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墓志作为重要的随葬品,在晋时期产生并发展起来。考古类型学对这一时期墓志形制的分析表明,墓志来源于墓碑,但到东晋逐渐脱离了墓碑的影响,形成自己的样式。而文献的讨论进一步描绘出形制背后的礼制内涵,可知墓志是在西晋开创的,产生时便具备等级性,而东晋时期由于墓碑复兴,导致墓志地位下降,作为普通随葬品走上了独自发展的道路,这也是形制变化的原因。

  • 标签: 墓志 两晋 形制 等级性 变迁
  • 简介:蓝靛瑶是我国瑶族支系之一,世居深山,头裹蓝布,习以蓝靛染布为衣。本文根据笔者在云南河1:2瑶山乡所做的田野调查,详细描述了现存的蓝靛瑶传统服饰,及其在制作方式、绣花图案、衣着习惯上发生的变化。

  • 标签: 蓝靛瑶 传统服饰
  • 简介:淮安清口为黄、淮、运交汇口,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漕运咽喉之地,明清朝在此治理水利方面用力最多,修筑的水运水利工程设施亦最多,治黄、导淮、济运、通漕、减灾等一系列关键工程设施有机地构成了复杂的清口水利枢纽工程,做好清口水利治理的各项文献研究及考古工作对于运河申遗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 标签: 大运河 清口 水利 顺黄坝
  • 简介:论述山区县级图书馆现状与服务创新的内涵,提出服务创新的模式,并对新兴县图书馆服务创新工作进行分析,指出在服务创新时要注重营造创新服务文化,以读者为心,进行权威服务、重视版权保护等。

  • 标签: 山区县级 图书馆 服务创新
  • 简介:在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鹤溪镇"六保"畲族村,畲民通过选择、失忆、补充、建构等方式,对当地汉族的汤夫人信仰予以采借和再编码,进行自我文化认同重构和社区文化整合。显然,在畲族漫长的历史迁徙和不可避免的畲汉文化涵化中,作为弱势族群和"迟到者"的畲族,往往基于文化适应策略和文化整合目标,对汉文化积极地采借、理性地选择、有目的地删改和补充,重塑族群文化认同。正是这种开放、理性的文化认同意识,构成了畲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和社会经济文化变迁永恒的动力。

  • 标签: 畲族 迁徙 文化认同 “六保” 汤夫人崇拜
  • 简介:声音展示是当代博物馆新出现的一种展示现象。荷兰鹿特丹海事博物馆、鹿特丹历史博物馆中的声音展示在其整体展陈中体现出鲜明的独立性。声音展示,以其传播功能上的延伸效应突破了博物馆的传统展示手法,又因其凝聚了人类生活经验、文化范式以及历史事件而具有文献价值,拓展了展示内容的范畴。从展示效果看,声音展示更多是从交流互动的角度,实现了观众与历史、观众与博物馆之间的认同需求,丰富了当代博物馆的文化形态。

  • 标签: 博物馆 声音展示 博物馆文化形态
  • 简介:选取新中国成立初期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新年画运动中木版年画作品的创作和民众接受情况的分析,探讨木版年画发展中国家意志、艺术创作者、接受者和文化之间的结构与能动的关系。

  • 标签: 木版年画 结构与能动性 国家意志 民众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