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2 个结果
  • 简介:全国自动气象站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OSSMO2004实现了地面测报的业务功能需求,但尚未考虑实现自动站探测数据的实时异地备份功能。作者针对业务安全要求,利用DelphiIndy9实现自动站数据实时地进行自动异机和异地备份。

  • 标签: 自动站 Indy9 业务安全
  • 简介:本文根据西北地区现有气象台站1961-1990年30年地面观测整编资料,采用台站距离权重法,用数学插值算法计算获取0.5纬度乘0.5经度的整个西北地区以0.5°×0.5°格点分布的气候资料,通过对该资料气温、降水、湿润系数地区分布情况的分析研究,把我国西北地区划分为8个相似气候区。

  • 标签: 插值资料 西北地区 气候相似区 台站距离权重法 气温 降水
  • 简介:利用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SACOL)2006—2011年晴空无云时激光雷达(CE-370—2)资料,结合2006年12月至2007年5月多波段太阳光度计(CE-318)资料,对比验证了激光雷达资料的反演结果,并分析了兰州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激光雷达反演得到的光学厚度与光度计观测得到的光学厚度,两者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6。兰州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3—5月和11-12月较大,主要原因是3—5月是当地沙尘频发期,11—12月是居民集中采暖期,沙尘排放和燃煤排放显著增加了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气溶胶光学厚度6~10月偏小,湿沉降清除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光学厚度季节分布为春季0.42,冬季0.36,秋季0.30,夏季0.21。光学厚度频数分布于0.0~0.3的最多,占总数的一半,且存在季节差异。兰州上空夏季干净,春季浑浊,冬季次浑浊。

  • 标签: 激光雷达 兰州地区 气溶胶光学厚度(AOD) 频数分布
  • 简介:1问题的提出目前采用的双机备份方法是如果现用机发生故障,将采集器的RS232连接到备份机相应端口,然后启动备份机的地面测报业务软件,因备份机上的数据不全,系统默认将采集器上的正点数据和分钟数据全部卸载,需要很长时间,时效性差。修改备份机D:\OSSMO2004\SysConfig\SysPara.ini中StartTime和RunTime参数以达迅速启动,但同样会因备份机上数据不完整而引发不可预知的错误。

  • 标签: 软件实现 双机 无缝隙 自动站 同步 备份机
  • 简介:半干旱区水资源综合利用服务系统是以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贯彻中国气象局开展研究型业务的精神,尽快使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和业务能力,在已有农田优化灌溉预报模型和雨养农业区农田干旱监预测方法等科研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整合、完善构建了半干旱区水资源综合利用系统,形成既可对主要灌区进行灌溉预报,又可对旱作区进行土壤水分监测和干旱监测的综合服务系统。

  • 标签: 水资源 灌溉预报 服务系统
  • 简介:文章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8月15日发生在赤峰机场的雷暴天气进行了初步分析,揭示了此次雷暴天气的产生机制。结果表明:低空暖式切变和高空槽是本次雷暴天气的触发因子,低空西南急流使辐合加剧并迅速输送了水汽;低空槽前气流的突然增大对对流性天气预报有一定的帮助,特别是低空西南急流的建立,不仅增大了水汽输送的效率,迅速积累了大量不稳定能量,还加剧了急流左侧区域的辐合;对流指数的统计经验阈值对雷暴天气预报有着很好的指示作用,综合分析多种指数使预报效果更好;温度层结差并不能说明没有对流性天气,低空充沛的水汽条件能弥补这一不足。

  • 标签: 雷暴 急流 指数
  • 简介:本文利用Micaps系统提供的FY-2及GEOS-9两种卫星云图资料,通过降水与云图多通道纹理的统计方法建立相关方程,进行降水的估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可以对增雨作业的决策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 标签: 卫星云图 层状云 降水估算 人工降雨
  • 简介:1概述1993年之前作强对流天气短时预报都是将雷达回波进行逐级衰减,衰减后剩下最强的回波,如达到强对流天气的标准就把强中心逐个描在一张地图上,并对中心所在地发布强对流天气通报。这样做一是较麻烦;二是把强中心的回波描下来存在人为的误差;三是在一张雷达回波图上,不能直观地看到整个雷达回波强度分布和强中心的顶高。1993年后利用计算机彩色数字分层显示功能处理雷达回波就克服了以上的不足,计算机彩色数字分层显示自动地从天气雷达上收集雷达回波资料,在一张图上就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雷达回波的强度分布,附上地形图就可以较准确地看出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地点。2强对流天气过程的雷达回波分析3月24日13时观测在长沙西部和九江以北有混合型降水回波,随着对流天气的迅速发展,15时20分长沙西部的回波与九江以北的回波连成一长约450公里宽约120公里的宽雨带,前沿位于铜鼓、武宁、瑞昌、安庆一线,回波强度由20dBZ增强到40dBZ,顶高由4km迅速增大到10km,并以每小时

  • 标签: 强对流天气 分层显示 雷达回波强度 利用计算机 强中心 雷雨大风
  • 简介:一、气候变迁和变化与人类社会1.现状利用19世纪以前的资料来研究气候变迁、变化与人类社会和社会生产的关系时,由于资料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没有足够数据和得当的统计方法的情况下,得出的结论也往往是不正确的。因此,对初期得到的研

  • 标签: 气候变迁 气候影响 人类社会 现状利用 北太平洋高压 气候模式
  • 简介:处于黄土高原中心地区的庆阳市水资源十分缺乏,水资源总量严重不足,现有的水资源在开采方面又存在很大的难度,可利用水资源极其缺乏,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通过对该水资源总量、利用现状的调查、分析研究,结合当地的地理和经济特点,分析水资源在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对策.

  • 标签: 黄土高原中心地区 水资源利用现状 可持续利用
  • 简介:为揭示吉林省的太阳能资源变化规律,利用线性回归分析和线性相关分析及M—K检验法对1960年以来长春、延吉代表站的太阳总辐射资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的年平均太阳总辐射为4787.4MJ/m^2·a,夏季太阳总辐射最大,春季次之,冬季最小。吉林省年平均太阳总辐射在波动中下降,且下降趋势不显著,20世纪60年代太阳总辐射较高,80年代达到最低值,90年代以后小幅度回升。春、秋、冬季的太阳总辐射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冬季太阳总辐射下降趋势显著,夏季呈显著增加。吉林省年日照时数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由西向东逐渐减少的地域分布差异;而在时间上也呈现出由春季到冬季依次减少的分布特征。吉林省的太阳能资源总量丰富,变化趋势不显著,这对于利用太阳能资源是十分有利的。

  • 标签: 太阳总辐射 变化规律 太阳能利用 吉林
  • 简介:利用采自崆峒山区的66根油松树轮样芯,建立了采样点的标准年表、差值年表和自回归标准化年表。相关分析表明,标准年表与当年夏季均温有显著的相关性,通过建立回归方程,重建了1751-2005年崆峒山地区夏季温度序列。结果表明,自1751年以来,研究区存在3个高温期(1786-1847年,1894-1937年、1987-2004年)和3个低温期(1764-1785年、1852-1893年,1952-1986年)。与Nino3指数、南方涛动指数(SOI)和太阳黑子数等对比表明,崆峒山地区对全球大尺度气候变化及太阳活动都有较好的响应。

  • 标签: 树轮宽度指数 夏季均温 气候变化 崆峒山
  • 简介:通过定点试验和大范围的调查研究,对晋冀蒙毗邻旱作区的农业、牧业、林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和研究.针对这些地区的气候资源、生产水平及经济状况,分析了农业发展的可行性,并且提出此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必由之路是优化种养业结构.同时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得出作物的生产潜力.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优化种养业结构的具体方案及对策.

  • 标签: 气候资源 旱作区 农业 牧业 林业 产业结构
  • 简介:目前,我省各台站普遍采用机制气表-1封面封底,使用时,对文字输入部分普遍感到费时费力。本文采用ucdos系统下的自定义词组功能,编制封面固定词组及封底常用词组,以期达到封面封底快速输入之目的。目前微机的中文平台普遍采用ucdos系统,因此,本文利用ucdos系统中的自定义词组功能,编制自定义词组。编制自定义词组有多种方法,本文采用WPS文字处理系统编制。

  • 标签: 自定义词组 快速输入 文字输入 WPS文字处理系统 UCDOS 固定词组
  • 简介:试从气象角度出发,对位于昆山市北部及南部的阳澄湖旅游度假区和淀山湖旅游度假区的气候资源的利用和客流量预报作初步探讨。

  • 标签: 旅游 气候资源 客流量预报
  • 简介:本文从统计学的方法出发,对青海省河南县气象站预报降水要素备选因子进行了普查和相关分析,得出了含有尽可能多预报信息的降水预报方程。经比较,比一般逐步回归方法得出的回归方程的预报效果有明显的提高;由计算结果得出,把文献物理量场的应用方法推广为单站要素的应用是可行的;且此方法有利于县站预报员充分利用现有的单站资料。

  • 标签: 单站要素 客观定量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