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聚乳酸/富血小板血浆复合(nHAC/PLA/PRP)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的成骨作用。方法制备兔下颌骨10mm×8mm贯穿性缺损.按不添加材料A组、单纯材料(nHAC/PLA)B组、活性材料(nHAC/PLA/PRP)C组加入相应材料.术后2、4、8、12周处死动物,分别从大体、影像学、扫描电镜、组织学方面进行观察.计量新骨面积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影像学观察B、C组2、4、8、12周缺损区密度均高于A组。B、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电镜观察3个组边界区主要由纤维组织包绕.B组边界区可见少量新生骨散在分布.C组纤维组织更致密,可见少量新骨片状分布;组织学观察可见B、C组各时间点骨缺损区新骨形成均优于A组.C组新生骨及新生血管的量较B组多。随着时间延长,各组新骨均有增多.残留的材料减少.有大量骨样组织长人活性材料,骨成熟度增高,残留材料逐渐被活跃生长的骨组织包围并替代。以方差分析对组间新骨面积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显示第2、4周两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12周时A组与B、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后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由nHAC/PLA和富血小板血浆(PRP)构建的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传导及骨诱导活性.有望应用于临床修复骨缺损。

  • 标签: nHAC/PLA 富血小板血浆 复合物 颌骨缺损 骨修复
  • 简介:近年,由于发现多种神经变性疾病与α-共核蛋白病理性改变有关,α-共核蛋白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与α-共核蛋白病理性改变有关疾病的临床表型是多样的,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帕金森综合征、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痴呆.

  • 标签: Α-共核蛋白 LEWY小体 帕金森综合征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痴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个疑似线粒体病家系的遗传学病因。方法收集患者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抽取家系成员外周血,应用二代测序进行家系全外显子组、基因组拷贝数变异和线粒体基因组检测,对候选基因变异位点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全外显子组家系检测发现患儿存在NDUFS1基因父源c.64C>T(p.R22X)和母源c.845A>G (p.N282S)复合杂合变异,二者均可能导致蛋白功能丧失。基因组拷贝数变异和线粒体基因组检测未发现致病变异。结论疑似线粒体病的患儿可能缺少特异性的临床表型,包含线粒体DNA检测在内的综合性基因检测策略有助于及早明确诊断和治疗干预。

  • 标签: 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缺陷 NDUFS1基因 复合杂合变异 二代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复合维生素联合多糖铁复合胶囊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从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患者中抽选78例作为本次研究主要研究对象,采用盲抽法分为两组,实验组39例,接受复合维生素联合多糖铁复合胶囊治疗,对照组39例,接受复合维生素片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铁调素-25、PON1、INF-γ、IL-2等血清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铁调素-25、PON1、INF-γ、IL-2等血清学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682、9.022、5.483、3.969,P

  • 标签: 复合维生素 多糖铁复合物胶囊 妊娠期缺铁性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4318(miR-4318)靶向调控外被体蛋白复合亚基β’(COPB2)在前列腺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arget Scan Human 7.0数据库预测COPB2 3’非编码区(3’UTR)可能结合的miRNA,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4318与COPB2的靶向关系。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转染mimics及inhibitors后的蛋白及RNA表达量,通过Transwell法检测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Target Scan Human 7.0数据库预测COPB2 3’UTR区可能结合的miRNAs,结果显示miR-4318结合可能性最大。通过临床15对前列腺癌与癌旁组织中miRNAs的表达量比对,结果发现上述3种miRNAs中只有miR-4318在大部分癌组织中表达(10.18±9.32)低于癌旁组织(21.46±36.19)。双荧光素酶报告结果表明,对比mimic-NC和WT-COPB2共转染比较双荧光素酶相对活性(2.31±0.02),miR-4318和WT-COPB2共转染明显降低DU145细胞的双荧光素酶相对活性(0.38±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870,P<0.05)。RT-qPCR结果显示,在PC3、DU145细胞中转染miR-4318 mimics后,miR-4318的表达水平(3.94±0.34、2.42±0.33)显著高于mimic-NC组(1.09±0.07、0.97±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30、6.157,P<0.05);转染miR-4318 inhibitors(0.26±0.02、0.30±0.06)后,miR-4318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inhibitor-NC组(0.89±0.10、1.28±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68、18.550,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在PC3、DU145细胞中miR-4318 mimics组和mimic-NC组表达量分别为(0.12±0.01、0.14±0.01),(0.30±0.02、0.30±0.02),miR-4318 mimics组明显低于NC组,上调miR-4318明显降低了COPB2的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020、12.310,P<0.05)。miR-4318 inhibitors组(0.35±0.02、0.59±0.04)的表达量与inhibitor-NC组(0.31±0.02、0.29±0.0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93、2.919,P<0.05)。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miR-4318 mimics组的PC3、DU145细胞迁移数分别为(19.15±0.98)、(28.60±3.23)个,显著低于mimic-NC组[(31.90±2.54)、(44.77±1.94)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30、6.069,P<0.05),上调miR-4318能够抑制PC3、DU145细胞迁移能力。与inhibitor-NC组[(37.14±1.92)、(38.91±2.45)个]比较,miR-4318 inhibitors组的PC3、DU145细胞迁移数[(41.65±0.75)、(53.04±2.80)个]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1、2.900,P<0.05)。miR-4318 mimics组和mimic-NC组的PC3、DU145细胞侵袭数分别为(16.51±1.21)、(19.49±2.29)个和(24.50±2.60)、(25.14±1.53)个,miR-4318 mimics组明显低于mimic-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91、5.371,P<0.05)。miR-4318 inhibitors组的PC3、DU145细胞侵袭数[(33.80±4.43)、(30.21±1.27)个]显著高于inhibitor-NC组[(24.72±0.10)、(26.29±0.88)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2、3.583,P<0.05)。结论miR-4318能够靶向调控COPB2表达,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

  • 标签: 前列腺癌 微小RNA 侵袭 迁移
  • 简介:将不同剂量的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rhBMP-7)与脱钙骨基质(DBM)分别复合后,植入小鼠股部内侧肌间隙,三周后取材,通过组织学检查、碱性磷酸酶(ALP)及钙含量的测定比较各组的骨诱导活性.结果显示,三组复合均有骨组织生成,中、高剂量组可见骨小梁、板层骨和原始骨髓腔,血管和骨髓丰富;低剂量组的成骨量明显少于中、高剂量组,且新骨的成熟度低于其他两组,DBM少部分吸收;单独植入rhBMP-7组有编织骨形成;而DBM组可见成骨细胞的聚集.rhBMP-7/DBM复合组在ALP和Ca含量水平上与同等剂量的两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rhBMP-7三种剂量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这充分说明DBM作为rhBMP-7的合适载体,具有缓释作用,且二者复合可起到双重骨诱导活性;而且rhBMP-7的骨诱导活性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 标签: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 RHBMP-7 脱钙骨基质 DBM 骨诱导 剂量依赖性
  • 简介:摘要泛素-细胞色素c还原酶复合核心蛋白2(UQCRC2)作为线粒体复合体Ⅲ的关键亚基,在线粒体氧化呼吸链中发挥重要作用。近来研究表明UQCRC2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本文就UQCRC2在恶性肿瘤的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标签: 泛素-细胞色素c还原酶复合物核心蛋白2 线粒体 恶性肿瘤 机制
  • 简介:水热反应条件下制备了一个具有三重螺旋结构的Keggin型多酸基金属一有机复合([Ag5(trz)6]EH5SiW12O40]),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进行结构表征.结构分析表明目标复合具有三重左一右手相互缠绕的三维多酸基金属有机骨架结构,属于六方晶系,P-3lm空间群,该复合能高效、稳定地催化合成阿司匹林.

  • 标签: Keggin型多酸 螺旋结构 催化剂 阿司匹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DUFAF5基因变异所致线粒体复合Ⅰ缺陷临床表型特点及基因型。方法回顾并随访2015年2月至2018年7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就诊的2例NDUFAF5基因变异患儿临床资料。以"NDUFAF5"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万方、中国期刊全文和中国维普数据库(1975年1月至2020年2月)文献报道病例,总结临床表型及基因型。结果病例1于1岁4个月感染后出现智力运动倒退,末次随访至5岁6个月病情未再反复。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示额顶颞叶白质、基底核区、丘脑、小脑、脑干、胼胝体多发病变。例2于7岁4个月以急性视神经病起病,末次随访至8岁8个月,视力好转,无其他症状。头颅MRI示中脑大脑脚、导水管周围、延髓、壳核病变,脊髓MRI示颈1-4椎体水平长节段脊髓病变。2例患儿均检测到NDUFAF5基因双等位基因变异,例1为c.764C>T(p.Ala255Val)/c.508C>T(p.Arg170Trp),例2为c.836T>G(p.Met279Arg)纯合变异。符合检索条件的6篇文献共报道14例患者,常见临床表型为Leigh综合征。新生儿期起病2例,病情进展迅速,1岁内死亡。婴幼儿期起病11例,72.7%(8/11例)起病前智力、运动发育正常,常见首发症状为发育倒退、喂养困难、肌张力障碍,72.7%(8/11例)为感染后急性/亚急性起病,发作性加重,幼儿期或儿童期死亡。儿童期1例以肌张力障碍起病,至成年期出现双眼视力障碍。结论NDUFAF5基因变异发病年龄范围广,临床表型存在较大差异,临床表型主要为Leigh综合征。常见婴幼儿期起病,多呈感染后发作性加重病程。少见儿童期起病。

  • 标签: NDUFAF5 线粒体病 线粒体复合物Ⅰ缺陷
  • 简介:摘要目的用大鼠血清病肾炎的动物模型,探索锦鸡儿煎剂治疗大鼠复合型肾炎的机理。方法牛清血白蛋白诱导建立大鼠复合型肾炎模型。结果锦鸡儿治组,能降低复合型肾炎大鼠的尿蛋白含量及血清中IL-6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锦鸡儿煎剂对大鼠复合型肾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可降低体内细胞因子的含量,应是锦鸡儿煎剂治疗大鼠复合型肾炎的作用环节的机理之一。

  • 标签:
  • 简介:采用多角度激光光散射仪(MALLS)-体积排除色谱法(SEC)联用技术研究了交联氧化淀粉(JOS)与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形成的复合(JOS/PD)的质均相对分子质量(Mw)及分布,探讨了JOS的羧基含量对复合Mw的影响,考察了复合对废纸浆的助留助滤性能。结果表明,芭蕉芋交联淀粉(JS)的Mw主要分布在1.1×106~2.0×107,其均方旋转半径为236nm,约是原淀粉(76nm)的3倍。NaClO氧化导致JOS的羧基含量增大,Mw大幅减小。JOS的氧化程度越大,JOS与PD的复合作用越大,JOS-6的Mw为9.2×10^4,而JOS-6/PD的Mw为1.0×10^6。JOS/PD的阳离子含量随JOS羧基含量的增大而减小。JOS/PD用于废纸浆时显示出优良的助留助滤作用,当w(JOS-2/PD)=0.5%时,废纸浆的打浆度和滤液的浊度分别减小63%和81%。JOS/PD的分子形态和离子含量影响其助留助滤性能。

  • 标签: 交联氧化淀粉 聚电解质复合物 多角度激光光散射仪 体积排除色谱 助留助滤
  • 简介:据美国康涅狄格州诺沃克(Norwalk)商务通讯公司(BCC)即将发布的题为《纳米复合聚合:纳米颗粒、纳米陶瓷土和纳米管》的最新研究报告指出,2003年全球纳米复合聚合市场销售额为9080×10^4美元(7260×10^4欧元),预计到2008年平均年增长率为18.4%,销售额达2.111×10^8美元。目前热塑性和热固性纳米复合的生产大致相等。

  • 标签: 市场销售额 纳米复合物 2008年 美元 全球 复合聚合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糖铁复合胶囊在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在我院产前门诊就诊的 100例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患者给予多糖铁复合胶囊口服,治疗后第四周复查血常规和铁代谢。比较治疗前后血红蛋白( Hb)、红细胞计数( RBC)、血清铁( SF)的各项指标值变化。观察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100例均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补铁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妊娠期缺铁性贫血 多糖铁复合物胶囊 临床疗效
  • 简介:gp96广泛存在于细胞内质网中,是热休克蛋白(heatshockprotein,HSP)家族中被研究和应用最广泛的一员。对HSP的研究揭示,肿瘤源性的gp96-抗原肽复合可引起抗相应肿瘤的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Tlymphocyte,CTL)反应,并引起记忆性免疫应答。深入研究gp96-抗原肽复合的免疫学机理对开发新型肿瘤疫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gp96-抗原肽复合很有希望成为新一代抗肿瘤疫苗,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 标签: gp96-抗原肽复合物 肾癌 肿瘤免疫
  • 简介:采用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法,观察外用荞麦黄酮复合低、中、高浓度对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荞麦黄酮复合对二甲苯所致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荞麦黄酮复合中、高剂量对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 标签: 荞麦黄酮复合物 毛细血管通透性 OD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糖铁复合胶囊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选择了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来院就诊的100例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多糖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硫酸亚铁片治疗,而多糖组接受多糖铁复合胶囊治疗。结果:多糖组治疗后,患者的各项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表明多糖铁复合胶囊对缺铁性贫血具有显著改善作用。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也观察到贫血得到改善,但相对于多糖组升高的幅度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多糖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10% vs 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糖铁复合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相对 硫酸亚铁片有更高疗效。

  • 标签: 多糖铁复合物胶囊 妊娠期缺铁性贫血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16早期基因E2和E6与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hnRNP)E2在宫颈癌变中的作用及其交互效应。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课题组在山西省介休市建立的"自然人群宫颈病变队列",以2014年6—9月经病理学确诊的正常宫颈(NC)女性、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Ⅰ)、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Ⅱ/Ⅲ)以及同期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确诊的宫颈鳞状细胞癌(SCC)病例为研究对象。共纳入257名研究对象,NC、CINⅠ、CIN Ⅱ/Ⅲ、SCC组分别为67名(26.07%)、69例(26.85%)、68例(26.46%)、53例(20.62%)。采用问卷调查收集人口学特征、生活卫生习惯及宫颈病变相关信息,并采集宫颈脱落细胞和宫颈活检组织,检测HPV16的感染、hnRNP E2、HPV16 E2和E6的蛋白表达水平。根据NC组的hnRNP E2、HPV16 E2、E6蛋白表达量及E2/E6比值的M值,将研究对象分为高、低表达组/比值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PV16早期基因E2和E6、hnRNP E2与宫颈癌变的关联,并应用广义多因子降维模型(GMDR)评价其交互作用。结果NC、CIN Ⅰ、CIN Ⅱ/Ⅲ、SCC组的年龄分别为(47.00±9.07)、(47.64±7.35)、(46.37±8.67)和(51.26±8.03)岁。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HPV16 E2低表达、E6高表达及E2/E6低比值可导致CIN Ⅱ/Ⅲ[OR(95%CI)值分别为11.11(1.63~75.56)、8.00(1.28~50.04)、9.75(1.22~77.72)]和SCC[OR(95%CI)值分别为14.22(2.11~95.88)、10.33(1.67~64.00)、12.38(1.56~97.91)]的患病风险增加;hnRNP E2低表达可导致CIN Ⅱ/Ⅲ、SCC风险增加[OR(95%CI)值为3.35(1.39~8.10)、5.53(1.54~19.88)]。GMDR模型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hnRNP E2低表达、HPV16 E2低表达、HPV16 E6高表达在CIN Ⅱ/Ⅲ和SCC组均存在交互作用(P值均<0.05)。结论HPV16早期基因的异常表达和hnRNP E2低表达均可能增加宫颈癌变的发病风险,且在宫颈癌变的发生发展中存在交互作用。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16 子宫肿瘤 核糖核蛋白类,核不均一 交互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脂质多聚复合(lipopolyplex, LPP)递送平台和保守抗原开发的新型流感病毒mRNA疫苗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原性评价。方法将4个拷贝的甲型流感病毒基质蛋白2胞外域(extracellular domain of matrix 2 protein,M2e)与核蛋白(nucleoprotein,NP)编码基因按照真核密码子优化,串联构建融合抗原并体外转录为4M2eNP-mRNA,利用LPP技术平台制备甲型流感病毒mRNA疫苗(LPP-4M2eNP)。转染真核细胞后通过免疫荧光体外验证NP和M2e表达;BALB/c小鼠经肌肉注射10 μg、30 μg mRNA疫苗,间隔4周加强免疫一次,酶联免疫法检测免疫后血清抗体滴度,免疫斑点法检测细胞免疫应答。结果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表明4M2eNP-mRNA转染真核细胞后NP和M2e正确表达。单针免疫可明显诱导抗原(NP和M2e)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加强免疫后在小鼠中诱发了抗原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呈Th1型偏向;NP细胞免疫应答显著提高,但M2e细胞免疫应答强度无明显改变。结论本研究制备的LPP-4M2eNP疫苗在小鼠中单针免疫即可诱导较强的细胞免疫应答,加强免疫后可诱导明显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表明该疫苗具有较好的研发和应用前景。

  • 标签: 甲型流感病毒 mRNA疫苗 免疫应答 核蛋白 基质蛋白2胞外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