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0 个结果
  • 简介: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运动自开展以来便是一种依靠行政力量推动的国家行为,而完全国家化的保护模式存在难以克服的弊端。“遗产”具有私人性和主位性,就文化遗产而言,地方性人群共同体是其原初主体。这决定了我国遗产保护理念和管理体制须向社会化方向转变,充分动员公众与民间组织介入遗产保护。厦门一个“城中村”宫庙理事会为村庙龙源宫申请市文物保护单位的实践,折射出现阶段我国社区性组织在遗产保护中的角色和作用,同时反映了遗产保护社会化过程存在的问题。

  • 标签: 文化遗产 保护 社区性组织 作用
  • 简介:“非遗”语境下,传统手工艺复兴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社会话题。在某种意义上说,“传统”本身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文化构建和想象,传统手工艺复兴是现代社会中各种力量共谋的结果。研究者需要看到传统手工艺本身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是凝结着民间智慧的身体技术表达。作为“传统”表现形式的手工艺被社会各种力量构建和塑造出来,并在生活中被赋予更多的文化价值和象征意义。

  • 标签: “非遗” 手工艺 生活化特质 身体的技术
  • 简介:以年节和村落为表演时空的落子活动,在组织者、表演者和观众的"戏乐"参与下凸显为一种乡土村落的民间狂欢。在不同历史时期,落子表演的运行机制和发生过程有很大差异,表现出民间舞蹈与社会情境的密切关联。落子展演的仪式活动特性具有活动组织的秩序性、人员构成的随意性、表演要求的严格性与年节展演的娱乐性。"跑落子"活动被反复展演的目的,出于乡民群体在年节期间的仪式性庆典活动中对"戏乐"的追求,人与人、村与村的互动关系一起建构了落子活动的内在秩序。

  • 标签: 民间舞蹈 沧州落子 年节庆典 乡村艺术
  • 简介:明清朝,由于漕运成为关系国家命脉的大事,运河岸的庙宇建造往往都带有国家与地方共同作用的色彩。除了民间团体不断依托漕工与商贾建构新的神灵之外,皇权对水利的关注也使得他们参与到地方祭祀空间的改造中来。而民间社会也会根据他们的需求对皇权的介入加以利用,体现了当地独有的生态、水利、皇权、官僚体系与民间社会的多元互动关系。运河沿线庙宇皇家化与地方化的过程在苏北皂河镇安澜龙王庙身上有很好的体现,据此可以进一步解读出皇权将地方神庙皇家化所面临的道德困境,以及民间将皇家庙宇加以地方化的策略与文化逻辑,这者背后都与治水的实践和对治水的想象存在内在关联。

  • 标签: 皇家化 地方化 安澜龙王庙 运河 苏北
  • 简介:为推进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工作,本文以东莞市厚街镇文广中心创建“周六故事”广场文化活动品牌为,对文艺品牌的培育进行探讨,在分析“周六故事”通过不断创新,突破发展瓶颈的同时,提出了文艺活动品牌差异化选择、树枝式成长、立体化发展的观点。

  • 标签: 文艺品牌 成长 发展 模式
  • 简介:荤谜素猜是民间谜语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所谓“荤”,就是与性有关;所谓“素”,其实指普通事物或行为。对此类谜语展开研究,将有助于透视民间谜语中蕴含的民众心理,更有利于对民间文化的传承、文学价值及文化意义做出合理阐释。

  • 标签: 荤谜索猜 传承环境 文学功能 路家台
  • 简介:随着当前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各民族之传统文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家庭,作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基本组织载体,其教育意义不可低估。家庭教育在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体系中处于启蒙、基础性地位,具有积极意义。国家、一级地方政府和社会应关注和重视家庭教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作用。

  • 标签: 家庭教育 新疆民族 民间传统文化 非遗保护
  • 简介:天琴是广西壮族支系偏人最有特色的一种古老弹拨弦鸣乐器,有着丰富的民族、民俗文化内涵。但在今天的天琴艺术保护与继承中,却存在着传统与现代脱节的现象,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以对壮族天琴的仪式与表演研究为,对天琴双重身份的表现、形成原因以及缓解措施进行分析,从而为天琴的现代性发展提出建议。

  • 标签: 壮族 天琴 仪式与表演 双重身份
  • 简介:选取新中国成立初期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新年画运动中木版年画作品的创作和民众接受情况的分析,探讨木版年画发展中国家意志、艺术创作者、接受者和文化之间的结构与能动的关系。

  • 标签: 木版年画 结构与能动性 国家意志 民众意愿
  • 简介:构建高新技术开发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由于缺乏相应的制度设计,园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较低,成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短板.佛山高新区以建设产业园区公共文化服务创新示范点,着力破解园区公共文化服务难题,探索出了一条具有科学、创新、可借鉴的园区公共文化服务路径.

  • 标签: 高新区 公共文化服务 佛山高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