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24小时房颤模型的时间依赖性ET-1变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3

兔24小时房颤模型的时间依赖性ET-1变化研究

陈华1,郭祖秀2 ,张玲3,孙娟3,侯月梅4

1.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心内科,四川省自贡市 643000;2.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科研科,四川省自贡市 643000;3.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律失常研究室,乌鲁木齐 830054;4.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南院心内科,上海 201499

[摘要]目的:本研究将观察兔24小时心房颤动(AF)模型的内皮素-1(ET-1)的变化规律,初步探讨ET-1在预测AF发生、发展和指导临床治疗的价值。方法新西兰兔40只,给予右心房快速起搏(600次/分)建立兔持续性AF模型。按起搏时间随机分成5组,0 h(P0)组、快速起搏4 h(P4)组,8 h(P8)组,12 h(P12)组,24 h(P24)组,每组8只。观察兔起搏后0、4、8、12、24 h的血浆及心房组织ET-1的变化规律。结果:兔血浆ET-1在起搏12h开始出现明显升高,至起搏24 h升至最高,心房肌组织ET-1主要分布在心房肌胞浆中, 在起搏12h开始升高,至起搏24 h显著升高。结论:AF持续12小时,仅有血浆ET-1水平显著升高,24小时AF时,血浆和心房组织ET-1水平才出现一致性升高改变。研究提示:血浆ET-1水平可能推测阵发性AF持续的时间,增高的心房肌组织ET-1可能是AF诱发AF的触发因素之一。

[关键词]心房颤动;快速心房起搏;内皮素1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具有多发、高致残、高病死率和疗效不佳的临床特征。近几十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房颤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房颤过程中,不仅存在心房电重构、结构重构及神经重构,还伴随着神经体液因子的重构,对神经体液因子的研究也是近年来房颤机制研究的另一个热点。内皮素-1(endothelin--1,ET-1)作为一种自分泌和旁分泌因子,具有促进细胞有丝分裂、加强心肌及平滑肌收缩等功能,可通过促进心肌肥大、心室扩张和心肌纤维化来促进心房重构过程[1]。一项荟萃研究结果显示,血浆ET-1可作为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另一项研究结果显示,血浆ET-1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2]。然而,ET-1与心房颤动的研究相对较少,而ET-1在心房颤动中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更是鲜见报道,因此本研究通过AF时血浆及心房组织ET-1的变化规律,探讨其作为生物学标记物,预测AF心房肌结构重构和神经重构价值,将为临床诠释AF维持的物质基础和指导治疗奠定理论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及分组  成年新西兰兔40只,雌雄不拘,体重3.0±0.5 kg,据起搏时间分为5组,0h组(P0)、4h组(P4)、8h组(P8)、12h组(P12)、24h组(P24),每组8只。实验动物由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验动物科学研究部提供,动物质量属于一级标准。

1.2 主要实验仪器 LEAD-2000电生理仪(四川锦江电子)、光学显微镜(日本奥林帕斯公司)、DF-4A型心脏电生理刺激仪(苏州中国东方电子仪器厂)、高清彩色病理图像系统(德国Motic Auto-Microscope System1.0)。

1.3 模型制作方法 按照杨尚磊等[3]建立的模型制作方法,所有大白兔实验前用3%戊巴比妥钠经兔耳缘静脉注射麻醉。在腔内心电图指引下经右颈内静脉置入一根4F两极电极至右心房测定心房起搏阈值,以心内电生理图出现大A 小V波为理想记录图,然后以脉宽1 ms,起搏电压为2倍起搏阈值(即2V)进行连续单刺激模式快速起搏,起搏频率为600次/分。AF定义为快速而不规则的心房激动,同时,心室呈不规则反应,R-R间期绝对不等,持续超过10 s。记录起搏诱发AF后血浆及右心房组织的ET-1的含量,起搏时间分别0 h、4 h、8 h、12 h、24 h。

1.4 血浆ET-1检测

在起搏停止后,用ELISA法分别测量AF 0 h、4 h、8 h、12 h、24 h血浆中ET-1含量。

1.5 兔心房组织免疫组化检测

在起搏停止后,将大白兔静脉注入3倍于标准麻醉剂量的3%戊巴比妥钠溶液,然用开胸迅速取出心脏,取其右心房组织于4%多聚甲醛溶液中固定,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右心房组织ET-1。

1.6 统计学处理  将资料的原始数据输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描述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中符合正态分布者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均数间比较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Dunnett t检验。 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血浆及心房组织ET-1起搏时间依赖变化

    血浆ET-1含量在起搏12 h出现明显升高,在起搏24 h后升至最高,与起搏前比较,升高了96.68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血浆ET-1比较,心房肌组织ET-1在起搏12 h开始逐渐升高,仅在起搏24小时升高达到统计学差异性。(见表1、图1、图2)

表1 起搏时间依赖性AF模型血浆及心房组织ET-1水平变化(±s)

组别

P0

P4

P8

P12

P24

血浆ET-1(ng/L)

24.44±1.76

28.10±2.61

34.5±3.60

70.25±5.20*

121.12±10.17*

心房肌ET-1(µm2/mm2

179.53±3.12

182.13±3.16

185.33±3.23

187.45±2.23

209.45±2.23*

*0h组比较,P<0.05

 

*0h组比较,P<0.05

1不同时间点血浆ET-1的变化

*0h组比较,P<0.05

2不同时间点右心房组织ET-1的变化

3 讨  论

我们观察了起搏24小时兔AF模型时,血浆和右心房组织ET-1的变化,发现:(1)兔血浆ET-1基础含量为(24.44±1.76 )ng/L,在起搏12h出现明显升高,至起搏24 h升高达(121.12±10.17 )ng/L,(2)兔心房肌组织ET-1主要分布在心房肌胞浆中,基础含量为(179.53±3.12)µm2/mm2,在起搏12h开始逐渐升高,至起搏24小时升高到(209.45±2.23)µm2/mm2。我们发现,起搏24小时兔致AF模型中,血浆ET-1水平变化显著于心房肌组织ET-1变化,AF持续12小时,仅有血浆ET-1水平显著升高,24小时AF时,血浆和组织ET-1水平才出现一致性升高改变。

1988年,日本学者Yanagisaw首先从猪主动脉内皮细胞培养液中提取出了内皮素( Endothelin, ET),此后的研究发现内皮素具有强大的收缩血管的功能,而且具有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内皮素生物学活性非常广泛,大量研究表明,ET-1参与了心肌缺血、心力衰竭、高血压、脑卒中等许多疾病的发病过程[4]

从人类第一次发现内皮素起,至今已有30余年时间,许多学者从不同多角度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人们已经对它的分子结构和主要生物学特点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对其与心律失常的关系,也做了一定的研究,1989年,Ezra等报道,给予猪冠状动脉内注射ET-1可导致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并且观察到,随着ET-1剂量的增加,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和死亡率也随之增加。2013年Abed 等[5]在对山羊心房组织ET-1研究时发现,随着山羊体重的增加,其心房 ET-1 及内皮素受体 ETA和 ETB表达增加,房颤发生的风险明显升高。在临床上也同样观察到内皮素与心律失常的关系密切。Nakazawa 等[6]研究发现,射频消融术前血浆 ET-1 表达水平是预测环肺静脉消融术后 3~6个月复发率的重要指标。Latini 等[7]也报道,房颤时血浆 ET-1 前体肽增加,是预测房颤复发的良好指标。洪玉杰等[8]的研究观察到ET-1 在房颤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可能通过调控 PDGF-B 促进心房纤维化而导致房颤的发生。诸多研究表明,心房颤动导致了血浆ET-1水平的增加,并且不依赖于基础心脏病,血浆ET-1水平的升高是心房颤动的一个独立的预测因子。

同步观察起搏诱导AF兔模型的血浆及心房肌组织的ET-1水平变化,我们发现,起搏诱发AF持续12小时出现了血浆ET-1水平的显著变化,而心房肌组织ET-1表达不变,直到AF持续24小时才显著升高,因此,我们的研究提示,可以用血浆ET-1水平,推测阵发性AF持续的时间,AF持续12小时,血浆ET-1水平显著升高,持续24小时AF将出现心房肌组织水平ET-1分泌显著增加,此时心房肌组织的ET-1可能是AF诱发AF的触发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1]Phosri S,Arieyawong A,Bunrukchai K,et al.Stimulation of adenosine A2B receptor inhibits endothelin-1-induced cardiac fibroblast proliferation and o-smooth muscle actin synthesis through the cAMP/Epac/PI3K/Akt-signaling pathway  [J].Front Pharmacol,2017,8:428.doi:10.3389/fphar.2017.00428.

[2]Chen J,Chen MH,Guo YL,et al.Plasma big endothelin-1 level and the severity of new-onset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J]. Atheroscler Thromb,2015,22 (2):126-135.doi:10.5551/jat.26401.

[3]杨尚磊,周祁娜,等.阿托伐他汀对心房颤动预防作用及其电生理机制的实验研究[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2012,26(5):449-451.

[4] Zheng LH,Sun W,Yao Y,et al. Associations of big endothelin-1 and C-reactive protein in atrial fibrillation[J]. J Geriatr Cardiol,2016,13(5):465-470. doi:10.11909/j.issn.1671-5411.2016.05.005.

[5]Abed HS, Samuel CS, Lau DH, et al. Obesity results in progressive atrial structural and electrical remodeling: implications for atrial fibrillation [J]. Heart Rhythm, 2013, 10: 90-100.

[6]Nakazawa Y, Ashihara T, Tsutamoto T, et al. Endothelin-1 as a predictor of atrial fibrillation recurrence after pulmonary vein isolation [J]. Heart Rhythm, 2009, 6: 725-730..

[7] Latini R, Masson S, Pirelli S, et al. Circulating cardiovascular biomarkers in recurrent atrial fibrillation: data from the GISSI-atrial fibrillation trial. J Intern Med, 2011, 269: 160-171.

[8]洪钰杰,钟国强,等.内皮素 -1 在心房颤动发生中的机制探讨[J].中国循环杂志 2016, 31(2):146-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