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一、问题的提出当事撤诉是否导致诉讼时效的中断?由于立法的漏洞,对这一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首先在程序法阵营中分成肯定和否定两种观点。肯定说认为,从受诉人民法院裁定准许撤诉之日起,诉讼时效重新开始计算。其理由在于,根据《民法通则》第140条的规定,起诉导致诉讼时效的中断。因为权利人提起诉讼本身已经表明他并没有放弃权利,也不是怠于行使自己的权利,即使其后

  • 标签: 撤诉制度 诉讼时效 权利配置 提起诉讼 诉讼要件 诉讼权利
  • 简介:日前,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作出民事裁定书,驳回香港××公司确认仲裁协议效力的申请。该院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20条的规定,当事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或者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

  • 标签: 仲裁协议 效力 异议 当事人 仲裁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
  • 简介:<正>我国民事司法中的执行难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法律制度供给不足。我国目前没有单行的强制执行法,民事强制执行的制度规定于民事诉讼法典之中,条文只有34个,远不敷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多年来社会对于"民事强制执行法"立法的呼声很高。2004年7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曾公布了《关于变更和追加

  • 标签: 执行当事人 民事强制执行法 民事诉讼法 民事司法 既判力 申请执行人
  • 简介:将“当事意思自治”原则运用于侵权法律选择中,意味着涉外侵权法律关系中的当事可以自主选择解决他们之间的争议所适用的法律。造有利于争议得到顺利解决,符合国际私法促进国际民商事交往之目的.在全球化发展的时代,为促进我国的对外民商事往来,我们有必要借鉴国外立法在这方面的经验,在可行的范围内将意思自治原则运用于我国的侵权法律选择之中。

  • 标签: 意思自治 侵权 法律选择
  • 简介:段文波老师的《当事主义:对象、方法与程序》,从对象、方法与程序三个方面阐述了当事主义的内涵与制度,并结合了'建立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立案登记制'等司法改革措施和民诉制度变革,力图展示中国法语境中的当事主义及其走向。阅读之后,受益良多。

  • 标签: 主义对象 对象方法 当事人主义
  • 简介:本篇作者将当事主义与民事诉讼各阶段之程序(起诉、准备程序与庭审程序)进行相互结合,从事一系列之研究,有其重要之意义。且其特别强调现今民事诉讼应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实现庭审中心,必须以民事诉讼理论作为向导。当事主义的程序体制包含了三个要素:顺序、对象与方法。上述三者在审理结构中并非居于同一位置,而是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即对象是首位的,方法服务于对象之确

  • 标签: 主义对象 对象方法 当事人主义
  • 简介: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仲裁委员会或CIETAC)于2001年3月受理了中国某进出口公司与美国某公司因履行影碟机(DVD)购销合同而产生的争议仲裁案。仲裁程序开始后,中国公司向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中区联邦地区法院申请对美国公司的财产进行临时保全。2001年5月3日,该法院的地方法官(Magistratejudge)裁定同意中国公司的申请。

  • 标签: 法院 仲裁案 判决 财产保全 裁定 地方法
  • 简介:在我国,当事陈述作为法定证据种类之一而存在。然而,由于立法上未得到充分的规定,司法实践中经常出现当事虚假陈述,严重影响诉讼的进行。自《民事诉讼法》将诚实信用原则规定为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开始,真实陈述义务作为其重要内容,重新开始受到重视,并通过《民诉法司法解释》及《民事证据解释(征求意见稿)》(正文中简称(征求意见稿))得到了具体化。然而如何解决真实义务与辩论原则及证明责任的分配规则之间的冲突并防止重新回到职权主义将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通过案例及《征求意见稿》提出的方案进行评价与总结将是重要的导向。

  • 标签: 当事人陈述 真实陈述义务 虚假陈述
  • 简介:本文是基于作者2005年11月28日在布莱思高弗莱堡阿尔伯特-路德维希大学所作的报告写成的。在中国合同法中,代位权制度是一个相当有特色、也颇有争议的制度。作者认为,代位权制度是为了弥补中国强制执行法的漏洞而规定的法律制度。根据合同法的立法过程以及相关的司法解释,联系德国强制执行法、日本的代位权制度以及法国民法中的直接诉讼、间接诉讼以及效力终止诉讼等制度,作者论述了代位权请求权的内容、行使的前提条件等,并认为中国代位权诉讼的作用与法国直接诉讼的作用一样,即判决次债务向债权支付,突破了当事合议的相对性原则。

  • 标签: 相对性原则 代位权制度 债权人利益 法国民法 债务人财产 合同订立
  • 简介:<正>一、概述2007年10月28日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及次年新颁布的《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对审判监督程序和执行程序部分作了较大的修改。就积极方面而言,此次修改旨在重点破解我国长期存在的'申诉难'和'执行难'这两大顽疾,并借以促进和谐社会之构建。但正如学者所言,如果仅仅是在'改了总比没改好'这种层面上来讲的话,此次对于《修改决定》的意义或日价值,万万不可高估浮夸。此次修订,并没有广泛地吸收我国法学研究

  • 标签: 当事人主义诉讼 民事诉讼法 民事诉讼模式 审判监督程序 执行程序 处分权
  • 简介:通过西南地区D县的调查发现,当事接受调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当事自身的原因和其他调解参与者的影响,又有强制性因素的影响,还有调解的空间性及技巧等,这些因素都成为促使当事接受调解的主要原因。明确当事接受调解的主要原因,不仅能够在司法实践中更清楚地认识到调解的作用,同时也能让我们更进一步反思调解,从而构建一个更为良好健全的法院调解运行机制。

  • 标签: 法院调解 当事人 原因
  • 简介:(1998年6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992次会议通过,自1998年7月28日起施行)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你院(1996)经他字第26号《关于在审理一方当事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案件中几个具体问题应如何解决的请示报告》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一、原依照有关规定设立的仲裁机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以下简称仲裁法)实施前受理、实施后审理的案件,原则上应当适用仲裁法的有关规定。鉴于原仲裁机构的体制与仲裁法规定的仲裁机构有所不同,原仲裁机

  • 标签: 申请撤销仲裁裁决 当事人 具体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 仲裁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
  • 简介:感觉这篇文章尚未完成,所以不大好评论。文章的主要缺点是核心概念使用混乱,其内涵、外延缺乏应有的界定和前后一致性。比如,标题'当事主义:对象、方法与程序',什么是'当事主义的对象'?作者引证了20年前的一个语焉不详的结论'当事主义的程序体制包含了三个要素:顺序、对象与方法'。

  • 标签: 主义对象 对象方法 当事人主义
  • 简介:《物权法》第78条第二款规定业主有权对业主大会或业主委员会的不当决定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规定过于简单,没有明确撤销的效果、请求撤销的期限,缺乏可操作性,无法应对现实生活中复杂多变的情况。撤销诉讼中原告一般应限于具有业主身份者,但在特殊情况下也应扩及房屋所有权的继承以及房屋的实际管理、使用人等。作为被告的业主大会或者业主委员会的诉讼主体资格存在疑问,目前可以考虑通过司法解释来解决这个问题。

  • 标签: 当事人 业主 业主大会 业主委员会
  • 简介:强制执行公证正逐渐成为我国民事经济纠纷解决司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撰写过程中,正值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银监会联合发文即“关于充分发挥公证书的强制执行效力服务银行金融债权风险防控的通知”,此可作为强制执行公证作用的一个最具时效的注解。这件文件作为一个符号,有可能预示着强制执行公证将日益引起法律行业的重视,不再像以往那样渴求“主流地位”而不能,如此我们公证行业更应对其进行更加精细化、专业化、体系化的研究,方能雕琢成器经得起各方面推敲。本文选题即在于努力体现公证“精细化”研究之旨趣,但由于时间与能力所限,相关研究并未在学术意义上真正展开和进行,更大程度上只是提出问题,供业内同仁有兴趣者参考而已。

  • 标签: 强制执行 当事人 公证 意思介入
  • 简介:段文波老师的论文就当事主义诉讼模式下的裁判对象、裁判方法以及审理程序的问题进行了相当准确和透彻的论述,并在此基础上就我国法上之开庭审理程序的改造提出了具有相当洞见的观点,给人以深刻启发,是当事主义诉讼模式程序化研究的重要文献。论文的很多观点都是笔者深表赞同的。比如,诉讼请求、

  • 标签: 主义对象 对象方法 当事人主义
  • 简介:进一步拓宽监督沟通渠道,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促进公正廉洁司法,有效提升司法公信力,定安县法院探索建立了回访案件当事工作制度。该制度自2012年9月实施以来,该院组织回访案件当事及诉讼参与人6案8次,受到广泛好评,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 标签: 案件当事人 工作制度 定安县 回访 法院 司法公信力
  • 简介:《民诉法解释》第251条和第252条分别对二审与再审发回重审案件当事申请变更诉讼请求作出规定。其中,前者的适用范围较为模糊而有待辨析。因此,有必要在区别诉讼请求“质”的变更和“量”的变更的前提下,分类型讨论二审发回重审案件当事变更诉讼请求的构成要件。后者规定了再审发回重审可变更诉讼请求的四种情形,其中第三、第四种分别涉及原诉讼请求无法实现以及不变更无法通过另诉解决,需要结合实务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加以展开分析。

  • 标签: 发回重审 诉的变更 诉讼请求 诉讼标的
  • 简介:<正>内地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于2006年7月14日在香港签署了名为《关于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相互认可和执行当事协议管辖的民商事案件判决的安排》(以下简称为《安排》)。经过较长时间磋商,在香港回归九年之后才得以签署的这一协议已为商界和法律界关注已久,并旨在为这些人士“提供便

  • 标签: 双方当事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 生效判决 区际司法协助 执行判决 管辖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