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神经损伤术后患者采用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将我院的神经损伤术后患者收集60例,按照随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感觉功能恢复优良率。结果观观察组感觉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损伤术后对患者使用康复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臂丛神经损伤 康复护理 感觉功能
  • 简介: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恩经复治疗小儿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8例神经损伤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采用运动疗法和电脑中频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电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均每日1次,每周治疗5次,共治疗4月。治疗前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同时运用神经电生理检测受损神经的传导速度,并用徒手肌力检查法(MMT)分别评定患儿上肢肌肉肌力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2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6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的腋神经、正中神经、肌皮神经、桡神经和尺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均显著增快(P<0.05),且治疗组的增幅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恩经复,同时结合运动疗法、电脑中频疗法治疗小儿神经损伤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臂丛神经损伤 小儿 电针 穴位注射 恩经复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磁共振成像为神经损伤患者诊断的价值。方法 用2020年6月-2021年1月院内收治的62例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均分两组,各31例。参照组做磁共振脊髓造影诊断,观察组用磁共振0.4T诊断,比较诊断结果正确率。结果 实施后,参照组的诊断结果正确率比观察组低,有差异(P<0.05)。结论 用0.4T诊断可提高磁共振成像诊断正确率,伤情更准确,应用价值高。

  • 标签: 臂丛神经损伤 磁共振成像 0.4T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神经阻滞锁骨上法细针操作的特点,以更好地为上肢损伤修复手术服务,减轻病人痛苦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操作简单。方法近10年来,我科对202例上肢损伤患者行神经阻滞锁骨上法细针操作。结果184例效果佳,15例效果较差需加用辅助麻醉药,1例无效,操作时刺破血管2例,气胸及神经损伤无一例发生。结论采用细针操作法能减轻术中、术后病人的痛苦,减少并发症发生,临床效果佳。能更好的配合外科医师的工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贯穿动脉腋路阻滞的麻醉效果及操作的安全性方法110例行上肢前臂和手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60例,B组50例,分别实施改良贯穿动脉腋路阻滞和传统腋路阻滞,观察并记录起效时间、阻滞效果、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A、B两组的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2.5±1.3)min和(5.5±2.4)min,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神经阻滞效果达I级的占95%,明显高于B组的32%(p<0.05)。结论改良贯穿动脉腋路阻滞定位准确性高,可使局麻药沿腋动脉两侧扩散,能大大提高阻滞成功率。

  • 标签: 贯穿动脉 腋路 臂丛阻滞 效果
  • 简介:摘要目标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新生儿神经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38例新生儿神经损伤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研究组19例,常规组19例。研究组患儿采用细致及针对性地早期康复干预治疗,对照组患儿则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和康复,比较两组治疗方法对新生儿神经损伤修复的影响。结果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常规组中的总有效率为73.7%,研究组中的总有效率为81.6%。可见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过本次研究,早期康复干预对新生儿神经损伤的修复有显著效果,相比常规治疗方法综合优势较为突出,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早期康复干预 新生儿 臂丛神经损伤 修复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4-0265-01
  • 简介:摘要神经损伤是上肢最为严重的致残性疾病之一,若出现神经病理性疼痛将会进一步打击患者治疗和康复的信心,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通过以神经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可以部分恢复损伤后的上肢运动功能,但国内外针对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诊治的研究仍然较为局限。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诊断、临床特点以及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力求对相关的诊治现状进行概括。

  • 标签: 臂丛 神经痛 诊断 临床特点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联合运动疗法对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7年9月至2020年7月郑州颐和医院收治的神经损伤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MES组与运动疗法组,每组30例。运动疗法组采用运动疗法治疗,NMES组在运动疗法的基础上加用NME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统计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肌力恢复情况、关节活动度(肩外展、肘屈曲)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功能评分。结果治疗3个月后,NMES组优良率为93.33%(28/30),高于运动疗法组的70.00%(21/30),P<0.05。治疗后,两组VAS、SR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NMES组低于运动疗法组(P<0.05)。治疗后,NMES组肌力分级优于运动疗法组(P<0.05)。治疗后,两组肩外展、肘屈曲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提高,且NMES组关节活动度高于运动疗法组(P<0.05)。治疗后,两组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NMES组功能评分高于运动疗法组(P<0.05)。结论NMES联合运动疗法治疗神经损伤,可提高患者的上肢自主生活能力优良率,减轻疼痛,改善睡眠质量,并可改善肌力和关节活动度,加快患者功能恢复。

  • 标签: 臂丛神经 损伤 神经肌肉电刺激 运动疗法 臂丛功能评分 优良率 关节活动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股薄肌移植重建损伤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可能原因及预防措施,为进一步提高股薄肌移植术后的功能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5年8月-2016年12月行功能性股薄肌移植重建损伤111例,记录术后早期并发症,包括受区、供区及全身并发症。记录皮瓣危象发生的时间、危象类型及抢救结果,计算皮瓣移植成功率、皮瓣危象发生率和抢救成功率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BMRC评分系统评估股薄肌术后的肌力。结果本组111例共122块游离股薄肌移植,成功率为98.4%(120/122),发生早期并发症32例,其中6例同时出现2项并发症:受区并发症27例(84.4%),供区并发症4例,全身并发症7例。其中发生皮瓣危象17块,抢救成功15块,抢救成功率88.2%。皮瓣危象是影响股薄肌术后功能的主要因素,58.8%(10/17)的危象组患者术后股薄肌肌力达M3以上。发生血管危象的主要原因是静脉迂曲和静脉栓塞,与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无关。结论皮瓣危象是影响股薄肌术后功能的主要因素,术后早期发现并及时手术探查是提高皮瓣危象抢救成功率最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臂丛损伤 股薄肌移植 皮瓣危象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损伤患者实施规范化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 2017年 1月至 2019年 1月期间收治的神经损伤患者 60例,根据患者所选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划分为实验组( n=30)和参照组( n=30)。康复治疗期间,给予实验组患者规范化康复治疗,给予参照组患者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 VAS评分予 以评估。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全功能及束支部功能的评分结果明显优于参照组,P< 0.05;实验组患者的 VAS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 P< 0.05。 结论:规范化康复治疗对神经损伤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不仅能有效缓解疼痛症状,还能改善神经功能,促进预后,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臂丛神经损伤 规范化康复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磁共振成像在神经损伤患者中应用诊断的效果和准确性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选择了某医院2021年3月-2021年8月收治的20例神经损伤患者为实验组,另外,再选择20例健康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实施磁共振成像,采用常规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1加权横轴位、重T2W1反转恢复脂肪抑制技术成像序列冠状位、弥散加权背景抑制成像序列周围扫描、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2加权横轴位及斜冠状位扫描方式进行扫描,对两组研究对象的成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STIR/longTE序列要低于DWIBS序列对神经根和神经节的显示率,对比有明显不同,p<0.05。结论 在神经损伤诊断中,采用磁共振成像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具有明显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 标签: 臂丛神经损伤 磁共振成像 诊断鉴别 准确性
  • 简介:摘要探讨肩部外伤致肩关节脱位合并大结节撕脱性骨折、神经损伤的的较少见,入院后使用传统的复位方法、上举牵引内收复位法及时复位,其中1例合并神经损伤脱位已复位,3个月后随访,神经功能恢复差,1年后随访神经功能恢复差。25例合并有肚骨大结节骨折的患者,其中有1例因骨折的对位差,在纠正肩关节脱位后,行手术治疗,其余骨折完全愈合。

  • 标签: 肩关节脱位大结节撕脱性骨折臂丛神经损伤
  • 简介:摘要对我科22例神经损伤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后患者,观察伤口敷料渗血及患肢血运情况,进行神经电刺激物理疗法,加强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强化患肢功能锻炼,药物营养神经等对症处理治疗。结果19例患者均能恢复自主运动功能,其余患者自主运动功能未恢复。

  • 标签: 上臂丛神经损伤 神经电刺激 功能锻炼 自主功能恢复
  • 作者: 马仙桃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2-04
  • 出处:《中国结合医学》2020年7期
  • 机构: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人民医院  645350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腋路和肌间沟腋路联合在上肢前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年龄18~60岁患者60例,体重50~80kg,随机分两组A组(腋路组),B组(肌间沟腋路联合组),每组30例,局麻药选用0.375%盐酸罗哌卡因加0.1%利多卡因,总量均为35ml(B组先行肌间沟注射20ml,然后腋鞘注射15ml)。结果肌间沟腋路联合组相比较腋路组不仅尺神经阻滞较好,桡神经阻滞更满意,患者在术中心率、平均动脉压更平稳,循环波动更小。结论肌间沟腋路联合麻醉对上肢前臂手术尺桡神经阻滞更完善,镇痛效果更满意。

  • 标签: 腋路臂丛 联合臂丛麻醉 前臂手术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传统神经阻滞与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2022年9月-2023年11月,选择上肢手术麻醉患者80例进行研究,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神经阻滞,观察组40例采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传统神经阻滞、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均可在上肢手术麻醉中发挥作用,后者麻醉效果及麻醉安全性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传统臂丛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 上肢手术麻醉 麻醉优良率 不良反应率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进行手功能训练对新生儿神经损伤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7月在本院中西医结合科治疗的64例新生儿神经损伤患儿为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康复治疗,在湖南省康复中心治疗的32例新生儿神经损伤患儿为观察组,除进行常规的康复治疗外早期进行手功能训练,比较2组患儿的康复总有效率以及2组患儿干预前、后的MCV检查情况、患肢动脉管径及血流情况。结果干预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干预后2组患者的MCV检查、患肢动脉管径及血流情况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进行手功能训练对新生儿神经损伤的康复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手功能训练 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