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990年代以来,启蒙话语在学界大规模“现代性反思”浪潮中备受挤压,一些学者不得不从学理层面和现实意义上来论述启蒙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文学批评启蒙话语的实践有三种指向:重申启蒙话语的历史合理性、营造启蒙的文化语境、构筑新的启蒙话语体系。这些坚守在呈现出一定意义的同时,也显露出了启蒙话语思想资源的薄弱。

  • 标签: 启蒙话语 现代性反思 启蒙终结论 新启蒙体系
  • 简介:自从《文学评论》《文艺报》《文学报》等报刊先后发表关于《中国现代文论选》的评论,《文汇报》《文学报》发表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史》的评论,尤其是当著名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专家李何林教授以《一本填补学术领域空白的开创性著作》为题,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7年第2辑发表评论以来,各兄弟院校的同行们以及不少读者陆续给我寄来了百余封热情洋溢的信件。有表示祝

  • 标签: 文学批评史 中国现代文论选 《文艺报》 《文学评论》 中国现代文学史 《文学报》
  • 简介:清许梿评选的《六朝文絜》是六朝骈文的著名选本。对《六朝文絜》的评选特点、方法和体例加以全面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许絜的文学批评观,从而窥测清季文人的六朝骈文接受史观、并探寻清代骈文复兴的内在原因。

  • 标签: 《六朝文絜》 许梿 文学批评观 骈文
  • 简介: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引人注目。其中,尤以开古代文学批评之风气的汉末魏初首屈一指的批评曹丕与代表当时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新成就的南朝著名文学批评刘勰最为突出。他们的批评理论与实践,对古代文学批评理论的建立和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如果说刘勰的《文心雕龙》是当时文学理论成就集大成之丰碑,那么曹丕的《典论论文》就是古代文学批评荒原中“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山之斧。《文心雕龙》之所以被认为“五十篇之内,百代精华备矣”,之所以能成为我国古代文论史上体大思精的理论名著并对后世产生巨大的影响,除了我国悠久的文学历史所提供的大量色彩绚丽的艺术花果可供研究之外,还得力于敢于开辟批评界之荆棘的曹丕所探索出来

  • 标签: 曹丕 文学批评理论 中国文学批评史 古代文学 文论史 文学历史
  • 简介:好的文学批评应该具有“正义”与“及物”的内在属性:好的文学批评不仅是在“寻美”,更是一种敢于冒犯、体现知识分子批判理性的“求疵”过程,是散发着知识分子正义的“及物”活动,是批评者“不低于”批评对象的对话与“问诊”——这是我所理解的高明、有效的文学批评应该具有的品质和向度。当前文学批评中流行的“不及物”批评形态包括“化简为繁”式义理叠加、“邻猫生子”式的伪问题、“砍头割脚”式的阉割批评模式和“求全责备”式的错位标尺判断,其共同特征在于看似充满了各种“理性”和“问题”,实是“不及物”或是非理性的胡搅蛮缠。

  • 标签: 正义 及物 公共知识分子 “80后”文学批评
  • 简介:从改革开放开始,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就对国内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发生了深刻的持续不断的影响。考察其关键概念"感时忧国"(obsessionwithChina)的提出及其汉译,可以理解夏志清文学批评的关注重心及理论创新。近年来,李欧梵、王德威、陈国球和顾彬等学者引用、发展了这一概念,它与20世纪中国文学现代性的论争紧密相关。"感时忧国"说诞生于现代民族国家话语之中,这一批评话语建立在道德与艺术的二元结构之上,其理论的局限性让人不禁追问,讨论中国文学现代性能否有别的路径。

  • 标签: 感时忧国 小说史 夏志清 现代性
  • 简介:创立超越西潮的文学批评新模式——著名文学史家、文艺理论王锺陵教授访谈录笑雪新时期以来,王锺陵教授以非凡的才智和卓越的实践,创立文学批评新模式,开拓我们民族文学研究的新路,引起了许多高识学者的注目。我们阅读他的著作,得到了一种清新的感受:在如何突破陈...

  • 标签: 文学批评模式 新历史主义 文学史家 中古诗歌 文艺理论家 新模式
  • 简介:摘要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女权主义运动在较为民主、自由、开放的美国和欧洲蓬勃发展以来,已历时近半个世纪。回顾这种潮流的痕迹,拓荒者留下了深深浅浅、大大小小的脚印,有些依旧如火如荼,而有些已铁戟沉沙。基于男女平等实现的艰难性,与社会生活的实际需求,在不断发展的平等基础上寻求男女和谐才更为现实,

  • 标签: 女权主义批判平等和谐
  • 简介:电影《孤独的人》是一部有强烈的超现实主义风格的影片,影片展现的是一个昔日的成功人士,在暮年之际经历人生低谷时期的整个心路历程,男主角独特而富有魅力的个性在此期间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作品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展现出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猛烈抨击以及对人性的探讨,最终留下深刻的反思空间,激发人类的自我选择和自我思考。

  • 标签: 孤独的人 结构主义 精神分析 社会学分析
  • 简介: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是指20世纪兴起于欧美的、在马克思主义原理基础上借鉴其他各种思潮、从事当代文化批判的批评流派。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作为一个重要的批评模式早在40年前被文艺学者引入中国,并对中国当代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简要论述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及其主要特点。

  • 标签: 西方马克思主义 文学 文化批判 中国
  • 简介:我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的政教审美原则论,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诗歌理论批评对政教审美原则论的阐说;二是词学理论批评对政教审美原则论的阐说;三是散文理论批评对政教审美原则论的阚说。上述三个维面,其论说的内容都主要围绕中和之美、微婉合度、温柔敦厚等论题加以展开。它们相互生发、相互共构、相互融通,共同构建出了我国古代文学批评政教审美原则论的骨架。

  • 标签: 古代文学 政教之论 审美原则 维面 阐说
  • 简介:本文以后殖民理论研究为出发点来分析诺思洛普·弗莱的文学批评观,通过弗莱对加拿大文学中所呈现的后殖民特征的论述,挖掘殖民话语这一权力工具对意识形态、政治和社会的影响.后殖民国家文学在挑战前宗主国的叙述权威和经典时,不断为边缘群体争夺话语权,寻求民族身份认同,从而丰富了当代后殖民文学研究.

  • 标签: 后殖民理论 弗莱 殖民话语 叙述权威 经典1
  • 简介:精神分析批评模式最重要的特征是它以揭示文学活动中各种无意识因素为目的。如果说精神分析学是“关于无意识的科学”①,那么精神分析批评也就是关于无意识的批评,它“致力于考察艺术品中的无意识意义,研究作家所虚构人物的无意识动机和作家的无意识趋向”。②。在精神分析批评看来,从意识层面考察文学所得到的判断是表层的、片断的和不完整以及不彻底的,甚至可以说是不真实的,实际上人们所没有意识到或者

  • 标签: 精神分析学 精神分析批评 文学批评 变态心理 创作动机 文学作品
  • 简介:楚文化是中华文化之中非常有特色和活力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湖北是楚国的核心区,研究楚文化对后世文学发生的影响,从明清时期的湖北入手,自有其典型性。楚文化创新精神对湖北文学的影响成为明清时期湖北文学批评关注的核心。可以看出,楚国的兴族立国史和地理优势是培育湖北文人创新精神的基础,楚人的性情气质培育了湖北文人创新精神的主体特征,楚地悠久的文化创新传统是养成湖北文人创新自信的资本,也让湖北文人觉悟到创新的责任。由楚文化培育出的这种鲜明的创新精神,在明清时期湖北文人对湖北文学创作发展进程的评论中得到鲜明的体现。

  • 标签: 明清 湖北 文学批评 楚文化 创新 影响
  • 简介:当下文学批评的失语与批评功能的缺位已然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无论是学院派批评、行业性批评还是媒体化批评,相当程度上暗含学理性匮乏的致命缺陷,以致难以有效进入当下文学现场。当下文学批评只有融合生命体验和主体意识,真正地走向细读式与历史性的研究实践,才能有力获取更契合文本实质、贴近作家精神世界的重新认识,才能有效推进当下文学批评空间的重新开创。这对于文学批评来说,是一种真正使命,更是一种极大挑战。

  • 标签: 文学批评 生命体验 主体意识 文本细读 文学史眼光
  • 简介:审美批评就是以审美为圭臬的文学批评。在审美批评中,艺术隐喻不是一种文学修辞,而是一种艺术思维方式。艺术隐喻作为批评的渡河之筏,不但实现了批评主体与枇评对象的契合,而且使批评主体在审美体验与人生感悟的传达中自然而然地揭示了批评对象的审美特征与艺术水准。艺术隐喻是实现审美批评文本文学意味的心理桥梁,也是实现人性共鸣的中介。

  • 标签: 审美批评 艺术隐喻 审美体验 人生感悟
  • 简介:加拿大学者诺思罗普·弗莱的昭比评的解剖》自诞生以来倍受学术界关注,但是很多学者都侧重研究他的神话原型理论,而忽略了他的整体丈学批评思想,本文试从《批评的解剖》一书中所涉及的批评理念来研究弗莱关于文学批评的概念、品格以及功能的独特观点,从整体上来探析他的文学批评观。

  • 标签: 丈学批评 批评的品格 批评的功能
  • 简介:李健吾是我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的批评大家之一,他的文学批评独具一格,极具魅力,形成了一套“李健吾式”的文学批评理论。在他看来,文学批评是一门说出见解并不忘批评使命的创造性艺术。文学批评要本着公正、自由和同情的原则,以“自我存在”、人性扣以往杰作为标准,达到走进杰作、发现优劣的建设性目的。

  • 标签: 李健吾 文学批评理论 创造性艺术 自我存在 走进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