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德国化学品和矿产专业公司莱曼沃斯在位于上海以西约60公里的昆山开设了一家名为LehvOSS新材料(昆山)的专业复合和母料厂。新的2500平方米厂区包括挤压生产线、实验室、开发部、应用技术中心和办公室。

  • 标签: 复合物 母料 装置 中国 挤压生产线 技术中心
  • 简介:纳米金复合拥有独特的理化性质,也是良好的生物材料,这种同时具备纳米效应和生物特性的复合比配体单体更容易结合生物分子,从而拓宽了其在生物领域的应用。本文综述了几种常用制备纳米金复合的方法,以及它们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

  • 标签: 纳米金复合物 合成 生物医学
  • 简介:基于密度泛函(DFT)及其时间依赖相关理论(TD—DFT),对应用于光动力疗法的临床光敏剂光克洛(HPPH)与富勒烯C60的3种复合的基态和激发态性质进行了计算。通过对复合的几何结构、结合能、电荷布局的计算分析发现,C60与光克洛的卟啉-氮原子相互作用的结合能和电荷转移程度较大。对复合的激发能进行了计算并对吸收光谱进行了模拟,结果显示C60与光克洛复合后降低了最低占据轨道的能量和前线轨道能级间隔,导致复合的激发能降低,最大吸收峰红移,其中复合HPPH-C60(1)的最大吸收峰达到了961.69nm的近红外区。

  • 标签: 光敏剂 富勒烯 密度泛函 吸收光谱 激发能
  • 简介:归纳了从钛铁矿中分离铁和二氧化钛的方法,包括亚熔盐法、预氧化法、还原锈蚀法;其次,初步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制备Fe3O4磁性纳米颗粒和TiO2纳米粒子的方法。最后,对Fe3O4/TiO2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溶胶-凝胶法、微乳液法、均匀沉淀法作了梳理。Fe3O4/TiO2复合纳米材料很好地解决了单独使用TiO2作为废水处理催化剂,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易随水流失,难以回收利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 标签: 光催化活性 磁性纳米粒子 Fe3O4/TiO2复合粒子 钛铁矿
  • 简介:背景:目前骨组织工程中,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力学性能都不尽满意,后续的材料降解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新材料、方法、技术以及医学研究相结合,可以使骨组织工程中支架的外形与结构、生物相容性、降解速率都有很好的改进.目的:通过介孔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nano-hydroxyapatite/polylacticacid,nHA/PLLA)复合的支架构建以及与成骨细胞的相容性研究,旨在开发由2种材料复合而成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方法:采取冷冻快速成型法制备nHA/PLLA复合,BET法测定孔隙率,扫描电镜(scanningelectronmiscroscopy,SEM)观察材料内部结构等进行物理性能表征,X线衍射(X-raydiffraction,XRD)表征材料物理学特性.SEM观察成骨细胞在nHA/PLLA内生长、黏附、增殖情况;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并计算细胞在该支架材料内的存活情况;MTT实验测定nHA/PLLA复合对成骨细胞的活性影响.结果:制备的nHA/PLLA复合,通道孔径为(164±52)μm,介孔率为89.3%±1.4%;干性和湿性nHA/PLLA复合支架的压缩模量分别为(1354.6±53.7)kPa和(1012.8±61.3)kPa.MTT实验结果表明,nHA/PLLA复合对成骨细胞活性无显著影响,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黏附在复合表面及介孔中的细胞数量逐渐增加.结论:nHA-PLLA复合是一种性能良好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具有制备简单、外形及内部结构符合组织工程支架要求、与成骨细胞的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

  • 标签: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复合物 生物相容性 组织工程 成骨细胞
  • 简介:目的:评估以含有酚羟基基团的明胶衍生物(gelatin-Ph)作为一种运输载体.负载重组人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rhPDGF-BB)用于促进骨再生的性能。材料和方法:通过分析gefatin-Ph凝胶或胶原蛋白中生长因子释放曲线.来评估gelatin-Ph作为载体的性能。选用大鼠骨髓基质细胞(RBMCs)进行体外实验,研究gelatin-Ph的生物相容性(即细胞在明胶中的生存率、形态以及增殖情况)。为了研究gelatin-Ph凝胶和rhPDGF-BB复合对骨形成的影响.以该复合修复鼠胫骨缺损后.制作不脱钙标本切片.并进行组织学分析。结果:在前30d内.几乎检测不到从gelatin-Ph凝胶释放出的rhPDGF-BB,但是在试验第31天添加蛋白酶诱导后,能够检测到释放出的rhPDGF-BB。RBMCs在凝胶中的生存率及其在胶板上的形态和增殖情况在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组织学分析表明,在实验第2周和第4周时,这种复合对骨形成和矿化均有促进作用。结论:这些结果提示gelatin-Ph凝胶可以作为一种理想的载体.以gelatin-Ph负载rhPDGF-BB进行局部给药能够促进骨形成。

  • 标签: 骨再生 药物释放系统 生长因子 水凝胶 重组人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实时荧光PCR定量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临床血清标本用荧光PCR定量检测的操作方法及临床意义。结果乙型肝炎大三阳患者血清HBVDNA检出率为100%,HBVDNA的对数值为7.2±1.8;小三阳患者血清HBVDNA检出率为64.5%,HBVDNA的对数值为4.9±1.3。结论HBVDNA是HBV感染后病毒血症最直接的标志,是判断病毒复制最灵敏的指标,同时也是判断慢性乙型肝炎是否具有活动性的重要指标。

  • 标签: 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 乙型肝炎 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CVRNA与抗-HCV及ALT值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2月~2016年10月在本中心血站检测的抗-HCV双试剂检测阳性的血清标本252例,对HCVRNA含量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进行检测,对抗-HCV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进行检测,之后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值。结果所有患者的血清标本均为HCVRNA或者抗-HCV阳性,HCVRNA阳性占78.97%,抗-HCV阳性占93.75%。ALT值异常的患者有163例,正常者89例。HCVRNA水平和ALT异常率为正相关,和ALT水平则无相关性。结论进行丙型肝炎诊断时,通过检测HCVRNA、抗-HCV的含量,能够提高诊断结果的准确性,且HCVRNA水平和ALT异常率为正相关,和ALT水平则无相关性。

  • 标签: 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 丙型肝炎抗体
  • 简介: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聚合及其纳米复合阻隔涂层的研究进展,介绍了阻隔机理,探讨了不同聚合及其纳米复合阻隔涂层,并对阻隔性聚合纳米复合阻隔涂层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 标签: 聚合物阻隔涂层 纳米复合涂层 阻隔机理
  • 简介:猪瘟(Classicalswinefever,CSF)是由猪瘟病毒(Classicalswinefevervirus,CSF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特征是高热、微血管变性,进而引起全身出血、坏死。CSFV为单股正链有囊膜的RNA病毒,基因组大小为12.3kb,编码一个独立的含3898个氨基酸的多聚蛋白。这个独立的多聚蛋白在宿主蛋白酶的修饰下,裂解为12种成熟的病毒蛋白,包括4种结构蛋白和8种非结构蛋白

  • 标签: 猪瘟病毒 CSFV 多聚蛋白 E2蛋白 非结构蛋白 囊膜糖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乙型肝炎病毒标志检测结果。方法本研究所选对象为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病毒性肝炎患者50例,选择聚合酶链反应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血清标本中的血清免疫学标志、乙肝病毒基因组和乙肝病毒前S1抗原,分析测定结果。结果检查结果显示,乙肝病毒血清免疫学标志检测获得感染模式共有8种,乙肝病毒基因组阳性率和乙肝病毒前S1抗原阳性率分别为78.0%、72.0%。结论和乙肝病毒血清免疫学标志相比较,乙肝病毒前S1抗原、乙肝病毒基因组的敏感性更高,是诊断乙型肝炎的有效指标。

  • 标签: 乙型肝炎 病毒标志物 检测结果
  • 简介:摘要首先简单介绍了复合材料的特点和类别,然后详细说明了其中聚合复合材料的组成、特性和生产技术,最后阐述了聚合复合材料优异的性能及其在舰船行业广泛的应用情况,包括将来的发展趋势和重点研究方向。

  • 标签: 舰船 聚合物 复合材料
  • 简介:简介了石墨烯的优异性能,综述了聚苯乙烯/石墨烯复合材料、聚氯乙烯(PVC)/石墨烯复合材料、聚氨酯(PU)/石墨烯复合材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石墨烯复合材料、聚丙烯(PP)/石墨烯复合材料等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导电性能等;展望了聚合/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聚合物 石墨烯 机械性能
  • 简介: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英国利兹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方法阻止疱疹病毒劫持宿主细胞中该病毒进行复制和导致疾病所需的重要通路。相关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NatureMicrobiology期刊上。论文共同通信作者为来自利兹大学阿斯特伯里结构分子生物学中心的AdrianWhitehouse教授和RichardFoster博士。Whitehouse教授说,“我们已花了数年时间证实在所有疱疹病毒中发现的一种蛋白招募宿主细胞中的一种被称作人TREX的蛋白复合体来协助稳定化和运输细胞核外的疱疹病毒RNA,这样它们能够表达为病毒蛋白。”“如今我们鉴定出一种能够破坏这种至关重要的病毒一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化合,从而阻止疱疹病毒复制和产生传染性的病毒颗粒。”

  • 标签: 蛋白复合体 疱疹病毒 RNA 运输 NAT 靶标
  • 简介:目的探索构建针对人类核转运蛋白2(KPNA2)基因的重组慢病毒干扰RNA(shRNA)载体的方法,研究其对人骨肉瘤细胞株MG63的沉默效率。方法针对KPNA2基因设计小片段干扰序列。加入AgeⅠ酶和EcoRⅠ酶酶切位点,根据设计好的序列合成单链DNAoligo并退火合成双链DNAoligo。将合成好的双链DNAoligo与GV115载体重组,形成GV115-shRNA慢病毒载体。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鉴定筛选出阳性重组子,经测序后包装慢病毒载体。荧光法测定病毒滴度,重组慢病毒感染骨肉瘤细胞株MG63,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中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来计算其转染效率。RT-PCR法检测重组慢病毒RNA干扰载体对人骨肉瘤细胞株MG63中KPNA2表达的沉默效率。实验结果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x±)表示,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两组均数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结果经PCR分析和测序证实,成功构建KPNA2基因重组慢病毒RNA干扰载体;荧光法测定病毒滴度为4×108TU/ml;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显示细胞感染效率达到80%以上;RT-PCR检测对照组及实验组KPNA2mRNA表达分别为0.991±0.087vs.0.216±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KPNA2基因重组慢病毒RNA干扰载体构建成功,并有效干扰人骨肉瘤细胞株MG63中KPNA2mRNA的表达。

  • 标签: 核转运蛋白2 慢病毒载体 RNA干扰 重组质粒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塞通联合脑蛋白水解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为48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丹红注射液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血塞通联合脑蛋白水解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塞通联合脑蛋白水解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 标签: 血塞通 脑蛋白水解物 急性脑梗死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构建蜱传脑炎病毒(TBEV)结构蛋白E的原核表达载体,表达重组蛋白。方法:PCR扩增E蛋白全长基因片段,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并转化大肠杆菌进行诱导表达,镍柱纯化、复性。结果:E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获得表达,表达量达60mg/L;重组E蛋白能与人抗TBEV多克隆抗体产生特异反应;用重组E抗原免疫家兔后,能检测到较高的抗体水平。结论:原核表达的E抗原蛋白具有抗体结合活性,可用于制备ELISA诊断试剂。

  • 标签: 蜱传脑炎病毒 E蛋白 原核表达
  • 简介:摘要目的目前,我国是肝炎大国,一直以来,乙肝是发病率最高和人群最大的国家,探讨肝功能异常者肝炎病毒标志的检查结果,有助于乙肝的研究。方法选取肝功能异常患者410例检测肝炎病毒标志,主要包括抗-HEV-IgM、乙型肝炎病毒抗体、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AV-IgM以及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统计检出率。结果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阳性率最高,论肝炎病毒主要以乙型以及甲型病毒的检出率最高。结论乙肝患者的发病率和传播性较高,所以加大肝炎疫苗的接种和宣传十分重要,可以强化身体对感染的阻碍能力,并且要注意个人卫生,提高免疫力,降低传播率。

  • 标签: 肝功能 异常 肝炎病毒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脑梗死患者接受小牛血去蛋白提取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从我院2010年1月—2016年12月选取64例脑梗死患者参与研究试验,并按随机非盲法标准划分组别,Ⅰ组32例接受胞二磷胆碱注射液治疗,Ⅱ组32例在常规处理下接受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用药,连续治疗20d后,对该两种方案的临床实施情况做评估。结果Ⅱ组患者在接受方案给药后,治愈率、总有效率各达到46.9%和96.9%,相比Ⅰ组的治愈率(18.8%)与总有效率(81.3%)均显著提高,数据满足P<0.05,统计学成立。两组在治疗期间接受三大常规、肝肾功能与电解质等检查,结果均提示正常。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实施小牛血去蛋白提取治疗,方案安全、高效,患者依从性较好,值得加强推广。

  • 标签: 脑梗死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乙型肝炎病毒标志进行免疫学检测,包括乙型病毒前S1抗原,病毒基因以及其它免疫学标志的检查,得出相应的检测结果,为乙型肝炎的及早治疗提供有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78例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抽血检测,使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查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病毒S1抗原与病毒标志的检测使用酶联免疫法进行检查,对检测得出的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78例乙型肝炎病毒患者的血清进行检查,发现患者病毒血清中共存在8种感染模式,对病毒基因组进行检测,检测出的阳性概率达到76.5%,同时对病毒前S1检测,检出的阳性概率为68%。结论对乙型肝炎病毒标志进行免疫学检测,得出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病毒基因组的敏感性高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免疫学标志

  • 标签: 乙型肝炎 病毒标志物 免疫学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