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联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呼吸暂停早产儿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在2017年12月~2019年12月诊治的呼吸暂停早产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均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研究组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联合枸橼酸咖啡因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持续正压通气联合枸橼酸咖啡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气指标、康复时间(呼吸机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暂停次数和需采用有创呼吸治疗例数。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相比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0%效果更佳,数据对比P

  • 标签: 经鼻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枸橼酸咖啡因 呼吸暂停 早产儿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 持续声门下低负压吸引技术技术 在人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 方法: 抽取 2019 年 5 月 -12 月收治的建立人工患者 78 例,均分两组,每组 39 例。参照组进行常规机械通气,研究组基于常规机械通气的基础上配合持续声门下低负压吸引技术技术,比较两组 VAP 发生率、 VAP 发生时间、粘膜出血率及机械通气时间。 结果:研究组的 VAP 发生率与机械通气时间均低于参照组( P < 0.05 ),并且两组 VAP 发生时间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研究组粘膜出血率高于参照组( P < 0.05 )。 结论:研究表明, 持续声门下低负压吸引技术技术 在人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显著,具体表现在可保证降低人工患者的 VAP 发生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间,提高了人工护理效率,同时也切实提高了人工护理的安全质量,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持续声门下负压吸引 人工气道护理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简介:【 摘要 】目的: 分析持续人工气囊压力控制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接收的 82 例实施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双盲法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1 例,参照组实施气囊压力测量标定时侧量方法,观察组实施持续人工气囊压力控制方法,比较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 ICU 住院时间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及病死率。 结果: 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 ICU 住院时间用时均低于参照组( P < 0.05 );观察组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及病死率低于参照组( P < 0.05 )。 结论: 持续人工机械通气气囊压力控制方法能够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持续人工气道 气囊压力控制
  • 简介:摘要廓清技术能帮助黏液纤毛清除功能下降、咳嗽无力和(或)存在呼吸分泌物过多的患儿清除呼吸分泌物,促进气道通畅。廓清技术种类较多,应根据患儿的基础疾病、年龄及配合程度进行个体化选择。本文将廓清技术在儿童囊性纤维化、慢性化脓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症、神经肌肉疾病、肺不张、肺炎、毛细支气管炎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七氟醚全麻下小儿口腔手术后麻醉恢复室( PACU) 安全动态管理的效果。方法:我院 2018年 8 月 -2019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由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修订的“中国成人医院获得性肺炎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年版)”(简称中国HAP/VAP指南)于2018年第4期《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发布后,有读者对指南中的一些诊治措施提出疑问,对于今后不断完善指南、规范诊治给予极大的动力。抗菌药物雾化吸入治疗已经成为HAP/VAP的一种重要辅助治疗措施,从开始应用于临床就充满争议,同样又在争议中不断完善,至今已经被国内外众多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指南接受为治疗方法之一。

  • 标签:
  • 简介:摘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临床亚型,可累及多系统并造成多器官损害,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OSAHS患者上顺应性改变在其发病机制研究、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评估方面的研究中均为主要因素。上肌肉的结构和功能状态直接决定了上顺应性的正常与否,相关的研究涉及肌纤维的组织学研究及神经电生理等方面。近年来,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在上顺应性改变的研究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对上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 顺应性 生物力学 组织学 电生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测算呼气时间常数(τE)监测无创正压通气(NPPV)时不同肺力学模型的呼气阻力(Rexp)。方法使用ASL 5000机械模拟肺模拟体质量为65~70 kg的半卧位健康成年人、高气阻力及高气阻力合并低胸肺顺应性(混合性通气障碍)患者,设置系统顺应性(Crs)为25(混合性通气障碍)和50 ml/cmH2O(1 cmH2O=0.098 kPa),Rexp为5(健康成年人)和20 cmH2O·L-1·s-1,吸气时间为1.6 s,呼吸频率为15次/min。Respironics V60呼吸机以S/T模式运行,呼气末正压(PEEP)为5 cmH2O,调整吸气压力水平使呼吸机输出潮气量(VT)分别达到5、7和10 ml/kg,后备通气频率为10次/min。收集系统泄漏量为25~28 L/min时的通气参数吸入潮气量(VTI)、呼出潮气量(VTE)、漏气量(Vleak)、吸气峰压(PIP)、吸气峰流量(PIF)、呼气峰流量(PEF)和呼气时75%潮气量处的流量(TEF75)变化并测算τE、Crs和Rexp。结果随着VTI、VTE的增大,Vleak、PIP、PIF和PEF逐渐增高,VT为10 ml/kg时混合性通气障碍模型的PIP达到28 cmH2O, 3种肺力学模型的PIF和PEF较VT为5 ml/kg时增高近一倍(均P<0.01)。呼气时,PEF随着VTE排出而逐渐减低,VT为7~10 ml/kg时TEF75与P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1)。不同VT对高气阻力模型的τE值测算无明显影响。3种肺力学模型的Crs测算值均随VT增大而逐渐减小,高气阻力条件下Crs值测算误差在VT为7 ml/kg时可<20%。随着通气支持水平的增高,3种肺力学模型的Rexp测算值均逐渐增高,VT为7 ml/kg时Rexp测算值与预设值的差异更低(<10%)。结论通过测算τE,可实现在不阻断自主呼吸连续监测接受NPPV支持患者的Rexp。适宜的VT(7 ml/kg)是减少测算误差的关键,同时也保证有效的通气支持。

  • 标签: 无创通气 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呼气时间常数 呼气阻力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口气管插管与气管插管的口腔护理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1月 2019 年7 月我院68例口气管插管与气管插管患者,观察两组口腔护理对患者并发症的影响。结果:68例患者中,口气管插管患者较气管插管患者护理平均时间更长(P<0.001)存在显著差异。口臭发生率口气管插管发生率较气管插管更高(P<0.001)存在显著差异。口气管插管发生霉菌的患者较气管插管的更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在发生溃疡和VAP发生率例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可选择气管插管方式的条件下,选用气管插管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更便于患者的口腔护理。节约更多护理资源,降低口腔护理难度。

  • 标签: 气管插管 口腔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廓清技术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制定此专家共识目的是基于重症患者廓清的受损机制,结合药物和非药物廓清治疗的原理,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重症患者廓清技术的专家共识有:(1)高渗盐水及等渗盐水雾化治疗可用于诱导痰液生成,以利于标本采集;(2)对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建议根据分泌物黏度按需雾化吸入乙酰半胱氨酸;(3)由于缺乏廓清药物静脉制剂雾化吸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证据,建议不使用廓清药物静脉制剂雾化吸入用于重症患者廓清治疗;(4)对患者实施廓清治疗前均需进行呼吸功能和排痰障碍原因的评估,以制定个体化的廓清方案;(5)呼气末正压/高频振荡呼气末正压可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囊性纤维化患者的廓清,其相对常规物理治疗疗效更明确,治疗效果取决于所选装置、设定阻力以及患者的依从性;(6)廓清联合治疗优于单一方案,对于有人工的患者,气管镜联合振动排痰能显著增加分泌物的清除量;(7)机械咳嗽辅助技术可用于呼气肌无力的患者,而阻塞性疾病患者应谨慎使用。

  • 标签: 气道廓清 重症监护 专家共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管肠内营养的护理对策。方法:随机抽取70例口腔肿瘤术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病例选择时间范围2019年4月-2020年5月,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予以肠内营养液顿服后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小剂量开始然后按照情况调整加量持续泵入对其进行经胃管肠内营养,并予以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营养护理后TSF、AMC以及Hb水平对比并未产生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营养护理后PA和ALB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肿瘤术后患者采用肠内营养其营养支持效果良好,而有效的护理对策可确保顺利实施肠内营养。

  • 标签: 鼻胃管 肠内营养 护理
  • 简介:摘要经过30年的探索和积累,内镜鼻腔鼻窦-颅底肿瘤手术在国际和国内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具有传统手术不可替代的优势,但仍有许多临床问题尚待探讨。本文分别针对鼻腔鼻窦-颅底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和鼻咽癌内镜手术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分析。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严格的规范化培训、密切的多学科团队合作都是完成手术的重要前提。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皮气管切开术对ICU重症患者建立人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在我院ICU重症病房接受治疗的74例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与实验组各37例。常规组采取传统气管切开术建立人工,实验组采取经皮气管切开术建立人工,对比两组手术的相关指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切口愈合天数都少于常规组,对比有意义P﹤0.05。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切口愈合天数都少于常规组,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对ICU重症患者实施皮气管切开术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安全性高。

  • 标签: 经皮气管切开术 ICU 重症患者 人工气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理念在重症监护室(ICU)人工护理中对机械通气时间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佛山市南海区罗村医院ICU收治的危重症并建立人工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ICU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集束化护理理念,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发生肺部感染、吸入性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阻塞及褥疮等并发症发生率(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3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入ICU时,两组APACHE 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第7天,两组APACHE Ⅱ评分较入ICU时均明显降低,观察组APACHE Ⅱ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对护理干预的依从率(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ICU管理、护理技术、生理护理、心理护理及服务态度等各项护理工作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ICU人工护理工作中采用集束化护理理念,有利于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帮助缓解患者病情,提高患者依从性及护理工作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实施。

  • 标签: ICU 人工气道 集束化护理理念 机械通气时间
  • 简介:摘要鼻咽通气是一种简易且性价比较高的通气装置,它作为辅助装置被诸多科室使用,主要用于解除舌后坠等所导致的上呼吸梗阻。另外,各种增加了其他功能的改良型鼻咽通气相继面世,拓宽了鼻咽通气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现就其在全身麻醉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鼻咽通气道 改良型鼻咽通气道 气道管理 全身麻醉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 皮肤入路外侧截骨术在整形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整形患者 30 例( 2017 年 1 月 至 2018 年 10 月),患者均进行 皮肤入路外侧截骨术治疗,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满意度及生活质量。 结果: 患者 皮肤入路外侧截骨术治疗后,在住院期间存在眶周水肿及瘀斑等症状,术后随访 9 个月,双侧骨不对称发生 1 例,皮肤穿刺点瘢痕增生 1 例,没有出现通气功能异常、色素沉淀等并发症,并发症发生 2 例,发生率 6.67 %;非常满意 15 例,占 50.00 %,满意 14 例,占 28.00 %,不满意 1 例,占 2.86 %,总满意 29 例,占 96.67 %;社会功能评分( 87.37±4.28 )分,心理功能评分( 88.71±4.16 )分,物质生活评分( 89.37±4.86 )分,躯体功能评分( 88.17±3.82 )分。 结论: 在整形中,给予患者 皮肤入路外侧截骨术治疗,患者并发生症发生率低,满意度及生活质量高,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经皮肤入路鼻外侧截骨术 鼻整形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近年来,在生活方式转变、饮食结构调整、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 急性心力衰竭已成为临床心血管高发性疾病。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完善, 无创正压通气、药物治疗均成为目前临床治疗该病的重要措施;通过以上 方法,可有效 延缓病情 进展;而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开展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本文重点对 急性心衰患者(接受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 护理措施展开 研究。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急性心衰 使用效果 护理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