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误诊的原因,提高超声医师对其诊断的认识,降低误诊率。方法对我院2010-06—2011-05诊断及误诊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早期相当部分患者无任何症状,易被忽视,容易误诊,可误诊为内外科多种疾病。晚期死亡率较高。结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在瘤体破裂前患者缺乏临床特异性表现,超声及临床医师认识不足,极易误诊、漏诊,尽早选择联合超声、CT、MRI等影像检查可以及早明确诊断,超声检查是检查夹层动脉瘤的首选,为临床医生急救提供可靠的依据。

  • 标签: 主动脉瘤/超声诊断 夹层/诊断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腹主动脉瘤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18例老年腹主动脉瘤患者按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的系统方法进行护理,并密切观察术后病情变化情况。结果18例腹主动脉瘤患者全部治愈,经术后3个月-2年的随访,无复发病例。结论围手术期的周密细致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

  • 标签: 腹主动脉瘤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非高血压急性主动脉夹层病患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非高血压、高血压急性主动脉夹层病患各20名,将高血压的急性主动脉夹层病患作为基础组,将非高血压急性主动脉夹层病患作为实验组,对两组病患的病死率、临床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高血压急性主动脉夹层病患与非高血压急性主动脉夹层病患的住院病死率差异不显著(P>0.05)。与基础组相比,实验组合并心包积液、颈部血管受累、心功能减低、左心室扩大的病患比例较多,并且病患的主动脉窦部内径、升主动脉内径都明显增宽,实验组的肾功能损伤、主动脉合并血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异常、肠系膜上动脉异常的比例显著少于基础组。结论与高血压的急性主动脉夹层病患相比,非高血压的急性主动脉夹层病患以男性、农村病患较多,主动脉窦部与升主动脉的内径有一定程度增宽,主动脉夹层的发病可能与主动脉壁发育异常有一定关系。

  • 标签: 非高血压的急性主动脉夹层 高血压的急性主动脉夹层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非脱垂大子宫阴切除术(TVH)的术。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2年3月非脱垂大子宫阴切除术80例(TVH组)与同期开展的腹腔镜辅助阴切除非脱垂大子宫76例(LTVH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TVH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费用等方面明显优于LTVH组,p<0.01。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TVH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住院费用低等优点。

  • 标签: 改良式 非脱垂大子宫 阴式切除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主动脉段内膜损伤后动脉内膜增生狭窄形成状况,为冠脉再狭窄研究动物模型提供参考。方法选用清洁级雄性健康SD大鼠35只,体重(295±35)g,采用自身对照法研究,以球囊损伤法建立大鼠主动脉内膜损伤模型结扎左颈总动脉并球囊拉伤主动脉内膜,所有大鼠术前、术后处理一致,直至实验结束。术后随机数字法分7,14,28d亚组,按亚组时间处死并取其主动脉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并作血管形态学检测。结果大鼠动脉内膜球囊损伤呈现不同程度增生新生内膜平均厚度、面积沿胸主动脉到腹主动脉上段及下段逐渐增加,管腔狭窄逐渐明显;球囊委F2.0拉伤动脉内膜时胸主动脉段内膜增生不全,腹主动脉上段增生良好,但内膜增生厚薄不一,腹主动脉下段内膜增生常较均匀,再狭窄典型。结论动脉内膜损伤后新生内膜增生程度与球囊大小、动脉直径相关,大鼠腹主动脉下段是大鼠动脉内膜再狭窄模型的理想目标血管。

  • 标签: 动脉内膜损伤 再狭窄模型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诊断疑似主动脉夹层患者运用CT平扫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7年2月收治的36例疑似主动脉夹层患者,对36例患者施行CT平扫检查,并由我院两位资深的放射科医生对36例疑似主动脉夹层患者的CT平扫图像进行分析,并观察CT检测结果的诊断符合率。结果36例疑似主动脉夹层患者中,有5例患者为非主动脉夹层患者,31例为主动脉夹层患者,CT清晰内膜片对主动脉夹层的阳性预测值为100%、特异性为100%,如联合钙化内移动等象征能有效提升强化CT的诊断敏感度。结论CT平扫对诊断主动脉夹层的特异性与诊断精准度高达100%,是临床上确诊主动脉夹层的第一选择。

  • 标签: CT平扫 主动脉夹层 诊断价值 内膜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前瞻性主动护理模式在手术室中的实践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行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实施前瞻性主动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护理满意度为96.7%,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护理满意度为70.0%,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手术患者实施前瞻性主动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是一种值得广泛应用的护理对策。

  • 标签: 前瞻性主动护理 手术室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科治疗腹主动脉瘤伴随结肠癌的策略与疗效。方法选择10例腹主动脉瘤伴随结肠癌的病患,根据患者状况,选择不同的外科手术方案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10例患者中8例行腹主动脉瘤与结肠癌同期根治切除治疗,平均手术用时3.9h,平均出血量398ml,全部症状好转。另2例先行腹主动脉瘤的腔内治疗,术后第2d再实施结肠癌根治手术治疗,术后1例发生胃瘫症状,经保守治疗后好转。随访6个月~2年,未有肿瘤复发或者转移患者。结论临床医师采用同期手术方案为腹主动脉瘤伴随结肠癌病患施治,或在腹主动脉瘤术后择期进行结肠癌治疗,均较为安全、有效,医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两种方法加以选用。

  • 标签: 腹主动脉瘤 结肠癌 外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描述主动脉壁内血肿(IMH)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对一例IMH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查。结果CTA可以显示IMH典型形态学改变。结论IMH具有特异影像学特征,CTA可以满足诊断需要。

  • 标签: 主动脉壁内血肿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主动脉夹层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10月到2015年1月我院收取的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病人68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4)。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心率值、收缩压值、舒张压值均显著地低于对照组(P<0.05),氧分压值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HAMA评分、VAS评分均显著地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达到9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5%(P<0.05)。结论在主动脉夹层患者护理中,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可有效地控制AD病情,确保治疗安全。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护理安全管理 HAMA VAS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主动脉壁内血肿MRI和CT的诊断结果,为临床治疗寻找准确的诊断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3月到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主动脉壁内血肿和主动脉夹层影像学诊断和分析的患者68例,在病人安全的情况下先做磁共振平扫,再做多层螺旋CT增强检查,主要分析患者的CT和MRI特点,同时,对比二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68例患者中主动脉壁内血肿4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26例,主动脉壁内血肿表现为主动脉壁环形增厚、新月形增厚,或二者同时存在,部分患者主动脉壁溃疡形成;主动脉夹层患者主动脉内膜移位、真假腔形成及内膜的破口;由此可见内膜片和真假腔形成、内膜的破口是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壁内血肿鉴别诊断的依据。增强CT和MRI对于主动脉壁内血肿的诊断准确率分别是100%和78.57%。两种方法的准确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多层螺旋CT检查,能够快速有效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患者主动脉壁内血肿和主动脉夹层,有利于患者的确诊和治疗;磁共振平扫容易漏诊较小的壁内血肿及小的内膜破口;磁共振检查较慢,也不适宜在危重的患者中使用。但磁共振检查无毒、无辐射、软组织分辨率高,对于孕妇、碘造影剂过敏者、肾功能不全者,磁共振检查也是最最佳的选择。

  • 标签: 主动脉壁内血肿 主动脉夹层 影像学诊断 CT MRI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彩超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临床价值。方法对彩超诊断的29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彩超能够敏感显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剥离的内膜、剥离的范围及血流的改变,并对其进行分析。结论彩超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具有操作简便、无创、可重复观察等优点,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成为临床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首选方法。

  • 标签: 彩超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报告1例双主动脉弓患儿的术后监护。术后关键在于维持患儿循环稳定,充分镇静,做好呼吸道护理,观察有无出血、喉返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患儿5天后恢复良好,出监护室。

  • 标签: 双主动脉弓 术后监护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