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褪黑素(melatonin,MLT)对高糖诱导体外培养兔晶状体白内障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发育正常的兔晶状体,随机分为3组:A组空白对照组、B组高糖处理组、C组实验组(在高糖处理的基础上加MLT,浓度为50μmol/L).观察不同培养时间(48,72,96h)各组晶状体混浊程度.通过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化学比色法测定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观察不同时间各组晶状体的生物化学变化.结果:晶状体混浊情况:培养96h后,A组晶状体无明显变化,晶状体完全透明为80%,Ⅱ级混浊为20%;B组晶状体混浊逐渐加重,晶状体Ⅳ级混浊为20%,Ⅴ级混浊为80%;C组晶状体完全透明为60%,Ⅱ级混浊为40%.晶状体生化指标的测定:C组兔晶状体组织中的SOD,CAT含量高于B组(P〈0.01),C组兔晶状体组织中MDA含量低于B组(P〈0.01).结论:MLT可抑制高糖诱发的兔晶状体的氧化损伤,延缓和减轻高糖诱导的兔白内障的发生和发展.

  • 标签: MLT 白内障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过氧化氢酶
  • 简介:252只1日龄萨索肉雏鸡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处理设3个重复,每重复28只鸡。3种日粮分别为:21%粗蛋白(CP)+0.10%酶制剂:21%CP+0.20%微生态制剂;19%CP+0.10%酶制剂。饲料中加入外源指示剂Cr2O330mg/kg。常规饲养,试验期为3周。16~20日龄半收粪法连续采集鲜粪,进行代谢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各组鸡生产性能差异不显著,0.20%微生态制剂组日增重呈改善趋势;CP、钙(Ca)和磷(P)表观代谢率以微生态制荆组最高(P〈0.05),21%CP+0.10%酶制剂组最低(P〈0.01);粪便含水率各组间无显著差异。

  • 标签: 肉仔鸡 酶制剂 微生态制剂
  • 简介:摘要中医院重点专科的特色,离不开特色制剂的支撑,加强专科建设,是医院实现快速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方法之一。中药特色制剂是防病治病的重要武器,是医院竞争的核心组成部分,在国家对医院制剂室采取不鼓励政策,同时加强监管的形势下,制剂室的发展面临着挑战与机遇,只要顺应临床需求,开发特色制剂,满足患者个体需求,转变观念与生产模式,走差异化竞争路线,做好拾遗补缺,制剂室在很长的时间内还有生存的空间。

  • 标签: 特色制剂 制剂室建设
  • 简介:摘要:2015年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针对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的文件,这些文件强调遵循中药研制的规律,加快构建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临床试验相结合的注册审评证据体系;优化基于古代经典名方、名老中医方、医疗机构制剂等具有人用经验的中药新药审评技术要求,加快中药新药审批;促进中药守正创新,强化中药生产全过程及全生命周期的质量控制,重点加强源头控制;鼓励中药在新方法、新技术、新剂型方面的创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文件中更是多次提到了建立符合中药特点的技术审评体系。

  • 标签: 中药复方制剂特点 中药复方制剂 生产工艺 研究
  • 简介:摘要:中药复方制剂的生产工艺决定着中药复方制剂安全、有效的物质基础,是影响中药复方制剂质量的关键因素。研究中药复方制剂生产工艺的特点,探讨符合中药复方制剂特点的工艺研究模式,对科学合理设计中药复方制剂的工艺路线和优化工艺条件具有指导意义。通过对中药复方制剂生产工艺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结合《中药复方制剂生产工艺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中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提出基于中药复方制剂特点开展中药复方制剂生产工艺研究的思路,以期为中药复方制剂的工艺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 标签: 中药复方制剂 特点 生产工艺
  • 简介:摘要针对目前大多数医院制剂室发展不景气的状况,探寻医院制剂室发展的道路,建议建设制剂中心,阐述了制剂中心建设的必要性、优势和管理,为发扬和发展医院制剂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

  • 标签: 医院制剂 制剂中心 建设
  • 简介:【摘要】包衣主要是指粒芯外表包裹一层物质,粒芯本身可以是片子、小丸、颗粒以及粉末,包衣的目的也比较多,例如防潮、防机械力、腌味、上色或改进药物活性成分的释放效果。包衣工艺主要在于糖衣包衣工艺以及薄膜包衣工艺两种类型。糖衣包衣工艺主要是将糖浆、滑石粉、色素喷射到片芯的表面形成衣层。薄膜包衣工艺主要是通过喷射聚合物溶液或混悬液在片芯的表米娜上构建衣层,从而实现对制剂药物的高质量生产。对此,为了进一步提升制剂药物的综合生产水平,本文分析制剂薄膜包衣技术,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帮助。

  • 标签: 制药工业 制剂薄膜包衣 生产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制剂的作用和前景。方法分析我院2008年~2010年医院制剂的应用情况。结果我院制剂使用品种逐渐减少,而用量和销售量逐年增加,医院制剂销售额占全部药品销售金额的1%左右.销售和使用频度排前10位的品种基本一致,都为中药制剂,其销售占医院制剂的70%,中药制剂占医院制剂的92.4%;使用制剂的科室与专科制剂基本一致,制剂的DDC较低。结论医院制剂充分体现了有效、价廉的特点,虽比例较小,但不可或缺,还可发展中药专科制剂

  • 标签: 医院制剂 应用分析 DDC 作用 前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中药制剂分类研究。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根据药性的不同和临床需要,将原药材加工成一定剂型的过程即为制剂

  • 标签: 中药 制剂 分类 研究
  • 简介:制剂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在临床中很多慢性疾病的发生和钙制剂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1。在人体内调节钙离子浓度大小,对于实现对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衰老等症状。当前我国临床中应用的钙制剂种类非常多,因此在临床应用时如何选择适宜的钙制剂非常关键。

  • 标签: 钙制剂 慢性疾病 钙离子
  • 简介:摘要丹参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改善肝功能等。本文主要对丹参制剂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并介绍其不良反应。

  • 标签: 丹参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丹参颗粒的制剂工艺。方法将稠膏与辅料混合湿法制粒干燥改为以辅料为底料,喷入丹参浸膏一步制粒。结果本品于室温长期稳定性考察12个月,加速考察6个月,各项质量指标仍符合国家质量标准,3批中试样品也均符合国家药品质量标准。结论本品制剂工艺可行,质量可靠。有利于该品种质量控制和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 标签: 丹参颗粒 制剂工艺 中试样品 质量可靠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中医药重视程度的不断增加,促使中医药复方制剂快速发展,使其从复方制剂的研发与制备得到了极大发展,然而,在中医药复方制剂的制备工艺当中,将其制成片剂时常遇到制备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质量难以达标等情况,使中药复方制剂的制备工艺发展受到阻碍。由于中药材内含有较多纤维类及脂类物质,在压片中存在可压性差的问题,因此影响药品质量。基于此,在本文中探讨中药材复方片剂制备过程中的压片工艺,并进行工艺优化,简化中药复方片剂的制备方式,提升制备效益。

  • 标签: 中药材 复方制剂 直接压片法 工艺优化
  • 简介:摘要:本文从脲酶和硝化抑制剂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也对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总结,为我国合理使用氮肥,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脲酶抑制剂 硝化抑制剂 研究进展 尿素氮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SD)大鼠骨转换指标的变化,及补充褪黑素对骨转换状态的影响。方法以6周龄Wistar雄鼠为研究对象,分为SD组、正常对照(NC)组和补充褪黑素的SD(SD+MT)组。采用改良多平台法建立72 h睡眠剥夺模型,监测骨转换指标变化,检测骨组织的组织蛋白酶K(CTSK)mRNA,以及血皮质酮、褪黑素水平。结果急性睡眠剥夺破坏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平衡,血清Ⅰ型胶原氨基端肽(procollagen type Ⅰ N-terminal propeptide,PⅠNP)水平迅速明显降低,Ⅰ型胶原羧基端肽交联(β cross-linked C-telopeptide of type Ⅰ collagen,β-CTX)水平在24 h内出现升高(P=0.003),并在72 h内持续增加,补充褪黑素可降低β-CTX水平[(512.4±95.8)ng/mL对(696.0±76.5) ng/mL,P=0.004],破骨相关基因CTSK表达也明显下调。结论急性睡眠剥夺可使骨吸收增强,补充褪黑素后可部分缓解这一损害。

  • 标签: 睡眠剥夺 骨形成 骨吸收 褪黑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褪黑素在电针减轻肢体缺血再灌注诱发兔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50只,体重2.0~2.5 kg,3月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10):假手术组(Sham组)、肢体缺血再灌注组(IR组)、电针刺激穴位组(EA组)、电针刺激非穴位组(SEA组)和电针刺激穴位+褪黑素受体拮抗剂Luzindole组(EA+L组)。采用夹闭股动脉3 h后再灌注4 h的方法制备兔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EA组和EA+L组选取双侧足三里和肺俞穴(进针深度4~6 mm),SEA组选取双侧足三里和肺俞穴旁开0.5 cm处(进针深度3 mm),于模型制备前1~7 d及模型制备过程中给予电针刺激,刺激参数设置:频率2/15 Hz,刺激电流l~2 mA,疏密波,以兔出现轻微肌颤为宜,每次持续30 min,1次/d。EA+L组于模型制备前30 min时腹腔注射Luzindole 30 mg/kg。分别于缺血前即刻(T0)、缺血3 h(T1)和再灌注4 h(T2)时,收集右侧颈内静脉血样,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褪黑素浓度。再灌注4 h时,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采用ELISA法检测BALF中TNF-α、IL-1β和IL-6浓度,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BALF中SOD活性,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BALF中MDA浓度。随后处死兔,取肺组织,测定湿重/干重(W/D)比值,光镜下观察病理学结果并进行肺损伤评分,透射电镜下观察超微结构,计算线粒体数量和线粒体相对横截面积。结果与Sham组比较,其余4组肺损伤评分和肺组织W/D比值升高,线粒体数量减少,线粒体相对横截面积增大,BALF中TNF-α、IL-1β、IL-6和MDA水平升高,SOD活性降低,IR组T1和T2时血清褪黑素浓度降低,EA组和EA+L组T0时血清褪黑素浓度升高(P<0.05)。与IR组比较,EA组肺损伤评分和肺组织W/D比值降低,线粒体数量增加,线粒体相对横截面积减小,BALF中TNF-α、IL-1β、IL-6和MDA水平降低,SOD活性升高,EA组和EA+L组各时点血清褪黑素浓度升高(P<0.05),SEA组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EA组比较,SEA组和EA+L组肺损伤评分和肺组织W/D比值升高,线粒体数量减少,线粒体相对横截面积增大,BALF中TNF-α、IL-1β、IL-6和MDA水平升高,SOD活性降低,SEA组各时点血清褪黑素浓度降低(P<0.05)。结论电针可通过提高血清褪黑素水平减轻肢体缺血再灌注诱发兔肺损伤。

  • 标签: 褪黑激素 电刺激 再灌注损伤 肢体 肺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