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制备经聚乙二醇(PEG)修饰的表阿霉素-白藜芦醇长循环脂质体,考察长循环脂质体体外释药行为,并对其抗肿瘤作用进行评价。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硫酸铵梯度法制备表阿霉素-白藜芦醇长循环脂质体;采用动态透析法考察其体外释药行为;SRB法评价体外抗肿瘤作用。结果采用薄膜分散法-硫酸铵梯度法制备的长循环脂质体中表阿霉素与白藜芦醇包封率可达89.80%、65.01%。体外释放研究表明,表阿霉素-白藜芦醇长循环脂质体较普通脂质体及原料药释药速度更慢,稳定性更好。体外细胞毒试验显示,长循环脂质体对C6胶质瘤细胞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结论制备长循环脂质体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包封率较高,体外释放具有缓释特征,体外抗肿瘤作用强。

  • 标签: 表阿霉素 白藜芦醇 PEG 脂质体 体外抗肿瘤作用
  • 简介:目的观察欣力胶囊对阿霉素(ADR)中毒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新生SD乳鼠心肌细胞做原代培养,复制ADR损伤心肌细胞模型,测定培养上清液多项生化指标,并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细胞。结果ADR(终浓度为10^-6M)可致上清液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增加(P〈0.01),同时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下降而丙二醛(MDA)含量升高(P〈0.01),欣力胶囊(0.025~0.1mg/mL)可呈浓度依赖性地降低LDH活力,增加细胞SOD活力和降低MDA含量(P〈0.05或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欣力胶囊能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率,证实了欣力胶囊的保护作用。结论欣力胶囊能够拮抗ADR引起的自由基脂质过氧化,从而保护心肌细胞。

  • 标签: 欣力胶囊 阿霉素 心肌细胞 流式细胞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表阿霉素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科2011年1月-2012年12月于我科接受表阿霉素联合多西他赛治疗的50例晚期乳腺癌患者,总结分期其护理措施。结果50例患者均安全顺利的完成了所有化疗周期,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通过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进行精心的护理,可有效降低化疗的副反应。

  • 标签: 表阿霉素 多西他赛 晚期乳腺癌 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预防和治疗阿霉素引起的心肌损害。方法将28例Ⅲ~Ⅳ期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4例,均予以PA方案化疗6个周期,治疗组同时应用生脉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心电图和心肌酶谱的改变。结果治疗组心电图异常者共3人次,反应率为3.59%;对照组心电图异常者共20人次,反应率为23.8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生脉注射液具有预防和减轻阿霉素引起的心肌损害的作用。

  • 标签: 阿霉素 心肌损害 生脉注射液
  • 简介:目的通过用DDC(Diethyldithiocarbamate)预先处理耐药肿瘤细胞和荷有Walk256肝癌模型的大鼠的方法,考察此方法对提高纳米级阿霉素碘油乳剂体内外抗肿瘤作用的可行性。方法用MTT试验评价阿霉素及其纳米级碘油乳剂对耐药细胞及肿瘤细胞的杀灭作用,用220-250gSD大鼠建立Walk256肝癌模型,通过肝动脉分别注入生理盐水、阿霉素、纳米级阿霉素碘油乳剂。DDC加纳米级阿霉素碘油乳剂以及DDC加阿霉素脂质体碘油乳剂,分别测定各组的肿瘤生长率和生命延长率。结果经过DDC预处理后,阿霉素对两种阿霉素耐药肿瘤细胞SGC7901CVR和SGC790WT的IC50(μgmL-1)分别从原来的184降至074和从40降至032。除生理盐水外,各组处理后的肿瘤体积均有所下降,未用DDC处理过各组的平均肿瘤生长率远大于预先用DDC处理过的各组(P<001)。而生命延长率则明显小于预先用DDC处理过的各组(P<005)。结论通过用DDC预先处理来抑制肿瘤细胞中的SOD可以提高阿霉素的抗肿瘤作用,脂质体和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作为阿霉素的释放载体,使阿霉素具有缓释性和一定的组织靶向性,延缓了肿瘤细胞中被DDC抑制的超氧化物,增强肿瘤细胞中自由基的作用,提高了疗效。

  • 标签: 肿瘤 阿霉素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 超氧化物歧化酶 纳米粒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多西他赛联合表阿霉素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并对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用多西他赛联合表阿霉素治疗晚期乳腺癌50例,其中初治患者23例,复治患者27例。用WHO实体瘤近期客观疗效标准及抗肿瘤药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评价疗效及毒性,用卡氏评分评价身体状况变化。结果在50例患者中,4例达到完全缓解,24例部分缓解,12例病情稳定,10例出现进展。其中有效率达到56%,临床获益率达80%。初治患者和复治患者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毒副反应以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为主,大多为Ⅰ-Ⅱ度。结论多西他赛联合表阿霉素对晚期乳腺癌有较好的疗效和有效性,可作为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晚期乳腺癌 多西他赛 表阿霉素
  • 简介:目的:探讨白毛藤多糖(SolamumlyratumThunbpolysaccharide,SLTP)联合阿霉素(Adrismycim,ADM)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ADM组、ADM+低剂量SLTP组,ADM+中剂量SLTP组,ADM+高剂量SLTP组。通过RT-PCR检测各组Bcl-2、Fas基因表达量的变化,同时应用荧光显微镜观察人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ADM组及ADM+高中低剂量SLTP组细胞凋亡率增加,并且上调Fas和降低Bcl-2表达。结论:阿霉素阿霉素联合白毛藤多糖促进其MCF-7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激活Fas、抑制Bcl-2的基因表达有关。

  • 标签: 白毛藤多糖 阿霉素 乳腺癌 FAS BCL-2
  • 简介:抗新生血管治疗是一种很有效的抗血管新生化疗方法,它通过将细胞毒药物运送到新生血管内皮细胞从而破坏新形成的血管,达到间接消灭肿瘤细胞的目的。近来有报道表明,APRPG五肽可以特异性地与肿瘤新生血管结合。我们使用APRPG与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的共聚物(DSPE-PEG-APRPG)来修饰脂质体,探讨包载多柔比星的新生血管靶向的脂质体(APRPG-LP)对Lewis肺癌(LLC)肿瘤的抗肿瘤效果。结果表明,APRPG修饰的多柔比星脂质体相比于普通的多柔比星脂质体(LP),游离多柔比星溶液(FreeDOX)和生理盐水(saline),既显著地抑制了肿瘤的生长(P〈0.001).又显著地延长了荷瘤小鼠的生存时间(P〈0.01),这是由于APRPG—LP可以破坏肿瘤新生血管,更加有效地杀死肿瘤细胞。因此.APRPG—LP是一种较好的能将药物靶向输送到肿瘤新生血管部位的药物载体。

  • 标签: 脂质体多柔比星 抗肿瘤效果 血管新生主动靶向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运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表阿霉素(Epirubicin,Epi)在大鼠血浆和肝脏组织中的浓度的方法。方法通过外周静脉注射表阿霉素后,取大鼠血浆及肝脏组织,经蛋白沉淀,有机相萃取,氮气吹干,流动相复溶等处理后,运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检测表阿霉素的药物浓度,结果血浆中最小检测限为5ng/ml,在5~1000ng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肝脏中最小检测限为25ng/ml,在25~2000ng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结论建立了检测血浆、肝脏组织内表阿霉素(EPI)药物浓度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方法(RP-HPLC)。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单,稳定性好的特点。

  • 标签: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表阿霉素 肝脏组织 血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脂质体阿霉素联合化疗治疗原发骨恶性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11例原发性骨恶性肿瘤患者,采用脂质体阿霉素联合顺铂或异环磷酰胺化疗2~6个疗程,观察化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11例患者化疗客观反应率为63.6%(7/11),2年无病生存率为45.5%(5/11)。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脱发、口腔黏膜炎、皮疹、手足综合征等。结论脂质体阿霉素联合化疗治疗原发骨恶性肿瘤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骨肿瘤 脂质体阿霉素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表阿霉素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从我院晚期乳腺癌患者中选取52例,分析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本次研究选取的5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9.23%,其中,初治组为90.00%,复治组为56.25%。对比初治组和复治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P<0.05;本次研究选取的5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其中,20例为Ⅲ—Ⅳ度骨髓抑制,占38.46%;其余为Ⅱ度之下骨髓抑制,通过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均得到有效控制。极少数患者出现腹泻、黏膜炎和手足综合征等不良反应,均按期完成治疗。结论在治疗晚期乳腺癌疾病临床上表阿霉素联合多西他赛具有良好作用,且不良反应较小,对患者临床症状具有一定改善作用。

  • 标签: 表阿霉素 多西他赛 晚期乳腺癌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阿霉素节律化疗对肝细胞癌肿瘤血管生成的干预作用,观察其抑瘤效果和毒性反应.方法建立裸鼠HepG2皮下移植瘤模型,荷瘤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8只),分别为对照组、节律化疗(metronomicchemotherapy,MC)组(阿霉素,1mg/kg,每3天一次)和最大耐受量化疗(maximumtolerateddosechemotherapy,MTDC)组(阿霉素,10mg/kg,单次注射).每隔3天测量小鼠体重及肿瘤直径,21天疗程结束后处死裸鼠,称瘤重,通过血管内皮细胞的CD31/CD105联合荧光标记进行血管定量分析.结果节律化疗组(MC组)对肿瘤生长存在抑制效应(P<0.01),而最大耐受量化疗组(MTDC组)也有抑瘤作用(P<0.01),两种方案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564).MC组与MTDC组的抑瘤率分别为48.13%、43.32%,但MC组毒性较低,与对照组相比平均体重无明显差别(P>0.05).节律化疗能显著降低肿瘤血管的区域密度(P<0.01),而MTDC组不存在抗血管生成作用(P=0.503).结论节律化疗可显著地抑制肿瘤生长及血管生成,且毒性反应低,其抑瘤效果与抗血管生成作用有一定相关性.

  • 标签: 肝肿瘤 血管生成 化学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霉素与顺铂经肝动脉灌注介入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患者120例为治疗对象,按患者住院单双号顺序,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介入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阿霉素与顺铂经肝动脉灌注介入治疗。以总生存时间为主要终点,至疾病进展时间为次要终点。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生存时间治疗组在1、2年生存率分别为49.2%和32.5%,中位生存时间10.3月;对照组分别为32.6%、15.6%和8.0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进展时间治疗组在1年与2年无疾病进展率分别为43.5%、15.7%,中位至疾病进展时间为8.9月;对照组分别为18.9%、17.3%和6.2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肾功能变化、血常规及胃肠道反应均无显著差异。结论阿霉素与顺铂经肝动脉灌注介入治疗肝癌的疗效较为满意,优于常规的介入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阿霉素 顺铂 介入治疗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铁死亡在阿霉素(ADR)诱导小鼠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中的作用。方法雄性BALB/c小鼠按完全随机设计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20只。模型组采用眼球后静脉注射ADR建立小鼠FSGS,对照组于眼球后注射与ADR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实验第0周、第1周和第8周分别检测两组小鼠尿白蛋白/肌酐(ACR)。实验第8周末,处死小鼠,取肾组织,分别在多聚甲醛和戊二醛中固定,病理切片经PAS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试剂盒检测肾组织中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水平;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肾组织中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mRNA表达。结果第8周末,模型组小鼠ACR为(78.57±21.64)mg/mg,对照组小鼠ACR为(17.96±5.86)mg/mg,模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肾组织PAS染色呈典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表现,提示造模成功。超微结构显示,模型组小鼠足细胞中线粒体萎缩,线粒体膜密度增加和膜破裂。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肾组织GSH浓度显著减少[(6.49±2.63)mmol/L比(3.92±1.86)mmol/L],MDA浓度显著增高[(35.69±5.28)mmol/L比(73.36±12.47)mmol/L],PTGS2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1.34±1.61)比(5.94±3.51)],均P<0.001。结论ADR诱导小鼠FSGS过程中存在铁死亡现象,提示铁死亡可能参与FSGS的发生。

  • 标签: 铁死亡 阿霉素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阿霉素对H9C2细胞的影响,为阿霉素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不同浓度多柔比星(1、2、4、6、10ug/ml)与H9C2心肌细胞共培养6、12、24h,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计算不同作用时间及药物浓度的细胞抑制率。结果阿霉素剂量从1-10ug/ml均能抑制心肌细胞活性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一定剂量阿霉素对心肌细胞有毒性作用,可致心肌细胞坏死和调往率增加。

  • 标签: H9C2心肌细胞 阿霉素 细胞抑制率
  • 简介:目的:研究紫杉醇联合表阿霉素治疗乳腺癌不良反应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9例,对照组29例,分别接受紫杉醇联合表阿霉素治疗乳腺癌不良反应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过敏3例,胃肠道反应2例,脱发9例,关节肌肉酸痛10例,窦性心动过速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24.1%,对照组过敏4例,胃肠道反应4例,脱发22例,关节肌肉酸痛12例,窦性心动过速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31.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表阿霉素治疗乳腺癌不良反应的护理能够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紫杉醇 表阿霉素 乳腺癌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霉素神经干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阿霉素神经干注射治疗,对照组用无水酒精神经阻滞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疼痛程度以中度以下为主,占91.7%,对照组中度疼痛、中度以下疼痛及中度以上疼痛分别为43.3%、46.7%和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霉素神经干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成功率高,方法简单,安全可靠,适于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标签: 三叉神经 阿霉素 无水酒精
  • 简介:目的观察萝卜硫素对阿霉素所致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2012年3月—2013年3月选择出生1—3d的sD大鼠30只,进行心肌细胞培养。培养4d后心肌细胞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阿霉素损伤组、萝卜硫素低剂量组、萝卜硫素中剂量组、萝卜硫素高剂量组各6只。作用48h后行心肌细胞活力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心肌细胞凋亡率测定。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阿霉素损伤组心肌细胞活力、SOD活性[0.296±0.011、(2.296±0.011)U/L]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中、低剂量萝卜硫素组心肌细胞活力(0.491±0.014、0.411±0.012、0.341±0.052)、SOD活性[(4.452±0.014)、(3.981±0.012)、(3.341±0.052)U/L]高于阿霉素损伤组(P〈0.05);阿霉素损伤组MDA含量、心肌细胞凋亡率[(3.247±0.241)斗mol/L、(50.8±2.2)%]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中、低剂量萝b硫素组MDA含量、心肌细胞凋亡率低于阿霉素损伤组(P〈0.05)。结论萝卜硫素可通过其抗氧化及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作用对阿霉素所致心肌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 标签: 萝卜硫素 阿霉素 心肌细胞 体外培养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表阿霉素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晚期乳腺癌采取的临床护理措施,以此减轻化疗药物毒性反应。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73例晚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表阿霉素联合我多西他赛治疗时,给予护理措施干预,分析73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73例患者未发生1例严重过敏,出现35例白细胞减少,3例血小板减少,2例贫血,未发生皮肤过敏与体液潴留。结论给予护理措施干预后,晚期乳腺癌患者可以更顺利的度过化疗期,杀灭肿瘤细胞,有效延长生命周期,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表阿霉素 多西他赛 晚期乳腺癌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紫杉醇联合表阿霉素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本院行化疗治疗的48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均行紫杉醇联合表阿霉素治疗,观察患者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统计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化疗期间,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最高为77.08%,显著高于骨髓抑制(12.50%)、皮肤/黏膜毒性及脱发(56.25%)、心脏毒性发生率(12.50),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皮肤/黏膜毒性及脱发不良反应发生率次之,显著高于骨髓抑制和心脏毒性,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皮肤/黏膜毒性及脱发、心脏毒性等不良反应中,Ⅲ~Ⅳ级不良反应均显著低于Ⅰ~Ⅱ级,差异显著P<0.05。不良反应患者均行对症治疗后好或恢复正常。48例患者治疗后近期有效率为62.50%(30/48)。结论紫杉醇联合表阿霉素治疗乳腺癌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风险较低,经过对症治疗可有效减轻不良反应危害,该联合化疗方案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 标签: 联合化疗 乳腺癌 紫杉醇 表阿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