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1 个结果
  • 简介:回顾了自1986年《周庄总体及保护规划》开创中国历史城镇保护先河以来30年的水乡古镇保护实践,明晰了“江南水乡古镇”所蕴含的突出普遍价值和当代意义,归纳了顺次出现的以“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和“生活原真性”为不同取向的三个典型阶段。通过对古镇商业旅游负面效应的再思索,和对新时期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新认知,提出古镇保护工作要立足长远、多方参与,建立常态化的过程管理机制,根据特定环境不断调适、积极实践,才是中国特色江南水乡城镇发展之道。

  • 标签: 江南水乡古镇 价值 保护与发展 实践
  • 简介:近些年,关于文物保护与城市发展的观点似乎存在两个阵营,一个主拆,一个主保。每当一个古街区或一处古建筑被拆除,都会引起很多争议,比如最近前门大街的一些老房被拆,就引来一片嘘声。主保者似乎总处在某种弱势的位置,他们呼喊终被机器的轰鸣声淹没。中国古建筑专家罗哲文认为,城市发展与文物保护并不矛盾,两者如果协调好可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如何协调?文物古迹在城市的发展过程如何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为此记者采访了这位在古建筑研究领域声名显赫的一代大师。

  • 标签: 城市发展 文物保护 罗哲文 矛盾 建筑专家 相得益彰
  • 简介:在阅读文献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对北爱尔兰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整体情况和个别案例分析,总结出可供我国参考借鉴的经验。第一,建立多方面的合作联动机制,充分发挥政府、民间团体和公众的优势和作用。第二,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提高国民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第三,拓宽文化遗产保护资金渠道,形成长远稳定的资金来源。

  • 标签: 北爱尔兰 文化遗产 保护与利用 经验借鉴
  • 简介:杭州南宋皇城遗址保护成为大遗址保护中的难题,在西湖文化景观遗产成功申遗6年之后,南宋皇城遗址保护区范围仍未进行大面积的考古,且由于规划中将临安城遗址与南宋皇城遗址统合保护,遗址区大面积的居住区叠压导致推进中更大的问题。本文从文化景观的角度出发,结合考古发掘分析南宋皇城独特的宫城建制、体系化的礼制文化、山水园林景观,认为南宋皇城遗址具有较为完整的文化价值。以此为基础提出以西湖文化景观完整性为指向,分阶段、分步骤、分重点对南宋皇城遗址在文化、景观、交通、社区诸方面进行渐进式保护与更新的策略。

  • 标签: 南宋皇城 大遗址 文化景观 临安皇城 杭州
  • 简介:<正>刺绣,古代称"针黹",是针线在织物上绣制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亦指用针将丝线或其他纤维、纱线在绣料上穿刺,以一定图案和色彩的缝迹构成花纹的一种工艺。中国的刺绣工艺历史悠久,以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这四大名绣为主。技法有齐针、套针、长短针、打子针、纳丝、洒线绣、平金绣、乱针绣等等,这些针法运用不同的针迹走向和粗细不等的绒丝,表现出不同的花式纹样及装饰风格。在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领域,刺绣技法大多用于对文物破损的刺绣图案做补绣:如某件文物上破损部位原使用的是刺绣工艺,即要用与破损处相同的刺绣技法进行补绣,以达到

  • 标签: 刺绣工艺 破损部位 乱针绣 长短针 刺绣图案 平金绣
  • 简介:中国是世界遗产最多的国家之一,传承保护好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国人民,也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职责,但是如何处理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却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国际上运河保护发展有不少成功经验,加拿大里多运河和法国米迪运河等就是成功的典型,其经验可概括为: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促进地方文化与运河文化深度融合、合理组织旅游交通线路、实施分区分级管治、建立健全法律体系、明确高效的管理方式和职能分工。上述经验启示北京运河文化带的保护发展应深入挖掘物质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将其汇集成具有吸引力的运河文化;妥善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实现北京大运河对区域发展的整体带动;科学划定运河文化带发展范围,实施分区管治;健全法律体系,坚持依法依规行政;完善政府管理机构,提高治理能力;建立多层次多尺度的旅游线路,提高便捷性和互动性。

  • 标签: 中国大运河 文化带 通州 京津冀协同发展
  • 简介:作为“哈尔滨第一街”的中央大街是一条百年老街,也是哈尔滨的标志。本文结合中央大街保护与开发的具体措施,提出了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对策。同时把作为历史街区的中央大街提高到文化遗产的高度去认识和保护,这对于更好地保护中央大街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也可以为其他历史街区的保护提供一定程度的借鉴。

  • 标签: 历史街区 保护开发 哈尔滨中央大街
  • 简介:荆州古城墙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被称为“我国南方不可多得的完璧”。然而,就是这个“完璧”,部分墙体已年久失修,甚至近一半的城墙已没有垛墙。据了解,城墙损坏的原因有二:一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墙砖风化、老化以及地基的变动;二是树根的胀裂和城墙上大树的摇晃。相关专家表示,目前,荆州古城墙的中长期规划已获得各级审批,他们计划用30年来修复倒掉的城墙。

  • 标签: 古城墙 有效保护 荆州 中长期规划 墙体 地基
  • 简介:以四川省入选首批《传统村落名录》的20个村落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结构研究方法和地域特征分析方法,探讨了四川省传统村落的地理格局与景观特色,认为应充分考虑四川省传统村落的地理分布,认真组织后续的传统村落申报工作,争取将不同景观特征、具有地方代表性的传统村落纳入国家的保护范围。同时,结合已评选出村落的景观特征和文化特性,针对其地域差异和民族特色进行有效的规划和保护,促使村落资源在利用和开发中具备更强的异质形象,为其他优秀村落的发展起到良好的参考和示范作用。

  • 标签: 四川省 传统村落 地域分布 景观特征 保护
  • 简介:近日,国家文物局下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选取6处具有代表性的古村落开展保护利用综合试点工作,河北鸡鸣驿村、山西湘峪村、浙江新叶村、安徽呈坎村、贵州地扪村和陕西党家村入选,综合试点工作力争在3年内全面完成。

  • 标签: 国家文物局 保护利用 古村落 试点 鸡鸣驿 党家村
  • 简介:传统乡村地域文化景观作为传承地域文化的物质载体,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科研价值。对其保护已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通过对传统地域文化景观概念、现状问题的研究,解读传统乡村地域文化基因,提出采用'基因·句法'的规划思想和'整合、传承、更新、提升'的规划思路,对传统地域文化景观进行保护更新。

  • 标签: 传统乡村 地域文化基因 保护 更新
  • 简介:简述了欧洲城垣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以欧洲城垣保护先驱——爱尔兰及其德尼城垣为例,分析城垣遗产保护的理念、对象构成、法律法规、管理模式、保护管理规划等。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梳理总结爱尔兰城垣遗产保护的经验,结合我国城垣保护的现状,提出加强我国城垣类遗产保护的若干建议。

  • 标签: 城垣遗产 保护 利用 爱尔兰
  • 简介:本文主要是回顾国务院《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颁布实施一年多来,各地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取得的经验,并针对地方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措施。

  • 标签: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保护条例 保护措施
  • 简介:本文通过总结实施莫斯科前后两个总体规划的经验,阐述了苏联城市理论界对旧城改建问题的多年研究和探索的成果及各种理论流派.同时对苏联城市建设理论的环境保护问题进行了探讨.

  • 标签: 旧城改建 总体规划 文脉 环境保护
  • 简介:传统的就保护区论保护的规划方法,忽视了保护区与城市空间发展之间的关系,隔离了保护区与地区历史文化脉络格局的联系,阻碍规划本身在协调保护与发展关系以及保护地区历史文化特色与脉络上所起的作用。区域视角即从更大范围的空间战略层面进行分析与研究,是解决保护与发展矛盾和避免文化遗产孤岛化的有效途径和出路。以巍山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例,运用区域分析的视角,探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路径与方法,提出巍山空间发展战略框架、文化名城的保护框架和空间体系,以期为快速城市化时期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 标签: 区域视角 历史文化名城 保护规划 巍山
  • 简介:社会变革的加速、文化思潮的演进和大众需求的转向使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协同呈现为当前迫切的问题。本文吸收文化记忆等理论,建立起乡村遗产的"文化记忆-展示-凝视"模型,认为,乡村文化记忆是文化展示的基础,乡村遗产的主题化展示为凝视确立了具体的视觉焦点,文化凝视又以获取文化记忆为旨归。继而,在城市与乡村的结构张力下,本文从主人与客人、实践与表征、历时与共时的双重维度考察了乡村遗产的主体、性质和构成。本文并以鲁西南3个典型村落为例,从记忆符号梳理、展示主题定位和凝视目标强化等方面,构建起乡村遗产保护利用的实现路径,提出乡村遗产保护与利用模型、乡村地方感培育、乡村文化记忆载体化及遗产"展示-凝视"模式等建议。

  • 标签: 乡村文化遗产 文化记忆 文化展示 旅游凝视
  • 简介:通过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实施后将近两周年工作的回顾,简要分析了目前的名城保护工作形势、面临的问题以及所采取的对策,确保认真贯彻执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切实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

  • 标签: 历史文化名城 文化遗存 保护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