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救治病人过程中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优势性。方法:分析研究2017.4-2020.4我院急危重症患者共计100例,采取抽签分配模式进行患者分组,共分成2小组,设置为探究组及普通组,探究组通过静脉留置针为患者实施静脉通路建立,普通组通过常规金属头皮针实施干预,对比两组不良事件(渗漏、输液速度不达标、死亡)发生率。结果:探究组救治不良事件发生率相比于普通组较低,存在显著性指标比对优势(P<0.05)。结论:急危重症患者救治过程中应用静脉留置针可降低输液渗漏率,保障输液速度。

  • 标签: 浅静脉留置针 救治 急危重症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性评价经周围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白血病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Ovid-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和Scopus等英文数据库,以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STJ)等中文数据库,搜集白血病患者发生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病例对照研究(CCS)文献。文献检索时间为2005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15日。由2位研究者根据本研究设定的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对白血病患者发生PICC导管相关感染影响因素的文献进行独立筛选,评价文献质量并提取资料。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白血病患者发生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13篇CCS文献,共计纳入2 147例患者,根据是否发生PICC导管相关感染将其分为研究组(n=360)和对照组(n=1 787)。本研究Meta分析结果表明,白血病患者发生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年龄≥60岁(OR=2.35,95%CI:1.75~3.14,P<0.001),年龄≥65岁(OR=24.81,95%CI:5.21~118.14,P<0.001),合并糖尿病(OR=5.92,95%CI:3.60~9.74,P<0.001),合并其他基础疾病(OR=2.79,95%CI:2.06~3.78,P<0.001),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OR=4.99,95%CI:2.15~11.59,P<0.001),免疫功能低下(OR=6.61,95%CI:2.02~21.66, P=0.002),化疗次数≥6次(OR=3.10,95%CI:2.22~4.33,P<0.001),PICC穿刺次数>2次(OR=3.31,95%CI:2.23~4.92,P<0.001),PICC置管季节为夏季(OR=6.44,95%CI:3.67~11.31,P<0.001),PICC置管时长≥2个月(OR=3.42,95%CI:2.11~5.55,P<0.001),导管脱出(OR=2.46,95%CI:1.47~4.11,P<0.001),PICC置管期间换药时间间隔>8 d (OR=3.05, 95%CI:2.14~4.35,P<0.001),医护人员PICC置管经验<50例(OR=2.95,95%CI:1.89~4.59,P<0.001)。结论白血病患者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因此在PICC置管前、后,应尽量避免可控制的危险因素,如控制糖尿病和其他基础疾病、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减少穿刺次数、固定导管防止脱出、及时换药,以及增加医护人员置管经验等,从而减少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风险。

  • 标签: 白血病 导管插入术,外周 感染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为探讨采用动脉球囊临时阻断联合经皮穿刺硬化方式治疗颌面部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的疗效和安全性,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介入科门诊的20例颌面部AVM患者的资料。患者年龄(26.8±3.0)岁(18~36岁),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为AVM,并按照外周AVM的Yakes分类进行分型,介入术中采用球囊临时阻断责任动脉主干,使高流量AVM变为低流量静脉畸形,再经皮穿刺畸形血管注射聚桂醇泡沫硬化进行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及影像学变化,参照Achauer标准评价疗效。其中Ⅱa型AVM占60%(12/20),且治疗均有效;Ⅲb型和Ⅳ型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差。20例患者治疗的临床有效率为85%(17/20),临床治愈率为50%(10/20),无皮肤坏死、器官功能受损等严重并发症。存在主要责任供血动脉的颌面部AVM病例适合用球囊临时阻断对应责任动脉主干,再用经皮穿刺硬化治疗处理,此种方法安全有效。

  • 标签: 动静脉畸形 静脉畸形 颌面部 球囊临时阻断 硬化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小儿静脉输液一次穿刺成功率的干预效果。方法以小儿静脉输液者60例开展研究,其中30例是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30例患者是研究组,实施心理护理,研究时间是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更高,P

  • 标签: 小儿 静脉输液 依从性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在小儿静脉输液穿刺中使用心理护理对一次穿刺成功情况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自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64例需要静脉输液的患儿当做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方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2例。给予参照组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给予实验组心理护理,对比两组一次穿刺成功情况以及情绪评分。结果 实验组成功率高于参照组,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心理护理可以提升患儿静脉输液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对患儿的影响,消除她们所出现的不良情绪,得到更为有效的治疗,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小儿静脉输液 一次穿刺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下肢内踝大隐静脉留置针患儿背景资料,并总结其穿刺技巧和临床护理效果。方法:2019年8月至2020年10月,根据电脑随机法原则将该时间阶段内我院收治下肢内踝大隐静脉留置针患儿(n=54例)分组,组别名称为:对照组、研究组。其中,27例对照组下肢内踝大隐静脉留置针患儿行常规护理,27例研究组下肢内踝大隐静脉留置针患儿行综合护理,对比2组护理成效。结果:比较一次穿刺成功率、满意度评分时,2组下肢内踝大隐静脉留置针患儿存在可比性,具体数据为:对照组70.37%、78.64±5.32分,研究组92.59%、91.57±2.13分,2者对比,研究组优势明显,P<0.05;并发症发生率相比,研究组(7.41%)低于对照组(33.33%),P<0.05。结论:对患儿下肢内踝大隐静脉穿刺期间,综合护理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其穿刺成功率及患儿满意度,有效降低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使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下肢内踝大隐静脉 留置针 穿刺技巧 并发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植入式输液港(IVAP)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接收的乳腺癌化疗患者9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采用PICC作为化疗途径,观察组则采用IVAP。对比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置管后并发症,同时调查两组管路维护时间、带管舒适度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1个月、3个月、6个月导管留置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意外拔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管路维护时间短于对照组,带管舒适度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植入式输液港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患者舒适感强,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可靠值得推广的置管方式。

  • 标签: 植入式输液港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乳腺癌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改良大隐静脉剥脱术与传统手术对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一年期内106例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改良大隐静脉剥脱术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改良大隐静脉剥脱术 传统手术 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讨论静疗专科护理对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干的预效果以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主要成员,其来自于2019年6月份至2021年6月份到我院就医并接受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病人 。根据两组病人提供的护理方法分成了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组病人的数量是相等的50例,常规的护理措施应用于对照组病人,而静疗专科护理应用于实验组病人,对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以及依从性情况进行了解。结果:两组病人应用了不同的护理措施后,对照组病人的治疗效果以及依从性不及实验组病人,P

  • 标签: 静疗专科护理 经外周静脉穿刺 中心静脉置管 干预效果 治疗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对血液透析患者予以钝针扣眼穿刺法保护动静脉内瘘的价值。方法:50例血液透析患者(2021.01~2021.05)依照抽签法分组,各25例。对参照组实行区域穿刺法,对研究组实行钝针扣眼穿刺法。分析各指标水平。结果:比研究组数据,参照组疼痛情况、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穿刺技术在维持性血透病人动静脉内瘘中的效果分析。方法:以2017年1月到2021年1月到我院收治的108维持性血透病人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离心穿刺,观察组采用向心穿刺,对比两组患者穿刺效果和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穿刺点渗血、穿刺点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 简介:1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对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我科86例静脉留置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细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穿刺部位皮下水肿、静脉炎、导管堵塞、局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

  • 标签: 细节护理 静脉留置针 并发症发生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采用磁共振与超声融合成像行经会阴前列腺靶向穿刺、系统穿刺以及联合穿刺3种穿刺方式对前列腺癌和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CsPCa)检出率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人民医院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164例同时行前列腺靶向穿刺和系统穿刺患者的临床资料。中位年龄67(33~90)岁。术前血清tPSA 8.97(0.64~95.63)ng/ml,fPSA 1.31(0.29~9.25)ng/ml。其中,tPSA<10 ng/ml 96例,10≤tPSA<50 ng/ml 65例,tPSA≥50 ng/ml 3例。前列腺体积34.9(11.6~152.0)cm3。磁共振检查可疑结节PI-RADS评分3分42例,4分66例,5分56例。首先通过磁共振与超声融合成像,对每处可疑病灶靶向穿刺3针,然后在超声引导下行前列腺12针系统穿刺。综合上述两种穿刺结果即为联合穿刺结果。比较3种穿刺结果在全部病例、不同PI-RADS评分病例、不同tPSA病例中对前列腺癌和CsPCa检出率的差异。结果本组164例中检出前列腺癌126例。靶向穿刺和系统穿刺对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分别为66.46%(109/164)和64.02%(105/1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联合穿刺前列腺癌的检出率[76.83%(126/164)]高于靶向穿刺(P=0.04)和系统穿刺(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靶向穿刺、系统穿刺、联合穿刺CsPCa的检出率分别为50.61%(83/164)、45.12%(74/164)、54.88%(90/1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RADS 4分组和5分组前列腺癌的检出率,联合穿刺分别为90.91%(60/66)和100.00%(56/56),系统穿刺分别为71.21%(47/66)和87.50%(49/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P=0.01)。靶向穿刺对PI-RADS 4~5分组前列腺癌的检出率[86.89%(106/122)]显著高于系统穿刺[78.69%(96/122),P=0.01],但低于联合穿刺[95.08%(116/122),P=0.03]。PI-RADS 3分组靶向穿刺、系统穿刺、联合穿刺CsPCa的检出率分别为2.38%(1/42)、7.14%(3/42)、7.14%(3/42);4分组分别为59.09%(39/66)、46.97%(31/66)、62.12%(41/66);5分组分别为78.57%(44/56)、71.43%(40/56)、82.14%(46/6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I-RADS 4~5分组中,联合穿刺CsPCa的检出率[71.31%(87/122)]高于系统穿刺[58.20%(71/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tPSA<10 ng/ml组中,联合穿刺前列腺癌的检出率[72.92%(70/96)]高于系统穿刺[59.38%(57/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靶向穿刺的检出率[61.43%(59/9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10ng/ml≤tPSA<50ng/ml组中,靶向穿刺、系统穿刺、联合穿刺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分别为72.31%(47/65)、69.23%(45/65)、81.54%(53/65);tPSA≥50 ng/ml组3种穿刺方法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均为100.00%(3/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多参数磁共振检查高度怀疑前列腺癌(PI-RADS 4~5分)或tPSA<10 ng/ml的患者,联合穿刺是一种诊断前列腺癌最合适的方法。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融合成像 靶向穿刺 系统穿刺 联合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对假性动脉瘤并动静脉瘘的治疗效果。方法报道1例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成功治疗深静脉穿刺并发假性动脉瘤伴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针对病因和治疗方法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深静脉穿刺致假性动脉瘤伴动静脉瘘少见,保守治疗适合于瘤体小、瘘口较小者;外科血管修补术和带膜支架介入适用于压迫法无效或瘘口较大者。本例采取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治疗成功。结论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假性动脉瘤并动静脉瘘效果明显。

  • 标签: 动脉瘤,假性 动静脉瘘 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 深静脉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在癌症患者化疗期间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置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阶段收治的82例癌症患者,按奇偶数方式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1例。其中,参照组给予传统护理,实验组给予个性化护理,将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性明显较高,并发症显著较低(P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癌症 化疗 外周静脉穿刺 中心静脉置管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对假性动脉瘤并动静脉瘘的治疗效果。方法报道1例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成功治疗深静脉穿刺并发假性动脉瘤伴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针对病因和治疗方法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深静脉穿刺致假性动脉瘤伴动静脉瘘少见,保守治疗适合于瘤体小、瘘口较小者;外科血管修补术和带膜支架介入适用于压迫法无效或瘘口较大者。本例采取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治疗成功。结论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假性动脉瘤并动静脉瘘效果明显。

  • 标签: 动脉瘤,假性 动静脉瘘 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 深静脉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扣眼穿刺对比绳梯穿刺对瘘管狭窄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瘘管狭窄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扣眼穿刺组,观察组进行绳梯穿刺,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疼痛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扣眼穿刺 绳梯穿刺 瘘管狭窄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体动静脉内瘘的钝针扣眼穿刺法在以自体动静脉内瘘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应用以及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连续性纳入2017年9月1日至2018年9月1日于大连市中心医院血液透析中心采用钝针扣眼穿刺静脉内瘘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30例作为钝针组,并根据钝针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病、透析龄,按1∶1倾向匹配同期30例采用普通锐针穿刺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锐针组,随访至2019年8月31日。比较2组患者穿刺后疼痛、下机后压迫时间、感染以及内瘘闭塞的发生率,并总结钝针穿刺的方法及技巧。结果钝针组穿刺疼痛评分0分3例,1~3分25例,4~6分2例,7~10分0例;而锐针组穿刺疼痛评分0分0例,1~3分10例,4~6分20例,7~10分0例,钝针组穿刺疼痛程度显著低于锐针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24.156,P<0.01);下机后压迫时间,钝针组均<10 min,锐针组均>10 min;钝针组发生内瘘血管瘤0例,锐针组为21例,钝针组内瘘血管瘤发生率显著低于锐针组;钝针组穿刺针眼处发红2例,锐针组该症状出现1例。随访期内2组患者均未发生内瘘闭塞等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与锐针穿刺法相比,钝针扣眼穿刺法可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穿刺疼痛程度,缩短下机后压迫时间,减少动脉瘤的发生,同时满足患者爱美的心理,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动静脉内瘘 钝针 扣眼穿刺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体动静脉内瘘的钝针扣眼穿刺法在以自体动静脉内瘘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应用以及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连续性纳入2017年9月1日至2018年9月1日于大连市中心医院血液透析中心采用钝针扣眼穿刺静脉内瘘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30例作为钝针组,并根据钝针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病、透析龄,按1∶1倾向匹配同期30例采用普通锐针穿刺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锐针组,随访至2019年8月31日。比较2组患者穿刺后疼痛、下机后压迫时间、感染以及内瘘闭塞的发生率,并总结钝针穿刺的方法及技巧。结果钝针组穿刺疼痛评分0分3例,1~3分25例,4~6分2例,7~10分0例;而锐针组穿刺疼痛评分0分0例,1~3分10例,4~6分20例,7~10分0例,钝针组穿刺疼痛程度显著低于锐针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24.156,P<0.01);下机后压迫时间,钝针组均<10 min,锐针组均>10 min;钝针组发生内瘘血管瘤0例,锐针组为21例,钝针组内瘘血管瘤发生率显著低于锐针组;钝针组穿刺针眼处发红2例,锐针组该症状出现1例。随访期内2组患者均未发生内瘘闭塞等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与锐针穿刺法相比,钝针扣眼穿刺法可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穿刺疼痛程度,缩短下机后压迫时间,减少动脉瘤的发生,同时满足患者爱美的心理,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动静脉内瘘 钝针 扣眼穿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