CF患者169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84例和观察组8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方法,观察组采取MTT+TMZ联合治疗方法。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管功能、心肌功能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VEGF、ET-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LVESD、LVEDD水平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MTT联合TMZ治疗CHD-CF临床应用效果十分显著,可改善患者的血管功能和心肌功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预后疗效。

  • 标签: 冠心病 心力衰竭 美托洛尔 曲美他嗪 血管内皮功能 心肌功能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究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血管功能丧失修复后的护理。 方法: 选取 5 8 例 2016 年 1 月 -2018 年 5 月在我院收治的维持血液透析内瘘失功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给予血管功能丧失修复后的护理。对比患者修复期启用内瘘进行血液透析的所用时间。 结果: 术后 24h 内启用 32 例,比例为 55% ,术后 48h 内启用 24 例,比例为 41% ,术后 72h 启用 2 例,比例为 4% 。 结论: 给予维持血液透析血管功能丧失患者修复后相应护理,可有效加快患者早日启用内瘘进行血液透析,并在临床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血管内瘘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血管功能丧失修复后的护理。方法:选取2019年4月-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维持血液透析且实施血管功能丧失修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针对护理并观察护理效果。结果:60例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血管功能丧失修复成功,并在72h内均顺利启用血管痿进行血液透析;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实施针对护理能提升血管功能丧失修复的成功率,根据血管条件和手术方法采取合适的穿刺方法对早日启用内痿进行血管透析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血管内痿功能丧失后修复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美沙坦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和糖尿病患者血管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于2017年03月--2018年03月,以有无并发冠心病和糖尿病,将160例高血压患者划分为H组(单纯高血压,n=42)、HC组(高血压并发冠心病,n=61)、HCD组(高血压并发冠心病和糖尿病,n=57),而后再对上述各组进行细分,即A亚组(奥美沙坦治疗组)、B亚组(非奥美沙坦治疗组)。结果①治疗前,相比于H组,HCD组与HC组一氧化氮显著减低,而内皮素1显著上升,且HCD组改变更显著(p<0.05);治疗后,相比于治疗前,HCD-A亚组、HC-A亚组一氧化氮显著上升,内皮素1明显下降(p<0.05)。②治疗前,相比于H组,HCD组与HC组外周血EPC明显减少,且HCD组改变更显著(p<0.05);治疗后,相比于治疗前,HCD-A亚组、HC-A亚组外周血EPC明显上升(p<0.05)。结论奥美沙坦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和糖尿病患者血管功能具有突出的保护作用。

  • 标签: 奥美沙坦 高血压 冠心病 糖尿病 血管内皮功能
  • 简介:摘要探讨分析芪附龙葵汤联合化疗对晚期直肠癌患者血清血管生长因子(VEGF)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4月-2017年9月收治的90例直肠癌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化疗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给予芪附龙葵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VEGF、免疫功能指标自然杀伤细胞(NK)、T细胞亚群(CD4+/CD8+)。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的VEGF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以及对照组治疗后,NK以及CD4+/CD8+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以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附龙葵汤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VEGF水平,值得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晚期直肠癌 芪附龙葵汤 临床疗效 VEGF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瑞舒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管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均接受PCI术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组(n=40)和乙组(n=40),甲组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乙组采用辛伐他汀治疗。结果术后30d,甲组患者NO水平高于乙组,VWF、ET-1水平低于乙组(P<0.05);甲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冠脉再狭窄率为2.50%、2.50%,均低于乙组的30.00%、12.50%(P<0.05)。结论针对接受PCI术的冠心病患者,瑞舒伐他汀可有效改善血管功能,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改善预后。

  • 标签: 冠心病 PCI术 瑞舒伐他汀 辛伐他汀 血管内皮功能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脑心通在糖尿病伴脑卒中事件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糖尿病伴脑卒中事件患者120例为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脑心通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5.0%,P<0.05;治疗2周后的血管功能对比其中观察组的ET-1、TXB2、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的应用有助于提高糖尿病伴脑卒中事件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血管功能

  • 标签: 脑心通 糖尿病 脑卒中 血管内皮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伴心衰患者采取达格列净治疗的效果及治疗后患者的血糖、血管功能情况。方法:选择我院纳入的糖尿病伴心衰患者展开研究,对照组、观察组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分析不同疗法对患者病情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糖及心功能均改善,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达格列净 糖尿病 心衰 血管内皮功能 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瑞百安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PCI术后血管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02月-2022年02月间70例接受PCI治疗的ACS患者术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等量电脑随机分组法,分为参照组(行常规治疗)和研究组(加以瑞百安治疗),各35例,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vWF(血浆血管假血友病因子)、ET-1(内皮素-1)水平均较高,NO(一氧化氮)水平较低,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vWF、ET-1水平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NO水平上升,且研究组高于参照组,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治疗相比,瑞百安在ACS术后患者中应用价值更高,有利于调节vWF、ET-1、NO等血管功能指标,改善血管功能,促进PCI术后康复,提高治疗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瑞百安 ACS PCI 血管内皮功能
  • 简介:【目的】研究人锌指蛋白新基因ZNF580过表达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A.hy926血管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表达及增殖能力的变化,为探讨ZNF580基因功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重组质粒pEGFP-ZNF580经LipofectamineTM2000脂质体转染法转染EA.hy926细胞,48h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ZNF580-EGFP在内皮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应用半定量RT-PCR、Westernblotting及ELISE法检测转染前后内皮细胞ZNF580和VEGFmRNA、蛋白表达的变化;运用MTT实验检测转染前后内皮细胞增殖能力的改变。【结果】荧光显微镜下示融合蛋白ZNF580-EGFP在EA.hy926细胞核中表达;ZNF580基因过表达后,内皮细胞VEGF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上调(P〈0.05),且其增殖能力显著升高(P〈0.01)。【结论】ZNF580可以调控EA.hy926细胞VEGF的表达,且ZNF580在内皮细胞增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 标签: 锌指蛋白 内皮细胞 ZNF58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增殖
  • 简介:目的观察血管生长因子(VEGF)抗体靶向血管治疗对人增生性瘢痕Ⅰ型胶原蛋白在裸鼠体内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TBSA深Ⅱ度创面愈合后的增生性瘢痕组织块(取自1例女性烧伤患者)植入48只BALA/C裸鼠肩胛部皮下,建立裸鼠增生性瘢痕移植模型。术后3周,将裸鼠分为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小剂量组及对照组,每组12只,分别用0.01mol/L灭菌磷酸盐缓冲液(PBS)稀释的15、10、5μg/mlVEGF单克隆抗体200μl以及等量、同浓度的PBS进行瘢痕内直接注射,每周2次,持续3周。术后45d,测量各组裸鼠瘢痕组织的大小,计算体积;以HE染色行组织学观察;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与蛋白质印迹法分析瘢痕组织Ⅰ型前胶原蛋白mRNA和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小剂量组瘢痕体积分别为(55.3±4.1)、(67.9±5.7)、(78.9±5.5)mm^3;与对照组(85.0±7.3)mm^3比较,大剂量组、中剂量组瘢痕体积明显变小(P〈0.05)。大剂量组、中剂量组血管和成纤维细胞较少,胶原纤维减少,排列较整齐。与对照组比较,大剂量组和中剂量组Ⅰ型前胶原蛋白mRNA和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小剂量组与之接近。结论VEGF抗体靶向血管治疗可抑制增生性瘢痕血管形成、胶原表达及瘢痕生长。

  • 标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胶原Ⅰ型 靶向血管治疗 增生性瘢痕
  • 简介:<正>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是各种原因造成动脉狭窄或闭塞使远端组织循环灌注量减少的一系列疾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饮食结构及人口老龄化等因素的改变,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如何重建患者肢体循环,降低截肢率,是血管外科医生们亟需解决的问题。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的传统治疗方法包括一般病因治疗、药物治

  • 标签: 形成过程 血管内皮细胞 缺血性疾病 内皮细胞增殖 血管生成 新生血管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抑制素 (恩度)联合 SOX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疗效和安全。方法:将 165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 80例,采用重组人血管抑制素 联合 SOX方案化疗治疗。对照组 85例,采用 SOX方案治疗。至少两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 CR 1例, PR 42例, SD 25例, PD 12例。对照组: CR 0例, PR 36例, SD 26例, PD 23例,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 RR)分别为 53.8%和 42.4%( P=0.188),疾病控制率( DCR)分别为 85%和 72.9%( P=0.188),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 PFS)分别为 15.0 个月和 12.0个月( P=0.000),两组主要不良反应为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和周围神经炎。结论 : 重组人血管抑制素 (恩度)联合 SOX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较单纯 SOX方案化疗相对安全,疗效肯定。

  • 标签: 血管内皮抑制素,替吉奥,奥沙利铂,晚期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心房钠尿肽在脂多糖引起肺微血管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1只SD大鼠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脂多糖组以及心房钠尿肽组,检测大鼠LDH(乳酸脱氢酶)、TP(总蛋白)、MDA(丙二醛)、AKP(碱性磷酸酶)、BALF表面张力以及TPL(总磷脂含量)等指标,通过分析对比观察心房钠尿肽对脂多糖引起肺微血管细胞损伤的急性肺损伤的治疗效果与对肺泡II型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检测结果显示心房钠尿肽组大鼠的LDH、TP、MDA水平显著低于脂多糖组的大鼠,比较差异显著(P<0.05);同时心房钠尿肽组大鼠AKP水平(碱性磷酸酶)、BALF表面张力明显低于脂多糖组的大鼠,TPL水平明显高于脂多糖组的大鼠,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心房钠尿肽组大鼠的各项指标接近生理盐水组大鼠。结论通过一系列的临床指标的检验发现应用心房钠尿肽在脂多糖引起肺微血管细胞损伤中效果显著,同时可保护肺泡II型上皮细胞。

  • 标签: 脂多糖 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急性肺损伤 心房钠尿肽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3例副鼻窦上皮样血管瘤的CT及MRI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帮助了解其影像表现、病理学基础、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 方法 回顾分析3例手术病理证实的副鼻窦上皮样血管瘤的CT及MRI表现。 结果 3例均位于筛窦,其中2例位于前组筛窦,1例位于后组筛窦。3例均呈椭圆形,邻近骨质破坏不明显,未见淋巴结转移,增强后早期明显强化。CT上2例呈均匀的等密度,1例病灶较大,其内密度不均,增强后呈花环样强化。MRI上呈不均匀的稍长T2、T1信号,其内可见迂曲的血管流空影,动态增强扫描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表现为D型。结论 副鼻窦上皮样血管瘤主要是有血管流空影和早期明显强化的血管肿瘤,邻近骨质破坏不明显,病灶较大时容易发生出血。MRI结果与病理学基础密切相关,是显示和诊断副鼻窦上皮样血管瘤的最佳方法。

  • 标签: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副鼻窦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 病理
  • 简介:摘要 血管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 VEC)是衬与血管表面的一层单层扁平上皮细胞。作为血液和血管壁之间的屏障,血管细胞是诸多心血管危险因素导致血管损伤的潜在靶点。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血管细胞的损伤和功能障碍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为进一步阐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机制,本文从血管细胞的功能血管细胞功能障碍的机制入手,阐述了血管细胞损伤和功能障碍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以期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血管内皮细胞 内皮细胞功能障碍 动脉粥样硬化 综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