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五力模型方法在妇科肿瘤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2月在妇科就诊的112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56例,观察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对照组给予物理模型管理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安全管理评分以及自我感受负担。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无显著差异,干预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五力模型 妇科 肿瘤 安全管理 焦虑抑郁
  • 简介:摘要:混合式教学融合网络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整合二者学习理论、学习方式、学习环境、学习资源,既能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 标签: BOPPPS模型 外科护理 混合式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糖尿病专科联盟护理管理在ORTCC模型指导下措施及效果。方法 选取院内科室共72名护理人员为本次研究对象,成立糖尿病专科联盟管理团队,在ORTCC模型指导下开展目标、规则、培训、检查、文化各要素护理管理,对比管理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管理后护理人员护理操作水平、理论知识水平评分>管理前评分(P<0.05);糖尿病知识掌握有效率97.22%>管理前88.89%(P<0.05)。结论 ORTCC模型指导下糖尿病专科联盟护理管理的开展可以提高护理人员护理质量水平及糖尿病知识的认知程度,应用价值大。

  • 标签: ORTCC模型指导 糖尿病 专科联盟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将观察兔24小时心房颤动(AF)模型的内皮素-1(ET-1)的变化规律,初步探讨ET-1在预测AF发生、发展和指导临床治疗的价值。方法:新西兰兔40只,给予右心房快速起搏(600次/分)建立兔持续性AF模型。按起搏时间随机分成5组,0 h(P0)组、快速起搏4 h(P4)组,8 h(P8)组,12 h(P12)组,24 h(P24)组,每组8只。观察兔起搏后0、4、8、12、24 h的血浆及心房组织ET-1的变化规律。结果:兔血浆ET-1在起搏12h开始出现明显升高,至起搏24 h升至最高,心房肌组织ET-1主要分布在心房肌胞浆中, 在起搏12h开始升高,至起搏24 h显著升高。结论:AF持续12小时,仅有血浆ET-1水平显著升高,24小时AF时,血浆和心房组织ET-1水平才出现一致性升高改变。研究提示:血浆ET-1水平可能推测阵发性AF持续的时间,增高的心房肌组织ET-1可能是AF诱发AF的触发因素之一。

  • 标签: []心房颤动 快速心房起搏 内皮素1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利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动物肝脏模型开展临床技能培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名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手术培训学员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切除小型猪肝部分脏等方法建立小型猪肝部分切除手术动物训练模型,记录完成重建手术时间、出血量、及训练前后模拟器操作得分的情况。结果 完成重建手术时间是(34.12±6.93)min,出血量(12.12±3.78)ml。训练后模拟器操作得分高于训练前,P<0.05。结论 利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动物肝脏模型可提高学员的培训效果。

  • 标签: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动物肝脏模型 技能培训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并分析基于“知信行”健康管理模型对高血压合并肥胖患者的运动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0年12月在新疆医科学第一附属医院昌吉分院心内科收住的106例高血压合并肥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运动健康宣教,实验组在接受常规运动健康宣教的基础上,还接受基于“知信行”健康管理模型的延续性运动干预。比较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患者体力活动中等活跃及高度活跃者的比例较对照组均明显增加。结论:通过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知信行”健康管理,可明显提高患者的体力活动量、改善患者肥胖情况,并有效提升血压控制率。

  • 标签: “知信行”健康管理模型 高血压合并肥胖 运动
  • 简介:摘要:目的 旨在对六步癌症告知模型在癌症患者人文关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从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癌症患者中选择100例参与本次研究,并将其分为人数均等的两组——对照组(常规癌症告知)、观察组(六步癌症告知)。随后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护理满意度各项评分均在对照组之上(p<0.05)。结论 在临床上面对癌症患者时,通过应用六步癌症告知模型能够促使人文关怀护理得到良好的效果,有利于显著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以及改善护患之间的关系。

  • 标签: 六步癌症告知模型 人文关怀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不同方式氧疗作用于急性二氧化碳中毒大鼠时,对血清酶和电解质产生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均分为染毒后常规浓度氧常压吸入治疗组、染毒后较高氧浓度高压吸氧组、染毒后高浓度氧高压治疗组、染毒后高浓度氧常压吸入治疗组,对应A、B、C、D四组,首先放置于20%二氧化碳的染毒罐中,使所有大鼠急性二氧化碳中毒,之后取出大鼠,按照组名对应方法进行氧疗。中毒时间和氧疗时间均为1h,之后抽取所有大鼠静脉血,处理后比对血清酶和电解质。结果:①与A组相比,B、C、D三组的CTN-I、CK、AST值均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B、C、D三组大鼠的血钾均高于A组,血钠和血氯均低于A组,P<0.05。结论:较高浓度氧常规吸入、高浓度氧高压吸入、高浓度氧常规吸入三种氧疗方式均会对急性二氧化碳中毒大鼠的血清酶和电解质产生积极影响,均可作为治疗方案。

  • 标签: 氧疗 急性二氧化碳中毒 血清酶 电解质
  • 简介:【摘要】目的:为探究老年慢病患者输液护理服务模型创建对输液安全的积极作用;方法:选取院内2019年6月到2020年6月收治的100名老年慢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护理服务模型,对比护理满意度与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整体满意度较高,总满意度为96.00%,超过对照组的82.0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研究组出现液体外渗、皮肤瘀斑青紫的概率较低,为4.00%,对照组为18.0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可见,在输液护理服务中以患者为导向创建服务模型的方式应用效果更佳,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确保治疗安全可靠。

  • 标签: 老年慢病 输液护理 服务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数字化人体图像和三维模型在解剖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0名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30名常规教学,观察组30名解剖教学中应用数字化人体图像和三维模型,回顾分析两组学生的解剖教学效果。结果:评价不同学生的理论解剖知识、阅片能力、外科基础知识、技能考核评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评价学生对教学满意率以及感兴趣程度,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解剖教学中应用数字化人体图像和三维模型,能够提高解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满意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数字化人体图像 三维模型 解剖教学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以L医院为研究对象,通过SWOT-PEST模型剖析医院发展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在机会和威胁分析中,结合政治、经济、社会、技术4个方面对外部环境进行分析,提出对应发展战略。

  • 标签: []  SWOT  PEST  医院战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Kano模型在住院患者护理服务需求的调查分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01月01日—12月31日我院住院患者292名,按入院先后次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了解护理服务需求指标的Kano属性,根据Kano模型调查问卷的调查结果明确改进关键点。结果:住院患者服务需求的4个维度护理服务态度、健康教育、医疗环境以及护理技术,必备属性2个,期望属性1个,魅力属性1个,对满意度的关键点进行改进,比较改进前后护理服务态度、护理技术满意度情况。结论:应用Kano模型对住院患者护理服务需求的调查分析,保障必备属性项目的基础上,不断优化魅力属性项目内容,明确薄弱服务项目,针对性进行关键点改进,可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及满意度。

  • 标签: Kano模型 住院患者 护理服务需求
  • 简介:摘要:课程思政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教育理念和重要举措,强调在专业课程中,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因此,加强课程思政十分重要。各门课程都应守好一门课,种好责任田,使思政教育和专业课程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基于BOPPPS原理,将课堂教学分为6个教学环节,每个环节约15分钟,也可以根据知识点对教学环节进行适当调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延续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患者康复的影响进行探究。方法:研究时间段为2021年10月到2022年10月,研究对象为院内髋关节置换患者,共计80例,利用随机分配法划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模式、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延续护理开展两组护理工作,将两组护理后相关数据信息进行统计与比较。结果:将两组接受不同护理后相关数据信息输入到统计学系统中处理得出结果P值

  • 标签: 髋关节置换 延续护理模式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FMEA模型的预见性护理对手术室患者低体温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行手术治疗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手术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 FMEA模型的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风险管理、心率管理、血压管理、低体温控制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FMEA模型的预见性护理的实施,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预防低体温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FMEA模型的预见性护理 手术室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针对我校学生在基础护理学中,实行BOPPPS模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讨论。方法:以抽样的方式在我校从2021年2月份至2022年2月份本科学生中抽取70例,根据单双数的方式分为两组,使用传统教学模式的35例学生取名为参照组,实行基于BOPPPS模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35例学生取名为研讨组,对两组学生的期末理论考核成绩、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比对分析。结果:研讨组学生的期末理论考核成绩、自主学习能力实行基于BOPPPS模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后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两组之间的教学效果差距较大P<0.05有研究价值。结论:通过对我校学生在基础护理学中,实行BOPPPS模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的期末理论考核成绩、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BOPPPS模型的混合式教学 基础护理学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HAPA模型的自我管理方案在老年瘙痒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济宁市某三甲医院皮肤科接受住院治疗的68例老年瘙痒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皮肤科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入院宣教、住院期间用药注意事项、皮肤护理、出院指导等;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HAPA模型的自我管理方案,评估患者所处的行为阶段,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在实施干预前(患者入院第1天)、实施干预后1个月末、实施干预后3个月末,采用十二项目瘙痒严重程度量表(12-PSS)、老年人自我护理能力量表(SASE)评估患者的瘙痒程度、自我护理的得分情况。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等统计方法SPSS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估基于HAPA模型的自我管理方案在S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瘙痒情况、自我护理情况评分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第1个月末,第3个月末瘙痒情况评分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组间效应、时间效应、交互效应上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后第1个月末自我护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第3个月末自我护理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组间效应、时间效应、交互效应上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本研究采用基于HAPA模型的自我管理方案对SP患者进行干预后,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瘙痒程度,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提高自我效能水平,增强自我护理能力。该干预模式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值得临床推广使用。然而对于患者的长期治疗效果仍需要深入研究。

  • 标签: 老年瘙痒症 HAPA理论 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