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刑法的权利保障机能优先──罪刑原则确立的必然分析蔡道通,黄东平罪刑主义思想及其罪刑原则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西方现代成文法国家刑法明确的基本原则,并且派生出排斥类推、刑法不溯及既往等规定。它以保障人的自由、尊严和平等作为其价值取向...

  • 标签: 罪刑法定原则 保障机能 刑法权利保障 社会保护机能 法益保护 国家刑罚权
  • 简介:法律要求上的明确刑法规范的不明确之间的冲突,我国刑法罪刑原则的规定究竟是新中国立法史上的第一次,也是造成罪刑原则的形式合理性和实质合理性冲突的主要原因

  • 标签: 中应然 原则中 实然性
  • 简介:当前,对于现行刑法规定的犯罪概念存在各种批判,从多个方面论证在罪刑原则下可以发现,我国刑法的混合犯罪概念具有不容置疑的正当。它能够科学地解决刑法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的冲突,不存在发生冲突时以社会危害为最高标准突破刑事违法进行类推的问题;它体现了社会危害与形事违法的统一,不存在社会危害标准与规范标准冲突的问题;它由本文和但书两部分共同组成,不存在逻辑矛盾的问题。

  • 标签: 罪刑法定原则 犯罪概念 社会危害性 刑事违法性
  • 简介:刑法》第101条所表达的规范意旨,与罪刑绝对相悖,应当将其否弃。它来源于1979年《刑法》第89条的规定。在1979年《刑法》中它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因为在1997年《刑法》出台之前,中国《刑法》法源模式,是采基本刑法典加系列单行刑法决定;但在1997年《刑法》施行后,中国刑法法源采刑法典加刑法修正案模式,辅之以司法解释之扩充机能,取消了生产单行《刑法》这一模式。《刑法》第96条规定的违反国家规定所表达的意义层次中,有与罪刑相对相悖成分,应当谨慎。它来源于1979年《刑法》第89条规定中的“法令”,并且承继了1979年《刑法》之前,刑法可与政策相结合使用之实践惯例。尽管它拓展了行政刑法的规模与领地,但应当在违反国家规定中,将违反国家政策、违反决定和命令,与对应的行政违法行为及其处置之间划出明显确定的红线,以防止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和行政施政中滥用刑罚,避免给当事人和社会带来不必要的资源损耗且使用无效的制度尴尬。在中国尚未建立对行政法源及实施给予以法律为根据的司法审查制度之现状下,行政刑法的范围只应当限定于违反法律、违反行政法规这一两种类型。因此,应当对《刑法》第96条中规定的行政措施(行政措施如何被违反是需要规范与现实想象力的)、发布的决定和命令予以严格限缩。

  • 标签: 罪刑法定 绝对违背 相对违背 违反国家规定层次性 限缩政策 行政刑法
  • 简介:罪刑原则的确立对刑法分则修订的价值影响徐振华·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于1997年3月14日通过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次以立法的形式正式确立了罪刑原则。该项原则的确立,对刑法分则的修订产生了重要的价值影响,也标志着我国的刑事立法已开始走...

  • 标签: 罪刑法定原则 刑法分则 立法机关 刑事立法 构成要件 犯罪行为
  • 简介:本文作者以翔实的论据、鲜明的观点论述了罪刑原则的由来及其在我国刑法中的确立和发展。第一部分,阐述了罪刑原则的最早渊源。以后,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逐渐由一种主义演化为一种制度,并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宪法和刑法中作出规定,成为国际刑事法律普通承认的一项基本原则。文章的第二部分,重点论述了罪刑原则在我国刑法中的确立和发展。一是彻底废除了类推制度;二是从诸多方面进一步明确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适用刑罚;三是重申了我国刑法采取从旧兼从轻的时间效力原则,凡与此原则相悖的法律、法规从1997年10月1日起一律废止。

  • 标签: 罪刑法定原则 我国刑法 新刑法 从旧兼从轻 刑事立法 犯罪
  • 简介:<正>罪刑原则作为现代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已经贯彻于刑法的各个领域。学界几乎一致地认为,类推(包括类推适用、类推解释)均是与罪刑原则直接相悖的,要坚持罪刑原则,必须禁止类推。但实际效果如何呢?中外刑法实践表明,对于刑事判决中涉及扩张解释的案件,总是免不了受到"是以类推作出"的非议,实践中几乎没有任何一个

  • 标签: 罪刑法定原则 类推适用 扩张解释 法律适用 吴从周 事物本质
  • 简介:作为信息社会的表征之一,博客凭借其自身的技术特质得到了迅速的普及,同时也催生了包括法律责任在内的一系列问题。针对博客的刑事责任问题,以新近意大利司法判例为切入点,置身罪刑的基本立场,力图在梳理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完成中国法制语境下该问题的解读。面对不同的非法行为样态,解决问题的根本指针在于深入挖掘并切实贯彻罪刑原则所蕴含的协调国家权力和个人权利的冲突以实现权利优先的根本价值诉求。

  • 标签: 博客 刑事责任 罪刑法定
  • 简介:我国立法机关既然决定在刑法中规定这样精神的罪刑原则,其罪刑原则的表述为,我国刑法学界学者普遍认为该条明文规定了罪刑原则

  • 标签: 原则表述 我国罪刑 罪刑原则
  • 简介:量刑反制定罪论高举实质正义的大旗,强调量刑对定罪的反作用。然而认为该理论违反罪刑原则的批评比比皆是,目前学界主要存在滥用司法权、突破构成要件限制以及违反传统的罪刑关系这三个批评意见。抽象意义上的滥用司法权以及违反传统以罪定刑的观念无法形成有力的批评,但量刑反制定罪不能突破构成要件的限制,在此前提下的量刑对于定罪的反作用正是该理论的合理性所在,这种解释论意义上的量刑反制定罪并不违反罪刑原则。

  • 标签: 量刑反制定罪 罪刑法定原则 以罪定刑 以刑制罪
  • 简介:摘要:罪刑原则作为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对于限制国家刑罚权、避免公民合法权益因国家刑罚权失控而遭受损害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我国刑法中却存在一些冲击罪刑原则明确性要求的口袋罪名。本文分析口袋罪名出现的原因,并基于此提出将罪刑贯彻刑事立法、完善司法解释制定机制、司法机关慎用刑罚权力和完善司法人员培养制度等修正建议。

  • 标签: 罪刑法定 口袋罪名 法益保护
  • 简介:摘要关于犯罪构成要件,我国刑法学界存在相当大的分歧,目前的观点主要有的四要件、三阶层、两要件犯罪构成理论,这几种理论各有优劣。四要件强调主客观相统一,通俗易懂便于初学者学习;三阶层理论坚持层层递进的逻辑顺序判断是否成立犯罪,有利于在程序上保障司法公正,适合审判者使用;两要件在认定犯罪上更为开放,为被告出罪提空了充分的辩护空间,针对不同的情况,不同的人可以选择适用不同的犯罪构成要件理论。

  • 标签: 犯罪构成,四要件,三阶层,两要件,适用选择
  • 简介:从“秘密与公开”角度区分盗窃抢夺的观点与做法存在诸多缺陷;盗窃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被害人的意志,采取平和的手段,将他人占有的财物转移为自己或者第三者占有的行为;盗窃行为既可以具有秘密,也可以具有公开;以对物暴力的方式强夺他人紧密占有的财物,具有致人伤亡可能的行为,才构成抢夺罪;盗窃抢夺的区别在于:对象是否属于他人紧密占有的财物,行为是否构成对物暴力。

  • 标签: 盗窃抢夺界限
  • 简介:摘要: 罪刑的推出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罪刑原则是指什么样的行为是犯罪,对该种行为要处以什么样的刑罚,事先必须有明文规定;法律事先没有明文规定,任何行为都不能作为犯罪进行处罚。在刑法理论上,罪刑被称之为“刑法的铁则”和理论基础,它的价值与功能是其他刑法原则无法代替的。因此有必要讨论罪刑,使罪刑的精神能够在我国的刑法立法与实践中得以深入贯彻和执行,在我国法治建设与发展的大背景下不断推动中国法治社会和法治国家的发展进程。

  • 标签: 罪刑法定 基本原则 定罪量刑
  • 简介:依法治国要切实贯彻罪刑原则□赵秉志党的十五大报告鲜明地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有其丰富的内涵和多方面的要求,我认为,切实贯彻罪刑原则,乃是刑事司法领域贯彻依法治国的一项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作为现代刑法之根基,罪刑原则是现代各国...

  • 标签: 罪刑法定原则 依法治国 司法解释 刑事司法 刑事法治 从旧兼从轻
  • 简介:罪刑原则是刑法的根本原则之一,而刑讯逼供在我国是一个在司法中久禁不止,且甚为普遍的现象。刑讯逼供罪具有独特的多重当事人结构,与宪政视野的罪刑原则相契舍。罪刑原则的设置源于宪政意义上的限制权力、保障人权的考虑。

  • 标签: 宪政 社会契约 罪刑法定 刑讯逼供 价值取向
  • 简介:关于中国传统法中是否存在罪刑原则,学界对此大致分为肯定说、否定说和其他说。各派学说都能在中国古代存在罪刑规定上达成共识,它们的立场分野在于中国古代的罪刑是否承载了限制权力、保障个人自由的精神内涵。如果撇开中国的政治历史背景,语词上的罪刑是存在的,但中国传统的罪刑规定关注的是“此罪彼罪”的区别,这与近代意义上罪刑以保障人权为基石并侧重“有罪无罪”的判断,有着相当的不同,故价值冲突才是真正破解中国传统法不存在罪行法定原则的迷思之所在。同时,在否定中国古代没有罪刑原则时需避免对比附援引、皇权专制的曲解与误读。

  • 标签: 罪刑法定 比附援引 皇权专制 价值冲突
  • 简介:<正>贝卡里亚(C.B.Beccaria)是在十八世纪后半期才成为取得胜利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法国大革命)的理论先驱的启蒙思想家之一。因此,同其他许多启蒙学者一样,他在社会思想方面,也是采取卢梭的社会契约说的。他的刑法思想完全是从社会契约说引伸出来的。他认为刑罚权毕竟是以各个人在通过缔结社会契约而形成社会时所互相委托的各个人的自由的一部分的总和为根据而产生的。从这点出发,他确立了这样一个刑罚理论的基本原

  • 标签: 罪刑法定主义 贝卡里亚 历史意义 十八世纪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刑罚理论
  • 简介:通过梳理作为刑法帝王原则的罪刑实现的方法论变迁过程,由机械适用法律到法律解释再到法律论证后,结合理论界关于法律概念的类型化以及法律适用归类思维的研究视角,进一步探讨了罪刑的司法实现过程.在此基础之上,立足于我国后法型法治国家的现状,指出了我国罪刑实现的路径选择.

  • 标签: 罪刑法定 司法实现 法律方法
  • 简介:一个时期以来,社会危害与刑事违法的争论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社会危害与刑事违法是属于两个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问题.在"罪刑"原则下,社会危害更应当回归于犯罪学之中,而在刑法学中用法益侵害和严重的法益侵害取而代之,并且它们只有被明确规定在刑法中才能叫刑法法益侵害.这样规定,不仅剔除了"社会危害"这一宏观、模糊的、甚至易受主观价值取向改变的犯罪定义标准,而且有利于刑事司法操作.

  • 标签: 社会危害性 刑事违法性 罪刑法定原则 犯罪定义 “罪刑法定”原则 法益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