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香菇多糖具有疗效高,剂量低,毒副作用小的特点,可用于身体情况无法进行手术或化疗的肿瘤病人,临床上大量研究显示香菇多糖对治疗肿瘤有很好的疗效,但是所有研究都是直接针对于免疫淋巴细胞的,所以我们直接研究香菇多糖对CAF细胞的作用,可以得出香菇多糖治疗肿瘤的疗效。本次通过实验,使用香菇多糖注射剂研究其对肿瘤CAF细胞、脾细胞中T细胞的影响。并分别记录了三种不同剂量对上述两种细胞的影响。希望本身实验结果能够给到大家更多的参考和帮助。

  • 标签: 香菇多糖,CAF细胞,T细胞,细胞凋亡,MTT法,流式细胞仪。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浅表淋巴结病变的检测能够提示很多临床疾病,例如,淋巴瘤、甲状腺肿瘤、乳腺癌、全身性感染等疾病,均可通过浅表性淋巴结进行判断。检测浅表性淋巴结病变的方法有很多,可通过触诊、淋巴管造影、X线、CT以及核磁共振成像等多种方法,但是每种检测方法都存在不足之处。随着临床医学检测技术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运用到浅表性淋巴结诊断之中,其中超声检测就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学的关注,成为诊断浅表性淋巴结病变的主要方法。

  • 标签: 浅表性淋巴结 病变 超声检查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肢体淋巴水肿具有病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特点,是由淋巴系统异常所造成的一种淋巴循环障碍性疾病,目前该疾病的治疗是一种世界性难题。在肢体淋巴水肿的疗法中,中医外治已经有了较长的发展史,且独具优势,治疗方法多元,对改善患者的疼痛、水肿、生活质量等具有较好的疗效。因此,本文针对中医适宜技术在肢体淋巴水肿中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从中药外治疗法、针灸推拿疗法对各种中医适宜技术进行总结归纳,希望可以为肢体淋巴水肿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中医适宜技术 肢体淋巴水肿 针灸推拿 中药外治
  • 简介:摘要: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导致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其症状主要包括腹痛、发热和呕吐。此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本研究旨在分析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小儿 肠系膜 淋巴结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悬浮红细胞在同等离心条件下储存中的溶血率变化。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3月—2013年8月该站收集的90袋每袋200mL的血液,随机分为3组,悬浮红细胞组(30袋)、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I组(30袋)、去白悬浮红细胞II组(30袋),将其3组分别放置4℃冰箱内28d,分别7d、14d、21d、28d分别取样检测溶血率。结果悬浮红细胞组溶血率分别是7d(0.59±0.02)、14d(0.11±0.07)、21d(0.13±0.08)、28d(0.21±0.11);去白悬红I组7d(0.14±0.09),14d(0.20±0.13),21d(0.24±0.14%,28d(0.10±0.22);去白悬红II组7d(0.10±0.06),14d(0.21±0.10),21d(0.32±0.16),28d(0.41±0.18)。结论红细胞溶血与血液在去白过滤的分离中受损有关,但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在保存期溶血率小于0.8%范围内可以用于临床使用。

  • 标签: 全血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 悬浮红细胞 溶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体外诱导扩增CIK和NK细胞效果并对比两种细胞活性。方法:于我院肿瘤细胞患者中随机抽取25例,取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过体外诱导扩增培养CIK以及NK细胞,对比扩增效果。并使用CCK-8方法测定两种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经过体外诱导,NK细胞占比显著高于CIK细胞,培养7d后,NK细胞占比达到(38.56±4.73)%,扩增效果显著高于CIK细胞[(13.16±2.10)%](P<0.05);培养14d后,NK细胞占比达到(62.80±7.28)%,扩增效果显著高于CIK细胞[(36.76±4.59)%](P<0.05)。在不同效靶比条件下,NK细胞组杀伤率显著优于CIK细胞组(P<0.05)。在效靶比6:1条件下,NK细胞组杀伤率(20.15±1.36)%,显著高于CIK细胞组[(8.36±1.10)%](P<0.05);在效靶比12:1条件下,NK细胞组杀伤率(41.39±2.68)%,显著高于CIK细胞组[(12.75±1.64)%](P<0.05);在效靶比25:1条件下,NK细胞组杀伤率(67.31±2.85)%,显著高于CIK细胞组[(58.71±3.30)%](P<0.05)。结论:通过对CIK和NK细胞的体外诱导扩增,NK细胞的扩增效果好于CIK细胞,且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强于CIK细胞

  • 标签: 肿瘤细胞 CIK细胞 NK细胞 体外诱导扩增 杀伤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究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清扫效果、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0.3-2021.3月期间收治的119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及对照组59例,观察组6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观察组接受胸腔镜手术,对比两组淋巴清扫数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以及生活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淋巴结清扫情况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与对照组相当(P>0.05);经治疗后发现,两组生活质量均有改善,观察组的生活质量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实施胸腔镜手术不仅可以收获理想的治疗成效,还能够帮助患者术后更快的恢复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应用与推广。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 非小细胞肺癌 淋巴清扫 并发症 生活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肺淋巴管肌瘤病的影像学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肺淋巴管肌瘤病的胸部X线片、常规CT及高分辨CT(HRCT)表现。结果胸部X线片无特异性,1例胸部X线片无异常发现,1例表现为两肺弥漫性的网状和线条状阴影,小蜂窝状或多发小囊状影,3例表现为气胸,2例表现为右侧胸腔积液。无一例发现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常规CT扫描虽然发现直径较大的囊腔样病变,但囊壁显示不清,HRCT扫描病变显示清晰,表现为两肺从肺尖至肺底弥漫分布的囊状改变,均有薄壁,壁厚约1mm,边缘清楚,厚薄均匀。大部分囊腔直径〈20mm。结论肺淋巴管肌瘤病的HRCT表现具有特征性,HRCT对明确诊断以及预后判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高分辨CT 肺淋巴管肌瘤病 影像学 胸部X线片 常规CT
  • 简介:【摘要】淋巴瘤属于人类临床淋巴系统恶性肿瘤之一,疾病发病率在四成以上。非霍奇金淋巴瘤是构成结外淋巴瘤的主要病理类型,其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以及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又属于最主要的类型。从现有的诊断方式来看,临床上逐渐使用超声检测,超声诊断在于对病灶的孤立性诊断,确保对结外位和毗连淋巴组织内的主要位置的诊断,通过对可操作性的外淋巴瘤定位,从而确定对治疗侧重点的判断。

  • 标签: 浅表器官   结外淋巴瘤    超声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细胞块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及基因检测中的意义。方法:收集赣州市人民医院从2015年1月~2018年5月的40例细胞块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病例(细胞学涂片+细胞块HE及免疫组化),其中20例经过纤支镜活检证实。用二代测序法检测EGFR(18、19、20及21号外显子)。结果:其中20例行纤支镜活检的诊断结果与细胞块及免疫组化诊断结果一致。EGFR总突变为30%(12/40),其中21号占58.33%(7/12),19号为41.67%(5/12),两者同时突变8.33%(1/12)。结论:细胞块结合免疫表型可用于标准诊断肺癌及其分类。细胞块可用二代测序法检测EGFR。

  • 标签: 细胞块 免疫组化 非小细胞肺癌 诊断 基因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