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武汉市第三医院收治的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血液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计数(LYM)、淋巴细胞%(LYM%)、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以及补体(C3、C4)等指标水平,探讨其与COVID-19重症患者转归的相关性并评价其预测价值。方法随机筛选武汉市第三医院确诊的85例COVID-19重症患者,分为转归良好组(50例)和转归不良组(35例),统计分析比较两组入院早期的WBC、LYM、LYM%、IGA、IGG、IGM以及C3、C4水平、组间的差异、各指标的相关性、以及单检和联检时的ROC曲线,判断各指标和转归的关系以及对转归的预测效能。结果两组间WBC、LYM、LYM%、IGG、IGA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15,0.000,0.000,0.001),其中LYM、LYM%呈显著正相关(r=0.669,P=0.000),而WBC与LYM%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600,P=0.000),WBC与IGA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283,P=0.009)且IGG与IGA水平亦呈显著正相关(r=0.0.442,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后,WBC、LYM、LYM%、IGG、IGA均是转归的重要影响因素(P=0.001,0.022,0.000,0.000,0.003);但只有WBC、IGG和LYM%水平是转归不良的独立风险因素(P=0.034,0.004,0.001),对其预测转归效能分别作单检及联检ROC曲线,同时联检WBC、LYM%、IGG时AUC最大(AUC=0.890,P=0.000),约登指数YI=0.657时,对于不良转归有最大的预测效能,灵敏度为77.10%和特异度为88.00%。其它指标IGM、C3、C4、IGG/IGM、C3/C4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6,0.204,0.076,0.310,0.156)。结论COVID-19重症患者入院早期的WBC、LYM、LYM%、IGG、IGA水平对COVID-19重症肺炎转归有重要预测价值,WBC、LYM%和IGG水平是不良转归的独立风险因子,联检三者对转归预测效能最佳。

  • 标签: COVID-19 免疫球蛋白 补体
  • 简介:摘要补体系统是天然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清除异物并维持内环境稳定。一直以来,补体系统的参与被认为是抑制肿瘤发生的有效手段在对恶性肿瘤的免疫监视中发挥作用。然而,最新的研究指出补体也能促进肿瘤生长。本文就补体系统与肿瘤免疫的研究展开综述。

  • 标签: 补体系统 肿瘤免疫 抑制 促进
  • 简介:补体系统的非正常激活会引发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性痴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多种疾病。目前临床上尚无高效、低毒、专一的补体抑制剂。国内外已完成部分天然产物的筛选,发现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某些多糖、黄酮、甾类和萜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补体活性。本文对天然产物类抗补体活性成分的研究方法、已发现活性化合物的化学结构以及体内外药理研究概况进行综述,并分析了天然产物类补体抑制剂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补体抑制剂 天然产物 化学结构 药理活性 临床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毛霉病是一种具有血管侵袭性的感染性疾病,表现为局部血管浸润,血栓形成和组织坏死,阻碍病变部位白细胞渗出和抗真菌药物分布。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ed protein 78, GRP78)是调节毛霉侵袭血管的关键蛋白。在各类应激条件下内质网GRP78过表达并转运至细胞膜,成为毛霉进入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表面受体。本综述回顾了GRP78介导毛霉感染的机制和病理生理学过程,总结了相关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为毛霉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 标签: 毛霉 葡萄糖调节蛋白78 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小清蛋白(PV)阳性神经元是γ-氨基丁酸(GABA)能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主要亚型之一,广泛分布于各个脑区。既往研究发现PV阳性神经元与癫痫、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孤独症、老年痴呆症、共济失调、吗啡依赖及戒断等密切相关,新近研究发现PV阳性神经元在睡眠-觉醒调节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意味着PV阳性神经元在全麻致意识消失及意识恢复过程中也有着重要作用。笔者现围绕PV阳性神经元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在不同脑区调节睡眠-觉醒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全麻致意识消失及意识恢复的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小清蛋白阳性神经元 睡眠-觉醒 基底前脑 丘脑网状核 大脑皮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神经调节蛋白-1(NRG-1)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CHF患者92例为CHF组,另选取同期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者45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酐及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并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血清NRG-1水平;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结果两组年龄、性别、高血压及糖尿病患病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CHF组肌酐、NT-proBNP、LVEDD、NRG-1水平为(82.16±22.83)μmol/L、(2 834.97±2 790.92)pg/ml、(56.83±11.77)mm、(1 391.40±285.09)pg/ml,高于对照组的(69.87±15.92)μmol/L、(91.64±53.18)pg/ml、(44.80±3.62)mm、(1 224.37±305.11)pg/ml,P<0.05;CHF组NT-proBNP、LVEDD随着LVEF降低而升高(P<0.05)。LVEF与LVEDD成强负相关关系(r=-0.868,P<0.05),与NT-proBNP成弱负相关关系(r=-0.350, P<0.05)。结论血清NRG-1可作为诊断CHF的参考指标,但用来判断CHF严重程度还需进一步探讨。

  • 标签: 心力衰竭 神经调节蛋白-1 射血分数 心室重构
  • 简介:目的获得表达人血栓调节蛋白的CHO-TM细胞,以便研制临床诊断治疗制品。方法重组表达质粒pTh402提纯后利用lipofectamine脂质体转染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C418筛选后对阳性细胞用蛋白质印迹术(Westemblorting)定性检测人血栓调节蛋白(hTM)的表达情况。结果血栓调节蛋白成功导入宿主细胞CHO并获得高效表达。结论获得高效表达hTM的细胞CHO-TM,为进一步研究临床诊断治疗制荆创造了条件。

  • 标签: 血栓调节蛋白 中国仓鼠卵巢细胞 表达 鉴定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胶原蛋白维C粉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昆明种小鼠160只,随机分为四组,每组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0.2g/kg、0.4g/kg和1.2g/kg·BW 三个剂量组,剂量组小鼠灌胃给以胶原蛋白,持续30天,测定迟发型变态反应、ConA诱导的小鼠淋巴细胞转化功能、单核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组人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氧化应激蛋白补体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邯郸市传染病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13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69)进行干扰素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组(n=69)进行重组人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两组均治疗48周后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氧化应激蛋白补体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乙肝e抗原及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的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转氨酶ALT、AST及丙二醛(MD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补体C3和C4水平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变化更明显(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确切,且能恢复异常的氧化应激蛋白补体水平。

  • 标签: 拉米夫定 重组人干扰素 乙型肝炎,慢性 氧化还原酶类 补体系统蛋白质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组人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氧化应激蛋白补体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邯郸市传染病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13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69)进行干扰素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组(n=69)进行重组人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两组均治疗48周后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氧化应激蛋白补体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乙肝e抗原及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的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转氨酶ALT、AST及丙二醛(MD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补体C3和C4水平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变化更明显(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确切,且能恢复异常的氧化应激蛋白补体水平。

  • 标签: 拉米夫定 重组人干扰素 乙型肝炎,慢性 氧化还原酶类 补体系统蛋白质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检测应用于肾病综合征诊断和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我院收治的肾病综合征患者,共90例,收治时间在2016年1月~2016年8月期间,以此作为研究对象,称为研究组,并同期选择90例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对象,称为对照组,对所有实验者予以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检测,比较2组实验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检测的结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的IgG、IgA数据均明显更低,且IgM数据明显更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补体检测结果中C3数据明显更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与研究组之间的C4数据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检测应用于肾病综合征中的临床价值显著,可以有效指导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应大力推广在临床检验中应用。

  • 标签: 血清免疫球蛋白 补体检测 肾病综合征 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使用沙利度胺与羟氯喹片联合治疗红斑狼疮病患者,对其血白蛋白补体C3水平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64例红斑狼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32例)与实验组(32例),对照组采用羟氯喹片治疗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沙利度胺治疗方法。比较两组的血白蛋白含量、补体C3水平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血白蛋白含量,实验组较佳,(P

  • 标签: 沙利度胺 羟氯喹片 联合治疗 血白蛋白 补体C3
  • 简介:本文应用高等哺乳动物血清补体B因子溶血检测技术检测仿刺参个体体内补体B因子。通过溶血法检测了健康仿刺参以及人工诱导化皮仿刺参体腔液补体B因子活性。结果显示仿刺参体腔液有补体B因子存在,且含补体B因子仿刺参体腔液溶血活性明显高于和去补体B因子体腔液的溶血活性。实验对仿刺参体腔液进行加热处理结果显示其补体B因子是对热不稳定的分子,此特性与高等哺乳动物B因子特征相同。仿刺参体内存在补体B因子,它与脊椎动物补体B因子性质相似,在免疫旁路途径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补体B因子 棘皮动物 仿刺参 溶血活性
  • 简介:摘要补体系统作为先天性免疫的一部分,在保护机体免受病原体侵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补体与多种肾小球肾炎有关,如IgA肾病、膜性肾病、感染后肾小球肾炎、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C3肾小球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狼疮性肾炎和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肾小球肾炎等。各种因素导致局部或全身补体系统异常激活或调节功能障碍,均可能对肾脏造成损害,而选择性阻断补体活化途径则对肾脏起保护作用。深入了解补体致病机制,有利于临床医生使用选择性补体抑制剂,为难治性肾脏病提供新的诊疗思路。

  • 标签: 补体 肾小球肾炎 补体调节因子 致病机制 依库珠单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嗜乳脂蛋白(butyrophilin,BTN)最初发现于乳脂球膜,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受体蛋白,其胞外段与免疫检查点B7蛋白家族同源,因而受到免疫学家的关注。近年来,有研究发现BTN参与调控天然和获得性T细胞免疫反应,尤其是该家族成员BTN3A1(CD277)具有活化Vγ9Vδ2 T细胞的功能,可能是免疫检查点的新靶点。现对BTN家族的发现、命名、结构及其对T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嗜乳脂蛋白 嗜乳脂蛋白3A1 免疫检查点
  • 简介:目的:筛选和鉴定同源盒基因A10编码蛋白(HOXA10)的靶调节基因。方法:以人子宫内膜细胞系AN3CA为实验对象,采用染色质免疫沉淀方法筛选HOXA10靶基因;采用平端克隆方法构建HOXA10靶基因库;采用DNA序列分析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HOXA10靶基因。结果:共获得含有HOXA10结合片段的克隆197个,选取插入片段大于100bp的质粒67个进行DNA序列分析,其中含有HOXA10结合序列TTAT的基因16个。结论:初步筛选出16个HOXA10候选靶基因,为进一步研究HOXA10的基因调节机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同源盒基因A10 靶基因 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老龄大鼠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神经调节蛋白1β(NRG1β)的关系。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18~20月龄,体重600~700 g,侧脑室置管成功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0):对照组(C组)、手术组(O组)和NRG1β(N组)。N组于术前1 d侧脑室注射NRG1β 0.5 μg/kg。于术后第3天行Morris水迷宫实验,随后处死大鼠,分离海马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核蛋白NF-κB p65的表达,ELISA法检测IL-1β和TNF-α含量。结果与C组比较,O组和N组术后逃避潜伏期延长,海马核蛋白NF-κB p65表达上调,IL-1β和TNF-α含量升高(P<0.05);与O组比较,N组术后逃避潜伏期缩短,海马核蛋白NF-κB p65表达下调,IL-1β和TNF-α含量降低(P<0.05)。结论NRG1β可能通过抑制NF-κB通路激活,抑制炎症反应,参与了老龄大鼠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内源性保护机制。

  • 标签: 神经调节蛋白1 认知功能障碍 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