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骨折的效果并分析对患者桡骨高度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56例桡骨远端C骨折患者,以便利抽样法分组,常规组28例,夹板组28例。常规组行石膏托外固定,夹板组行小夹板外固定。组间对比固定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桡骨高度。结果:夹板组的固定总优良率(96.43%)高于常规组(64.29%)。治疗前两组的桡骨高度相近,统计学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夹板组高于常规组,统计学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骨折固定效果好,对桡骨高度也有积极影响。

  • 标签: 小夹板外固定 桡骨远端C型骨折 桡骨高度
  • 简介:目的总结解剖型钢板治疗股骨下端复杂粉碎骨折的临床特点、效果。方法2001年9月~2006年9月,采用解剖型钢板治疗股骨下端复杂粉碎骨折25例。观察疗效。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0~2年.平均1.4年。按Schatzker的疗效评定标准,优15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92%。结论解剖型钢板是治疗股骨下端复杂粉碎骨折的理想方法。

  • 标签: 股骨下端 粉碎骨折 解剖型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骨下端后方接骨板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0例胫骨下段骨折患者,对其采用小腿下端后外侧入路,胫骨下端后方接骨板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对30例患者均进行了随访,时间8-15个月,患者骨折均愈合,其中延迟愈合2例,发生浅层感染2例,无深层感染。根据Leeds治疗结果标准优12例,良16例,差2例,优良率为93.3%。结论胫骨下端后方接骨板治疗胫骨下段骨折效果显著,创伤小,愈合率高且不易感染,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胫骨下段 骨折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伸直肱骨髁上骨折治疗后出现肘内翻畸形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7年9月—2020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630例伸直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58例,女172例;年龄1~14(8.4±2.7)岁;肘内翻35例,非肘内翻595例。观察指标:(1)影响肘内翻畸形的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骨折Gartland分骨折远端移位方向、是否合并旋转移位、治疗方式以及骨折至功能锻炼的时间)。(2)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生肘内翻畸形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骨折移位方向是肘内翻的危险因素(χ2=73.13,P<0.001)。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尺偏移位为发生肘内翻畸形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19.54,95%可信区间5.748~66.423,P<0.001)。结论骨折远端尺偏移位是儿童伸直肱骨髁上骨折出现肘内翻畸形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肘内翻 肱骨髁上骨折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不同小夹板固定方式固定儿童伸直肱骨髁上骨折的生物力学,寻找最佳的固定方法。方法采用经防腐处理的儿童离体上肢4具,制成肱骨髁上骨折模型,采用夹板固定,固定方式为前臂位置旋前、旋后;肘关节屈伸角度0°(伸直)、45°、90°、110°、120°、150°(极限度数),经纵向及偏轴加载后测出各种固定方式骨折的稳定性、抗弯及抗旋转强度。结果在纵向加载(抗弯)能力中,前臂旋前屈曲110~150°位移最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偏轴加载(抗旋转)能力中,前臂旋后屈曲110°、120°,前臂旋前屈曲120°位移最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夹板固定儿童伸直肱骨髁上骨折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其中前臂旋前位、旋后位过度屈曲(>90°)稳定性最好,抗弯及抗旋转能力最优。结论针对儿童伸直肱骨髁上骨折的患儿,小夹板过度屈曲前臂旋前或旋后位固定均能取得良好稳定性,临床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 标签: 肱骨髁上骨折 生物力学 小夹板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侧卧位、仰卧位整复治疗伸直肱骨髁上骨折的预后效果,为骨科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骨科2020年7月-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伸直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选取符合研究条件的84例患者作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侧卧位治疗的观察组与仰卧位整复治疗的对照组比较两组伸直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的治疗情况,即一次复位成功率、二次复位成功率以及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一次复位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肘关节功能评价法(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侧卧位 仰卧位 整复治疗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 复位成功率 肘关节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 AO分 B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与切开复位疗效分析。 方法 选取 2012年 9月 -2014年 2月本科收治的 49例桡骨远端骨折,全部均为闭合性骨折,经复位后,用 X射线评估两组复位评分,以 Garland and Werley评分方法评定腕关节功能。结果 小夹板组复位优良率 60%,内固定组复位优良率 58.1%,两组优良率比较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小夹板组腕关节功能评价优良率 56%;内固定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 54.1%,两组优良率比较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特定的桡骨远端骨折( AO分 B)在治疗上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相比无明显差异。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手法复位 切开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桡骨头及桡骨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对我科2008年4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6例桡骨头及桡骨骨折患者经手术治疗并跟踪随访疗效评价后探讨手术治疗中的注意事项。结果本组病例经手术治疗,肘关节功能恢复较好,手术效果满意。讨论桡骨头及桡骨骨折经手术治疗,桡骨头切除术或努力达到骨折解剖复位,多能达到满意的功能恢复。

  • 标签: 桡骨头及桡骨颈骨折 手术治疗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桡骨头切除与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MasonⅢ桡骨骨折的疗效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5年4月72例MasonⅢ桡骨骨折患者,数字抽取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取Herbert螺钉内固定法予以治疗,对照组患者则采取桡骨头切除术予以治疗,分析两组患者肘关节屈伸、前臂旋转况、前臂肌力变化情况及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肘关节屈伸、前臂旋转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握力减少、肘部肌力减少情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MasonⅢ桡骨骨折效果较为明显,腕肘关节功能可以得到有效恢复,并发症少,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桡骨头骨折 MasonⅢ型 Herbert 螺钉 桡骨头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RaybackⅣ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0月-2014年10月间收治确诊为RaybackⅣ桡骨远端骨折患者85例进行研究,根据其年龄是否在65岁以上分为两组,即观察组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45例),两组患者均行手术内固定方式治疗方法,对比治疗前、治疗后不同阶段两组患者腕关节活动功能,使用Gartland-Werley评价标准和PRWE评分标准对其手术效果进行评价,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结果和术前相比手术治疗后两组患者的Gartland-Werley、PRWE评分均明显得到改善,数据差异显著P<0.05,术后近期RWE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远期两组患者的2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不同年龄段的RaybackⅣ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均可以采用手术内固定方式予以治疗,能够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骨折部位生理功能的恢复和稳健性,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Rayback IV型 Gartland-Werley评分 PRWE评分
  • 简介:摘要桡骨远端骨折方式较多,但目前没有一个适合临床使用和具有普遍意义的分方法,且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治疗方案较多,可单独使用也可联合性使用,为了保证治疗效果,还需根据患者分、病情,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分型 治疗效果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图像重建在桡骨远端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96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治疗前均拍摄患侧腕关节正侧位X线片,并进行CT检查。根据AO/ASIF分,分别对X线正侧位片及CT原始图像和重建图像进行桡骨远端骨折诊断分。结果两种检查方式对桡骨远端骨折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一致性程度弱(P<0.01)。结论MSCT扫描及重建图像更清晰,分辨率高,对桡骨远端骨折诊断及分更准确,尤其对复杂关节内骨折的评价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AO/ASIF分型 MSCT X线平片
  • 简介:目的探讨Herbert螺钉和微型锁定接骨板在桡骨小头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2015年3月收治21例MasonⅡ、Ⅲ桡骨小头骨折患者,其中MasonⅡ13例,MasonⅢ8例。7例采用Herbert螺钉固定,8例采用微型锁定接骨板固定,6例采用Herbert螺钉+微型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分析其手术疗效。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术后6个月按Mayo评分评测肘关节功能:优13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90.5%。结论Herbert螺钉固定及微型锁定接骨板对MasonⅡ、Ⅲ桡骨小头骨折能使患者获得良好的复位和坚固的内固定,是安全、有效的内固定方法。

  • 标签: HERBERT螺钉 微型锁定钢板 桡骨小头骨折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桡骨小头MasonⅡ、Ⅲ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8例桡骨小头MasonⅡ、Ⅲ骨折的患者采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2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8个月。根据Broberg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3例,良12例,可3例,未发现桡骨小头坏死及骨折不愈合病例。优良率为89.3%。结论微型钢板治疗桡骨小头MasonⅡ、Ⅲ骨折具有复位满意、固定可靠、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的优点,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微型钢板 桡骨小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桡骨远端C骨折患者内外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桡骨远端C骨折患者21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随机组,分为内固定组和外固定组,内固定组为12例,选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外固定组为9例,选择有限内固定配合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最后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内固定组患者骨折复位疗效的优良率为91.66%。外固定组患者骨折复位的优良率为88.88%。不同组患者治疗优良率的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内固定组患者的骨折功能恢复的优良率为83.33%,外固定组患者的骨折功能恢复的优良率为77.77%。不同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的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组桡骨远端C骨折患者的术后疗效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临床应根据每位患者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 标签: [] 桡骨远端C型骨折 内固定 外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桡骨远端骨折非手术、手术治疗的护理特点和体会,促进患者康复。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6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治疗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在对患者实施治疗及护理时应给予精心护理,以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良好的护理干预是获得满意临床效果的重要保证。

  • 标签: 骨折 护理 桡骨远端