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5 个结果
  • 简介:由中国舞蹈家协会、中央电视台文艺中心、中国音乐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大型系列节目——2006中国民族民间歌舞盛典,10月中旬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隆重播出。胡振民、李牧、冯远及贾作光、白淑湘、冯双白、张继钢、李毓珊、刘春香等中国文联与中国舞协领导,舞蹈家资华筠、赵青、陈爱莲、吕艺生、潘志涛等和音乐、美术、民间艺术界的诸多艺术家们一起出席观看并亲切会见了参加演出的民间歌手、舞者和乐手。

  • 标签: 中国舞蹈家协会 中央电视台 民间歌舞 中国民族 播出 中国音乐家协会
  • 简介: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学者刘晓真新著《走向剧场的乡土身影》上架,本未料想要这样一字一顿的肯读,但它带来的研究视野的新鲜感和三两旬便不可跳读的夹叙夹议,使我以一个多月之期才读完这本汪洋恣肆的“小书”。

  • 标签: 中国艺术研究院 民间舞蹈 当代文化 秧歌 思辨 夹叙夹议
  • 简介:谈到中国民间舞的问题,我们早已熟知其历来所具有的地域性、群体性、传承性、自娱性、即兴性等等。但也早有人开始为民间舞担忧:没观众啦,没风格啦,象其它别的舞种啦……很多很多。似乎我们的这个历史悠久的国粹马上就要日暮途穷、寿终止寝了。一、生于忧患

  • 标签: 中国民间舞 “学院派” 舞蹈学院 民族主义 文化心理 自娱性
  • 简介: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时代氛围的变化和舞蹈专业水平的提高,传统民族民间舞在继承各民族舞蹈传统的同时,在身体语言的塑造力、艺术形象的创造力和舞台综合的表现力等方面,逐渐建构起其审美范式,并以此为载体与途径,追求深刻的人文内涵和精益求精的艺术境界,展现了更富有时代感、人民性的审美现代性特征。从历史发生的角度看,当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建构,是在新中国初兴的历史语境中,在苏联模式、专家系统、人民主体的共同作用下,以"舞台化"呈现出来的。在这个现代转型的历程中,著名舞蹈家贾作光先生对蒙古族传统舞蹈的"规范化"改造成为当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重要的艺术经验和传统。

  • 标签: 自律性 新中国民族民间舞 审美范式 贾作光 规范化
  • 简介:新中国成立以来,民间舞始终作为风格性舞段,在中国舞剧中充当着性格舞的角色。直到1987年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间舞系建立后,民间舞逐步实现了由节奏动律到动作乃至形象创造的、由“代表性”走向“主题性”的转变。

  • 标签: 中国民间舞 20世纪90年代 新中国成立以来 学院派 乡情 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