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酒精性肝硬化血小板参数的变化,了解其肝功能损害严重程度。方法采用贝克曼LH750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检测50例酒精性肝硬化病人和50例正常人的血小板四项参数进行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血小板压积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检测血小板参数对救济性肝硬化损伤程度,临床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婴幼儿屈光发育的规律,为Suresight屈光筛查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从6个月至36个月定期进行Suresight屈光监测的儿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婴幼儿的球镜值和柱镜值均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下降,18个月以后下降较慢,18个月以后每半年进行一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6个月远视程度的加重,36个月出现远视的比例逐渐增加(P<0.05)。随着6个月散光程度的加重(P<0.05),36个月出现散光的比例逐渐增加。结论对于婴幼儿应进行动态屈光监测,如果Suresight筛查仪提示高度屈光异常,而18个月仍未得到改善,则可考虑进行早期诊断干预。

  • 标签: 婴幼儿 Suresight 屈光监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化疗后机体肿瘤体积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49例小细胞肺癌患者均接受化疗保守治疗,分别记录其1~6个化疗周期影像学检查(多层螺旋CT)肿瘤体积变化情况。结果49例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第1、2周期肿瘤体积下降幅度均较优(P<0.05),自第3周期开始肿瘤体积下降幅度趋缓甚至有所增加(P>0.05),第5周期肿瘤体积显著低于其他化疗周期(P<0.05)。结论化疗周期与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体积变化情况具有一定规律,且化疗后肿瘤体积缩小幅度可受到多方因素影响,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上述情况并综合判断病情之后方可制定针对性的放疗方案。

  • 标签: 小细胞肺癌 化疗 肿瘤体积 变化规律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的研究分析。方法抽取2012年06月-2013年06月在我院进行恶性肿瘤治疗患者40例作为研究组,同时抽取4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并对两组血液流变学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血浆粘度、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HCT、纤维蛋白原、中切、高切等数据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此类疾病患者血液检测流变学变化显示,存在高凝状态,而血液流变学数据可以作为肿瘤发展的重要数据。

  • 标签: 恶性肿瘤 血液流变学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新生儿窒息后心肌酶谱的变化,了解窒息对心肌的损害情况及预后。方法收集2012年1月-12月在本院住院的窒息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心肌酶谱的检测。结果窒息患儿的心肌酶谱均有升高,重度窒息组心肌酶谱水平高于轻度窒息组心肌酶谱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肌酶谱的测定可作为新生儿窒息时心肌缺血的敏感性指标之一。

  • 标签: 新生儿 窒息 心肌酶谱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胚胎停止发育(embryonicarrest,简称胚停)孕妇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选取60例胚停孕妇和40例健康孕妇,分别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两组孕妇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进行检查,统计两组孕妇妊娠2周、4周、6周CD3、CD4、CD8、CD4/CD8结果,比较组间差异。结果妊娠6周以内,CD3和CD4组内和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2周时,CD8和CD4/CD8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4周和6周时,研究组CD8显著低于对照组,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胚停孕妇妊娠约6周以内CD3、CD4基本无明显变化,但CD8数量增加,CD4/CD8升高,可能与胚停发病有一定联系。

  • 标签: 胚胎发育停止 T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为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其发病率高,它的发生发展过程,除了心肌细胞肥大、凋亡、细胞外基质变化导致心肌重塑外,某些相关细胞因子亦参与了心衰的进程,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细胞因子(主要有肿瘤坏死因子-a、白介素-6)是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和发病机制中的重要因子,它通过介导左室重构、使B-2肾上腺素受体失耦联、降低心肌收缩力等作用引发或加重心衰。本文主要探讨心力衰竭时免疫系统中细胞因子的变化

  • 标签: 免疫 心力衰竭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笔者根据中医理论,结合节气不同进行辨证论治,选方用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从病因病机角度对此进行探讨,选取典型病案进行分析,以实例佐证,以飨同道,有利于不同节气选方用药在儿科临床中推广应用,从而为小儿外感发热,特别是小儿高热的中医药治疗提供思路和范例。欠妥之处望加指正。

  • 标签: 节气 小儿外感发热 中医治法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进高原体能变化与急性高原反应关系进行探讨。方法选取四川、陕西、山东籍的90名男性青年作为研究对象。测试平原与急进高原后所有青年的折返跑速度、基础代谢、体重、血乳酸浓度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受试青年急进高原第4天后,基础代谢、体脂率增加,明显高于平原地区。急进高原当天运动后,血乳酸的浓度增加。待时间延长1~4周后,血乳酸的水平就会下降,与平原接近,二者呈负相关关系。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进高原反应预测中,可以将平原时无氧耐力作为重要的指标,能够发挥较大的预测价值。同时,加强无氧耐力训练后,能够起到预防高原反应的作用。

  • 标签: 急进高原 体能变化 急性高原反应 关系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动脉高压新生儿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K)的变化及意义。方法纳入研究对象,出生24h内监测肺动脉压,根据肺动脉压高低分四组每组10例(重度,中度,轻度,正常),检测每组血清LDH,CK。数据统计分析,比较差异性。结果肺动脉压重度,中度,轻度,正常组分别为血清LDH(U/L)1885±95,726±78,452±65,210±45;血清CK(U/L)3785±96,1258±76,752±67,256±65。方差分析,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缺氧新生儿肺动脉压的高低与血清LDH,CK存在一定相关性。

  • 标签: 肺动脉高压乳酸脱氢酶磷酸肌酸激酶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分析甲亢患者在治疗前后血中Cu、Fe、Zn的含量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RIA),原子吸收分光光谱的技术(AAS)分别检查56例甲亢患者,经治疗后,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血中Cu、Fe、Zn含量的变化。结果甲亢患者治疗后,血中Cu、Fe、Zn的含量明显增高、恢复正常,甲亢是高代谢症候群,可直接影响Cu、Fe、Zn代谢紊乱。

  • 标签: 甲亢病 微量元素 甲状腺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activator肌激动器治疗安Ⅱ2错合的疗效。方法对11例替牙期安Ⅱ2错合患者,以activator肌激动器进行矫治。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拍摄x线头侧定位片,作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分析,并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SNB、U1-SN、U6-PP距及L6-MP距明显增加(P<0.05),ANB、U1-L1和OB则分别减小2.07o、3.94o和1.61mm,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FH-MP角较治疗前增加1.95o(P<0.05),SN-MP角和Y轴角的变化虽然无统计学意义,但有增大的趋势。结论应用Activator矫治器治疗安Ⅱ2错合,能前移下颌并诱导后牙萌出,在改善上、下颌骨矢状关系的同时,还能使下颌向后下旋转、面下1/3高度增加,从而达到纠正深覆合、改善上、下颌骨的垂直关系和恢复正常面型的目的。

  • 标签: 替牙期 安Ⅱ2 错合 activator 头影测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异常变化。方法对6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心电图异常的特征以及临床相关性。结果6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电图异常41例。结论急性脑血管患者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高。

  • 标签: 急性脑血管病 心电图 可逆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验性血管钙化大鼠血浆抗氧化能力的变化。方法回顾性总结40只实验动物大鼠的相关实验资料及生化检验结果,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钙化组大鼠主动脉钙的含量均值为(1.55±0.24)mmol/g,碱性磷酸酶含量均值为(55.60±9.33)U/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组织学考察结果方面,对照组大鼠超氧化物歧化酶和总抗氧化能力的值分别为(240.5±11.38)U/ml和(13.05±6.11)U/g,均明显高于钙化组,而丙二醛的平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2.77±0.35)nmol/mlVS(21.33±7.12)nmol/ml(P<0.05)。结论组织内氧化与抗氧化功能的失调可能会促使血管钙化的形成,如果能够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可能会显著性改善血管的钙化现象。

  • 标签: 血管钙化 血浆 抗氧化能力 碱性磷酸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的心电图变化及其与死亡率关系。方法研究急性脑卒中患者200例,所有患者在入院24小时完成心电图,并根据头颅CT结果分成脑梗死及脑出血两组。结果在脑梗死组,常见的心电图异常是T波倒置(34.48%),ST段下移(32.76%),QT间期延长(29.31%)和U波出现(27.59%)。而在出血组则为T波倒置(33.33%)、心律失常(33.33%)、U波出现(30.95%)及ST段下移(23.81%)。在脑梗死组死亡患者中,最常见ECG改变为ST-T改变,而在出血组则是U波的出现(60%)。结论心电图改变及异常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普遍常见,而且其心电图异常是多样的。从T波倒置到ST段下移在脑梗塞患者心电图改变中都可出现,而在脑出血患者中T波倒置及心律失常更为常见。总体来讲,脑出血组死亡率比脑梗死组高,心电图异常患者具有更高死亡率。

  • 标签: 脑卒中 心电图 死亡率 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肌钙蛋白的变化。方法将2015年8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126例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我院对所有患者的肌钙蛋白进行了调查研究,检查结束后对患者的肌钙蛋白变化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入院时cTnT含量升高的患者人数为28例(22.22%),其中NIHSS评分大于14分的患者人数为17例(60.71%),入院时cTnT含量显示正常的患者人数为98例(77.78%),其中NIHSS评分大于14分的患者人数为29例(29.59%)。入院时cTnT含量升高的患者,其出院时mRS评分在4~6分之间的患者人数为13例(46.43%);入院时cTnT含量正常的患者,其出院时mRS评分在4~6分之间的患者人数为19例(19.39%)。数据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钙蛋白-T的变化对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症状和预后有着密切联系,入院时监控患者的肌钙蛋白-T变化,对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以及改善患者预后情况,有着极大的积极作用。

  • 标签: 大面积脑梗死 急性期 肌钙蛋白 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患者静脉溶栓前后血浆超敏CRP水平变化。方法将41例超急性期脑梗塞患者按预后不同分为两组,其中溶栓成功组28例,溶栓失败组13例,溶栓前后分别测定HS-CRP水平。结果溶栓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浆HS-CRP水平都高于正常值(0~5mg/L),且两组间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24h后,溶栓成功组HS-CRP水平溶栓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失败组溶栓后的HS-CRP水平虽然有所下降。但与溶栓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水平的高低与脑梗塞患者的预后有密切的关系。CPP较高的急性脑梗塞病人可能危险性较高,其溶栓治疗效果也相对较差。

  • 标签: 超敏 C-反应蛋白 超急性期脑梗塞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